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困著的《轻言细语山川与大地(在芬兰寻找自然的生活与设计)(精)/多喜北欧》展示了芬兰式的自然生活,从赫尔辛基的城市湖泊,到岛屿和森林,以及远离城市的菲斯卡斯手工艺村,看云在风中飘荡,听风在林中作响,作者在展示芬兰自然美景和生活的同时,也探索了芬兰国宝级家居设计伊塔拉、设计师凯·弗兰克、手工艺人等是如何将自然编织到日常生活中。
像芬兰人一样幸福宁静,远离喧闹尘嚣,学会与自然相处,来场最美国度的自然与设计之旅。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得到再次投入日常洪流中的勇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轻言细语山川与大地(在芬兰寻找自然的生活与设计)(精)/多喜北欧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肖小困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肖小困著的《轻言细语山川与大地(在芬兰寻找自然的生活与设计)(精)/多喜北欧》展示了芬兰式的自然生活,从赫尔辛基的城市湖泊,到岛屿和森林,以及远离城市的菲斯卡斯手工艺村,看云在风中飘荡,听风在林中作响,作者在展示芬兰自然美景和生活的同时,也探索了芬兰国宝级家居设计伊塔拉、设计师凯·弗兰克、手工艺人等是如何将自然编织到日常生活中。 像芬兰人一样幸福宁静,远离喧闹尘嚣,学会与自然相处,来场最美国度的自然与设计之旅。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得到再次投入日常洪流中的勇气。 目录 前言 自然的生活与设计 秋天 从蝶略湾说起 自然与巨匠 空荡荡的小路 在路上 宁静小镇与摇滚工厂 山川与大地 黄昏 轻言细语且听风吟 日常之美 石头先生 奇怪的人 遥远的声音变得更远 时间的海洋 安娜工坊 岛屿工作室 林中湖泊 林间小路 四季木屋 面朝湖泊 春暖花开 后记 那一杯咖啡那一座城市 序言 自然的生活与设计 “我们芬兰人出门一小时,总会经过一片森林。 ”20世纪芬兰最知名的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 (Alvar Aalto)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芬兰以湖泊众多和纯净自然闻名,不过最初这些 对我而言只是纯粹的自然而已,并没什么特别。我更 多地对芬兰的经典设计怀有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那些 漂亮的玻璃和陶瓷设计,还有轻巧的家具和美丽的花 布,它们看起来既简洁又安静。通常来说,寒冷的国 家更愿意在家居设计中加入色彩与自然元素,以便寒 冷冬日的日常生活也温馨如常。可即便如此,芬兰设 计还是有些不同,它们似乎更能触动我心底的那部分 柔软。 当我身处芬兰“人口密集”的首都,才渐渐理解 阿尔托的那句话,只不过在我一小时的生活圈里,遇 到的不是森林,而是湖泊。从市中心的商场 Stockmann出发行走,不出半小时,就能看到一大片 湖泊,更别提市中心那著名的蝶略湾。即便坐车在城 中穿行,左右也总有湖泊点缀。特别是在晴天里,透 过那些树林,便能看到湖泊上跳动的耀眼阳光。如此 高频率地与湖泊相遇,几乎让我在城市中产生了一种 错觉,好像每片树林的身后都隐藏着一片安静的湖泊 。 此时,山川与大地已不再是地图上的遥远描绘, 也不是各种宣传画册上的美丽图片,渐渐成为平凡的 生活片段。这座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平衡且平淡,没 有任何戏剧性,有一片楼宇便有一片绿地或是湖泊。 城市小心翼翼地绕开自然,自然对城市也并不谄媚。 但我渐渐也感觉到,自然在这个国度是平凡但并不平 淡的存在,它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湖边木 屋,垂钓划船,野外宿营,林地采摘..几代人的日常 渐渐成为文化传统。而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芬兰人得 到了再次投入日常洪流中的勇气。 自然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并且 夹杂着信仰与神秘。比如大多数芬兰人的姓名里都带 有自然元素,特别是在传统芬兰人的姓名中,Tapio 与森林和狩猎有关,Kivi寓意石头,Halla意为霜雾 ,Ilma代表了空气,Tuuli传达着风,J?rvi则代表了 湖泊,还有代表波浪和曲线的Aalto,以及那些频繁 出现在芬兰国家史诗《卡勒瓦拉》中的神灵:森林之 神Tapio、天空之神Ukko、水神Vellamo…… 我开始明白,设计师身处这样的自然生活和文化 传统中,自然就是他们的文化血液,也是日常。在阿 尔瓦·阿尔托的家里,我看到一幅芬兰辽阔湖泊的照 片摆放在工作台上,塔皮奥·维卡拉(Tapio Wirkkala,1915-1985)有时候干脆把工作一丢就跑 到遥远北方去净化自己的大脑。