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的谈话--爸爸妈妈的贴心书》是唐纳德·温尼科特论述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大部分内容是基于作者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所做的系列广播节目,而该节目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更好地建立母婴养育关系。尤其重要的是,作者以一种共情、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育儿工作,并且由衷地欣赏和肯定父母的天性潜质,这无疑也是对父母育儿的极大支持。 这本书尤其适合父母或准父母阅读。读者可以看到“吸吮行为”“嫉妒”“信任的建立”“从家庭走向学校”等主题,这些将对其育儿过程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各个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如社会工作者、幼儿园老师、中小学老师、儿科医护人员、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都很有必要了解温尼科特的理论思想,以了解人类心理的早期成长过程。 目录 推荐序 有关阅读温尼科特 引言 第一章 广播节目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第二章 继父母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从吸吮行为看宝宝的想象世界 第四章 说“不”的三个阶段 第五章 嫉妒的出现和消失 第六章 为人父母也会烦 第七章 关于安全一父母的责任与界限 第八章 妈妈的罪疚感 第九章 婴儿道德的发展 第十章 5岁,从家庭走向学校 第十一章 信任的建立 每个章节的原始出处 参考书目——温尼科特的著作 重点词汇英汉对照表 关于作者
序言 感谢赵丞智老师邀我作序,赵老师找到我也许是因为 我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温尼科特的人之一。刚好是10年前 的2008年,也是在元月,我的那本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 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温尼科特研究》一书出版了。那 时,国内对温尼科特还知之甚少。而我,循着他的理论进 人了精神分析实践的学习,参加了中国一挪威精神分析连 续培训项目,进行与精神分析有关的教学、科研、咨询与 治疗。温尼科特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进入了精神分析的 殿堂,而我好奇又欣喜地一路走着,仿佛一个蹒跚学步的 孩童,时而远离,时而回转,因为知道母亲就在身旁,心 中颇为安稳。大部分时间温尼科特被我当成了环境母亲, 而将其作为客体母亲进行研究的时刻——有,却非占据全 部身心。赵老师是一位用全部身心来研究、探索、推介温 尼科特的学者、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他翻译审校了 多部温尼科特的著作,组建学习和研究团队,定期举办读 书会和文献研讨会,开展介绍温尼科特及其思想著作的网 络课程,成功引进中国一巴西国际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取向 心理咨询师的系列培训项目,并组织了国际温尼科特学术 研讨会。如此大量且全情投入的工作,让国人遇见了温尼 科特,也让温尼科特思想在中国扎了根。 这本书收录了温尼科特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电台为 父母们所做的系列广播谈话中1955年之后的所有内容。在 此之前的谈话内容收录于其姊妹篇《妈妈的心灵课——孩 子、家庭与大干世界》(The Child,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在英国这本书父母几乎是人手一 本,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感谢赵老师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 我提前一睹本书内容,虽然翻开每章时都已在夜深时分, 但我从未觉得困倦并甘之如饴。寒冬深夜的阅读可以让人 感到温暖,这正是温尼科特的魅力所在。 温尼科特的话语和文字中,充满了对父母角色的悲悯 、包容和理解,不知不觉间我就会成为他谈话的对象,感 觉自己被涵容、被理解、被治愈。“许多男人和女人在他 们结婚时和结婚之后,都还在挣扎着长大……(第二章) ”“我们其实很容易理想化母亲的工作。我们都知道,任 何工作都会有挫折,会有令人厌烦的常规,以及每个人能 够承受的极限。为什么不把照顾婴儿和小孩子的工作也看 作是一样的呢?(第六章)”身为母亲,我自己在成长, 经常遇到挫折,也有过挣扎,但却从未被如此明晰地看到 并确认是具有治愈功能的。书中的谈话不是教导,并非要 告诉父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而是给予父母理解、支 持和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此外, 本书中讨论的诸多话题对理解我国当下家庭养育中遇到的 问题多有裨益,比如二胎家庭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们 之间的嫉妒;如何当一个继父或继母;如何在保证安全和 提供安全感之间达到平衡等。温尼科特提供的是可以使父 母安心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这些真知灼见会让父母们豁然 开朗,并如释重负。 心理咨询师同样可以在温尼科特温暖的语境里找到可 助力成长的部分。首先,理解儿童的成熟过程始终是温尼 科特思想的主线,这本书围绕婴儿过渡客体的发展、说“ 不”的能力的发展、正常嫉妒和异常嫉妒的发展、罪疚感 和是非感的发展以及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发展展开,生动地 呈现了成长中的儿童及父母照护环境的状态。其次,在温 尼科特的理论中,母婴关系是咨访关系的原型。因此,咨 询师和治疗师可以从温尼科特如何对待父母,以及帮助父 母理解孩子的态度中进行学习。比如:“把当母亲的烦恼 之处付诸言表有什么用处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让母 亲在体验痛苦的时候说出苦恼,来帮助她们,如果母亲把 一些怨恨压抑住不去表达,那么这些隐藏在爱背后的怨恨 就会破坏对孩子的爱……在恰当时候的一句言语表达,可 以把所有怨恨聚集在一起,并把它们宣泄出去,之后才可 能安下心来……事实上,我发现引导妈妈们逐渐接触她们 那些痛苦的怨恨是非常有帮助的。(第六章)” 记得在早期学习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触动我最大的是 对“理解”的强调,理解先于矫治,理解先于改变。这本 书无处不体现着理解,理解婴儿、儿童及其成长,理解父 母及其困境。温尼科特说:“我们已经在了解人们所感觉 、所思考和所做的事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这一基 础上进行讨论或教学,以促进更好的理解。(第一章)” 现在,借着这本书,这些理解能传递给更多的父母和心理 咨询师们,这也是温尼科特的心愿吧! 郗浩丽 2018年1月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西山
