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章 宰相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节 宰相制度的雏形 宰相名称的由来与含义 三代时期宰相的职能 先秦时期的宰相制度 第二节 宰相制度的正式确立与发展 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 魏晋时期的宰相制度 隋唐时期的宰相制度 第三节 宰相制度的衰落与消亡 宋元时期的宰相制度 明朝的宰相制度 清代的宰相制度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著名宰相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著名宰相 伊挚 姜尚 姬旦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宰相 管仲 孙叔敖 晏婴 李悝 苏秦 张仪 蔺相如 吕不韦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著名宰相 第一节 秦代的著名宰相 李斯 赵高 第二节 西汉的著名宰相 萧何 曹参 陈平 周勃 张苍 申屠嘉 周亚夫 霍光 魏相 丙吉 黄霸 第三节 东汉的著名宰相 邓禹 杨震 袁安 董卓 王允 第四章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名相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著名宰相 诸葛亮 荀彧 华歆 王朗 顾雍 蒋琬 费祎 陆逊 陈群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著名宰相 贾充 王衍 王导 桓温 谢安 王猛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宰相 沈约 徐羡之 李冲 元澄 宇文护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著名宰相 第一节 隋朝的著名宰相 李德林 高颎 裴矩 苏威 杨素 第二节 唐代的著名宰相 李靖 魏徵 房玄龄 杜如晦 裴炎 长孙无忌 狄仁杰 姚崇 宋璟 张柬之 张说 张九龄 李林甫 杨国忠 郭子仪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宰相 冯道 桑维翰 范质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著名宰相 第一节 北宋的著名宰相 赵普 寇准 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 蔡京 第二节 南宋的著名宰相 秦桧 虞允文 贾似道 李庭芝 文天祥 完颜宗翰 第三节 元朝的著名宰相 耶律楚材 阿合马 崔斌 桑哥 伯颜 铁木迭儿 脱脱 成遵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著名宰相 第一节 明朝的著名宰相 李善长 胡惟庸 杨士奇 解缙 杨荣 杨溥 于谦 商辂 李贤 李东阳 刘健 谢迁 严嵩 张居正 史可法 第二节 清朝的著名宰相 洪承畴 范文程 多尔衮 鳌拜 希福 徐元文 纳兰明珠 李光地 隆科多 马齐 鄂尔泰 刘统勋 舒赫德 张廷玉 于敏中 阿桂 孙士毅 明亮 刘墉 和珅 松筠 长龄 穆彰阿 琦善 耆英 曾国藩 翁同龢 左宗棠 肃顺 李鸿章 荣禄 张之洞
精彩页 第一章 宰相制度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节 宰相制度的雏形 宰相名称的由来与含文 中国古代是一个集权式国家体制,帝王要想有效地行使权力,必然要有一大批下属官吏供他使唤,为他服务。而下属中又分为三六九等,担任不同的官职,执行不同的任务。其中为首的那个人或几个人,地位很高,权势很大,称作宰相。自古以来,宰相就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说,任务是辅佐帝王,统领百官,总揽政务。他们是帝王的直接助手,帮助帝王发号施令,其思想、品质、才学和执政方法,对于国家的盛衰兴亡,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习中国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宰相,因为从他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帝王的功过得失,也可以看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异现象。 中国的官制始于夏朝,经历商朝到西周,大体趋于完备。夏代在中央设有三老、五更、四辅、四岳之官,辅佐国王,以备顾问咨询。担任这些职务的都是当时最有学识经验和享有很高社会声望的人。所以国王“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国家遇有大事,或委派大臣,都要首先去请教四辅、四岳等人。 夏代设有六卿政务官,下设司空以总领百官,为六卿之首,后稷掌管农业,司徒主管教化,士或大理主刑狱,共工管百工营建,虞人掌管山泽畜牧。 “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其实,古代的官职中并没有“宰相”一职,它只是个统称,专指那些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宰”的本义是指奴隶主家中掌管家务的总管,后移用作官名。奴隶社会的国家性质是“家天下”,辅助管理这个“家天下”的官员称“宰”,十分贴切。“相”的含义很多,其中之一是星名。据《星经》记载:“相星在北极斗南,总领百司。”帝王被称作“天子”,以此对应天上的星官,处于北极的中枢位置,其他各星呈屏藩状。于是,“相”也被用作官名。春秋时齐国置左相和右相。后来的典籍明确地说:“相,百官之长也。”(《吕氏春秋·举难》)最早把“宰”和“相”组合成“宰相”一词的,是战国末期的韩非。《韩非子·显学》中载:“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这里的“宰相”只是泛指那些高级大臣。后来,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把那些“百官之长”称作宰相了。 三代时期宰相的职能 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所载,在商代,已出现“宰”的官职名,但当时的“宰”官,实际上是商王的家臣,负责管理内廷事务,负责管理外廷事务的最高政务官称作“尹”,“尹”大致类似于后世的宰相,所以《史记·殷本纪》索引说:“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又说:“伊尹名挚,为汤相。”伊尹的儿子伊陟在帝太戊时期,也继续为相,即“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不过,在《史记·殷本纪》中也曾记载:帝武丁继位后,“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可见,“宰”或“冢宰”在商代后期已演变为“相”,或者说代行“相”的职权。 周初武王即位后,任命姜尚为“师”,当时的“师”、“保”、“宰”(“太师”、“太保”、“太宰”)统领百官,成为事实上的相。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和各诸侯国的崛起,各诸侯国纷行变革,官制逐步趋于规整,“相”这一具有“辅佐”、“辅助”之意的动词,演变为名词,成为百官之长的官职名,同时,“相邦”、“相国”、“宰相”、“丞相”也渐成为相的通称。 周王以下,设有师保辅弼之官太师、太傅和太保。武王时,太公望为师,召公爽为保。成王时,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他们是帮助周王统治天下的辅佐,是周王的最高顾问,所谓“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周朝初年,师保的地位很高。