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汤姆·索亚历险记(嵌式阅读)/部编版指定阅读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美)马克·吐温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性作品。讲述了聪明又顽皮的小男孩汤姆·索亚目睹了一起墓地凶杀案,由此与朋友们展开了一场探险之旅。故事中有叛逆,也有成长;有梦想,也有勇气;有平凡的生活琐事,更有奇妙的历险传奇。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轮船驾驶员和报馆记者等,四处奔波,经历丰富。1865年,他发表了成名作《卡拉韦拉斯县声名狼藉的跳蛙》,一生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赫克贝利·芬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以及中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败坏了哈德莱堡名声的人》《竞选州长》等。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 目录 1 阅读引擎 本书文学地位与历史影响 本书历史背景图解 本书人物图解 本书作者生平图解 本书故事图解 本书地标物语 2 阅读辅导 3 原著阅读 第一章 爱淘气的汤姆 第二章 成绩辉煌的粉刷工 第三章 汤姆被爱情俘虏了 第四章 主日学校出尽风头 第五章 大钳甲虫戏小狗 第六章 汤姆认识了贝基 第七章 和心爱的贝基订婚 第八章 充当绿林好汉 第九章 坟地的谋杀案 第十章 狗吠的凶兆 第十一章 汤姆良心饱受折磨 第十二章 灵丹妙药和猫 第十三章 成为海盗 第十四章 快乐的海盗生活 第十五章 汤姆偷偷回家 第十六章 初学抽烟失小刀 第十七章 教堂的真相 第十八章 贝基借机报复 第十九章 姨妈原谅了汤姆 第一十章 汤姆为贝基受罚 第二十一章 流利的口才和老师的镀金脑袋 第二十二章 哈克贝利·费恩引述《圣经》 第二十三章 挽救波特 第二十四章 白天出尽风头,夜里提心吊胆 第二十五章 寻找宝藏 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强盗找到了一箱金子 第二十七章 忐忑不安的追踪 第二十八章 印第安·乔的巢穴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 第三十章 汤姆和贝基被困山洞 第三十一章 洞中相依为命 第三十二章 终于脱险回家 第三十三章 印第安·乔死在山洞 第三十四章 汤姆和哈克有了成堆的金币 第三十五章 哈克加入强盗帮 结束语 4 阅读体验 感悟作 嵌记解读 5 阅读拓展 本书的阅读链接 本书的文化链接 嵌记链接 序言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在哪里?无 疑 ,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 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在哪里?在图书馆里,在我 们 家的书架上。 但是,如果没有阅读,这些著作就是一堆废纸 。书籍的生命是通过阅读唤醒的。伟大的思想,伟 大的智慧,也是通过阅读,才能“嵌入”我们的心 灵。 成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位、阅读 能力,与我们从小开始的阅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我曾经说过,儿童的秘密还远远没有发现, 童书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认识。儿童时期的阅读, 对人的精神成长,乃至对于整个人生的影响,无论 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 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 个区域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 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 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他 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 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 西的展开。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 前所阅读、所体验、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从生 活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建设属于他们的世界,开 创属于他们的人生。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谈及 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时曾经说,有一个孩子每天 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另一位著名作家格林 也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 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 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 漫长的旅程或者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都会 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 从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 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可惜的是,我们许多父母和老师并没有真正意 识到阅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一 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 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 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我一直认为,根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 ,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 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第 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 必然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 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 发展潜力;第四种孩子是不爱读教科书只爱读课外 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未来还是有希望 的。