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译经大师,其美名比肩玄奘。人生经历传奇的他曾两次破戒,被囚十七年;死后焚身,唯传道的舌头不烂。他是中国佛教从小乘转向大乘的重要力量。
罗威尔主编的《知中(幸会鸠摩罗什特集)》介绍了鸠摩罗什的生平,并以他的足迹以人生轨迹为线索,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因为鸠摩罗什是译经大师,本书也对佛经阅读进行了入门讲解,对佛经翻译进行了品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知中(幸会鸠摩罗什特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罗威尔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鸠摩罗什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译经大师,其美名比肩玄奘。人生经历传奇的他曾两次破戒,被囚十七年;死后焚身,唯传道的舌头不烂。他是中国佛教从小乘转向大乘的重要力量。 罗威尔主编的《知中(幸会鸠摩罗什特集)》介绍了鸠摩罗什的生平,并以他的足迹以人生轨迹为线索,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因为鸠摩罗什是译经大师,本书也对佛经阅读进行了入门讲解,对佛经翻译进行了品评。 目录 编辑的话 鸠摩罗什的人生足迹 鸠摩罗什人物关系谱 知中《幸会!鸠摩罗什》特集·言论 01 黑暗的纷乱时代:东晋十六国 02 龟兹壁画中的西域佛教艺术 03 走进丝绸之路的三个文化重镇:龟兹、凉州、长安 04 佛教宗派及代表人物 05 诞于龟兹 06 少年时期:随母游学问道 07 机锋辩经:鸠摩罗什与老师 08 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改宗大乘 09 北京龙泉寺翻译中心:与人的接触,是在传递心的觉悟 10 徐兆寿:鸠摩罗什用众教平等,达成了文化的融通 11 孤寂的独语者:鸠摩罗什的凉州17年 12 信仰之路:罗什东行、玄奘西游 13 莲花与淤泥:鸠摩罗什破戒的解读 14 “神僧”鸠摩罗什 15 高僧的十种风度 16 从逍遥园到长安大寺:罗什的长安译场 17 佛教与汉语词汇 18 佛经阅读方法论:如何正确打开佛经 19 力透古典文学的《维摩诘经》 20 也如梦幻泡影:《金刚经》译本比较 21 鸠摩罗什的翻译美学 22 有道行译:见知见著的译经场 23 比尔·波特:佛经就像一杯意式浓缩咖啡 24 鸠摩罗什的最后一段日子 25 众俊之助:鸠摩罗什的弟子们 26 中日佛教交流:跨国传播、对话与融合 27 王亚彬:我渴望用舞者的肢体让这个伟大的灵魂复活 参考文献 序言 说起所谓的“丝绸之路”人物,人们大都能列举出张 骞、班超、玄奘,但鲜少有人想起鸠摩罗什来。我也记不 清究竟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他的。总之,当编辑部提起 这个话题时,我发现自己已经知道不少关于他的事情了, 就像用惯了那些他翻译时创造的汉语词汇那样,大脑自然 而然地给予了回应。 一个五胡十六国时代诞生在龟兹的贵族,因缘际会下 一路东行,最后在长安圆寂。他学佛,且学得很好,通晓 梵语,也学了汉文。他是当世高僧,却两度破戒,被囚禁 在凉州十数年。君主们为了得到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鸠 摩罗什一生虽未著书,但与弟子译有佛典74部,工作量惊 人。据说,他的肉身受火焚之后,唯留下传道的舌根不烂 。他的人生充满这样那样的传奇与冲突,使他倒显得像话 本里虚构的人物。 东晋十六国已经有些太遥远了,编写鸠摩罗什的特集 便不像编写近现代人物特集那样,可以找到那么丰富的影 像或文字资料。我们从史料及他人记述里尽可能为大家还 原了一个真实的鸠摩罗什,他所处的纷乱时代,以及那个 时代下汉传佛教的发展,则从另一个维度向我们展现这位 “八宗之祖”的风采。 深耕一方文化当然很有价值,但还远不够,在我看来 ,能够使其广泛传播和交流、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更重 要。把我们的文化铺开去,让它四处生根发芽,哪怕它在 这里消亡了,在那里还有迹可循。佛教并非发源于中国, 一个以陌生的语言为载体的陌生的意识形态,何以在中国 扎根、被广泛接受,一度成为中土国教?从这个角度来看 ,鸠摩罗什便是如巨匠灯塔一般的前辈。所以,且不说罗 什其人在困厄中的精神力量对世人的价值,光是他在文化 交流上的积极贡献,已十分值得一整本特集。 陆沉 导语 多位名家专访!专业视角下的鸠摩罗什翻译美学。 千年前的翻译家,乱世中的布道者! 高僧为何两度破戒?回到罗威尔主编的《知中(幸会鸠摩罗什特集)》中为你还原真相! 学院派PK浪漫主义!中国四大译经大师的译本比较。 是谁成就了鸠摩罗什?了解鸠摩罗什的师与徒。 佛经很难吗?拆解佛经结构,解释佛经常见词汇,为你扫除入门障碍。 汉语、文学、美学、哲学……探讨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书评(媒体评论) “后来玄娤法师等人的翻译,在文学境界上,始 终没有办法超过鸠摩罗什。” ——南怀瑾 “陈寅恪推崇鸠摩罗什,认为他的译经艺术实优 于玄娤。” ——胡适 “公元5世纪的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 大翻译家之一。” ——冯友兰 精彩页 在鸠摩罗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华大地正经历着无休无止的动荡:司马氏建立的西晋政权在残酷的内斗中消耗殆尽,经历了八王之乱、农民起义和五胡乱华的内忧外困,最终凄惨灭亡。晋室佘脉司马睿匆匆南渡,在江南地区建立起东晋王朝,而中国北方则陷入连年不断的战火之中。 