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著的《纳尼亚传奇七部曲(能言马与男孩儿)》是一本儿童类的长篇小说。 沙斯塔和黑面养父在海边靠捕鱼为生。一天晚上,沙斯塔偷听到养父将自己卖作奴隶。他既渴望脱离残酷的养父,又对即将到来的奴隶生活担忧不已,不禁自言自语起来。这时,能言马布里开口解答了他的疑惑,并提出和他一起逃往纳尼亚。于是,一人一马连夜出逃。逃亡途中,他们又遇到了悔婚出逃的阿拉维斯和能言母马赫温。接下来,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见识了卡乐门统治者的残酷无情、纳尼亚人的仁慈善良,走过传说中有食尸鬼出没的墓地,穿越炙热无比的沙漠,拯救阿钦兰于灭亡的险境…… 作者简介 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英国20世纪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诗人、学者。曾执教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哲学、神学,尤其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造诣颇深,堪称英国文学巨擘。代表作包含:《纳尼亚传奇七部曲》(The Chronicles ofNa~nm)、《沉寂的星球》(Out of the Silent Planet)、《皮尔兰德拉星》(Perelandra)、《黑暗之劫》(That Hideous Strength)、《卿卿如晤》(A GriefObserved),以及《诗篇撷思》(Retiections on thePsalms)。 目录 第一章 沙斯塔动身逃亡 第二章 沿途冒险 第三章 抵达塔什班城门外 第四章 沙斯塔撞见纳尼亚人 第五章 科林王子 第六章 沙斯塔身处墓地 第七章 阿拉维斯滞留塔什班 第八章 藏身迪斯洛克的房间 第九章 穿越沙漠 第十章 南征隐士 第十一章 冷漠的旅伴 第十二章 沙斯塔到达纳尼亚 第十三章 安瓦德战役 第十四章 布里变得更有智慧 第十五章 荒唐的拉巴达什 译后记
导语 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著的《纳尼亚传奇七部曲(能言马与男孩儿)》讲述了有一天,沙斯塔得知自己被养父卖给了一个凶恶的卡乐门贵族当奴隶。当天夜里,他和会说话的战马布里一起逃往纳尼亚。后来,他们就遇到了同样出逃的阿拉维斯和她那匹会说话的母马赫温。于是,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一路上,他们历尽艰险……最后,沙斯塔继承了阿钦兰王位,并与阿拉维斯结婚。 后记 (一) 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学 者,著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童话等。其最负盛 名的作品当属奇幻小说(Fantasy)《纳尼亚传奇七部 曲》(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或译《纳尼亚 编年史》。该系列自1950年陆续出版以来,已经被翻 译成47种文字,销售近一亿册,还先后被改编成广播 剧、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卡通片等,成为英国儿 童文学当之无隗的现代经典。1956年,《最后一战》 为刘易斯赢得了英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卡内基 文学奖(Carnegie Medal)。 纳尼亚这个名字来源于意大利的一个地名Narni ,拉丁语写作Namia。刘易斯告诉他的朋友说,他在 一本叫作《袖珍古典地图集》(Small Classical Atlas)的地图册里看到这个名字,很喜欢它的发音, 就信手拈来,以之为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命名。《纳 尼亚传奇》讲述了纳尼亚这个奇幻王国从诞生到毁灭 的历史,大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纳尼亚诞生的欢乐 时期、白女巫的黑暗统治时期、四王共治的黄金时期 、台尔马人的入侵及其败亡动荡时期、凯斯宾王子及 其后裔统治的衰落时期、纳尼亚陷入大毁灭的最后时 期。 