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注全解论语(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春秋)孔子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孔子著的《全注全解论语(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语》原文,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家语,是对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记录;第三部分孔子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四部分《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五部分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 目录 《论语》原文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孔子家语 卷一 相鲁第一 始诛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问礼第六 五仪解第七 卷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卷三 观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贤君第十三 辩政第十四 卷四 六本第十五 辩物第十六 哀公问政第十七 卷五 颜回第十八 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六 五帝第二十四 执辔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 郊问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 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 冠颂第三十三 庙制第三十四 辩乐解第三十五 问玉第三十六 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终记解第四十 正论解第四十一 卷十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圣 孔子学礼 勤学好问 孔子学琴 筑坛讲学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礼乐 鲁国内乱 苛政猛于虎 景公问政 观象知雨 观器识道 阳虎赠豚 教亦为政 执教杏坛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方法 祭祀忘牲 阳虎乱鲁 孔子出仕 诛杀少正卯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孔子适卫 匡城遭围 蒲邑被困 子见南子 临河而叹 桓魋伐树 丧家之犬 孔子适陈 桓子遗命 陈蔡绝粮 子路问津 叶公问政 必也正名 晚年归鲁 季康子问政 请讨陈恒 整理遗产 聚徒授业 弟子三干 西狩获麟 圣人离世 孔子的生活态度 孔子的居官态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学的光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史记·孔子世家》白话 翻译 《论语》中重要人物介绍 《论语》中所见的孔门弟子 颜回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赐 仲由 宰予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曾点 曾参 澹台灭明 宓不齐 原宪 公冶长 漆雕开 司马耕 有若 闵损 樊须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宫适 申党 陈亢 巫马施 公伯寮 颜无繇 《论语》中重要相关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阳虎 柳下惠 史鱼 孟公绰 臧武仲 宁武子 卞庄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宫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鲁昭公 鲁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产 管仲 伯夷、叔齐 齐桓公 公叔文子 附录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由 仁 爱 文 行 恕 智 善 义 贤 德 笃 敬 信 学而时习之 君子务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则不威 礼之用,和为贵 巧言令色,鲜矣仁 温、良、恭、俭、让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过犹不及 序言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们,要想不断发展、不断创 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习历久弥新的人类文化经 典。记载着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一书,就是这 样一部穿越了两千多年历史烽烟的、现代人不可不 读的人类文化经典。 《论语》被司马迁称为“孔氏书”,读《论语 》,必须对孔子其人有所了解。孔子(公元前551年 一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祖先是殷商贵族,后自宋迁鲁,到孔子出生 时,其家道已经衰落。他的父亲叫叔梁纥,曾做过 陬地的长官。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即去世,因此孔子 是由他的寡母抚养成人的。孔子母亲姓颜,名徵在 。因家贫,孔子从小便不得不经常干些杂活来赡养 母亲,他曾做过委吏、司职吏之类的小官。这使他 得以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并学会多种技艺。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 、传布自己的学说,希望有国者能够崇信并施行自 己的学说,进而实现他的王道社会理想。其间虽偶 有被有国者重视起用、执掌权柄的时候,但基本上 是处于一种惶惶然的不得志状态。司马迁描述他的 这种状态道:“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 陈、蔡之间……”几近放逐。他自己则自嘲为“丧 家之狗”,可见其狼狈(《史记·孔子世家》)。 但是这种状态并不影响孔子成为一位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的创教立道的启世先圣。《史记·孔子世家 》上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 《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他 的思想和学说超越了现实权势,影响及于全天下。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济世救民的理念, 他希望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都过上有秩序 的生活,由他的弟子们编定的《论语》,则可以说 就是一本记录了孔子济世思想的智慧书,也是他给 中国人制订的行为规范。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 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 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 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 穿越时空的,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 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思潮,都不能 掩盖《论语》的光辉;相反,却一遍又一遍验证着 它的普世与超越。