然而,这个黑暗而动荡的时代,也是文明得以不断革新的时代。自东汉末年的动乱开始,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两汉经学和谶纬神学中解放出来,形成多元化的繁荣景象。魏晋时期的名士群体中,流行着以《周易》和老庄为基础的玄学,并出现“名教”与“自然”相融合的趋势。与此同时,异彩纷呈的宗教也开始广泛流行。兴起于民间的“天师道”和“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发展奠立了基础。西域僧人来到中原传教和大量地译经,也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各种思潮的碰撞,都打破了传统的文化格局,使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华夏文明之中。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与逃避。” 东晋十六国的百年历史,既包括了残酷动乱的社会现实,又闪烁着自由奔放的思想光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鸠摩罗什展开了他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西晋倾覆与“五胡乱华” 在这段大动荡开始之前,中华大地曾有过短暂的稳定和统一,那就是司马氏家族所建立的西晋王朝。 265年12月,司马炎接受魏元帝曹奂的禅让,改元“泰始”,建立了晋朝。晋武帝司马炎是三国名臣司马懿的孙子,而司马懿出身河内地区的名门望族,曾担任曹操的参谋,并在曹丕即位、抗击诸葛亮所带领的蜀军的战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有很高的声望。 249年,司马懿策划了“高平陵政变”,将同为顾命大臣的曹爽及其党羽一举歼灭,清除了在朝中的最大威肋、。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进一步夺取权力,诛杀异己,甚至做出弑君之举,为晋武帝司马炎的篡位铺平了道路。 在晋武帝统治前期,西晋曾经历了一段相对繁荣与稳定的时期,也就是“太康之治”。他废除了曹魏在战争时期设立的屯田制,并建立“占田制”,鼓励农民占田垦荒,恢复生产。然而,武帝晚年时期却做出一个备受后人诟病的;央策一将皇位传给了“白痴皇帝”司马衷(即晋惠帝),并令汝南王亮和外戚杨骏共同辅佐新帝,造成了杨骏把控朝政的局面。杨骏大力扶植党羽,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惠帝身边做近侍,或是让他们统领禁兵。这样一来,公卿王室都产生了怨恨情绪,天下之人无不愤然。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都是有俊才的人,多次劝阻杨骏,杨骏不听,因而被废家居。杨骏不懂古代典章制度,做事动辄违背旧典。 杨骏的专权引起了公卿王室的强烈不满。291年,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借助司马亮、司马玮的力量,除掉了杨氏一族,却又兔死狗烹,借口杀掉了兄弟二人。夺取权力后,贾南风得寸进尺,不仅提拔亲党,还谋害了皇太子司马通。此举引起了西晋诸王的空前愤怒,并成了“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八王之乱”整整持续了7年之久,极大地损耗了西晋王朝的力量,也为之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从300年4月,赵王司马伦铲除贾后,篡权称帝,到307年1月,晋惠帝突然死亡(据说是被司马越毒死),晋怀帝司马炽即位。这段时间里,诸王相互倾轧,以战争和谋杀的手段夺取权力,中原地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饥荒、疫病横行,全国各地的民间起义也此起彼伏。 正是西晋王朝的衰落与中原的混乱,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蛰伏于山西的匈奴王刘渊,联合羯族首领石勒、汉族流寇首领王弥,举兵河南、山东等地。刘渊死后,养子刘聪即位。六月,派遣刘曜、王弥、石勒等人举兵攻晋,洛阳城陷,怀帝被掳。军队在城中烧杀抢掠,一时间京都洛阳生灵涂炭。 此后,晋怀帝被软禁在山西平阳,不到两年便屈辱被杀。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匆匆即位,316年又被匈奴掳走,318年惨遭杀害。延续了不到百年的西晋王朝就此灭亡。 洛阳城陷之后,晋室的命脉尚未断绝,向中国南方转移。“八王之乱”初期,司马懿的曾孙、琅邪王司马睿曾参与过讨伐成都王颖的战争,但因战事不利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他被授予都督扬州诸军事一职,统辖江南地区的军务。在王导的建议下,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带着亲信随从和王氏一族迁往建业(后称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在王导及其堂兄王敦的尽力周旋下,司马睿与江南的地方豪族达成合作,复兴晋室。318年,晋愍帝的死讯传到建康,司马睿即位称帝,史称晋元帝。东晋政权建立起来,延续了百年之久。 相比之下,中国北方就没那么幸运了。西晋灭亡后,“五胡乱华”的序幕才刚刚拉开。从此,北方陷入绵延不绝的战乱中一百多年。 短命的王朝,持久的战乱 从匈奴王刘渊在304年自立为王,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其间130多年里,中原一直经历着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