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振铎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源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郑源编的《郑振铎画传》通过许多珍贵的照片,从郑振铎的家世求学、文学创作、文学编辑、大学执教生涯、学术研究、考古、社会活动与组织等方面,立体而全面地描述了郑振铎的一生,展示了他多方面多领域的贡献与成就。
目录
一、引言
二、出生在温州的福建人
三、瓯江之子
四、坎坷的少年时期
五、求学京师的学生领袖
六、《国际歌》最早的中文译者
七、成立文学研究会——走上文坛
八、十年编辑生涯
九、恋爱与婚姻趣事
十、第一部传世力作——《文学大纲》
十一、揭露五卅惨案真相的《公理日报》
十二、被迫远走欧洲“游学
十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诞生
十四、一座“俗文学”的丰碑
十五、西行韵事
十六、良师与益友——鲁迅先生
十七、重返申城
十八、“战号”吹响了!
十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二十、“复社”逸事
二十一、一支战斗的笔
二十二、“孤岛”得书记
二十三、“文献保存同志会”的贡献
二十四、香烟缭绕话觉园
二十五、“孤岛”上的又一奉献
二十六、最后一课
二十七、“蛰居”琐记
二十八、痛定思痛
二十九、政治要民主,文艺要复兴
三十、陶俑惊梦——《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出版始末
三十一、“文物的事情问郑振铎
三十二、乘风破浪,驶向新社会
三十三、出席世界和平大会
三十四、中国人站起来了
三十五、人民的重托
三十六、毛泽东的误会
三十七、城墙的拆与留
三十八、给周总理的一封信
三十九、书比命重要——“宝礼堂”的回归
四十、团城的命运
四十一、长陵与定陵
四十二、三代印度总理——一张珍贵的照片
四十三、杰出的文化使节
四十四、终圆敦煌梦
四十五、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四十六、中国木刻的丰碑
四十七、幸福的家居生活
四十八、他成了一面白旗
四十九、这次是真的“走”了
五十、魂兮归来后记
导语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新文化运动著名旗手,现代著名作家、考古学家、藏书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燕京、清华、复旦、暨南等著名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郑源编的《郑振铎画传》通过许多珍贵的照片,展现郑振铎精彩的一生。
后记
2018年的12月19日和10月17日分别是祖父郑振铎诞辰
120周年和逝世60周年的日子,国内多地陆续举行纪念活动
。为配合纪念活动,福建人民出版社要出版一部《郑振铎
画传》。当出版社的编辑将此事告诉我时,我的内心既高
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福建是我家的祖籍地,这些年福建家
乡人民为纪念和缅怀我的祖父,先后建立了郑振铎纪念馆
和郑振铎公园,现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又要为祖父郑振铎出
版一部传记,真是令人高兴。紧张的是这部传记原本应该
由我的父亲来编写才是最合适的,但遗憾的是,父亲在六
年前因癌症过世,所以为祖父编写传记的担子就落到我的
肩上,自感责任重大。
我是在祖父逝世四年后才出生的,虽然我没有见过我
的祖父,但是小时候我常常依在祖母和曾祖母身边,听他
们讲一些祖父的趣事。小时候有时也陪着祖母或父亲去祖
父的好友家作客,如茅盾、胡愈之、叶圣陶等。“文化大
革命”结束以后,祖父的许多好友陆续获得平反,大家终
于可以经常走动了,那时经常到家里来的有祖父的学生吴
晓铃,还有季羡林、曹禺、夏衍、冰心等,巴金从上海来
北京开会,也会顺便来家里探望。听着长辈们聊天时谈到
有关祖父的轶事,读着祖父写的书,有时我也会去国家图
书馆和故宫博物院,手抚祖父生前收藏的那些古籍和文物
,思绪万千……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我对祖父有了一些了
解。但是要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部传记,压力是
可想而知的。幸好父亲在2007年曾经编写过一部祖父的画
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免发现其内容的一些疏漏,于
是我就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既然是
画传,图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原画传156张图片的基
础上,我又增补了160多张以前没有发表过的照片,尽可能
将内容做到翔实和图文并茂。经过四个月的整理修订,新
版的画传终于完成了。当我把稿件发给福建人民出版社时
,我又想起叶圣陶爷爷曾经对我父亲说:“我常常在想,
应该有人发个愿心,为振铎兄写一部传记。这对帮助人们
