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王永平著的《一本书读懂唐朝》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唐朝历史大势”,按时间先后顺序,全景展示唐王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下编”唐朝历史专题”,从不同方面,全面透视高度发达与繁荣的大唐文明。书中设置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重大事件中的细节或人物,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简要展示历史演进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历史故事所处的地位;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释与历史故事相关的事件;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作者简介 王永平,生于1966年,山西离石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社会生活史、全球史等。著有《游戏、竞技与娱乐——中古社会生活透视》《道教与唐代社会》《唐代游艺》《一本书读懂唐朝》 《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等著作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全球史评论》 《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经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受到各种奖励十余次。 目录 前言 上编:唐朝历史大势 艰难创业 晋阳起兵,建立唐朝 平阳公主领导的娘子军 李世民计破薛仁呆 兄弟阋墙,喋血宫门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靖、李计破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 太子废立之争 开创盛世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选用人才 请君入瓮 韦后乱政 “政治女人”太平公主 救时宰相 册封渤海、南诏与回纥 唐玄宗封禅泰山 危机与中兴 李林甫口蜜腹剑 高力士忠心侍主 杨贵妃宠冠后宫 安禄山范阳叛乱 哥舒翰失守潼关 马嵬驿杨妃殒命 张巡、许远血战睢阳 叛军内乱 唐德宗削藩失败 二王八司马事件 李想雪夜袭蔡州 走向衰败 长庆科考起党争 甘露之变杀朝臣 会昌削藩灭泽潞 张议潮归唐复河陇 唐懿宗奉迎佛骨 桂林戍卒闹哗变 黄巢农民大起义 朱全忠诛杀宦官 晋汴争霸,朱温灭唐 下篇:唐朝历史专题 改革创新 从三省长官到同平章事 翰林学士变“内相” 中尉、枢密称“四贵”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从《氏族志》到《姓氏录》 计口授田,按丁纳税 从府兵战士到长征健儿 经济繁荣 曲辕犁与筒车 煎茶煮饮成风俗 金樽美酒斗十千 鸡鸣布与江心镜 三百六十行 邸店、柜坊与飞钱 经商奇才寞 对外开放 玄奘西游取经 鉴真东渡传法 崔致远桂苑笔耕 林邑、真腊献驯象 骠国乐舞动京城 杜环漫游阿拉伯 西方传来三夷教 文化昌明 三教论衡 斥佛老,明道统 “渐悟”与“顿悟” 尊祖与崇道 古文运动 “药王”孙思邈 天文学家僧一行 “画圣”吴道子 “颠张狂素”写草书 诗仙与诗圣” 时尚风俗 胡服与胡妆 胡食与“烧尾宴” 雀屏招亲与纱窗选婿 热热闹闹送葬俗 国色天香话牡丹 上元华灯照神州 皇帝想当“马球状元” 宰相、驸马玩拔河 围棋天才王积薪 后记
序言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唐朝是最值得中国人为 之骄傲的伟大时代。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 国,到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梁,前后长达290年的 时间,大唐王朝谱写了一段极其辉煌灿烂的历史。 以“安史之乱”为界,唐朝历史可以划分为唐 前期和唐后期两个发展阶段。 唐前期封建国家在政治上长期统一,社会环境 相对安定,经济上从恢复发展到持续上升,出现了 封建社会全面繁荣的盛世景象。唐前期的统治阶级 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了积极进取精神。唐高 祖、唐太宗在总结和吸收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之上 ,艰难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恢复了被隋末 农民大起义打乱了的封建秩序,重建了大一统的多 民族国家,形成了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的良 好局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 与唐高宗共同执政,到以女主身份君临天下,大胆 革新,继续推行了发展经济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 ,创造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强国奇迹。唐 玄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他的努力 之下,很快就稳定了政局,巩固了统治,加速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教事业的繁荣,最终开创 了大唐盛世的宏伟局面。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从此以 后,唐王朝在政治上陷入了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 宦官专权相互交织的混乱局面,地主阶级内部要求 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从刘晏、杨炎在经济上的改 革,到德宗时中央与藩镇之间展开殊死较量,中经 “二王刘柳”发动的革新运动以及“元和中兴”, 再到李训、郑注谋诛宦官的“甘露之变”和武宗会 昌灭佛、削藩,统治阶级内部的革新力量始终在苦 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唐危局。