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陶春辉,1968年1月生,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获得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届曾呈奎海洋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先后在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多家高校任兼职博士生导师或兼职教授。先后担任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深海研究卓越奖五人咨询委员、中国大洋协会西南印度洋硫化物勘探与资源评价总地质师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等。 长期从事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海上调查与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在世界三大洋海底热液区的首次发现;技术负责我国在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千米的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的申请和执行;发现第一个超慢速扩张脊海底热液活动区,提出控制西南印度洋脊热液活动分布新机制,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组织攻关建立海底硫化物快速找矿方法,促进了我国海底硫化物资源找矿的突破。 目录 1 洋中脊热液活动与多金属硫化物 1.1 洋中脊热液活动 1.2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 1.3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现状 参考文献 2 洋中脊热液系统的物理、化学特征 2.1 热液喷口流体特征 2.2 热液羽状流特征 2.3 硫化物与围岩物理特征差异 2.4 热液沉积物特征 2.5 热液生物特征 参考文献 3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标志 3.1 羽状流标志 3.2 地球物理标志 3.3 地形地貌标志 3.4 地质标志 3.5 地球化学标志 3.6 生物标志 参考文献 4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技术——羽状流及水体异常探测 4.1 温度探测 4.2 浊度探测 4.3 甲烷探测 4.4 流速探测 4.5 声学探测羽状流 4.6 电化学传感器探测 4.7 金属元素和3He 4.8 悬浮体矿物颗粒 参考文献 5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技术——地球物理探测 5.1 重力探测 5.2 海底声学探测 5.3 OBS探测 5.4 多道地震探测 5.5 视像探测 5.6 电法勘探 5.7 磁法勘探 参考文献 6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技术——地质取样 6.1 电视抓斗 6.2 多管取样器 6.3 重力取样器 6.4 箱式取样器 6.5 拖网取样器 6.6 海底钻机 参考文献 7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平台——深海潜水器与海底长期观测系统 7.1 AUV及搭载设备在热液区的应用 7.2 ROV及搭载设备在热液区的应用 7.3 IIOV及搭载设备在热液区的应用 7.4 热液区长期观测网 参考文献 8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方法 8.1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的基本特征 8.2 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策略 8.3 国外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方法 8.4 我国现阶段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勘查方法 参考文献 9 勘查方法综合应用实例 9.1 “三步法”在远景调查阶段应用 9.2 一般勘探阶段应用——两南印度洋“玉皇1号”矿化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书作者简介
内容推荐 陶春辉、梁锦、王汉闯、苏新、蔡巍等著的《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方法与技术(精)》主要讲述了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方法与技术,是对当前洋中脊硫化物勘查方法与技术的最新成果的介绍和总结。对洋中脊热液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从热液羽状流、地球物理、地形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和生物等方面介绍了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标志;有针对性地从羽状流探测、地球物理探测、地质取样、深海潜器探测和海底长期观测平台等方面阐述了洋中脊硫化物探测方法和技术;最后总结提炼出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方法,并通过我国在大洋中脊及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研究区的硫化物探测实例介绍了勘查方法的应用。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和海洋技术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