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为什么活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德)鲁道尔夫·欧肯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鲁道尔夫·欧肯著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尔夫·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欧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论。
作者简介
鲁道尔夫·欧肯,年幼时体弱多病,家境贫寒,从小喜爱读、思考,时常对人生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当地被称为神童。中学时代曾不止一次跳级,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神学家兼哲学家罗伊特成了他早年有影响的导师。
鲁道尔夫·欧肯于19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就读。担任学校教师5年后,他在1871年获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哲学系教授,1874年转往德国耶拿大学任教。1913年至1914年间他亦曾在纽约大学任客座讲师。
鲁道尔夫·欧肯的哲学思想着重精神价值,认为使人成为人的,是精神人格,人凭精神获得升华。精神的本质在于从生命环境和冲动中获得解放,获得自由。作家努力的目标是为统一支离破碎的思想界提示坚实的基础。主要著作有《亚里斯多德的研究方法》、《现代艺术概念》、《哲学术语史》、《精神生活的统一》、《宗教与生活》、《社会主义分析》。
目录
Section1 人生的价值:如何度过波澜起伏的一生
1.活着!生命自有对抗死亡的绝招
2.直面死亡才能邂逅活着的意义
3.为什么说有“有自尊,无死亡”?
4.数千年来的“永生”历史
5.真正永生与象征性永生
6.信仰对立与死亡恐惧
7.为什么说脱离肉体等于脱离死亡?p
8.生命的见证意义:摆脱死亡恐惧
9.抵挡死亡恐惧的最后一道防线
Section2 活着的意义:总有力量令生命真谛触手可及
1.能够同命运较量的勇气——工作
2.探寻生命意义的核心
3.生命的意义:正邪对立论
4.打开生活的大门——记忆
5.梦境:虚实结合的生命启示
6.你的人生意义需要自己去创造
Section3 生命的质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命才有意义
1.回望经院哲学昙花一现的宿命观
2.生命:由虚到实才能触摸得到
3.那些坠落山崖的心灵指导
4.精神生活:可以幻想,但别沉沦
5.一个超脱生命的存在——精神
6.不要甘于空虚,也别被精神支配
Section4 生命的探索:怎样解读这个莫测高深的世界
1.各自独立为敌,还是相互联系共存?
2.一场难辨结局的博弈
3.精神生活的利与弊
4.否定客观世界的唯意志论
5.感官系统的局限性
活着的智慧:感悟生命就是迎接自由
1.笛卡尔的“圆满”与“不圆满”
2.“唯名论”与“实在论”所凸显的人生观
3.经验主义者眼中的生命真谛
4.“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巨大冲突
5.在精神王国里重塑生命的意义
Section5 生命的求真:于现实中拨开精神世界的迷雾
1.“经验”与“理性”的人生观博弈论
2.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现实主义
3.憧憬生命的终极真理
4.人生风景的来源——活动
5.现实与精神世界的错位
Section6 灵魂与信仰:寻求一条不惧死亡的人生路
1.信仰:平庸生活的“调色盘”
2.“三位一体”的人生观
3.泛神论,何处才是灵魂归处
4.生命意义的基础和动力
Section7 青春的驿站:伤:为什么而活,幼年的自己对此“秘而不宣”
1.父母:追求生命意义历程的第一站
2.无可逃避,却又关乎成长的兄弟姐妹情
3.孩子,自我管理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体验人生
4.为孩子的智商与天赋保守秘密
5.青春期叛逆:人生意义在哪里
6.每一个罪犯曾经都很善良
7.揭秘自卑者的心灵之窗
8.伴随成长的执念:寻找自己的优越感
9.五岁之前,就帮助孩子定义生命的意义
附录 哲学家的回答: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1.德谟克利特的幸福主义生命观
2.犬儒学派与昔勒尼学派对立的生命观
3.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生命观
4.中世纪人文主义者对生命的看法
5.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6.海德格尔的生命观
7.机械决定论的生命观
8.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序言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
要让每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正在遭遇各种精神
类问题,并希望让每个人都参与解决这个难题。为
此,我提出了一套哲学方案,虽然让人们了解这个
方案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对每个人而言,它仍然具
有很好的启蒙意义。看完这部书后,你就会发现它
的巨大作用。
人活着真的具有价值和意义吗?这是一个悬而
未决的问题,证明了我们目前仍然离真理有相当长
的一段距离,我不可能因此而放弃努力。虽然在我