随着西北地区的沦 陷,唐王朝的疆域面积也大大缩小,丝绸之路因此 中断。但是,唐后期的封建经济和文化还在持续发 展。在经济上,地主土地所有制排挤了均田制,两 税法代替了租庸调,尤其是南方经济的迅速崛起和 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 在文化上,元白新乐府运动、韩柳古文运动、啖赵 新经学运动的开展,又将唐代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 高潮。 当我们陶醉在这唐风古韵之中,追寻那段令人 神往的辉煌时光,常常惊叹于它的纷繁复杂与博大 精深。为了更好地了解唐朝历史,把握时代跳动的 脉搏,我们编写了这本通俗历史读物。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唐朝历史大势”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反映了唐王朝从艰难创业, 到开创盛世,以至酝酿和爆发危机,最终走向衰败 的历史全景。下编“唐朝历史专题”,从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文化昌盛、时尚风俗等五 个方面,分别透视了高度发达与繁荣的大唐文明。 我们在编写本书时,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阅读 兴趣,应用了一种类似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入历 史,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根据可靠 的历史记载和吸收了史学界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编写而成的,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尽量 避免用想象夸张的文学笔法来取悦大众,更不是在 “戏说”唐朝历史。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编写,为那些想要了解这 段辉煌历史的读者,提供一次全新体验穿越时空梦 回唐朝的文化之旅。
导语 追溯历史,唐朝能引起太多的遐想与慨叹。从李渊建制到朱温灭唐,其间共经历了二百九十载。是中国历史上较长的一个朝代,也是对中华民族影响较深的一个朝代。 唐朝“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它留给我们的经验是最丰富的,而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也是最深刻的。它是历史遗产最富有的王朝。 走近唐朝,我们看到太多的杀戮与争斗; 走近唐朝,我们又有太多的惊喜与无奈; 但我们仍想走近唐朝。借一段历史,读一个未来。 王永平著的《一本书读懂唐朝》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唐代人物命运的复杂多变,政治的迭宕起伏、经济的盛衰转变。 后记 当了二十年的高校教师,研究了许多年的唐朝 历史,已经记不清究竟讲授了多少遍这段历史。但 在我心中,一直以来就存有一个想法,就是有朝一 日撰写一部唐史。所以当中华书局编辑娄建勇先生 盛情邀请我编写这样一部独特的历史书时,虽然它 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 他的美意。这本书虽然只是一部面向大众的通俗读 物,但它也许会让更多人因此而了解我们祖国的这 段辉煌历史,所以我丝毫也不敢马虎大意。从接受 任务开始,我就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入手,尽量 搜集选取那些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可靠史料来编写 本书。这样一件工作,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因为 作为一名专业的历史研究工作者,我们已经习惯了 日常所从事的艰深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思路,一下子 要编写这样一部既“好玩”又“好看”的通俗历史 读物还真是有点不太习惯。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是 坚持下来了。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首先要感谢娄建勇先生 ,是他提供给了我这样一个检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 与研究心得的机会,他还在全书的体例、内容取舍 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对全部书稿进 行了认真校阅与审读,帮助我订正了一些失误;另 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刘冬梅女士,她在我写作 过程中,默默承担起了全部家务劳动,免除了我的 后顾之忧,使我得以专心致志地完成了这件工作;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岳父和岳母,他们二老长期以 来大力支持我的工作与研究,往往在我手忙脚乱的 时候,就会从远郊赶来出手相助;当然,我还要提 到我那可爱的小女儿,她那天使般灿烂的笑容,经 常给我以精神上的巨大鼓励。我真心希望我的工作 没有辜负那些关心我、爱护我的人对我的支持与帮 助! 王永平 2010年4月于北京