他们本能地便传递着 自然的安静神秘和情感体验,看着阿尔瓦·阿尔托的 湖泊花瓶(Savoy Vase),那片或许不存在的湖泊便 会荡漾在心间,还有塔皮奥·维卡拉的冰川杯 (Ultima Thule),它即刻便勾起身体里那份关于寒 冷的一切记忆。这并不是对自然形式上的简单联想, 而是一种潜意识的、共通的情感。 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设计师提供了天然素材,设 计师透过各种材质表达他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想 象,所以才会有塔皮奥·维卡拉的冰川杯,有阿尔瓦 ·阿尔托的湖泊花瓶,奥瓦·托伊卡(Oiva Toikka )的玻璃小鸟和猫头鹰以及提莫·萨帕涅瓦(Timo Sarpaneva,1926-2006)的惊艳玻璃…… 寻找设计的同时,我开始学习像芬兰人一样与自 然平淡相处。 有时候我会坐上车,走得更远。站在无人的栈道 上,看云在风中飘荡,大风吹在树枝间呼呼响动;沿 着芬兰堡(Suomenlinna)的小路爬上小坡,芬兰湾 在日光下不动声色却粼粼波光;走到菲斯卡斯 (Fiskars)村的尽头,面对无人之境,风在林中作 响,帆船在岸边漂荡…… “这无法衡量、无休无止的自然力就是我所需要 的,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厌倦了权衡、节制、行 为端正。我的一部分情愿撕碎什么,像狼一样吼叫。 ” 我开始重新与自然建立联系,这种感觉既踏实又 纯粹,让人平静。 导语 近2000张照片中精选200副至美自然生活,有湖泊,森林,岛屿,手工艺,满足都市人逃离城市喧嚣的需求。 15个自然生活和设计的故事,有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有设计师对生活的思考,有治愈心灵的故事,更有逃离都市的私家路径。 5副艺术家原创插画,开启每个自然篇章。 肖小困著的《轻言细语山川与大地(在芬兰寻找自然的生活与设计)(精)/多喜北欧》是国内第一本用精美图片全面展现芬兰式自然生活方式和居家设计的精装图书。献给想要放慢脚步的都市人。 后记 那一杯咖啡 那一座城市 这是一座在粗粝和艰难中诞生的城市,在暴雪和 咖啡中度过漫长的冬日,在阳光和湖边的桑拿房里度 过夏日。 赫尔辛基的安静起初让我非常着迷,它让城市和 人们都变得舒展而且柔软。 不管是在早高峰还是周末出门,早间城市最大的 响动便来自汽车以及电车与轨道的碰撞,还有人行道 上绿灯闪烁时发出的快节奏声响,偶尔夹杂着路边工 程车缓慢抬起吊臂的机械声或是充斥着城市的风声。 即便经过球场上正在练习的少年足球队,少年那声嘶 力竭的呐喊与助威也显得遥远。即便在疯狂的夏天, 忙碌的码头和跳水人群的喧嚣也即刻被水声吸收。 可一旦这种安静成为平凡的生活背景,情况就发 生了变化,沉闷开始浮现。 有一次我在凌晨一两点醒来,窗外街道安静得一 点声响没有,没有远方工地的施工声,没有深夜回家 的汽车,这种纯粹的安静让我一下子清醒起来。我想 起南京的凌晨,在一片安静中,长江上船只悠长的鸣 笛有多动人。在北京的凌晨中,依旧可以和出租车司 机在夜色中聊着不着边的烦恼。 进入冬天,安静便彻底从背景中挣扎出来,成为 生活的主宰。城市和人们一样,似乎进入了一种冬眠 状态,越来越少的表情和话语,越来越安静的街道和 人群。有时我都禁不住去想,如果一个人,离海湾或 是湖泊足够近,他是否都能听到水面结冰的响动。特 别是一场雪后,所有的声音都被吸收干净,连白教堂 的绚丽灯光秀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热闹。 持续的黑暗与安静,连白日仅有的几小时阳光也 软弱无力。持续的安静会让人过于沉迷其中,继而变 得越来越沉默,遥远和冰冷,世界与你渐渐脱离开, 你被冰冻在遥远的北方,似乎只能等待明年的春天。 此时,逃避这种安静很重要,不论做什么,只要 鼓足勇气,走出房间。发挥SISU精神,在寒风和雪地 中,走向各种温暖的咖啡馆,走向人群的喧闹。 这时,那一杯咖啡成为精神和勇气的解救。 我听到安静,听到拂过林间的风声,听到花园里 的鸟鸣,看到自然,看到建筑,看到雪中和阳光下的 白教堂,但即便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光,却依旧不 能描述这里,只是见到这座城市的某一面,却捉摸不 清它究竟是什么样子。 虽然被自然环绕,但赫尔辛基并不算是一座优美 的城市。 这里的建筑,不管是新古典还是现代风格,看起 来都敦实严肃;自然也野性十足,并不被城市圈养; 它也算不上繁华,即便最热闹的市中心stockmann商 场附近,人群密度也达不到北京五环外的日常标准; 更谈不上有多诱人,没有值得仔细打量的宏大宫殿或 是需要细细品味的独特美食。 直到20世纪40年代,赫尔辛基都是欧洲城市中少 有人了解的。可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我站在它的面 前,赫尔辛基依旧让我产生一种城市轻蒙面纱的感觉 。似乎在它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我看到了它,但并 不理解。它决定对自己的经历闭口不谈。 