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评传(精)/先生的力量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玲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胡适,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哲学和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建树。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贡献是对白话文和“新文学”的推广,提倡学生们读白话文,作白话文,不用“死文字”,要用“活文字”写出“活文学”。他主张杜威的“实验主义”,希望人们在学习中、研究中、工作中都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吴玲编著的《胡适评传》讲述了一代大师的成长历程及主要功绩。从儿时“小先生”的求学经历写到海外留学归来后的生活及学术状态,文字朴实,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不仅对青少年读者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也是了解一代大师的很好读本。
目录
尘封已久的往事
勤奋好学的少年
受西方文化影响
投身于文学革命
以教育拯救教育
辗转的而立之年
游学归国兴教育
以言论影响社会
难以挣脱的无奈
人生最后的岁月
序言
“微老夫子,倡白话,此日儿童,仍须皓首穷
经,从字纸堆中,去埋头嚼句。无新文化,主改革
,长兹华裔,安能小心求证,到科学园里,来植树
生根。”这是胡适去世后收到的一副挽联,在这副
挽联中,人们可以读到他一生的功绩。
胡适,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哲学和
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建树。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贡献
是对白话文和“新文学”的推广,提倡学生们读白
话文,作白话文,不用“死文字”,要用“活文字
”写出“活文学”。他主张杜威的“实验主义”,
希望人们在学习中、研究中、工作中都可以“大胆
假设,小心求证”,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胡适关心政治,却不愿做官,只愿以一介布衣
的身份去审视社会中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有益
于社会发展的改革建议。他也是爱国的,国家危难
之时,他不愿让学生罢课,参与游行,自己却从未
停止过发声。当意识到和平的意愿无法通过谈判真
正实现时,他也开始支持抗战,并用自己的方式,
尽全力为中国争得外界的支持。
胡适确实是个不适合当官的人,在他的身上有
着太重的书生气,那是一种认准了一个道理,不撞
南墙不回头的固执。他做事太过坚持原则,又没有
心计,遇到不同意见时不会圆滑变通,有时明明已
经得罪了人却不自知;他也不擅长人际交往,他的
朋友多是在性格品行或者学问上与其相投之人,可
若是遇到具体问题要处理,他便不太能掌控。所以
傅斯年才会说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但办事却比
胡适高明。
多年美国留学的经历造就了一个乐观的胡适,
虽然有些时候,他的这种乐观太过书生气,有些天
真,有些简单,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但
外人的看法和评论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任何影响。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乐观和自信,他才能够将自
己想做的事一直坚持下去。
本书讲述了胡适一生的经历。从儿时的“小先
生”,到少年时期进入名校连跳几个班的插班生,
再到中国公学中年龄最小的学生,胡适因为优异的
成绩和出色的文笔,一直是被老师们看重的好学生
;去海外留学后,从为了家人而学,到为了自己而
学,师从杜威,胡适的思想在一点点发生着转变;
回国后,支持文学革命,提倡教育改革,主张发展
科学,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出于私心,他想要
看到的,只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结果,这也是他
最可贵的地方。
虽然胡适的一生有着丰富的阅历,但读胡适,
读的不仅仅是他的故事,更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
,这也是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希望每一位读过此
书的人都能从胡适的身上学到一些可贵的精神,虽
然时代变了,社会也变了,但是在求学之路上,有
些精神却能够有益于人们一生。
导语
“先生的力量”系列丛书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
吴玲编著的《胡适评传》通过描写胡适先生一生事迹,将一个真实自然的大师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胡适一生追求自由,提倡学生通过钻研和实践获取真知。他的一生辉煌灿烂中也曾夹杂着落魄与质疑,但他始终是人们心中的文坛枭雄。
精彩页
尘封已久的往事
母亲的童年
光绪十五年(1889)农历五月初九,天空中飘着小雨,一户冯姓的农家嫁出了家中唯一一个女儿。
这家的男主人名叫冯金灶,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小时曾被太平军掳走,在军营中吃了不少的苦,还被他们在脸上刺下了“太平天国”四个字以防逃跑。太平军见他能吃苦,又实在,渐渐对他放松了一些警惕,他便找准机会从军营中逃了出来,一路躲躲藏藏,最后回到了故乡。
回到满目疮痍的故乡,冯金灶打起精神,找出曾属于自家的荒田,开荒种地,打算重建家园。
为了生活,冯金灶还时常帮助其他人家种田,并利用在军营中学到的裁缝手艺赚点钱。他为人忠厚,手艺又好,渐渐在附近的村落中有了点名气,很多人都愿意找他做活,称他金灶官。就这样,冯金灶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精湛的手艺在故乡落了脚,最后竟然也盖起了间小房,娶了妻,生了子。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冯金灶为她取名顺弟。此时,冯家开始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冯金灶回乡后便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被烧毁的老宅处重建一座新宅,于是他一有空便去河里挑石头,用来做新房的地基。挑石头是件很辛苦的事,然而对冯金灶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挑石头,而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木料和砖瓦。想要全家住进新房里,不知还要等多少年。
一转眼,顺弟长成了17岁的大姑娘。在旧时,女子十三四岁便应定亲了,可是冯金灶总担心女儿嫁得不好受委屈,不肯轻易将她许配人家,总想找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当女婿。不过,很长时间都没给女儿寻到一个合适的人家。此时的金灶才开始有点着急了。
就在冯金灶后悔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幸福时,上庄的星五嫂找到了他,说有意给顺弟做个媒,向他要顺弟的八字,而她要为顺弟说的人家不是外人,正是她的侄子胡传,人称三先生。
星五嫂说,三先生之前娶的妻子年纪轻轻便病死了,给他留下三儿三女。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三先生一人在外做官,身边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请她帮忙寻一户庄稼人的女儿,一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身体会比较硬朗,能够一直陪他到老,二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自小吃得苦,能过日子,也能帮他打理家事。
金灶对星五嫂的提议起初是拒绝的。他知道三先生这个人,虽然有名有望,但已经四十有七,家中的长子长女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大上好几岁,他不忍心让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当后娘。可又听星五嫂劝了他一阵,他却也觉得她说得句句在理。女儿毕竟年龄大了,想找个相当的未婚小伙子太难,三先生是个好人,嫁给他,至少比较放心。
金灶答应星五嫂回去和妻子商量,然而他一开口就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他的妻子说宁可养女儿一辈子也不让女儿嫁过去。金灶劝不过妻子,最后只得把决定权交给顺弟。
顺弟只在3年前的上庄庙会见过三先生一次,那是一个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的人,所以她也没敢多看,只听得姑妈在耳边告诉她,三先生在北边做官,那边环境非常艰苦,非常难熬,一般人待上几个月就已经受不了了,可三先生却在那边一待就是几个年头,风吹日晒久了,脸就成了这副模样。
三先生的威望很高,听说他要回家乡过年,上庄的人们都十分紧张。以往的庙会一向非常热闹,商户们都想着法地弄出些新花样引人注意,戏班子也总会尽量挑些热闹的戏去演,支起“台阁”。可是三先生一回来,这些花样都不得以施展,庙会也就显得冷清了许多。三先生的回来也令那些做不正当生意的人格外忐忑,八都的鸦片馆早早就关了门,赌场也都不敢开了,生怕受三先生的处罚。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