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井
铁凝 在严文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高洪波 走在童话的路上
束沛德 我的引路人
崔道怡 给人温暖、诗意和美
金波 诗意、哲思和游戏精神
林东海 小溪流的歌
竹林 我的导师严文井
严欣久 从散文驶进童话的港湾
桫椤 严文井小说再认识
张元珂 《山寺暮》的版本形态与版本价值
文协
皇甫云霞 从未知何之的“‘文协’‘全家福’”谈起
宋嵩 日记中的“作家战地访问团”
杨洪承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缘起及意义
苏鹏 文学史视野中的“文协”
许建辉 “文协”“笔征”成果一瞥
刘进军 老舍先生与“文协”
张恨水
崔庆蕾 张恨水《啼笑因缘》的版本形态与传播效果
谢家顺 张恨水小说传播的隐性要素
苏鹏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
陈夫龙 张恨水的侠文化观
任相梅 国如用我何妨死?
胡适
李壮 诗人胡适的“愤怒”与“无聊”
刘东方 五四时期胡适的现代散文文体理论
刘大先 偶像的余晖
王清辉 胡适做小说考证的个人因素
张元珂 《尝试集》的版本谱系
柏杨
窦金龙 个体的历史 丰富的记忆
崔庆蕾 柏杨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张清芳 柏杨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元珂 《丑陋的中国人》的版本与接受
许建辉 话说“柏杨文库”
陈白尘
李莉 陈白尘戏剧创作中民间资源之利用与时代精神之彰显
逯艳 “黑色幽默”与“乌托邦”
陈宁 一个清醒者的记录与追忆
宋嵩 《宋景诗》及其衍生文本的创作
张丹 漫说陈白尘致沙汀的一封信
胡风
王大鹏 本土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文化“战士”
孙谦 孤倔的坚守与超越
段永建 胡风“编辑”的三个向度
张立群 旧体诗词创作与胡风的心态
崔庆蕾 胡风《肉体残废了,心没有残废……》手稿
许建辉 胡风与姚雪垠的旧案一桩
郭澄清
朱德发 精心营造小说艺术王国
陈夫龙 《大刀记》的侠文化解读
房伟 王伟 《大刀记》的版本传播
杨守森 重读郭澄清
梁秋川 浩然与郭澄清
何其芳
马春光 论何其芳诗歌的时间想象
赵思运 何其芳奔赴延安的发生学探析
熊辉 诗歌翻译:何其芳“文革”期间的替代性创作方式
崔庆蕾 何其芳诗集《夜歌》手稿、版本及其他
杨华丽 何其芳《还乡杂记》的三个版本
郑振铎
刘启涛 肝胆文章,一生皆为文学事
苏鹏 纯朴率真的人文书写
尹培丽 “爱书成魔”的图书馆学家
王雪 民间在前 文学在后
潘颖 郑振铎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徐志摩
张云鹏 徐志摩的故乡情怀
张元珂 徐志摩著译版本琐谈
饶秋晔 徐志摩新诗的抒情传统
子仪 情迷英伦
赵依 徐志摩爱情诗与“卡农”之漫谈
李劼人
桑媛 李劼人:中国现代作家的独特存在
周文 李劼人与郭沫若笔下的袍哥形象散论
张元珂 李劼人著译版本琐谈三则
胡嘉 李劼人致巴金信札两封
谢天开 李劼人与“少年中国学会”的丙班同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