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在大江东复东/乡愁徽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含章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许含章,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先后担任安徽文艺出版社及《清明》杂志社编辑。亲近文字,近年来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红豆》《飞天》《时代文学》《西部》《青岛文学》《广西文学》《南方文学》《青年文学》《大家》等杂志,散文《或许因为白天、或许因为夜晚》被《散文选刊》转载。
目录
乡愁深处是徽州
楔子
还是楔子
婺源的油菜花开了
许村许村,你是我的乡愁吗
碧水向姿东
婺北春满一树桃
考槃在润亦在阿
何处为家
不必找寻的故乡
尾声
精彩页
每年的三四月份,全国人民都知道,婺源的油菜花开了。
虽然久已脱离徽州,但婺源旅游仍然起于“乡愁”,当然,这个“乡”虽是乡村的“乡”,却依然改变不了它内心最深处的徽州江西是油菜种植大省,每年三四月间,油菜花漫山遍野,为什么单单火了婺源一地?是否因为婺源的历史美感?在现代旅游中主打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中主打“徽文化”,粉壁黛瓦马头墙,金灿灿的油菜花,是“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最成功的营销。
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似乎全国人民都在往婺源跑。
旅游旺季的到来,可由旅馆的价格得知。
比如这个明媚的四月,出行之前,我从网上看到多次住过的酒店,房间价格一夜之间飙升到了七百八十八元一晚,便知此次出行与它无缘了。于是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改投篁岭的民宿。
在网上订酒店,选来选去,选了个名字颇有诗意的小客栈,叫作“岭上人家”。
然而到了以后才知道,名字虽然叫作“岭上人家”,其实并不在岭上,而是在岭下。岭是篁岭,篁岭脚下的篁岭新村,几乎整条街都在做游客生意,几百米长的小街一铺接着一铺,皆是开饭店的、开旅店的、卖旅游小商品的、卖土特产的。好不容易找着了旅馆的招牌,是一座临街小楼,车还没到门口,一个大叔就立刻迎上来,熟练地打着手语,指挥我们泊车。
我告诉他,房间是在网上订的。
“哦,哦。’’他搓着手,很高兴,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我问房间在哪儿,他愣了一下,说不知道。
我很意外。“都是我儿媳妇负责的,”他有一点赔着小心,“等我儿媳妇回来了,再说。”
不知他儿媳妇什么时候回来,正有些不知所措时,一辆黑色大众牌小轿车熟练地开到了门口。老人口中的“儿媳妇”一一“岭上人家”的老板娘,一个身材娇小穿着时髦的年轻女人,干练地走下车来。比起这座古色古香的客栈,她更像是一名游客。她热情万分地带我们穿过饭店后面的小巷,走进一栋新盖的徽式三层小楼,半是抱歉半是夸耀地对我说:“我们家有两栋这样的楼,都是新盖的,家里别的人都弄不清楚,都是我……”
她一边亲热地对我眨着眼,一边利索地推开一扇门。虽然早已料到“岭上人家”的内部,与它浪漫的名字多少会有些不符,但房间里的陈设,还是过于简陋了。 ,
这无可抱怨,要怨只能怨急剧膨胀的乡村旅游。
她感到了我的失望,态度更加殷切了。我问她篁岭、江岭和江湾怎么走?她立即热情地告诉我:“是一条线路!”并且指点我哪里该去,哪里不该去,哪里只要做片刻的停留。婺源的老板娘,都是免费导游,虽说她不知我带有严肃的写作任务,只当我是专门来看油菜花的游客。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油菜花从1月到8月次第开放,似乎是在展演阳光照射大地的角度,以及逐渐抬升又逐渐降落的周期性过程。也不仅仅是纬度的地带性,还有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地带性,在油菜花的分布中,都可以看到。每年的1月和2月,油菜花在北回归线附近开放;到了3月,油菜花期的等值线,就转移到了徽州一带,就是在这时候,婺源的油菜花开始怒放了。不仅是篁岭、江岭和江湾,婺源的东乡、西乡和北乡,都开辟有专门的旅游线路。这些年婺源旅游火爆,旅游业已成为这座赣东北小城的支柱产业,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常常密集性地出现“梦里老家’’的广告。把婺源打造成全中国人的“梦里老家”,渲染成中国人的心底,那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尤其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季节,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跟团的、自驾的,骑行的、徒步的,中国的、外国的,黑发的、金发的,蜂拥而至,比四野怒放的油菜花还要喧嚣。
“岭”不仅是篁岭,也是江岭,江岭号称有万亩油菜田,每临春至,绚美如画。而篁岭地处石耳山脉,号称“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落,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错落,呈阶梯状u形铺开。因条田如梯,层叠而上,据说还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然而篁岭的胜景在“晒秋”,我来得不是时候。晒秋这习俗不知是不是皖南山区特有的,但所有人家都晒在房顶上的,想来不多。徽州因“地无三尺平”,坦地极为稀少,旧时农家只得利用房前屋后和自家的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玉米、辣椒、茄子、南瓜等农作物。而每当秋阳高照,篁岭民居的屋顶上、土墙上、竹竿上、晾架上,晒满了五彩缤纷的果实,呈现出无比喜庆,而又无比热闹的景象。
