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德)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简介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目录
引言
第1章 基本的划分
第2章 人的自身
第3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4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5章 建议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
第6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
序言
20年前,我怀着崇敬和热情,翻译了充满思想之
美、语言之美的《人生的智慧》。20年后,重看当年
的译作,老实说,我是不满意的。不少多年前自以为
翻译得可以的地方,现在再度与原文仔细比较,明显
有了修改的必要。这既包括一些翻译得不很准确的语
句和字眼,也包括虽说中规中矩但可以处理得更加精
确和传神的段落。所以,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对
自认为相当熟悉的原书,从头再来逐字逐句研读,然
后与当初的译文逐一比对和修改,几乎重新翻译了一
遍。
重译之前,之所以对旧译作不满,之所以大动干
戈重译,是因为20年来,随着对叔本华其他著作的不
断翻译(出版了一百万多字的译著),我对叔本华的整
体思想、惯用的表述方式乃至某些情况下的具体用词
和标点符号,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人生的
智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随着人生阅历的广
博,对叔本华提到过和解释过的各种现象有了更多的
经验观察,掌握了更多的实例解释和证明叔本华的基
本观点。因此,现在重新仔细阅读和翻译(《人生的
智慧》,理解得明显深入了,产生的共鸣和美感与20
年前也不一样了。正如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一
文(见拙译《叔本华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所说的:“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
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
,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
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是在第二
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与第一次阅读时已
经有所不同。”
在短时间内第二次阅读一本重要的书籍如此,那
在20年后,其间几乎不间断地反复阅读了叔本华的整
套著作,翻译了其中许多篇目,同时结合中医的实践
,目睹叔本华的不少真知灼见在人体现象中得到印证
的今天,重读《人生的智慧》原文和我当初的译本,
更觉今是而昨非(各个方面而言)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否则,只是空长了年龄,而其他一切都停滞不动了。
具体地说,叔本华的基本观点(他曾说《作为意欲和
表象的世界》阐述的就是一个基本思想)是相当深刻
的,在掌握了他那些极其重要和正确的基本观点以后
,也就可以理解他对其他各种现象的具体解释及在实
践中的印证,又反过来印证并引申其基本观点。因为
他的基本观点支撑起他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是
浑然一体的,与这世界及其现象吻合,其思想体系中
的各部分也协调和互为印证,鲜有自相矛盾之处。这
也反映在《人生的智慧》中,因为这本书稍稍有别于
他的主要著作,是放弃更高一级的角度,是在“形而
下”的层面,以实际生活为目的而撰写的,内容相对
浅显。叔本华始终以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把握现象,以
揭示事物本质的基本观点解释现象,就算是谈论如何
在这世上过得安逸、得到“幸福”等有实用目的的话
题,也是大匠运斤,与一般的、欠缺深刻洞察力的、
肤浅的“心灵鸡汤”迥然有别。
在此仅举一例说明我的意思。例如,书中开首貌
似简单的有关人的头脑意识与这世界的关系,主体与
客体及其孰主孰次的关系,人的头脑意识构成、人的
内在智力和道德特质与“幸福”至为密切的关系等论
述,是理解人的存在及“幸福”的“纲”。这些“纲
”是他贡献给世人的最深刻的哲学见解。掌握了这些
“纲”,就可以纲举目张,不仅是“幸福”,人生中
不少其他难题也自然迎刃而解。在由博返约以后,他
的基本观点看起来却又是多么的平平无奇,朴素至极
!打个通俗的比方,当初青年时阅读《人生的智慧》
,犹如现场看球王马拉多纳在比赛中的过人和传接,
简单、直接、准确、恰到好处。多年后重读、细读《
人生的智慧》,犹如赛后反复观看、品味马拉多纳具
体微细动作的慢镜头;也犹如医圣张仲景对人体疾病
的理解和处理,都是那样伟大的朴素!