了解‘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大有好处。我还认为写振
铎兄的传记用不着什么夸张的手法,只要内容翔实,他那
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品格就足以使读者受到感染了。”
经过数月的整理和修订,新版的《郑振铎画传》终于
搁笔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抬头望向窗外
,邻居家的两棵石榴树已是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我不禁
想起我在北京出生的故园里的那两棵石榴树。听父亲讲,
那是祖父亲手所栽,在果实红透之前,祖父就会挑那些较
大的,用小刀刻上自家的、亲友家的、邻居家的孩子的名
字,待果实长大成熟,像个小灯笼的时候,上面的名字也
深深地嵌在石榴上,像天生的一样。这时祖父就会挑个星
期天,把所有的孩子都招呼过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唱啊
、跳啊,分食糖果,最后按石榴上的名字,把石榴分发给
大家。孩子们都特别高兴,把这一天称作“石榴节”。后
来父亲写了一本怀念祖父的书,取名就叫《石榴又红了》

而今我离开北京的故园也已经五十二年了,那两棵伴
随我四年成长的石榴树今安在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更加思念我的父亲、母亲、祖母、曾祖母,还有未曾见过面的祖
父。
郑源
2018年11月3日于上海
精彩页
惊闻星殒值高秋,冻雨飘风未解愁。
为有直肠爱臧否,岂无白眼看沉浮。
买书贪得常倾箧,下笔浑如不系舟。
天吝留年与补过,九原料应恨悠悠。
《挽郑振铎兄》——茅盾
1958年10月18日凌晨,一架从北京飞往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图一104客机,在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纳什地区的高空云层中穿行着。这里距莫斯科已只有五百公里的路程了,还有大约四十分钟就可到达莫斯科机场。这时机长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莫斯科机场调度员的声音:“莫斯科有大雾,不能降落,请备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机场。”无奈,机长只能按调度员的指令操纵图一104缓缓转向。突然,飞机开始剧烈颠簸,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抓住,使劲向上抛,力量是如此之大,数十吨重的飞机,瞬间向上抛了两千米,然后又垂直向下抛。机长拼命握住操纵杆,试图稳住飞机,可是无济于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在空中爆炸解体。一团强烈的火光中,机身宛如一颗闪亮的殒星,在漆黑的万里夜空中,划过一条耀眼的弧线,坠落而下……事后的事故调查报告分析飞机是陷入了巨大的上升气旋,而且落到了气旋的中心,超过了飞机的突风载荷而失控解体……
10月20日,中国各大报刊头版,镶着黑色边框的消息报道:“新华社19日讯,1明17日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图一一O四’客机一架在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乘客和乘务员全部牺牲。乘此飞机的有我国前往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访问的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副团长蔡树藩、团员……”
“郑振铎”这个名字,在中外学术界,特别是在文学界,是大家所熟知的。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晴空中的惊雷,震动着郑振铎的亲人和每一个熟悉他的人的心弦。朋友们涕泪纵横,同志们垂首默哀,亲人们悲痛欲绝。古老的庭院,秋风萧萧,群花凋谢。黄叶沙沙,也在为主人唱着哀歌。人们呼唤着: “振铎”“铎兄”“西谛”……呼唤声直上万里苍穹,但是没有任何回音,正像他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老友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赵朴初……流着热泪写下了悼念的诗句。
万里乘风八月槎,惊传瞬息坠天涯。
同行英杰成雄鬼,一代才华化电花。
人百其身如可赎,天原无眼漫无嗟。
好将群力追前驷,读破遗书富五车。
——郭沫若
一张张唁电,一封封唁函雪片似地纷纷扬扬,落满了治丧委员会的办公桌。一篇篇悼念文章、诗词,发表在各地报刊上……谁能相信,他——郑振铎,这样一个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热爱生活的人,竟会像流星似的,在高空中突然消逝了呢!他的好友巴金,在《悼振铎》一文中写道:“像他这样充满生命力的人,这样始终乐观的人是不可能死亡的。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