系列小说共七部,依照出版顺序,分别为: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The Lion the Witch and,the Wardrobe,1950年): 《凯斯宾王子》(Prince Casptan,1951年): 《黎明踏浪号》(The Dawn Treader,1952年) : 《银椅》(TheSilverChair,1953年): 《能言马与男孩儿》(The HorseAndHis Boy, 1954年): 《魔法师的外甥》(The Magician's NephPw, 1955年): 《最后一战》(TheLastBattle,1956年)。 其实,创作顺序是这样的: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1949年3月完成): 《凯斯宾王子》(1949年圣诞节后完成): 《黎明踏浪号》(1950年2月完成): 《能言马与男孩儿》(1950年7月底完成): 《银椅》(1951年3月初完成): 《最后一战》(1953年3月完成): 《魔法师的外甥》(1954年2月完成)。 而根据故事情节,七部作品的顺序应该是: 《魔法师的外甥》;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能言马与男孩儿》: 《凯斯宾王子》; 《黎明踏浪号》; 《银椅》; 《最后一战》。 之所以出现了这样三个“不一致”,是因为作者 最开始并没有创作系列小说的计划,他只是心中有一 个盘旋多年、挥之不去的意象,想要表达出来,在一 种特殊的情境激发下,创作了《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该作品出版后,读者反应出乎异常地好,于是, 他继续创作,但是基本上采取的是随性而至的创作策 略,一边写作,一边在已经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寻找新 的创作生发点并为已经构建的情节寻找“合理性”, 而正是这种写作状况导致了他创作顺序上的收官之作 在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上反而先于第一部作品的“异 常”情况。这样一来,对后来的读者来说,就出现了 一个阅读顺序问题:按照出版顺序读,还是按照小说 内部的故事时间顺序读呢? 作者本人似乎没有特别的偏好,他在一封致小读 者信中这样写道: 在你的意见(按照故事时间顺序读)和你妈妈的意 见(按照出版顺序读)之间,我更倾向于你的意见。该 系列并非如她所想的那样事先有创作计划。我写《狮 子》的时候,并没想到后面还要写。后来,我写了《 凯斯宾王子》作为续集,但是仍然没想到后面还要写 ,等到我写完《黎明踏浪号》时,我十分确定这就是 最后一本了,可是我错了。因此,到底按照什么顺序 读,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不过,研究《纳尼亚传奇》的学者们倒是倾向于 按照出版顺序而非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来阅读。他们 的理由是: 纳尼亚故事的魔力在于这个世界是通过《狮子、 女巫和魔衣橱》里的情节逐渐呈现出来的,其中通向 纳尼亚的门——魔衣橱,是一个很高明的引入手段, 比《魔法师的外甥》开篇第一段中直接提到纳尼亚要 好得多。而且,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第一 次提到阿斯兰时有一句话说:“孩子们谁也不知道阿 斯兰是谁。”如果一开始读《魔法师的外甥》,就旱 已知道阿斯兰,那么读到这里,这句话就成了胡说。 此外,麦耶认为(Doris Meyer).如果按照故事情节 的时间顺序读,每一册故事的影响力就减小了,对系 列故事的结构整体性也有所破坏。舍克尔 (PeterSchakel)指出,先读《魔法师的外甥》的唯一 理由是其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在先,但这对于故事阅 读者来说并不重要(我们的大脑自有一种重组故事时 间顺序的能力):而且.