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高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一萍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卢一萍,1972年生,四川南江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新疆工作二十余年,足迹遍及西部群山高原,大漠戈壁。曾任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2016年卸甲。成都文学院、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帕米尔情歌》《天堂湾》等,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等,长篇报告文学《八干湘女上天山》等十余部。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天山文艺奖、上海文学奖等。
后记
虽然我认为文字在这个世界是微小的一—比我本
身还要微小,但我的这本书,还是用了《走向高原)
这个不微小的书名。这部拙作看上去也像一部“大散
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所描述的地域本身的崇
高一至少在这个小小衰球,它配得上人类的仰望。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洁
、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
的文体。这本书就是我在高原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
我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
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
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
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是的,在我没有登临高原之前,它只是一个名词
,我没有想过它和我有何关系,它的博大使我感觉不
到它对我的塑造和养育。现在,我有了一个通过自己
拙劣的文字向那至高之地表达敬意的机会。
1996年,我从解放率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曾
直接到帕米尔高原工作和生活过三年,离开之后又多
(前住那里。我去过高原上的众多鸡趣,在很多轻房
和冬离子里吃过肉、喝过酒、垂讨觉。我还先后在
1999年、2001年、2007年国采访或工作的原因,二次
前生密则民仑和西藏阿里——虽然我每父都将这些行
视为限途,但现车却成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吃。新
以,这些就序也是我对我那带有辉煌特质的世界屋脊
之旅的一次纪念。
这些文字是我从1998年至到2000年断断续续写成
的,时光流逝,优然己过1年、在这十年间,我有了
家庭,有了儿子。充这其年间祖母和父亲。亲人的去
世,使我备感孤单。而我在那些年里,年少轻狂,并
踪万里,无视亲人的养育、蒸爱和严厉,直到他们从
这个世界离开,弃我于洪壳,我才知道那是我再也不
可能拥有的财富。
可能是未能尽孝的惭愧,也可能是害怕人世间的
孤独,我一直不相信我的祖母和父亲已离开我。在我
的感觉中,他们还在故乡劳作,还在盼我回去………
这本干净的书适合献给我的祖母和父亲,适合献给更
早离开我的祖父,适合献给我故爱的母亲。我想说,
我爱你们,我是你们用贫寒养育的孩子,这是我永难
报答的恩情。
这些文字写成后,我再没有管它。我没有把它在
整体上看做一件作品。它像我的一件私人物品—一适
合蒙上灰尘,慢慢变旧。直到2004年,我学会在电脑
上写作后,才把它整理出来,进行了润色、加工,使
它多了一些“文学的优美”。其中的一些篇章才陆续
在《读书》《中国作家》《芙蓉)等报刊发表。虽然
我在2001年写过一本记述自己从叶城到阿里行程的游
记《众山之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那只是我的旅行笔记。
因为和我的朋友、同学王大亮先生的一种冥冥之
缘,此书部分内容曾经他之手进行编校、润色,在十
多年之后得以庄重出版,真是我的幸运。他认真负责
的品格使我常感惭魄,这次亦然。凡书中涉及的历史
地名、事件、人物、民俗的诸多地方,都得到了他仔
细的校正,在此要特别致谢!
另外,该书除了配有我拍摄的照片外,还使用了
我的摄影家朋友陈志峰、段离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
为我的书增添了光彩,在此深表谢意!
目录
阿里之书
金色大地
神灵遍布
云游者
词语的贫乏
札达的深度
世俗相
梦中的托林
古格残雕
被赋予神性的鸟
歌声
羚羊跃过山冈
对梅朵和琼玛的祝福
山水的福分
农事诗
天葬于风
神山
我赖于此并扎根于此
帕米尔之书
我是别处的过客
山与湖
足迹可能被遗忘湮没
亡者的邻居
骑士
在太阳中飞翔
牧场的气味
等待马蹄声响起
骑牛探险记
传说之马
喀喇昆仑之书
叶城的气味
上路者已没有故乡
叩开昆仑之门
行走的群山
明亮的河
没有人能帮助你到达远方
一匹老狼的嗥叫
长风抹不去的足迹
