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幻想文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日)河合隼雄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只要深入接触、了解这些幻想,就能获得改变现
实的力量。
——河合俊雄
后记
这套选集集合了我的父亲河合隼雄以“孩子”与“幻
想文学”为主题所编写的书籍,是他继《心理疗法》系列
后的又一套选集。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孩子对于河合隼雄来说是一项
重要的课题。他在苏黎世取得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资格后
,于1965年回到了日本。当时他最先接触的,就是那些抵
触上学的孩子。其中一位少年向他讲了自己梦到的“血肉
旋涡”。这使河合隼雄决定跳出个别现象,去分析日本的
母亲所普遍带有的强硬特征与其对孩子的破坏性。同时,
这件事也使河合隼雄意识到了“孩子”这一课题的重要性
。在这套选集中,他也就“孩子与恶”“成长的困难”等
问题,从一名心理治疗师的角度出发,展开讨论了有关孩
子们的问题,以及“孩子”这种存在的本质。
不过,这套选集的前三册《读孩子们的书》《读幻想
文学》《故事与神奇》的内容,还是以河合隼雄对各种“
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主。这些书中所选取的作品虽然
被称作“儿童文学”,但河合隼雄也曾多次强调,它们绝
不是只供儿童阅读的作品。对大人来说,虽然没法从中品
味到复杂的行文艺术,但却可以体会到这些作品蕴含着的
“真实的灵魂”。俗话说,“七岁以前是神明”。孩子们
是一种非常接近神,也非常接近灵魂的存在。河合隼雄曾
说过:现实的多层性很容易以幻想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眼
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学会以孩子们的视角,去
认识这个世界在孩子们眼中的样子,毕竟“比起大人浑浊
的双眼,孩子们澄澈的心灵更能看清真正的灵魂”。同时
,阅读孩子们的书也的确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有
着相通之处。
由此,我们便可以了解“孩子”这一课题在河合隼雄
心中的重要性。他的著作集中,有三部的标题都带有“孩
子”这个词语,其他几部的内容也大多与孩子有所关联。
从这个意义来讲,像《儿童与幻想文学》这样将一系列作
品整合起来以方便读者阅读的选集,着实意义非凡。不过
,《孩子的宇宙》一书虽然在这一课题的探讨上有着很重
要的价值,但由于新近才出版,所以没能被列入这套选集
。另外,《长大成人的难处》和《青春就是梦和游戏》这
两本书中除了孩子,也涉及了青年的问题,因此也没有入
选。
今年是河合隼雄去世七周年。希望可以借这套选集寄
托我们对他的思念。在此,我想先感谢一下讲谈社。正是
有了他们在版权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才得以将河合隼
雄最初的几篇文章收录进本次由岩波书店出版的选集之中
。另外,还要感谢那些毫不犹豫便同意在百忙之中为本选
集其余各卷书写解说词的老师。最后,我要感谢岩波书店
的佐藤司先生。没有他的策划与奔波操劳,这套选集也就
不会问世。由衷地感谢各位。
2013年5月吉日
河合俊雄
目录
儿童文学与灵魂
为什么要读幻想文学
一 凯瑟琳·斯托尔《玛丽安娜的梦》
二 鲁默·戈登《玩偶之家》
三 阿·林格伦《远方国度的兄弟》
四 保罗·加利科《七个玩偶的爱情故事》
五 菲莉帕·皮尔斯《汤姆的午夜庭院》
六 玛丽·诺顿《借东西的小人系列》
七 玛格丽特·梅伊《足音渐近》
八 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第一部:地海巫师》
九 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第二部:地海古墓》
十 厄休拉·勒古恩《地海传奇第三部:地海彼岸》
后记
解说
写在《儿童与幻想文学》选集出版之际
精彩页
人难免会生病,生病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如果长期被病痛困扰导致只能休假静养,心中难免会非常不甘,因为这样会让自己落后于他人。可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说不定也能发现这场病在自己人生的长河中具有的巨大的意义。也就是说,有时虽然在生病的当时会感觉有所损失,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己实际上收获的东西更多。从这里衍生开来,笔者我认为生病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不过可惜的是,作为当事人的患者常常很难发现这场病真正的意义。笔者我在此说的“病”,既包括生理上的疾病也包括心理上的。
尽管引人思考“生病的意义”的作品数不胜数(仅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无数主角生病或身体孱弱的作品),但凯瑟琳·斯托尔的《玛丽安娜的梦》(猪熊叶子译,富山房出版。以下引用均出自此书)绝对能算得上其中的杰作。
