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业生物技术--下游收获与纯化/生命科学前沿及应用生物技术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美)M.C.弗利金杰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M.C.弗利金杰(Michael C.Flickinger),金叶生物制造培训和教育中心(BTEC)学术项目副主任,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教授。
目录
第一部分 介绍
介绍
第1章 生物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
1.1 引言
1.2 使用计算机辅助的益处
1.3 市售工具
1.4 单克隆抗体例子
1.5 多产品车间设计和运行
1.6 摘要和结论
第二部分 细胞的下游回收和蛋白质捕获
第2章 细胞分离,离心
2.1 引言
2.2 离心分离
2.3 离心机的类型
2.4 流体与粒子动力学
2.5 离心分离机的理论尺寸
2.6 离心机类型和尺寸选择
2.7 一些应用描述
2.8 安装和运转
2.9 离心与微滤相比
第3章 细胞破碎,微观机械特性
3.1 引言
3.2 微生物:组成与形态
3.3 微生物的微观力学性能
3.4 细胞破碎
3.5 不同细胞破碎设备的比较
3.6 微观机械学结果与细胞破碎结果的相关性
第4章 细胞分离,酵母絮凝作用
4.1 引言
4.2 微生物聚集和絮凝:范围和定义
4.3 酵母絮凝的遗传学
4.4 酵母絮凝的分子机制
4.5 诱导型和组成型絮凝菌株的对比
4.6 影响酵母絮凝的环境因素
4.7 酵母絮凝和生物技术过程
4.8 总结
第5章 细胞壁破碎和裂解
5.1 引言
5.2 细胞壁
5.3 破碎率的判定
5.4 细胞壁破碎方法
5.5 细胞破碎对下游操作中的效果
5.6 通过蛋白质捕获中裂解的集成来进行过程强化
第6章 膨胀床色谱法,生物质沉积的表面能量学
6.1 引言
6.2 EBA技术上的挑战
6.3 在EBA过程中生物质沉积的表面热力学
6.4 表面能量学与蛋白质吸附
6.5 总结
第7章 助滤剂
7.1 引言
7.2 工艺简述
7.3 动态过滤过程中的多孔介质
7.4 硅藻土过滤的基本原理
7.5 级别的选择与优化
7.6 级别选择的系统性方法开发方案
7.7 总结
第8章 蛋白质吸附,扩张床
8.1 引言
8.2 理论
8.3 工作原理
8.4 设备
8.5 应用
第三部分 下游净化工艺开发
第9章 生物制药中纯化过程按比例缩小模型的建立
9.1 引言
9.2 总体考虑
9.3 离心分离
9.4 均一化作用
9.5 重折叠
9.6 沉淀
9.7 色谱法
9.8 微滤和超滤/渗滤
9.9 通过色谱法和过滤进行病毒清除
9.10 病毒灭活
9.11 膜吸附器
9.12 总结
第10章 模拟移动床的吸附作用
10.1 引言
10.2 层析分离的原理
10.3 操作条件的设计
10.4 应用
10.5 SMB技术的改进
10.6 结束语
第11章 蛋白质在合成材料上的吸附
11.1 交界面
11.2 交界面处的蛋白质
第12章 蛋白质纯化的亲和融合
12.1 引言
12.2 蛋白质快速捕获系统
12.3 表达蛋白的稳定化
12.4 生产蛋白质的检测
12.5 亲和标签的去除
12.6 作为抗原使用的融合蛋白
12.7 疫苗研究的免疫原亚基
12.8 总结
第13章 生物分离,磁珠吸附
13.1 引言
13.2 精选的规模化的合成过程
13.3 磁性吸附剂用于实验室分离
13.4 磁性分离技术
13.5 总结
第14章 生物工艺开发中的高通量技术
14.1 引言
14.2 应用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的高通量技术
14.3 高通量技术在下游纯化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14.4 高通量形式需要的分析检测
14.5 高通量技术试验设计
14.6 结论
第15章 大规模蛋白纯化与自切割融合标签
15.1 引言
15.2 传统亲和标签技术
15.3 蛋白质自切割
15.4 传统的自切割标签
15.5 自切割融合标签
15.6 自切割融合标签的技术优势、经济性和前景
第16章 脂多糖,脂多糖去除,去除热源法
16.1 引言
16.2 内毒素:化学与物理性质
16.3 内毒素作用机制
16.4 内毒素去除技术的应用
16.5 生物技术制造工艺中的内毒素去除
第17章 生物技术中的多孔介质
17.1 引言
17.2 一般定义
17.3 多孔介质的特征
17.4 多孔系统的传递现象
17.5 生物过程中的多孔介质
17.6 结论
第18章 蛋白质聚集与沉淀,检测与控制
18.1 引言
18.2 联合方法模拟聚集和沉淀,并确定复合物的结构
18.3 测量溶解度和蛋白质联系的光谱法
18.4 理解蛋白质-溶剂相互作用蛋白质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18.5 确定一个蛋白质的表面电荷和疏水性
18.6 用不同的基团盐溶和沉淀经验模型
18.7 测定助溶剂对蛋白质折叠影响的模型
18.8 计算机设计更多的可溶性蛋白
18.9 自动同源建模
18.10 利用CLUSTAL、MASIA、NOAH、DIAMOD和FANTOM程序进行自校正距离几何模型的制作,设计蛋白质的三维模型
18.11 结论
第四部分 下游回收与蛋白质纯化装置设计
第19章 在下游工艺中的清洁和消
内容推荐
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工程方法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最新技术持续被转化、应用于生物工艺之中,以比其他大多数行业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工业规模生物技术和新的制造方法一直是专业内的主要研究领域,并使得医药,环境监测和修复,消费品、食品生产,农业和林业等产业发生了革命性进步。为了满足最终产品的需求,上游工艺由完整活细胞或最终产物合成所需生物分子。通过逆向工作,细胞或酶被设计为可以产生精确的、具有生物学活性或临床疗效的产品。
工业生物技术下游阶段的工作为从上游工艺中得到的含有细胞碎片、培养物、生物分子污染的培养物中回收、分离和纯化微生物产品,最终生产出生物药及疫苗等产品。
M.C.弗利金杰主编的《工业生物技术--下游收获与纯化/生命科学前沿及应用生物技术》是生物制造、生化工程、生物制药设备设计、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基因表达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上游工业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课程的理想教材。对于行业专业人士和图书馆来说,也是值得高度推荐的资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8: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