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的纪念(谢冕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谢冕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谢冕,福建福州人,生于1932年,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和创建者。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新诗评论》主编等。著有《文学的绿色革命》《中国现代诗人论》《新世纪的太阳》《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898:百年忧患》等作品。谢冕先生自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退休,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目录 文学是一种信仰 第一辑 中国文学 论中国当代文学 再论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的纪念(1949—1999) 我们见证历史 ——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谈起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新文学一百年 中国新文学的宿命 百年中国文论述略 第二辑 中国诗歌 论中国新诗 论中国新诗传统 历史的沉思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诗歌创作的回顾 在新的崛起面前 失去了平静以后 我们需要探索 昨夜星辰 ——中国新诗1891—1915 凤凰涅槃 ——中国新诗1916—1926 我爱这土地 ——中国新诗1937—1948 为了一个梦想 ——中国新诗1949—1959 动乱年代 ——中国新诗1960—1975 一个世纪的背影 ——中国新诗1977—2000 献给他们白色花 ——读诗集《白色花》 一颗星亮在天边 ——纪念穆旦 北方的岛和他的岸 ——论北岛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 ——论舒婷 第三辑 文学评论 现代主义:中国与西方 传统之于我们 永不熄灭的“歌唱的烈火” ——读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历史将证明价值 ——《朦胧诗选》序 新诗潮的检阅 ——《新诗潮诗集》序 云雀还在歌唱 ——江枫译《雪菜诗选》序 漫谈儿童散文 散文诗的世界 散文诗论 我的遥远的天空 古代游记文学的荟萃 ——读《中国古代游记选》 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评张洁的创作 采石者的欣慰 ——论林斤澜的创作 从失落开始寻找 ——论达理的创作 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 附录 流向远方的水 我的读书生活 我的“反季节”写作 谢冕著作目录 精彩页 论中国当代文学 一、置身于特殊的人文环境中 中国当代文学是研究者对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的一个指称。文学以50年代为界线予以阶段性的划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这首先是由于这时期中国社会体制有重大的变动。当然文学新质的产生也为这种划分提供了根据。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当代的延伸。它受到始于1919年的新文学革命确立的目标的规约。它使新文学的精神在当代文学中得到延展和扩大。中国当代文学持续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即通过现代社会和人的意识情感的加入,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造成的封闭和隔绝,使文学在内容和表达上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有更多的联系和契合;当代文学继续扩大白话对文言的战果,它使中国文学在语言运载上更为接近中国当代人的习惯。 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激烈的动荡、矛盾和纷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有更为具体也更为深广的描绘和记载。尽管这阶段文学在个性化和传达心理情感方面有了某些退化,但文学所记述的范围、场景和层面较之五四初期却有了长足的扩展。这种扩展特别是在表现普通农民的痛苦和欢乐,以及他们为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的奋斗上,比以往更为切实也更为深入。这时期中国社会复杂多变,某个时期(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甚至表现为全社会的激动和癫狂。受到社会影响的文学创作虽然保留了当日的歧误和偏见,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却可以从它的异常和失态中看到关于文学的真实印象:它是这一阶段社会和文学的复杂性的最好印证。而且,单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也是无可替代的。 因为持续不断的关于及时反映当前生活状况的强调和号召,使这阶段的文学具有强烈的当代性。这种当代性与当代文学命名的联结,更强化了这一学科独立性的色彩。但显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代文学对于五四文学传统断裂的修复,以及愈来愈紧密地与这一传统的认同,加上无限延伸的“当代”,导致对这一学科的命名新的质疑。也许这阶段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的性质应当重新加以规约,也许已成为历史的无限的“当代”应予以相对的节制,但人们普遍不怀疑以20世纪50年代为线的这种文学划分的必要性。 社会环境的改变为这一文学划分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它成为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发展的广阔背景,由此生发出强大的驱动力,它造成并证实文学在此期间种种变异的必然。论及文学环境的改变,首先的一个事实是根源于同一文化母体的统一的中国文学开始以台湾海峡为地域的划分,而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当然也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迥异的社会环境中自身独立地发展。从社会制度看,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则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提供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体制的不同再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深刻地制约和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从总体上塑造了各自的文学形象。 自然环境的不同,也给予隔离的文学以一定的影响。中国大陆文学浑重之中透出的悲怆,传达着深远的历史回声。内陆型的大陆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沉积,但又具有明显自我封闭的文化心理承担。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首先受到大陆总体地形的影响。在这片广袤的大地,它的北部和西北部是浩瀚的戈壁和沙漠,它的西部和西南部有莽苍的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三面密不透风的墙围困着这片古大陆。只有东北和东南部面对海洋有一个出口,但在50年代那些海洋却被人为地封锁着。台湾则是一座岛屿,它隔着台湾海峡背倚大陆,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体系的第一隆起带。也许在某一次地壳运动中,它的断裂和崛起都在地缘上和华夏古大陆保持着最深沉的联结。这个岛北临东海,南濒南海,面对着浩渺的太平洋,终年被温暖的海水所包围。亚热带温暖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被葱郁森林覆盖的绿翡翠,这里在文化上充盈着南方的灵动秀逸。二战结束后的特殊国际环境,使这里与世界建立了较为广泛的交流,使这里的人文环境具有海洋文化的洒脱飘逸。当然,由于置身于无涯围困中的岛屿的境遇——地域狭小,与大陆隔绝——缺乏的是那种雄浑和博大,而多了些迷茫中的孤独。 中国幅员广大,不论是从自然环境,水脉山势、雨雪阴晴,南北差异甚大。即从文化上看,北方雄健、南方柔婉;北方刚烈、南方温情。但这一切差异,在历史上均是以交错和综合的统一文化的形态出现。也许公元420—589年间的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特例,将近二百年的战乱和南北对峙,加上不同民族的交汇和冲撞,造成风格各异的南北文学。除此而外,文学史上共同母体的文学分流,当以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这一次最为突出。共同根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新文学传统,而又长期相互隔绝的各自环境中的发展,直至世纪末的猝然相遇,竟发现有如此大的惊人差异。 这种差异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层面均有表现。从历时性的差异看,由于两岸政局流变各有其道,受制约的文学表现为盛衰进退的不平衡状态。从局部看某些严重的缺失,在整体格局中却往往奇妙地表现出丰盈与贫瘠互补的奇观。从共时性看 导语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是不同于文学创作的一种科学思维,这种活动要靠逻辑的力量,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归纳。 谢冕著的《文学的纪念(谢冕自选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收录了论中国当代文学、再论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的纪念(1949—1999)、辉煌而悲壮的历程、新文学一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宿命等作者所著作的集子。 内容推荐 《文学的纪念(谢冕自选集)》是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的一种,由谢冕先生所著,是谢冕先生从自己一生的著述当中精选的自己最为满意的文章集成的集子,有些是此前从未发表过的,代表了他近几年的学术理路。全书分三编,分别为第一编中国文学,第二编中国诗歌,第三编文学评论,另附了几篇自述性的文字,书末有谢冕先生的著述目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