精彩页 上编:唐朝历史大势 艰难创业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很快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各地的官僚豪强地主蠢蠢欲动,纷纷乘机起兵。公元617年,太原太守李渊打着“废昏立明”、“安定隋室”的旗号在晋阳宣布起兵。随后,统率大军向关中进发,很快就攻克隋都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第二年,逃亡江都的隋炀帝在兵变中被杀。李渊废掉杨侑,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唐,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唐王朝建立之后,立即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经过七年多的经略,唐王朝大致扫平了全国各地的割据群雄。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唐太宗君臣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选贤任能,注意纳谏,改善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的新气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晋阳起兵,建立唐朝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忽刺刺徽大厦倾”。各地的官僚豪强地主纷纷蠢蠢欲动,乘时起兵,一时间隋王朝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在众多的反隋武装中,李渊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最终完成了代隋建唐的历史使命。李渊出身于一个家世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李虎曾经担任过太尉,是西魏、北周的最高军事将领八大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父亲李昺(bǐng)继承爵位,也做到柱国大将军,母亲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李渊七岁就继承了祖父的爵位,隋朝建立以后,他作为皇亲国戚,也曾享受过荣华富贵。但后来他的官运似乎并不怎么亨通,在接连做了好几任刺史、郡守之后,也没有得到继续升迁的机会,原因是他受到了那位姨表兄弟隋炀帝的猜忌。当各地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李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但他始终不动声色,一直在暗中等待机会。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一说是太原道安抚大使),前去镇压当地的反隋武装。他对这一差事暗自窃喜,因为在他看来,河东是唐尧故地,自己的封爵又是唐国公,也许是上天有意安排他将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渊又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但炀帝对他并不放心,而是另派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雅做副留守监视他。于是李渊假装沉湎于酒色,整天浑浑噩噩,不理政事,而在暗地里却不惜花重金招降纳叛,收买人心,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李渊将他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留在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结交英雄豪杰;将次子李世民留在身边,让他秘密网罗人才,寻找机会,起兵反隋。当时一些犯罪的官员和逃避征役的豪杰,纷纷来到太原,李渊广为结交,引为部属,委以重任。像晋阳县令刘文静,因为和瓦岗军首领李密是亲家而受到牵连,被免职,关进了监狱。李世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就亲自到监狱里去探视他,两人一见如故,在狱中拟定了招募士兵、进军关中、直捣长安、以成帝业的计划。另外,像晋阳宫副监裴寂是被重金收买的,长孙顺德和刘弘基则是因为逃避辽东之役,窦琮因为犯法而亡命太原。还有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武士彟(yue)、许世绪等,都受到了李渊的重用。 这年二月,马邑(治所在今山西朔州)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造反,自称皇帝。他还联络突厥,率军南下,攻破雁门关,进据汾阳宫,威胁太原。于是,李渊以抵抗突厥为名,大肆招兵买马,很快就有上万人应募。这种情形自然引起了王威、高君雅的怀疑,两人商量后,决定杀掉李渊。他们准备利用李渊到晋祠祈雨之时,命令晋阳乡长刘世龙带领伏兵,伺机动手。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世龙早已暗中结交李渊,他迅速将这个阴谋密报给了李渊。于是,李渊决心先下手,除掉隋炀帝的这两个耳目。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刚进入初夏的古城晋阳(今山西太原),空气中弥漫着些许躁动与不安,一场密谋正在悄悄地展开。十五日早晨,李渊传召王威、高君雅共同商议军政大事。二人刚刚落座,忽然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跑了进来,自称有机密事要报告。李渊让王威接过状子,刘政会不给,说:“我要告的就是副留守,只有唐公才可以看。”李渊故作惊讶地说:“哪里会有这样的事!”说着,接过状子,念道:“王威、高君雅阴谋引突厥入侵。”高君雅还没等听完,就勃然大怒,挽起袖子大骂道:“这是恶人先告状,谋反的人要杀我们!”说着抬腿就要走。这时李世民早已布置好的伏兵一拥而上,将他们二人一举拿下。 说来也凑巧,过了一天,突厥大军果然兵临城下。这样一来,人们就更有理由相信王威、高君雅通敌了,李渊也趁机杀了这两个人,除掉了起兵的两个心腹大患。 六月,李渊在太原正式开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设置三军,号为“义师”。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建成和李世民分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基本完成了起兵的部署。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