天界
喀什噶尔之书
想象中的大地
弥漫的香妃
河流的勇气
不灭的书
喀什噶尔的灵魂
驴背上的老者
艾提尕尔
千年歌舞
精彩页
众多的神祗归纳起来,可分为佛教诸神、本教诸神和民间诸神。开始,民间诸神占据着信仰的天地,然后本教是雪域大地的主宰,到公元8世纪中叶,弘佛的藏王赤松德赞经过艰苦的较量,击败了本教,使佛教诸神登上了主神座。部分本教神和民间神,则被密宗大师莲花生调伏,皈服了佛法,但只是保护神或附属神。只能享用茶酒祭供,不能顶礼膜拜;也不能超度众生的来世,只能利乐人类的今生。
但本教在诸如西藏的边远地区,以及与青海、四川的接壤之地,仍拥有原先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民间诸神也仍在雪域长留。
民间宗教将宇宙分成三个层次——上为白色的天空,那是天神的世界;下为蓝色水域,包括地下(是明亮而非黑暗的),住着龙的家族;中间是广阔的红色大地,活跃着“赞”和其他大地上的神祗。
信仰是人类在面对和承受苦难时向冥冥中寻求的心灵安慰。青藏高原险峻万端,生存条件恶劣奇诡。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没有它给予的巨大的力量,很难有人能面对这云端里的高原上的严冰酷寒、燥热乏雨、狂风暴雨、洪水猛兽以及那数不清的疾病、瘟疫、战乱,这些让人绝望和恐惧,却又无法战胜。而日月送来的光明,柴火带来的温暖和让动物们惧怕的安全感,这些自然力量他们难以解释,便以为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冥冥之中对一切做了安排,它们或善良,或邪恶,或善恶兼备。时光沧桑,人们满怀对神圣的敬畏,用人类原初的纯洁想象力构拟出了各种神圣,赋予它们无所不能的力量。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乌兽虫鱼、花草树木乃至宇宙中的一切,无不具有超凡的灵性。这些其实就是先民头脑中的宗教观念。只是直到20世纪中叶,高原封闭的状态依然存在,雄奇的雪山、闪光的冰峰、瑰丽的神湖、云蒸霞蔚的自然景观依然;加之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微,阻挡了其他文明的冲击和沧海桑田的变化,使雪域众生仍然保持了古老的神灵观念,一直至今。
西藏人一直被神灵伴随,走过其漫长或短暂的一生,直到他们进入另一个世界。
西藏有一部藏文史籍《贤者喜宴》,记载了一些古老的传说,从中可以看出,在吐蕃王朝早期,人神是融为一体的。赞普就是天上的神,被派到人间执掌国政,当他的儿子长大到能够骑马奔驰时,赞普自己便沿着彩虹般的天绳向上攀登,一直消隐在无限悠远的苍穹。第八代赞普直贡赞普因与牧马人罗昂达泽决斗,失手误砍天绳,再也没能回到天国,只有将陵墓留在人间。《西藏王统记》也说聂赤赞普“从天梯下降到四库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本教徒十二人看见”,这些本教徒得知其系“天谪降之神子”,于是便“以肩为座,迎之以归”,并奉为“藏疆之王”。
西藏不少贵族和头人,也常常自诩为神牛或神马等的后代,并引以为荣。传说藏传佛教直贡派开山祖师居热·齐田贡布,是苍穹中的一只母鹰所生。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名震藏北的黑痣英雄嘎加扎那,还被人们认定为巴青雪山神崩纳的儿子。
因为高原上的生产、放牧以及生活习俗都与神祗有关,所以人们与神的交往常常和与人的交往一样频繁。象泉河谷的农民每年藏历正月初五要在地里安放一块白石,并举行祭祀仪式,他们认为白石上有龙女鲁莫杰姆附身,能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牧民们相信遥远北方的盐湖,是神女察措杰姆的领地,只有健壮的男子汉能博得神女欢笑,赐给生命中珍贵的盐。诸如此类,都是人神交往的方式或过程。
而西藏的许多宗教节日和民间节日,就是人与神的联欢。人们在各种吉祥时日,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娱乐神灵,以使神灵高兴,发欢喜心,保佑庄稼丰收,牧业丰旺,众生幸福,雪域安宁。当然,还有人神之间的使者巫,人通过巫向神陈述自己的情况和愿望,神通过巫向人传达吉祥和护佑。西藏各地的城镇村溪都有男女巫师存在,即使在最荒僻的山村、最边远的牧帐,也能看到他们在鼓点中蹦跳的身影。西藏噶厦政府,都设有专业巫师,例如拉莫、乃炯、噶顿三位护法就是。他们位列三品或四品官,身世显赫,驻锡豪华神殿,出门时有成群的侍从前呼后拥,降神时则有数十名乐师进行伴奏。他们负责指导转世灵童的寻找,决断摄政王的任命,包括战争与和平这等重大事务,也由他们发布神谕。
即使那些《格萨尔史诗》的吟唱者,也总是自称是在神灵附体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演唱这些浩繁如海、冗长无比的英雄史诗的。的确,如果单凭普通人的智能,是很难准确无误地把长达数百万行的古代史诗背诵下来的。
西藏是一个由无数个密宫组成的巨大宫殿,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和布达拉宫及其他众多依山而建的寺庙一样,以神的角度,俯瞰着这个星球上各种肤色的芸芸众生,它宽厚地看着他们相互倾轧,看着他们对人间的破坏,然后以怜悯的情怀和巨大的耐心,等待他们在低头寻找欲望的满足后,抬起头来,感受它的光耀.然后醒悟……
P7-9
导语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洁、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