在离开篁岭的第三天上午,我专程去了江岭景区。P18-23
导语
“乡愁徽州”共分为8卷,许含章著的为该系列之《家在大江东复东》,书中收录了《婺源的油菜花开了》、《婺北春满一树桃》、《不必找寻的故乡》等作品。
本书可以为普通的市民和游客提供通俗易懂的文化读本,也可以为婺源以及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对外交往提供精美的文化礼品。
序言
家庭是中国人的宗教,乡愁是中国人的美学。
每一个伟大民族,对世界文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贡献:俄罗斯因幅员辽阔,横跨欧亚大陆,为世界文
学贡献了巨大的贵族式悲悯和波澜壮阔的美感;法国
文学因是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催生的产物,充满了
大革命的激情和憧憬,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品
格;十八世纪至二十一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为英国
小说的优秀传统,一直是主导英国小说创作的主流;
而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学的独特贡献,则可用“乡愁
”二字来概括。“乡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故乡的土、故乡
的人、故乡的老屋和老树,是儿时傍晚母亲的呼唤,
是海外游子对家乡一粥一饭、一草一木的眷恋,是诗
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怅然。中华文
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出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审美体系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益的“不知何处
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
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
平安”,等等,不仅表达了悠悠不尽的思乡之情和漂
泊之感,更表达了一种笼罩于具体思绪之上的对“故
乡故土”的思念。因此中国人的“乡愁”,不单是对
自己生活过的具体的故乡、故土、故人、故物的不舍
,也是对整个中国历史、整个文化传统的感念,是浓
缩了的“故国时空”,是审美化的民族情感。它不仅
是地理的,还是历史的;既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
既是情感的,也是审美的;既是具体的思念和愁绪,
也是一种无形的氛围或气息,氤氲缭绕,久久不散。
它可以是屈原时代的汨罗江、抗战时期的嘉陵江,也
可以是苏东坡的长江;可以是杜甫的江南、李白的江
南,也可以是郁达夫的江南。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乡
愁”,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历史归宿感和文化归属感

表达和抒发“文化乡愁”,是我们组织编撰这套
丛书的初衷,也是它的精神指向和情感指向。
相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
概念,它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今天
已经划归江西的婺源,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同属于徽
州民俗单元的旌德和太平。进入皖南山地之后,峰峦
如波涛般涌来,能够感到纯粹意义的地理给人带来的
震撼。从地理环境上看,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
的单元。早在南宋淳熙《新安志》的时代,徽州就有
“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所谓“山限壤隔
”,是说徽州的“一府六邑”处于万山环绕之中,是
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所谓“民不染他俗
”,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徽州逐渐形
成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民情,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
。从唐代大历四年(769年)开始,到明清之际,徽州
的辖区面积一直都比较固定。据道光《徽州府志》卷
一《舆地志》记载,清代徽州府东西长三百九十里,
南北长二百二十里,如果采用现代计量单位,总面积
为12548平方千米。
山高水激,是徽州山水的特点,因此进入徽州,
桥梁会不断地呈现。那都是一些老桥,坐落在徽州的
风景中,画一般静默。不知为什么,徽州的老桥,总
给人一种地老天荒的美感。常常是车子在行驶之中,
路两边的风景一掠而过。蓝天、白云,树木、瓦舍,
在山区的阳光下,水洗一般的清澈。突然,一座桥梁
出现了,先是远远的,彩虹一样地悬挂,等到近一些
了,才能看清它那苍老而优美的跨越。这时会有一些
并不宽阔的溪流,在车窗外潺潺流淌,远处有农人在
歇息、牛在吃草。