有人形容这座城市就像那些粗粝的芬兰岩石,坚 韧固执;有人说它就像芬兰探戈,忧郁却深情;其他 人则说这里过于安静和无聊,而芬兰人又过于沉默, 对于旅行者而言,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旅行至此,大 概只会在这里中转一天便耐不住寂寞地逃往北欧大都 市斯德哥尔摩。 有一次,我在港口边老市场大厅的咖啡馆,望向 窗外水面上缓慢经过的维京号巨轮,大雨冲刷着老市 场大厅的玻璃,窗外的巨轮像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 我想着过不了多久,结了冰的水面便会成为大家的乐 园,我甚至开始想象冬天里的白教堂如何与暴雪融为 一体,就像小时候手里玩的玻璃雪球。这时,我脑袋 里却悄无声息地闪过一幅画面:一群人在暴雪中拉着 一座房子在岛屿上艰难前行。 我当然知道它的来源,这并非臆想或是白日梦境 ,而是电影《航运新闻》(The Shipping News)里 的一段画面,发生在加拿大纽芬兰。不过这幅画面却 终于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赫尔 辛基:暴雪,无声,沉静,紧闭的双唇,坚韧的步伐 。 这是一座在粗粝和艰难中诞生的城市,在暴雪和 咖啡中度过漫长的冬日,在阳光和湖边的桑拿房里度 过夏日。赫尔辛基不会让你一见钟情,有时候安静得 让人想躲避。但在日渐相处中,当你在这里渐渐潜下 去,才会了解它粗粝下的温柔,固执中的幽默,忧郁 里的羞怯,沉默中的深情,以及苦涩里的SISU。 这时,那一座城市成为芬兰精神的化身。 《芬兰不加糖》即将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有机会,我就马上离开,让高山上的风吹散冬 日在脑中累积的灰尘。 ——[芬]塔皮奥·维卡拉(Tapio Wirkkala) 精彩页 轻言细语 且听风吟 芬兰人的生活或许可以划分为两面,一种是城市生活,一种便是自然中的生活。 在阿拉比亚工厂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小岛屿。春夏秋冬,热闹与寂静。 在两边高过人的芦苇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木板栈道。踏在木板上,咯吱咯吱的响动夹杂风吹过芦苇和树丛的声音,让人心生不安。不过很快我便放松下来,两位老人出现在眼前,他们缓缓前行,轻言细语,时不时停下来在风中观赏景色。看到我快步前进,两位老人侧身让我通过。不一会儿,一只白色小狗从后面快速且安静地超过我,狗的主人,一个穿着黑色运动服的女孩与我侧身而过,小跑着去追赶;一对夫妻并肩迎面走来,大风吹散了妻子的长发。 栈道的前方是座不高的小山,这便是我要寻找的度假木屋所在地。 度假木屋的芬兰词汇是M?kki,M?kki也表达了一种与木屋相关的度假时光。度假别墅可大可小,有的距离城市不远,有的位置则十分隐秘。小一点的木屋设施也会简单一些,有的却样样齐全,还会配备桑拿房。你能想象的夏日别墅时光便是蒸桑拿到难以忍受,冲出桑拿房跳进平静的湖中,之后回到岸上补充水分,再冲入桑拿房,如此循环直到筋疲力尽后,彻底放松地躺在小船上,任由船在湖中随波逐流。或是和朋友家人一起喝酒钓鱼,泛舟湖上,看尽日出与日落。 这里的冬天虽说并不难熬,但也不算好过,因为日照时间短,在冬日上班族每天顶着天黑出门,顶着天黑下班,日光软弱无力,有时候风雪交加,心情低沉阴郁。在这样的天气里过上几个月,大概才能体会芬兰人在夏日里狂欢似的心情。朋友说如果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来芬兰,大概会产生遇到两个民族的错觉。 只不过一会儿的工夫,大风就吹得我双手僵硬,我努力攀登。山上的木屋位置非常随意,或许芬兰人对距离的渴望也体现在建造房子上,木屋间各自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木屋各有特色,有的非常简单,屋里大概只能放下一张床和桌,有的木屋却非常讲究,带有小院落。不过如今的场景好似被遗弃的家园,有的人家窗帘在风中飘荡,有的门口还放着孩子们的玩具,塑料椅子也歪扭地堆放在门口,看得出这些房子都还不算旧。不过有的度假别墅也是可以隔代相传的,儿孙到爷爷奶奶的小木屋度假也不算新鲜。 芬兰人的生活或许可以划分为两面,一种是城市生活,一种便是自然中的生活。他们总有办法将自己置身自然之中,跑步,散步,别墅时光,钓鱼,泛舟……这是属于芬兰人的自然禅学,为他们面对工作和压力时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在下山的路上我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往山上运送木材,大概又会有一间木屋马上被建造,我快速下山,来到一片湖泊边,岸边拴着的小木船诉说着刚刚过去的夏日时光。只是现在安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我坐在这个小码头的木头长凳上,四周一片宁静,待到明年夏日,林间湖边才会再次喧闹起来。(P112-1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