女主角玛丽安娜正开心地享受着自己的十岁生日。对孩子们来说,生日可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点在我的一篇关于皮尔斯的《梦幻的小狗》的文章中就已经有过论述…。对玛丽安娜来说,有两点令她格外期待这一次的生目。一是从十岁起,自己的年纪就变成了两位数,二是自己也终于到了可以骑马的年纪。可在这一天骑马练习之后,她突然感觉有些不舒服,连难得的生日大餐都没有吃下。前来问诊的巴顿医生给出了非常不容置疑的诊断意见。于是从生日这天起,玛丽安娜开始了漫长的卧床休养。
玛丽安娜的病症持续得意外地久。三周后的一天,恢复了精神的玛丽安娜百无聊赖地待在家里。一旁,她的母亲正收拾着从玛丽安娜的曾祖母那里传下来的裁缝箱。这时,裁缝箱里一支小小的铅笔吸引了玛丽安娜的目光。那铅笔仿佛在呼唤她:“快来用我写字吧,快用我画画吧。”玛丽安娜拿起了这支铅笔。 “要说画画,一般都会画房子吧。房子上有四扇窗户,一扇门。”画完这些,玛丽安娜又为这栋房子添上了烟囱,四周画上了栅栏,栅栏外的一侧是茂盛的草原,几块巨石散布在草原中。
之后,巴顿医生前来复诊。尽管玛丽安娜觉得自己已经不用再卧床,满心期待着回到学校,可巴顿医生却一脸为难地对她说:“最好的情况,也还要再卧床休养六个星期才行。”玛丽安娜拼命地抗议,可最终也无济于事。医生走后,她“哇”的一下哭了出来,眼泪润湿了她的枕头。玛丽安娜不甘心而又无可奈何。
没错,这场病对玛丽安娜来说的确就是不幸。总算来到了十岁的年纪,还没能享受多久骑马的乐趣,这个少女就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卧床生活。不过,从这个故事后面的发展来看,这场病对于玛丽安娜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病痛会让人的注意力从身外的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让这两方均衡发展也是有可能的,但很多时候还是很容易被其中一侧的压力所束缚,无法顾及另一边的情况。如果是内心建设被忽视了,那么病痛就会降临,来帮你将其完善。
在被医生告知要延长养病期限的当晚,玛丽安娜做了个梦。她梦到自己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之中,向着一缕袅袅的青烟前行。随后,她走到了一户人家前。这是一栋看起来毫无特色的房子,墙壁还有些倾斜。突然起了一阵风,四下有些嘈杂。此前一直寂静无声的万物仿佛都开始蠢蠢欲动。玛丽安娜害怕起来。
“必须得进到这个房子里。”玛丽安娜想。正在她疑虑这个房子里到底有没有人时,一句无声的话语仿佛直接进入了她的脑袋里: “快到那个房子里面去吧。”于是她下定决心:“我一定得到那个房子里!”正在这时,她梦醒了。
梦,是人类内心的经历。梦中有着只属于梦境的必然规律。梦中的玛丽安娜不知为何,产生了“必须得进到房子里”的决心,甚至还听到了“快到那个房子里面去吧”这样的命令。还有那阵风,它到底是从哪里吹来的呢?在它的作用下,一切都沾染上了生机,使得玛丽安娜在梦中的体验变得有声有色。细想一下,其实现实世界中也会有这样的风。如果突然吹起一阵风,我们的精神状态也会瞬间有所转变吧。精神状态改变了,世界在我们眼中的样子也会发生变化。
两天后玛丽安娜意识到:自己在梦中见到的房子,不就是自己用那支铅笔画的那栋吗?于是,她将传入自己脑中的那个声音的主人想象成一位少年,并把他画进了房子的一扇窗后。少年的脸上流露着忧伤的神情,但玛丽安娜并没有擦掉重画。她一边开心地期待着能够再做一次那个梦,被那个少年邀请进入家中,一边又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有没有意义。于是她去咨询母亲,可这种事总觉得有些说不出口。P45-48
导语
《读幻想文学》中,作者河合隼雄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玩偶之家》《汤姆的午夜庭院》《地海传奇》等幻想文学名作中那些
与现实生活互为映射的情节进行解析,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自己,从而更从容地生活。
优秀的幻想文学绝不仅仅是脱离现实的虚构,因为它们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比起那些纪实文学更接近生活和人性的本来面貌。《玩偶之家》中不同材质制成的玩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并且融洽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就是要求同存异,只有认清并且包容彼此的不同,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人。《汤姆的午夜庭院》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孤独的灵魂,在另一个时空中终会遇见愿意陪伴自己的人……
序言
孩提时代
自孩提时代起,我就相当喜欢读书。可我的家乡丹波
绦山’基本就是乡下的代名词,那里的孩子大多不怎么读
书。我家虽然每月都会购买《少年俱乐部》。,但实际上
像我家这样的家庭恐怕寥寥无几。我的父亲是个牙医,在
礤山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因此我家中也少见地收藏着