《走向高原》这本书就是卢一萍在高原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这里有对跨越新藏青三地极具代表性的地区的自然、历史与文化大气而不失精妙的文学表达,为读者们描绘了人迹罕至的高原雄阔壮丽的无边风景。
序言
长路随想
父亲在世时,我曾收到他的一封来信,他问我是
否还走在路上,记得我读到那句话时,心情很难平静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父亲,我没有停下过自己
的脚步,却难以看见自己留下的足迹。我不知道,一
个碌碌无为的行走者还算不算一个行走者。
父亲是个农民,一生只能固守几亩薄田、三间土
房和几册读私塾时珍存的古籍,但不知为何,他判断
我存在与否不是以别的方式,而是以我是否仍然走着

其实,他的一生对道路一直充满着莫名的恐惧,
知道那路上定然潜伏着无尽的险阻和陷阱,但他又害
怕我停下来,所以,我的行走,对他而言,无疑是一
种煎熬,一种处罚。
少年时期,我是凭想象漫游的,虽然想象本身无
限,但因为一个人的想象力与他获取的知识是成正比
的,所以它又常常有限。
我们一旦蹒跚学步,就免不了面临走路的问题:
当我们一旦离开家,就面临着上路的困惑;我们就想
知道,路有多长,当它绕到山顶,那是不是一条路的
尽头,从那里可不可以通到天宇?如果不是尽头,它
在山的另一面,又会是一种什么形态。是这些自身的
疑惑促使我们前行——不间断地前行。更有意思的是
,这些孩童时代的、看似幼拙的疑惑会成为我们一生
的疑惑。会使我们终其一生也难以寻到答案,会使我
们为这些答案竭尽心智。
最终,你的渴望是走向一种能让灵魂憩息的、精
神的家园。
跋涉就是整个人生。可能是清醒的,也可能是盲
目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没有尽头的路使短暂的生命无限延伸,使瞬息即逝的
人生走向永恒。因为,道路铭记着每一个跋涉者。无
论他们是高贵的,还是卑贱的:也无论他们是勇敢的
,还是怯懦的。因为每一个走着的生命最终无不成了
路的一部分——一粒石子,一块标记,一级台阶。
有时,我们一直在出发与回归之间往复。出走是
必须的,没有出走就没有道路,就失去了对生命的参
照,对大地的亲近,对世界的感知。回归也是一种生
命之需,这缘自生命对出发地的深厚情感,它是一种
欲念,如果肉体不知,这就是另一种出走。
到最后,出发与回归开始混淆,开始进入一种“
上下而求索”的境界,此时,二者统一为一种方式:
行走。若以行走为中心点,那么,它的一端是行旅,
一端是苦旅。
远行的本质是寻求,远行的境界是抵达,远行的
可耻之处是半途而废。悲壮的远行者或死于路上,或
在抵达之地瞑目。有时也有抵达之后回归的人,但到
那时,原来的出发点已成了新的目的地。
不知从何时起,愈是荒远之地,愈能激起我上路
的雄心。但是我不明白,我次次走向大地边缘,难道
只是在寻找一片净土、一份宁静、一种安慰?难道仅
仅只是我对远方的某种迷恋,或是对浮躁和喧嚣的逃
避?
我想不是的。
因为被生活伤害的人很多,被时代污染的故乡不
止一处。而如果仅仅是迷恋远方,你会陷入尴尬,因
为当你去了远方,远方就不再是远方了。
那么,走在路上对我而言,便是生命的形式了。
只有这种形式能检验我灵魂的轻与重,生命的存与亡

我对长路的需要,如同我对生命的需要。我不敢
设想,一旦安定于某处,我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
情形,我的生命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当然,对于长路,我用两种方式行走:一是用脚
;一是用心。
用脚,可知路有坎坷艰险;同时,我可以看到大
地的广阔,山岭的雄峻,河川的秀丽,村庄的安宁和
贫困,城市的糜艳与空虚。用心,可知路的情色哀乐
,路的激情战栗。更大的好处是,当我被俗常的生命
所拘禁,我可以用它代替脚去行走,使我不至停息。

古代的阿拉伯人说,漫游是一条我们通达天宇的
路。
波斯诗人萨迪则认为一个人应该活到90岁,在这
90年中,用30年获取知识,再用30年漫游天下,用最
后30年从事创作。
漫游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它是在用最艰苦、最具体,也是最必须的方式柢
达人生的终点。
缪斯是在长路上发现的。正如帕乌斯托夫斯基所
说,如果你想成为自己国家和整个大地的儿子,成为
知识和心灵自由的人,成为勇敢和人道、劳动斗争的
人,那么,你们就忠于浪迹天涯的缪斯吧,就在力所
能及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旅行吧。
远方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崭新的,都笼罩着
神秘的色彩,我每往前走一步,都可说是翻开了这个
世界新的篇章。
远方是神话,也是现实;既飘浮着苦难的尘埃,
也充斥着忧郁的诗意;既有伟大的真理,也有荒唐的
谬误。而正是这些,使我们目光高远,心灵纯洁,思
想高尚。
既然如此,远行吧,用我们的生命和灵魂!
内容推荐
青年作家卢一萍曾在帕米尔高原生活过三年,自上世纪末到2007年间,他以喀什噶尔为出发地,先后多次翻越喀喇昆仑山脉,深入西藏阿里旅行和采访,对高原的山川地貌、人文风俗做了细致独到的探索、观察和思考。《走向高原》这部作品是作者以其独行荒原的传奇经历、经过多年沉淀后写成的一部有关那片崇高地域的大散文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