们这个时代,解决这样的问题似乎是不可能的,但
我仍然对此抱有巨大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
很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影响,如此便容易受到无穷
无尽的问题的困扰,在这种混乱的思维中,很难找
到一个统一的目标。而且,生活并不是一个孩童时
期玩的简单游戏,它需要我们付出艰难的劳动,并
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甚至是做出牺牲。这时候,我
们就需要一个崇高的信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激情和
快乐。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在人生中取得巨大的成
功。
传统思想和当前的社会体制似乎给了我们指导
方向,甚至是不容许我们质疑,但越是这样,我们
越感到不安,当我们试图对此提出质疑的时候,又
很容易被生活中的假象所迷惑。因为在生活中,我
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在不断地发展进化
,但我们过得并不幸福,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安全
感和信任感,这让我觉得,人在宇宙中变得微不足
道。
我通过数年的研究发现,人们一直都在为了一
个统一的目标而努力,只不过,每个人选择的方式
都不同,甚至是完全对立,在一部分人看来是对的
方式,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却是错误的,在这样一种
混乱的情况下,我们能否得出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
题的答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
要把生活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否则我们就无法去
思考这些问题。对于生命意义的判断只能从一个整
体着手。这就需要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并追求一
种完整的人生目标。不要被生活的激情所迷惑,从
而放弃超越人类自身局限的使命和任务。因为人类
是生活在宇宙中的,所以必须弄清楚其在宇宙中的
位置,并据此来调节自身的生活,调和追求人生幸
福和真理的矛盾。我们要勇敢地批判这个时代,虽
然混乱的表象令我们寻找答案变得困难,但这无疑
也包含真理的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终
将会解决。
我把自己创立的哲学称为“精神生活哲学”。
我认为哲学不能只是专注于抽象的概念,应该以鲜
活的生命和实际的生活为核心。而生命和生活是一
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初的阶段是客观世界中
的生活,而发展到高级阶段则变成了完全的精神生
活。精神生活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包括了现实生活
中的目标和梦想,人格是它的载体,发展到顶点就
是将个人的精神与隐藏在人类进化中的精神体系与
宇宙的精神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就是一种挣脱束缚
,由被动的生活走向自主生活的过程。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客观世界与精神世
界、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并不断使二者走向统
一,聚合成一个至高无上的人格。这一切进化和发
展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来自宇宙的生命推
动力。在宇宙力量的影响下,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会消失,并融合成一种永
恒的精神。
很多人敬佩我,是因为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们欣赏我的文笔和我的写作风格。其实,我觉
得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我并不认为我的文学水平值
得称道。不可否认,文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但大多还是浮夸而不切实际的,它对我们探究宇宙
和人生的奥秘没有丝毫作用,或者说,文学只能作
为一种载体或工具,却不能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想
。因此,我更希望读过我作品的人可以对我的哲学
理念产生兴趣,并将其作为生活的指导和参考。
很多人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可能觉得内容过于
冗长。其实,我的目的是将观点充分表述出来,有
了坚实而正确的论据才能让人相信,才会使我们重
新建立起探寻人为什么活着的勇气。为了实现这个
终极任务,我觉得带有批判性的论述是非常有必要
的,而且要作为这本书的核心。
导语
鲁道尔夫·欧肯著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曾对德国乃至世界哲学及文学产生过广泛影响。他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本书着重论述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手笔既具备哲学的严谨精神 又如颂诗般平静优美 欧肯用简明而明晰的语言描述了精神生活的波澜历程。
