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城拾遗(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善雨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城拾遗》旨在认识和研究旧县的镇情、地情,记述历史发展规律和成败得失。李善雨先生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记述家乡旧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风土等方面的历史纵横,系统地反映了旧县面貌,堪为一部地方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李善雨,1941年生,中共党员,太和县旧县镇老顺河街人。少年读书。于1961年毕业于太和县水利学校。后先后工作于太和县水利局、园艺场等单位。1988年,在太和县政府开办的薄荷油经销公司任业务经理;1990年,任太和县农药厂厂长兼安徽农化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太和县农药厂改制,任董事会董事长兼工会主席,兼任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办的合肥新农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经理(法人)。2000年返回太和县农药厂工作至退休。曾担任太和县商会副会长、太和县供销员协会副会长等职务。2012年任旧县镇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 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中共太和县委、县政府,阜阳行署,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安徽省乡镇企业局等各级单位的表彰与奖励。 目录 前言 序(唐永利) 片言(崔波) 第一章 史海撷珍 第一节 古城 悠久的历史 古名“辖口 “辖口县”的由来 古城变迁 第二节 社会百态 商业 手工业 文化艺术 一些特殊职业者 农作物 人的衣着打扮 农用工具和交通工具 洋货 第三节 史迹珍存 天灾人祸 日寇罪行 抗税暴动 刘邓大军夜渡旧县沙颍河 革命史与解放 第二章 古镇风情 第一节 旧县的树 第二节 沙河岸边的码头 第三节 沙河逮鱼 第四节 求雨往事 第五节 磨行街的锻磨声 第六节 旧县沙河湾的排(造)船 第七节 度量衡和算盘 第三章 民俗民风 第一节 婚庆礼俗 第二节 丧葬礼俗 第三节 集风 第四章 家规族规 第一节 家训、家教、家法 第二节 族(家)谱、族规、族权 第三节 我家的家规家风 第五章 节庆习俗 第一节 腊月习俗 第二节 元旦(春节) 第三节 元宵节 第四节 龙抬头 第五节 清明节 第六节 端午节 第七节 六月六 第八节 七夕节 第九节 中元节 第十节 中秋节 第十一节 重阳节 第十二节 下元节 第六章 庙会风俗 第一节 赶庙会 第二节 听唱对台戏 第三节 对唢呐 第四节 看跑马上刀山 第五节 曲艺小品 第六节 特色玩具 第七节 牲口行 第八节 古会上的吃喝 第七章 传说故事 朱小店的金种 花玉皇庙宝灯 千年乌桕树 东岳庙的故事 疯狗 旧县三官庙 黄老善 曹觉打舅,公事公办 泥瓦匠的“绝招 单方也能治大病 请客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阴沟里面翻了船 仁义“光棍”陈佩头 第八章 名优特产 第一节 地方特产 泰和贡椿 第二节 名优小吃 旧县麻糊 韩家驴肉 翟家粽子 杨家蒸肉 闪家油锅盔馍 韩伟板面 羊肉汤泡烙馍 杜家的麻花 胸骨牛肉汤 牛尾牛肉汤 农家红烧肉 李刚羊肉煲 许家丸子(汤) 胡辣汤 马家包子 壮馍 回民粉鸡 油蛤蚂 焦酥枣和烤白果 黄焖鱼 糖瓜和麻糖 五香咸牛肉 枕头馍 高庄蒸馍 油旋旋馍 熏牛肉 成羊肉 羊杂碎 板鸡 烧鸡 麻虾、焦鱼、莲花豆 绵蚕豆和焦花生 含浆豆腐 凉粉 鸭煲 硬面卷子馍 后语 序言 李善雨先生敬请我为他的《古城拾遗》一书作序,实 感为难,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过草阅《古城拾遗 》书稿后,使我不由自主地提笔,写出序言。我早耳闻李 善雨先生是企业家,但对他没有深刻了解,更从未听说他 写过什么著作。真的,这《古城拾遗》是他在七十余高龄 写的处女作。我调旧县镇工作不久,对旧县的历史、风土 人情等了解甚少,今阅其著作,使我惊喜,也使我深感李 善雨先生写出此书真是不易。《古城拾遗》概述了旧县古 镇的历史,古镇风情,民俗与规矩,族规、家规、文化、 传统等。书中的传说故事和旧县的名优小吃等,写得有声 有色,有趣有味,不但弥补了旧县史志的短板,也丰富、 充实了旧县历史章篇。可以说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少年 ,阅后都会受益匪浅。因为本书内容对政治、经济、人文 、风情等的描写不但丰富多彩,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及 现代人的阅读喜好。