不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河,也不知道它最终流向哪
里去,在徽州,这样不上名字的河流溪水遍地流淌,
数不胜数。“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所以人在
徽州,最能感到山水萦绕的美好。在徽州的低山丘陵
间,新安江谷地由东向西绵延伸展,它包括歙县、休
宁和绩溪的各一部分,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千米。这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休屯盆地,在徽州,它甚至可以称
得上是一望平畴了。这里土层深厚,阡陌纵横,鸡犬
相闻,缭绕着久久不散的炊烟。迁入徽州的许多大家
望族,都居住在这一带,一村一姓,世代相延。有时
翻过一道山岭,或是进入一条溪谷,会突然发现其间
烟火万家,那便是新安大姓聚族而居的村落了。在徽
州,聚族而居是一种普遍的风俗。因此徽州的村落大
多屋宇错落,街贯巷连,醒目的粉墙黛瓦,富有鲜明
的皖南民居特色。徽州的街巷,也多是青石铺成,路
两边的沟渠里,长年流水淙淙。徽州老屋,是中国大
地最具辨识度的建筑,“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
,是对徽州民居的最准确的形容。“堂”指阶前,“
井”指天井,徽州建筑所谓的“四水归堂”,是指将
住宅屋面的雨水集于天井之中。徽州民居的各个部分
,主要是门楼、门罩、梁架、窗棂、栏杆等处,都饰
以各类雕刻,“徽州三雕”艺术,就集中体现在这些
地方。
在徽州的村落里,耸然高出民居的最雄伟宏丽的
建筑,是祠堂。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
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名宗右族
,往往建有几座甚至几十座祠堂,祠堂连云,远近相
望,是徽州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现象。而牌坊是与民居
、祠堂并存的古建筑,共同构成徽州独具一格的人文
景观。“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自然
环境,造成了徽州人深刻的危机意识,为了生存,人
们蜂拥而出,求食于四方。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
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由此形成了一支强
大的商业力量,史称徽商。徽商的经营范围,以盐、
典、茶、木为主,而徽商中的巨商大贾,大多是盐商
。明代万历年间,徽商逐渐取得了盐业专卖的世袭特
权,他们大都宅居于长江、运河交汇处的扬州一带。
明清之际,江浙共有大盐商三十五名,其中二十八名
是徽商。几百年来,徽商的足迹无所不至,遍及天涯
海角,在东南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至于
在江南一带,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今天看来,徽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它以雄厚
的财力物力,滋育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从广义的文
化范畴来看,徽州地区在徽商鼎盛的那一历史阶段,
一切文化领域里的成就,都达到了当时我国、有些甚
至是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比如徽州教育、徽州刻书
、徽派朴学、新安理学、徽派建筑、徽州园林、新安
画派、徽派篆刻、新安医学、徽派版画、徽州三雕、
徽州水口等。而这一时期,徽州的自然科学、数学、
谱牒学、方志学,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富有特
色。徽剧和徽州菜系的诞育与形成,更是与徽商奢侈
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梁启超才在他的《清代学术概
论》中,把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乾嘉时期学术
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对欧洲文艺复兴的贡献相提
并论。清末民初,安徽涌现出那么多的思想家和精神
领袖,是明清两代经济文化积累的结果,流风所至,
一直影响到“五四”前后。
而今天,这一切还存在于大地,在新安江沿岸,
至今还留有一些水埠头,比如渔亭、溪口和临溪,比
如五城、渔梁和深渡……而古老的新安江也一如既往
,日夜奔流,两岸的老街、老屋、老桥,祠堂、牌坊
、书院,在太阳下静静站立,被时光淬过的木雕、石
雕和砖雕,发出金属般久远的光芒。而绵长如岁月一
般的思绪,在作家们的笔下缭绕,给你带来人生的暖
意和无边的惆怅。
徽州还好吗?老屋还在吗?曾经的徽杭古驿道,还
有行旅吗?
乡愁深处是徽州,徽州深处是故乡。
2017年12月1日
干匡南
内容推荐
“乡愁徽州”共分为8卷,许含章著的本卷为乡愁徽州系列之婺源卷《家在大江东复东》,字数15万字,图片200幅左右。全书以徽州婺源地区为叙事对象,以电视散文笔调、图文并茂的轻松阅读方式,以历史追忆或回忆的视角,重现婺源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县域内的历史遗存和代表性建筑、乡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等,展现其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