在系列事件中,如果先发生 的事情以闪回的方式来呈现,从后续事件的角度来看 ,会更有叙事效力,所以按照出版顺序读才对。 (二) 《纳尼亚传奇》作为一个儿童文学系列,值得推 崇之处甚多,其最为可贵之处是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 和作品的伦理教育价值。 我们知 精彩页 这个冒险故事发生在纳尼亚、卡乐门及它们之间的土地上。那是一个黄金年代,彼得为纳尼亚至尊王,他的弟弟和两个妹妹为仅次于他的国王和女王。 那时,在卡乐门最南端的入海小湾旁边,住着一个贫穷的渔夫,名叫阿西什。随他住的还有一个叫他“父亲”的小男孩儿,名叫沙斯塔。大多数时候,阿西什清晨便乘船出海打鱼,下午则用毛驴拉着车,装上鱼,往南走上一英里左右,去村庄里卖掉。如果鱼卖得好,他回家时就心情不错,也不对沙斯塔说什么;若卖得不好,他就会挑沙斯塔的毛病,甚至会打他。想挑毛病总是可以找到的,因为沙斯塔的活太多了,比如修补和清洗渔网、做晚饭、打扫他俩住的小屋,等等。 沙斯塔对他家以南的任何事物都毫无兴趣,因为他陪阿西什去过村庄一两次,知道那里没什么好玩的。他在村庄里只看见和他父亲一类的男人——他们穿着很脏的长袍,木鞋的露脚趾处向上弯曲,戴着头巾,留着胡子,慢条斯理地交谈着听上去很无聊的事情。不过,他却对北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因为从未有人去过那里,阿西什也不允许他独自前往。当他一个人在家门外修补渔网时,他常常充满渴望地远眺北方。他只能望到一片长满草的山坡,向上延伸至平坦的山脊,以及山脊那边的天空,或许有几只鸟正在那里飞翔。 有时,如果阿西什也在,沙斯塔会问道:“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呢?”这时,若阿西什心情不好,他就会给沙斯塔几个耳光,让他专心千活;若他心平气和,他就会说:“儿子啊,不要去想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有句诗是这么写的:‘勤勉于事使人致富,而专于不关乎己之事,则如行愚船,终将因触礁而贫。’” 沙斯塔觉得,山那头一定有一些美好却被父亲瞒着的秘密。然而,实际上,渔夫这么说是因为他不知道北方有什么,他也不关心。他非常现实。 有一天,从南方来了一个陌生人,与沙斯塔此前见过的不一样,他骑着一匹健硕的斑纹马,鬃毛和尾巴洒脱有型,马镫和缰绳镶着银饰,蚕丝头巾中间露出头盔尖儿。他身着锁子甲,侧面挂着半月弯刀,背着饰有锎心的圆盾,右手握着长矛。他的脸很黑,沙斯塔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卡乐门所有的人都这样。让他惊讶的是,此人卷曲的胡须染成了深红色,上了精油,闪闪发亮。而阿西什从陌生人手臂上带的金子看出来,这是一位塔坎。于是,他躬身下跪,胡子都蹭到地上了,并示意沙斯塔也跪下。 陌生人要求留宿一晚,渔夫当然不敢拒绝。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塔坎当晚餐(塔坎倒觉得不怎么样),而阿西什则给沙斯塔拿了一块面包,让他去小屋外面待着,每次渔夫家里有客人时都是这样。这个时候,他通常与毛驴一起睡在它的茅草屋里,但这个点去睡觉为时尚早。沙斯塔从不知道偷听是不对的,于是他耳朵贴着小屋木墙的缝隙坐了下来.听里面的大人说话。以下是他听到的内容: “主人啊,这样吧,”塔坎说,“我想买下你的那个男孩儿。” “我说老爷,”渔夫回答道(沙斯塔通过他那狡猾的语气就可以想到他说这话时脸上贪婪的表情), “什么样的价钱才能让您穷苦的仆人,把唯一的亲生骨肉卖作奴隶呢?不是有句诗说‘血肉甚于浓汤,骨肉贵于珍石’吗?” “你说得对极了。”客人冷冰冰地说。“但还有一句诗写道:‘欺骗智者,犹如袒背受鞭。’你这老东西别满口胡话了。这个男孩儿显然不是你亲生的。你的脸与我的一样黑,而这个男孩儿皮肤白皙,像遥远的北部的蛮族那样,他们令人憎恶却生得美丽。” “您说得真好。”渔夫答道。 “利剑可以用盾挡下,而慧眼却能穿透所有防御。那么,令人敬畏的客人啊,请您明白,我因为极度贫困而未能娶妻生子。但就在迪斯洛克国王(吾王万岁)开始他威严而仁慈统治的那一年,一个月圆之夜,上天不愿我入眠。于是,我起床从这间小屋走到海滩上提神,我望着海水和月亮,呼吸着凉爽的空气……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