举一例,李善雨先生的老年人生观: 夕阳贵似金,健康是最好的幸福;心情愉快是老年人最好 的享受;老年人能动则动,要尽其余力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不要为子孙和社会增添麻烦。这些真心之言使我深受感 动。李善雨先生写《古城拾遗》真是用尽心思。本书工程 浩大、知识全面,不但内容翔实丰富,迎合民众意愿,语 言也通俗流畅。我从内心感叹、敬佩李善雨先生在晚年历 尽千辛万苦,寻根求源、尊老访老,写出《古城拾遗》一 书。可以说本书的问世对旧县镇有着很大的意义,我感谢 李善雨先生为此做出的贡献,并真诚地推荐大家阅读,也 来总结自己人生的经验。 本书即将出刊,我草作此序,望请诸家批评指正。 唐永利 中共太和县旧县镇党委书记 太和县旧县镇人民政府镇长 2017年6月16日 导语 李善雨著的这本《古城拾遗》概述了旧县古镇的历史,古镇风情,民俗与规矩,族规、家规、文化、传统等。书中的传说故事和旧县的名优小吃等,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不但弥补了旧县史志的短板,也丰富、充实了旧县历史章篇。可以说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少年,阅后都会受益匪浅。 后记 人一老,没事干,就好深思忆往。我常想,人的一生 得到的什么是虚有,什么是实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福,什么是祸?财产和名誉,善恶之结果,怎样是 值,怎样算不值?人活着的时候,拼搏、勤奋,挣的财物 供自己享受,是实有;而名誉则无形无体,是虚有。但是 人一口气过不来,死了,所有的财物,包括自己的肉体, 都无权支配,不属于自己,转变为虚有。可是你的名誉, 则转为实有,它将根据你在世的活动能量,对社会、对人 类的奉献和影响范围不同而流传着。如大禹的肉体,现已 不存在,可是他的大名,虽过了几千年仍在流传。人们仍 知古代有个大禹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位英明 贤良的君主。这也就成了他无形的实有。 人之初,性本善。善出于“公”,善者为民造福,纯 善之人就像自然界中的水一样,造福万物,滋润大地,不 争高低,不图回报,才能为博大的海洋。这种行为,算得 真正的善行。而恶起源于“私”,一个人一有私心,就产 生恶念,损人利己是恶的起点,私欲越大,干的恶事就越 多、越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物质上可说是应有尽有 ,呼风唤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他私欲膨胀,贪 图权势,还想长生不老,其结果是在巡游时染上重病,死 于途中,给后人留下极奢纵欲、残暴凶狠的帝王形象。 《道德经》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 固久……” 我浅显地认为,“祸兮福倚,福兮祸伏”是指不论什 么事物,也包括人的地位、权力和名誉,不是永久不变的 ,而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互相转变。正如“塞翁失马”的 故事,理性、善意地处理事情,坏事能变好事,粗莽、易 怒,往往把好事也办成坏事。 行善在现在和平年代,就是要奉公守法,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为人类多多付出。按应得到的去享受 ,才心安理得,终日无忧无虑,身心健康,健康才能长寿 。可是有些糊涂之人不知“家有万贯,不过一日三餐”的 道理,更不懂“心安茅屋稳”。私欲强的人,无法知道什 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平安是福。人赤条条地来 到世界,两手空空地离去,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不过是 世上的_个匆匆过客,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 。多余的财富和享受,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脂肪会压 迫人的心脏,贪得无厌的追求和幻想会促使你身败名裂, 早离人间。一个人不要为私欲殚精竭虑,心力交瘁,人要 与世为善,与人为善,才能宠辱不惊。 人老了,有时间回忆往事,回顾一生所见所闻和自己 所经历的事,哪些属于善,哪些属于恶,总结善事要传承 给后代,恶事要告诫子孙不可为。世上为争夺财产,父子 、兄弟、姐妹及亲友打官司、结下仇恨者大有人在。遗产 再多,败家之子难守住,还不如传点好家训、家教、家风 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告诉后人要堂堂正正 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对人类、对社会多干点好事、多做 点贡献。