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书中记录 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也有其弟子们的对 话,全书共二十篇。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论 语》的地位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到了东汉时期, 《论语》已被列入经书之列,成为学者必读之书, 其研究成为一个专门学问,后代学者对其注疏者不 计其数。宋代大儒朱熹视《论语》为经典中的经典 ,并作《四书集注》,成为当时及后代士子的修身 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论语》钦定为科举必 读之书,此举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思想发展影响 深远。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 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 、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书中所记 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 ;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对于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学者,以 及每一个想求得生命升华的中国人来说,《论语》 都是一部必读之书。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持续不衰的“ 国学热”,人们开始在古代经典中寻找解决现代社 会问题的智慧,其中《论语》就是最受国人关注和 重视的一部经典。大家纷纷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求心 灵的升华、情感的依归和生命的价值,从“至圣先 师”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谛。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语》原文, 是对《论语》全文的解读;第二部分孔子家语,是 对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记录;第三部分孔子 生平,是对孔子一生经历的概述;第四部分《论语 》中重要人物介绍,是对孔子的弟子生平以及《论 语》中涉及的其他重要人物生平的简介;第五部分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是对《论语》中出现的核心 概念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诠释。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论语》收录了有关《论语 》方方面面的知识,博大而精深,是一部不可多得 的《论语》典藏珍本。 相信通过本书,读者将对《论语》这本历久弥 新的人类文化经典和孔子都有深刻的了解! 导语 论语的智慧具有广泛普适性,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孔子著的《全注全解论语(精)》是现代读者领悟《论语》智慧的理想读本,书中参考了大量和孔子有关的资料,以确保全书的严谨性、专业性,再现了当年孔子和弟子们对话的感人景象。 精彩页 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一是主张“学”和“思”结合起来,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他提倡“好学”和“学而不厌”,向人学,向事学,向书本学。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不耻下问”。还认为一个人不好好学习,只是苦思空想不会有什么好处。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但是只学习而不进行分析思考,就难以理解消化,也会陷人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的地步。孔子特别提倡独立思考,切问近思,追根求源,遇到事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说:“遇事不问几个‘如之何,如之何’的人,我对这种人就无可奈何了!”他批评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思想懒汉,而教导学生要“多闻阙疑”,敢于发现问题,以便培养思考能力。 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差异而“因材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智力水平的人,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学问;而对中等以下智力水平的人,则不可以跟他讲高深的内容。根据学生材质的不同而分别教授不同的内容。他常常对同一个问题因对象不同而回答有所不同。冉求胆子小,遇事容易退缩不前,孔子就教他凡事要抓紧,一听说就应马上去做;仲由敢作敢为,孔子怕他冒失而惹祸,便教他凡事先退一步,在请示父兄的意见后再去做。孔子还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 孔子常常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如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欢迎,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颜回就曾感叹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三是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育学生时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同时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去开导他。其次是要在他想说出自己意见又说不出来时,再去启发他说出来。另外,一定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给他指明东方,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余的西、南、北三方,那就不必再勉强地教下去了。 四是提倡师生之间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中记载了不少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志趣,并谈了自己的志趣,然后将各自的志趣进行点评,可说是一种正面教育的最好方法。孔子还真心欢迎学生对他提意见。他的得意门生子路就常常向他提出批评性的意见。有一次,鲁国的季氏家臣公山弗扰派人请孔子,孔子准备去,子路很不客气地批评说:“难道您已经走投无路了吗?何必要到闹叛乱的公山弗扰那里去呢?”孔子虽做了解释,但还是接受了子路的意见没有去。还有一次,晋国范氏家臣佛胖邀请孔子,孔子也想去,子路又提出批评说:“我曾听老师说过,君子是不到做坏事的人那里去的。现在佛胖在中牟地方叛乱,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说呢?”孔子只得老实承认急于出仕食禄的心情,但结果还是接受了子路的批评,打消了去意。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益处。 P690-69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