我们也才明白《人生的智慧》对一些表面上似乎
简单的事情,能够给出如此让人耳目一新且历久弥新
的见解,是因为叔本华对现实生活的论述无一不是建
基于哲学家关于这世界的基本观点,包括世界和人的
本质、认识论,等等。也如叔本华说的,真正有价值
的著作并不是以题材取胜,而是以对题材的处理见功
力。所处理的题材越是司空见惯,越为常人所接触(
例如,对如何才能生活得幸福一类的题材),作者的
思想能力就越是要高,因为对每个人都接触和思考的
题材,无数前人已经做出过努力。这解释了尽管关于
如何得到人生幸福一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一百多年
来,这本让叔本华在晚年成名的《人生的智慧》,依
然鹤立鸡群,经久不衰。
翻译此书时,理解了叔本华的思想是一回事,把
他的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完美翻译成中文则是另一回
事。他的思想与其载体(所用的字词和句子)是合二为
一的。既然他的思想别具一格,他的表述当然独一无
二。叔本华不仅用词精到,标点符号也是如此。阅读
他的著作,很多时候真有虽千金之赏,无能增损一字
之慨。要用中文完整和原汁原味地重现他用德文表述
的思想,很有难度。所以,翻译优秀的、精确的思想
作品,永远不会有完全令人满意的时候。这是不同的
语言和思维决定的,更何况德文与中文的思维、表达
形式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叔本华尽管可以在一个完
整句子里层层推进其意思,还能进一步说明所用的词
语,把这些词语的概念和现象与其他旁类概念和现象
联系起来。整个句子在原文中可以一气呵成、层次分
明、符合逻辑与意思的转折和推进,但要把这些德语
特有的精髓用中文依照同样的模式表达,对于那些牢
牢固于中文固有的意象思维和表述习惯而无法接受别
的思维和表述方式的人来说,叔本华那些原本含义细
腻的表述就不可避免地显得“口罗嗦”。所以,合格
的翻译就是要尽量完美地完成这些有时候非常艰难的
任务,不能为求中文阅读顺畅,为求完全符合中文的
一贯表达,为省事而略去叔本华含义细腻和环环相扣
的表述。说到底,翻译是在正确理解原文以后,在直
译与意译,在精确的毫无遗漏的还原(有时候处理不
好,会显得啰嗦、冗长而令人费解)与顺应中文表述
习惯而不惜砍掉原文部分意思之间的挣扎、平衡。
这次重译《人生的智慧》,我力争做到完美,虽
然“完美”是很难做到的。我始终在不断努力地接近
这一目标,杜绝错译、歧义和西化的中文句子,准确
、全面地转述叔本华的意思。尽管带着“镣铐”,也
要尽量跳出原来的舞蹈的应有之美。
这次重译改正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首次翻译本
书时要兼顾的东西很多,有长句子的重新安排、具体
词语的翻译、中文的顺畅,等等,很容易因照顾树木
而忽略了森林。现在重译相对轻松许多,句子的结构
已经在那,腾出的注意力就能聚焦句子与句子之间或
者段落之间的连接,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文气;同时
可以细琢某些字词的中文表述。所以,这次重译实际
上主要是找出瑕疵和润色个别词语,好比一栋建筑已
经建成,这次做的是相对轻松的装修。尽管如此,我
也花费了三个月的全部业余时间,头脑因工作过度而
不时胀痛。让我欣慰的是,重译的版本向“信、达、
雅”的标准又接近了一大步,可以无愧地交给读者放
心阅读。
最后,要说明的是,重译依据的版本是德国
Suhrkamp袖珍书出版社(suhrkamp Taschenbuch
verlag)的《叔本华全集》(1986)第4卷(即《附录和
补遗》第1卷)。这个版本把叔本华著作中所引的德文
以外的各种文字,如希腊文、拉丁文、西班牙文等都
附上了德文翻译,我采用了这个版本的德文译文。至
于书中英文和法文的引文,我是自己翻译的。在第6
章的后面,不同的版本对个别段落有不同的顺序安排
,我也遵从了这个版本。
导语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的《人生的智慧/叔本华系列》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精彩页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8)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个方面: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所有意义上的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众所周知的就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我们考察的第(1)项的差别,是由大自然本身所确定下来的。由此可以推断:第(1)项的差别比起第(2)、(3)项的差别,对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的差别只是出自人为的划分。人自身拥有的真正优势,诸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财富等诸优势相比,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曾在他的著作里,为某一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使我们幸福的,主要是我们自身之内的原因,而不是自身之外的原因”。确实,对于一个人的舒适、幸福而言,甚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觉、意愿和思想的结果。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是与他自己的想法、感觉、意欲活动直接相关。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一个人到底生活在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因各人头脑的差异而相应不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经历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他们应该羡慕后者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因为正是由于理解事物的禀赋,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在其描绘中是那样耐人寻味。这是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深长的事情,由一个头脑肤浅、平庸的人理解的话,那不过是平凡世界里乏味的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见之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的伟大想象力,正是这想象力把相当平凡无奇的事情变得伟大和优美。同样,具有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虽然主体和客体彼此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就像构成水的氧和氢。在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就意味着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反之亦然。最美、最好的客体与呆滞、低劣的主体互相结合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实,情形就像恶劣天气之下观赏美丽风景,又或者以糟糕模糊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
P5-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