我们虽不求子孙给我们树碑立传,但也不能让后 人因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等坏事遭 骂。当然,我们在世也要做个真正的好人,绝不能因不光 彩的事,给子孙留下耻辱,要让自己的后代提起上辈时感 到光荣。 人在世一定不能见利忘义,为财失德。历史的经验应 值得我们注意,认真总结正反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美德和良知,亦要代际传承。 我信奉“夕阳贵似金”,近年来少打麻将,多会友, 读书看报看新闻是我每天的必修课,还经常外出旅游,享 受天伦之乐。我上过老年大学,学过写诗,有时根据自己 了解的情况和认识向政府提点建议,生活不说丰富多彩, 但也充实、有趣,感觉不虚度光阴。能动则动,身心健康 ,精神充实和愉快,这就是晚年的幸福。 精彩页 泰和县城时期,城池是四门四关(即东门东关、北门北关、西门西关、南门南关),后因沙颍河河水泛滥和河身拓宽,大南门和南关陆续塌陷,后开建小南门、小南关,人们习惯称五门五关。后来,还只有四门四关(即东门东关、北门北关、西门西关、小南门小南关)。 古代建城池讲究风水,相传旧县的风水是风口西北,水口东南,即风从西北进,水从东南出。城池原设五关五门,又建有五座庙。东门有火神庙,建于明朝。北关外建有奶奶庙(娘娘庙)。西关外有三官庙(道教),建于清代,后系李氏家庙。南关有龙王庙,始建不详。小东关外有东岳庙。 东岳庙规模很大,有山门(庙门)、厢房、大殿房屋百余间,僧侣近百人,庙地几百亩。东岳庙香火兴旺,庙内还设有阎王殿。栩栩如生的小鬼小判,对生前打公骂婆、不孝敬父母的儿女和媳妇,下油锅,过奈河桥等,并暗设机关(暗器),进门一不小心动着机关,将被绳索套头,特别阴森可怕。以前老人经常警示人说:一人不进庙,怕触动机关;二人不观井,怕被人推入井中杀害。东岳王为铜像,内藏金心。 在龙王庙东南角有小(花)玉皇庙,后塌河中。东门外有小关帝庙,镇西北角有大玉皇庙,建于明代,庙院内有一人合抱粗的松柏。海子沿街有小铁佛寺。旧县河南岸王湾的奶奶庙,建期不详。 旧县古称五门五关十大庙,实际有十一座庙:龙王庙、花玉皇庙、关帝庙、东岳庙、火神庙、小关帝庙、奶奶庙、玉皇庙、铁佛寺、三官庙、王湾奶奶庙。全年有四大庙会,分别是正月二十二东岳庙,三月三沙河南岸王湾奶奶庙会,三月二十八关帝庙会,十月二十二东岳庙会。除王湾奶奶庙会外,由于东岳庙、关帝庙的消失,逢会时,人们都到白果树烧香祭神,统称白果树会。龙王庙对岸还有山陕会馆。北关内有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建的清真寺,已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火神庙街南头建有朱氏祠堂,后花园内有一“同善社”。 传说辖口是一块风水宝地,系龙头凤尾之象,龙头就在龙王庙后(即原先的大街口处),凤尾在西关外三官庙前,龙头吸东海水,凤尾摇摆昆仑山。它的风水之处在龙头与凤尾,即龙王庙到三官庙,中间是顺河街,地程相悬近丈高。别的地方都是西高东低,唯有旧县这段东高西低,只有一里之遥,就悬殊丈余。另外此地北有凤凰台(即后有山),南有沙河(即前有水),古人讲它是块风水宝地。 1933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土匪火烧旧县集后,由李正坤当“寨长”,重建城墙、城楼和护城河(也叫寨海子)。并在城墙的西北角北城墙、东北角及朱祠堂后建四座炮楼,炮楼高达20余米,二层砖木结构,四方形,可容纳二十余人。城门楼石基砖墙,高10余米,宽7余米,拱形,外有吊桥,两扇大木门。升起吊桥关住大门,行人难入。城门楼和炮楼都设有大炮(本地叫火冲子,是一个1米多长,直径约40厘米,生铁铸成的圆筒,里边装有火药及铁渣等,能射到20米以外,有一定的杀伤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还存在)。东、北、西护城河宽50多米,水深2米多,南边靠沙河,绕旧县城墙四边而建。古城威武雄壮。 古城内有东大街、中大街(顺河街)及北大街(后叫碗店街),形成丁字形街道。这两条主干道都是青石条铺路,从东大街向东南“小东关”是条七十二座磨盘街,有七十二盘红石磨坯子铺成,是通往白果树及县城的必经之路,火神庙向南,到沙河边是火神庙街,后南头又叫磨行街。碗店街东有金家后坑,西边有后花园坑。那是按风水“有水则灵”的学说而建,为古镇的“肾水”,求灵气之旺。两坑以前都有水,清澈见底,每逢夏秋季,真是荷花满塘,菱角满坑,鱼儿畅游,鸟语花香,风景怡人,一派兴旺之景象。旧县城外有小东关街、东门外街、北门外街、沿海子崖街和新街,从东大街、中大街到西大街直延伸到翟湾,号称旧县三里地的长街。顺河中街与北街在栅栏门汇合处形成丁字形街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顺河中街设伪镇公所,向西路北有朱家胡同、花园小路和李家胡同,是后花园人通往顺河大街的通道。 古旧县镇是兵家必争之地。行军走洼大路只见狼烟不见人马,是军事家根须所建,历史悠久,修建具体时间无法考证。早在1140年顺昌知府陈规与东京副留守刘铸重创金兀术精锐劲旅,史称顺昌大捷。金兀术被赶到沙河以北,与宋军相持数十年。 1947年,刘邓大军经旧县渡沙河、过淮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