导语 近年来,儿童的养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的谈话--爸爸妈妈的贴心书》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儿童的成熟过程,以及成长中儿童及父母照护的环境。本书非常适合儿童的家长、教师以及心理咨询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阅读。 精彩页 本文应编辑邀请而写。对我来说,通过广播节目进行健康教育非常有趣,因为我会时不时地通过广播节目与父母进行谈话。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事实上我并不特别赞成开展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当受众群体非常大时,会包含各式各样的人,部分人可能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偶然碰上了,或者只是为了消遣时光,甚至是其他原因。也许这些听众们正在刮着胡子,或者做着蛋糕,于是他们也没有空闲去换个台。在这种情况下,对我能不能够在广播节目里面解释清楚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们无疑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这与校园广播的情况类似。在学校里,孩子们无所事事地围坐在一起,注意力很容易被轻松温和的方式吸引。但我们确实期望,这段时间内,他们会从广播中得到一些寓教于乐的知识及指导。谈论健康的广播其实并不会吸引某一个特定听众。 我所指的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与身体、以及身体疾病预防和治疗有关的教育。然而,我要说的大部分内容,都适用于任何与健康有关的话题。因为在我看来,健康教育全部都是心理教育。但想要收听关于风湿病或血液病的内容的那些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对科学理论方面的介绍更感兴趣,或渴望知道真相。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对身体疾病有着病态的兴趣。在我看来,对那些做健康教育的人来说,无论借助什么样的媒体,这都是个普适规则——绝大多数听众对广播中讲授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仅仅只是在等着广播重新播放音乐。也许你会觉得我在说听众的坏话,但我至少表达了对身体健康谈话节目的一种质疑,我每次都能感受到那些医生在有关RH因子(Rhesus factor,恒河猴因子)、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癌症的鼓舞人心的谈话中,对健康的乐观并令人安心的态度,但情况真的有那么乐观、那么令人安慰吗? 我确实愿意就健康教育这类广播节目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我认为任何形式的宣传、或者告诉人们要做什么的企图,都是应该遭到谴责的。向他人灌输知识和思想是一种侮辱,即便这是怀着为了他们好的目的。除非人们拥有即刻回应的机会,来表达不同的意见、做出自己的贡献。 是否存在着一种我们可以容许的选择?比如试图借助人们所做的普通的、平常的事情,来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这一建议的依据是,人们做大多数事情时的思想理念应该是明智的、切合实际需求的。当我们不断地反复倾听妈妈们讲她们在家庭中是如何管教孩子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到最后我们并不能告诉父母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若是自己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们可能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或者还可能做得更糟。 人们真正想要的是对当下面临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他们凭直觉所做的事情更清楚的认识。当他们凭借直觉行事,特别是在无法仔细思考的关键时刻,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很有可能那时父母会给他们的孩子一巴掌,或一个亲吻,或一个拥抱,或者他们会笑起来。某些事情恰好就发生了,而发生了的就是正确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没有人可以告诉父母在当时情况下要做什么,因为我们并不能提前预知当时的情况。然而当事情发生之后,父母会发现他们开始谈论并寻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他们对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概念,对自己的问题也很困惑。在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感到罪疚,于是他们就会围在自诩权威的人周围,听从他们的指令行事。 自从有了文明,教育能够让人们又快又好地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向人们展示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的害怕情绪会减少,也会感到更加安全。因此如果他们确实有所怀疑,或者知道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他们会去寻求信息,而不是建议。他们寻求信息,是因为他们大概有了点头绪,知道该去哪里找了。他们开始注意到,对自己心中的那些事情、对自己感受到的和付诸行动的东西,是有可能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方式的,那么他们就不会再那么怀疑科学了。 我认为,我们已经在了解人们所感觉、所思考和所做的事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讨论或教学,以促进更好的理解(第一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不打击听众自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知识信息传递给他们。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的难点在于,教学者要充分地理解知识,而且要知道受众在什么时候是缺乏知识的。 有时候,面向父母们的广播谈话节目意味着会宣扬:“你理应爱你的孩子,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他将会遭受痛苦,变成一个行为不良的人。”“你必须要用母乳养育婴儿,你一定要享受哺乳这件事情,这必须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孩子一旦出生,你就得爱他,不爱自己的孩子是违反伦常的”等等。所有的这些说起来都非常容易,但事实上,一旦说出来,就会产生可悲的效应。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