《人为什么活着》一书阐述了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欧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
精彩页
1.活着!生命自有对抗死亡的绝招
目前,我们每个人都能想到自己必然会死亡,但是,我们也许对死亡并不敏感,除非我们刚刚参加过战争或者正在与病魔做斗争。其实,关于死亡的消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报纸上刊登的某个高官死亡,听老人们讲述的远方的战争,以及自己身上的疤痕等,都能让我们想到一些关于死亡的场景。
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斥着死亡,为什么我们不是整天蜷缩在家中,或者依靠药物来稳定自己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在实验中,研究者将众多德国人分成两组,并让第一组思考自己如何面对死亡,与死亡后可能出现的场景。然后,让他们暂时到卧室休息一段时间。紧接着,研究者对第二组被试者进行了简单的死亡暗示后,让他们对亲德言论和反德言论进行评价,结果是,第二组被试者对于前者大多表示支持,对于后者大多表示反对。然后,研究者在找来刚才思考了一段时间死亡的第一组被试者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发现,他们对于亲德言论和反德言论都没有多少批判,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折中。
这个实验表明,人类体内有两种不同的防御机制,当死亡慢慢走进我们意识的时候,我们就会启动第一种防御机制,这种机制会驱赶我们的死亡想法,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不再关注死亡。而当我们受到死亡暗示,还没有进入我们意识的时候,第二种防御机制就会启动,这时候,我们开始出现疯狂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贬低别人的信仰,盲目的自信等行为。这些行为看似与死亡无关,但是却能够让我们暂时摆脱死亡的恐惧,或让我们相信,死亡之后还会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己每天都被各种死亡信息影响却没有恐惧得发抖的原因了,因为第一种防御机制会将我们的死亡恐惧从意识中赶回到潜意识中,而第二种防御机制则会将死亡恐惧牢牢地控制在潜意识中,防止他偷跑到意识中。
第二种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了将死亡恐惧隐藏起来,它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反常行为。例如,过分坚信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等。我可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两种防御机制:
第一种防御机制就是一个水桶,第二种防御机制就是一个平房的屋顶,当外面下雨时,房顶就起到了防止雨水流进屋子的作用,在屋内的人甚至不知道外面正在下雨。就像是阻止死亡恐惧进入意识。但是,当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时,有些雨水可能已经渗透过屋顶,流到了屋内的水桶中。就像是闯入意识中的死亡恐惧被控制和处理掉一样。当然,也可能外面下起了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屋顶坍塌,屋内的水桶也就起不到作用了。就好像死亡恐惧已经无法抑制,我们只有蜷缩在屋内诚惶诚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两种防御机制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着。假设你住在普鲁士帝国,早上,你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听到了关于祖国边境发生战争的消息,并知道死了很多人,这时候,第一种防御机制会起作用,使你意识不到关于死亡的恐惧,而且,第一种防御机制还会替你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使我们的心中萌发“边境战争触及不到这里”、“我们一定会赢”等想法。但就在这时候,一辆马车突然从前方急速驶来,当你在周围人的提醒下向前看时,马车已经距离你只有一米的距离,于是你赶紧侧过身子,躲避了马车,这时候,你已经开始害怕的发抖,死亡恐惧走进了你的意识。
你继续沿着街道往前走,遇到一名熟悉的老朋友,他笑着对你说:“老兄,看你的气色,肯定可以长寿。”听到他的话后,你渐渐的忘记了刚才的令人惊悚的事件,因为对朋友的话深信不疑,你也许认为自己真的可以长命百岁。告别朋友并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你感到一阵疲倦,于是你回到家中休息,在朦朦胧胧中,你想到自己得到了首相的褒奖,并且成为世界著名人物,然后心怀喜悦地进入了梦乡。
在这个假设中,从你早上起床一直到告别朋友,一直都是第一种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它一直在驱赶已经进入意识中的死亡恐惧。当你回到家中想象的时候,第二种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在潜意识中的死亡恐惧转化成了获得荣耀和成就,使我们开始追求一种象征性的永生。这时候,我们就有了存在的意义,也有了人生的追求。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