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一年救荒,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这时与周公一起辅佐成王的还有召公,据记载,“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可见师、保拥有很大的权力。司马迁说召公巡行乡邑,决狱政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按周公、召公所处地位和职掌,可知周代师、保之官与商代的阿、保及尹的职能相当,与后世的相职大抵相同。所谓“相成王为左右”,“相王室以尹天下”,“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皆可为佐证。 师保之官的地位虽然很高,但在制度上并非固定设置的官职,经常是因人而设,如殷商之制,官“不必备,唯其人”。 西周朝廷办事官的主体是“六太”:即太宰、太宗、太士、太史、太祝、太卜。“六太”又称卿事,或卿士,因其经常在王左右,协助周王处理朝廷事务,故有左右卿士之称。 “六太”之中太宰居长,他可以代表周王发号施令,处于冢宰地位,是周王最亲信和最得力的助手,经常由师保兼任,周公和召公都曾兼任过太宰。太宰与内宰职掌内外,内宰为宫廷总管,太宰乃外廷百官之长。东周列国铜器铭文中多见“太宰”。 P1-4 导语 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官场沉浮的道路上,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荣辱兴衰。 李楠、张蕊编著的《花好还要绿叶扶(中国历代谋臣写真上下)/历史人物传奇系列》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三代到晚清之间的数十位宰相,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者们完全可以从中透视出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 序言 宰相一职最早出现于夏、商、周三代时期。自 宰相产生之日起,他们基本上都是总揽政务,在波 涛汹涌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角色。他们几乎系天下之安危于一身,其权力的大 小,往往直接影响到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 长治久安。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了无数 的宰相。而每当在大治大乱中,都会涌现出一大批 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名相、贤相。在他们的心里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于一切,忠君为国的思想深 扎心里,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昭。纵使身 犯险境,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才智,化险为夷。他 们的功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世人所称道、所 景仰、所效法。 姜尚、伊尹、周公旦、管仲等人,他们是中国 历史上较早的一批杰出宰相,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 ,或稳定新朝政权,或使国家成为当时的霸主。而 后的秦国,更是名相辈出,像商鞅、范雎、张仪等 著名宰相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继他们之后的李斯 ,更是能力非凡,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 此后,封建统治下的华夏大地上相继诞生了无 数的杰出宰相,西汉的萧何、曹参;东汉的邓禹;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东晋的王导、谢安;盛世大唐 更是涌现了一大批贤相,像有“房谋杜断”之称的 房玄龄、杜如晦,一代诤臣魏征,备受争议的长孙 无忌,惩恶扬善的狄仁杰,五朝元老姚崇,中唐时 期的张九龄等;而宋代也不乏杰出代表,像靠半部 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越老越倔强的寇准,官场楷模 王安石等;大明王朝亦是相星璀璨,这其中以铁腕 改革重振大明的张居正最为杰出,中国最后一个封 建王朝清朝同样也出现了张廷玉、曾国藩、李鸿章 等名相。 当然,事物总是对立发展的,在封建社会的宰 相之中,有贤相存在,就同样也有奸相登场。这些 臭名昭著、为天下人所唾弃的宰相,对待君主阿谀 逢迎,对待人民横征暴敛;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榨 取民脂民膏;为达目的阳奉阴违,结党营私、不择 手段。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秦二世时期的宰 相赵高了,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国 的灭亡。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擅权误国的贾似道 、以青词换得大权的严嵩、贫贱中发家的美男子和 坤等,其恶劣行径无不让人深恶痛绝。可以说,他 们是我们民族的败类,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上。 《旧唐书·魏征传》云:“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 官场沉浮的道路上,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 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荣辱兴衰。 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 ,我们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夏、商、周三代到晚清 之间的数十位宰相,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窥 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完全可以从中透视出中国历史 的治乱兴衰。 我们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只是将 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大佬们的智慧、权谋、手腕乃 至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近距离地 接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 提升境界。
内容推荐 李楠、张蕊编著的《花好还要绿叶扶(中国历代谋臣写真上下)/历史人物传奇系列》详实、全面地记录了历代知名的宰相,通过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窥视各个朝代的兴亡;通过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他们。本书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基本来源于正史,有少量兼采别史的记载,每位宰相独立成章,即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又不乏神奇的趣闻以及生动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