ARs出版社的《日本儿童文库》全集。可尽管如此,父亲还
是认为“小孩子就该朝气蓬勃地去外面玩”,于是在家规
中规定:上小学时只有周六可以读课外书(上中学后我就有
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小学四年级时,母亲帮我说服了父亲,使得我在做完
作业的情况下可以把周日也用来读书。于是我开始惜时如
金地利用这周末两天的读书时光。同时,我还发现了另一
个可以用来读书的好机会。那就是生病在家休息后,病情
开始好转的那段时间。那时身体虽然已无大碍,可仍会被
要求静养。体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并且实在是百无聊赖
,于是原本就支持我读书的母亲便破例允许我将这段时间
也用来读书。由于兄弟们’还要去上课,卧床在家时母亲
仿佛就只是我一个人的,我也因此觉得母亲比平时更加温
柔。再加上还能读自己喜欢的书,生病的那段时间给我带
来了无以言表的喜悦,我到现在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词
叫作“腺病质。”,我觉得我的体质就是这一类。当时在
我的心中,交杂着作为弱者的羞愧,以及作为“特权阶级
”的喜悦之情。
兄长们会读一本名叫“少年俱乐部”的杂志。他们读
过后,会为我将那上面连载完结的文章剪裁下来制作成书
。我也因此有机会拜读山中岑太郎。、高垣眸。、佐佐木
邦。等人的杰作。不过在兄长们的筛选与评论之后,我所
读到的《少年俱乐部》上的连载文章相比之下就显得不那
么有趣了。但其中佐佐木邦的《邻家英雄》仍是我的最爱
之一。那之后,《杜立德医生》’紧接着开始了连载。它
与我之前所读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我也因此感到如获至
宝。
我依稀记得当时的题目是“杜立德医生乘船远航”(结
集出版后的题目是“杜立德医生航海记”,所以说不定最
初连载时的题目也是这个),因为这个故事是印刷在黄色的
纸张上的,很好分辨,所以每当拿到《少年俱乐部》我都
会马上翻到这里开始阅读。兄长们也很喜欢《杜立德医生
》。看到杜立德医生将自己的少年助手亲切地称作“斯塔
宾斯”,并将他作为一名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就会感到
莫名的高兴。幽默而不落俗套的故事更是深深吸引着我们

……
那么为什么儿童文学会是适合用来阐述灵魂的载体呢?
因为成人再怎么样都会对这个世界的构造、运行规律——
也就是常说的常识——有所了解,因此不容易发现灵魂的
存在。与之相反,儿童却可以清晰地看到“灵魂在现实中
的展现”。儿童文学也正是因为还原了儿童眼中世界的原
貌,才会与灵魂有着很深的联系。而面向成人的文学作品
中就算出现了灵魂,也会因为受到成人世界中各种法则的
限制,变得复杂且难以捉摸。
正是这种想法,使儿童文学列入了我作为心理治疗师
的必读书目。这并不是一项用来打发时间的可有可无的活
动。了解灵魂也不是一项学术方面的营生,而是与自己的
人生息息相关的事。我就像面对前来咨询的患者一样面对
着一篇篇作品,试图从中获得会让自己感到震撼的体验。
只有通过这一次次的体验,我才能慢慢了解“灵魂”。另
外,这些故事虽然都是极特殊的个例,却不可思议地有着
普遍性。将一篇篇各不相同的作品各自的特性串联起来,
从中发现通往普遍理论的道路。这与那种将心理学的一般
规律“套入”作品中来“解释”作品的行为有着云泥之别

最近,我有了重读今江祥智先生《牧歌》一书的机会
,并且惊讶地发现了文中一个此前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点。
本书中列举出的作品也肯定存在着进一步的解读。今后,
我也会继续努力,去深入体味这些作品。
内容推荐
指引村上春树创作的心灵导师河合隼雄解读十大幻想文学名著,帮你解开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如何对待爱情、友谊、家人,以及生病、衰老、死亡,等等。
在《读幻想文学》中,河合隼雄先后解读了《七个玩偶的爱情故事》《借东西的小人系列》《玩偶之家》《玛丽安娜的梦》等幻想文学名著。发掘这些故事中即使跨越时代和物种依旧能引起读者思考的元素,告诉读者我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如何与外部世界产生关联,以及幻想文学是如何给人带来启发,乃至改变现实的。
比如完美的爱情只会出现在童话中,所以我们要更全面理性地看待爱情。人虽然会本能地抗拒他人,但发自内心的善意和信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建立牢固的友谊。家人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和分歧,但如果每个人都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就能将彼此的心连接在一起。疾病虽然让人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但病痛能让人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内心,从而使内心建设更加完善……
每一本幻想文学作品中,都藏着帮你改变现实的力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