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与学业从不矛盾。苏联著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 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 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 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两套大纲绝不是相互矛盾的 ,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现在很多父母和老师只 盯着分数,其实是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一方面, 成长绝对不仅看分数,阅读能够给孩子的成长打好 精神的底色;另一方面,阅读只会让教育变得更加 美好,取得更好的分数。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十多年 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 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 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 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 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单纯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 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 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由飞翔 。 这正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新课标必读名著 “嵌入”式阅读丛书的价值。 首先,邀请优秀译者进行经典重译,让经典名 著以不同的风貌呈现。虽然目前不少国外经典名著 已经有不少好的名家名译本问世,但其中不少版本 翻译的时间比较久远,语言表达的方式与习惯与当 下有一定的距离。这套书尝试着邀请一些优秀的译 者进行经典重译工作,本身值得探索。同时,新课 标书目中许多是公版书,在各个出版社竞相出版的 过程中,出现了鱼目混珠、粗制滥造的乱象。所以 ,应该鼓励负责任的出版社。用心地出版一些高品 质的经典著作新译本。 其次,导读编写有创意有特色。每本书分为五 个大的板块:用“阅读引擎”介绍每本书的文学地 位、历史影响、作者的生活背景、书中人物图解、 故事图解、地标物语等;用“阅读辅导”引导读者 对全书进行深入的解析与欣赏;用“原著阅读”在 原书的精彩片段与教材文字边上做了嵌入式的批注 ;用“阅读体验”从语言品位、情感体验、角色体 验、人生思考等方面感悟作品,以及读后感;用“ 阅读拓展”介绍相关图书、影像与文化链接等。作 为图书的向导,这些设计显得细致人微、别出心裁 。虽然学术界对是否需要把原著这样“嚼烂”了喂 给孩子有不同的争论,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阅读“ 拐杖”的读者,无疑是有益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对每本书一一细读。就 已经翻阅的部分书稿来说,还是让人欣慰的。感谢 现代出版社和各位专家的辛勤劳作,为孩子们奉献 了这样一套有品质的经典名著导读本。希望面世以 后,能够在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 更希望这套丛书,能够让那些伟大的思想、伟大的 智慧,“嵌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 精彩人生的动力之源。 导语 《汤姆·索亚历险记(嵌式阅读)》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堪束缚、追求自由,厌恶枯燥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梦想着过海盗式的冒险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犯罪人,保护了无辜遭殃的镇民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并最终找到了宝藏,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 精彩页 第五章大钳甲虫 戏小狗 十点三十分左右,小教堂的破钟敲响了,随后大家便聚在一起听上午的布道。主日学校的孩子们随着各自的父母坐在教堂里,为的是受到他们监督而更好地受教。波莉姨妈到来的时候,汤姆、希德和玛丽各自在她的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了下来。汤姆被安排在过道的位置上坐着,为的就是让汤姆能专心些,不去只顾着看窗外的诱人景物。人们挨挨挤挤地,一个接一个顺着过道往里面走去:有曾经过过好日子,如今上了年纪却不太富裕的邮政局局长;还有镇长和他亲爱的太太——这个地方居然还有镇长,这根本是可有可无的,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有治安法官;有道格拉斯寡妇,她大概有四十来岁,为人忠厚善良,长得小巧迷人,既慷慨大方又宽容待人,生活还算富裕,也挺充实的,她居住在镇上唯一漂亮讲究可以称之为殿堂的房子里,每逢节假日,她可是圣彼得堡镇上最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人,这里的人们都愿意和她来往,引以为豪;有弯腰驼背、德高望重的华德少校和他的夫人;还有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维尔逊律师。 紧接着就是镇上的大美人们,一些穿着细麻布衣服、扎着缎带的、让人害单相思病的年轻姑娘。跟随她们身后的,是镇上所有年轻的店员和职员,他们—拥而至——说到底其实他们是一些神魂颠倒的爱慕者,一开始都站在门廊里,吮吸着自己的手指头,围得密不透风,像一堵墙一样,一直到最后一个姑娘走出他们的包围圈。最后走进来的是村里的模范儿童威利·莫夫逊,他对他母亲体贴入微、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好像小心呵护着一个宝贝一般,生怕有一丁点闪失。其他的妈妈都为他感到骄傲,因为他经常领着他的妈妈到教堂里来,然而也正因为他太过乖巧、孝顺、听话,所以其他的男孩子们都鄙视他、远离他。况且他经常被大多数人称赞,更让他们都感到无地自容。他白色的手绢耷拉在屁股口袋外面,星期天也不例外——偶尔有几次特殊情况。汤姆没有手绢,他对那些有手绢的孩子们十分鄙视,把他们看作是惺惺作态的势利小人。 听布道的人到齐后,大钟又敲响了一遍,目的是提醒一下那些迟到和爱到处游荡的人们。教堂里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显得庄严肃穆,只是那边坐席上的唱诗班里有些许的耳语和嬉笑打闹声,打破了这种安静,而且自始至终,唱诗班里那些人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声都不会完全停止。我记得以前好像有一个唱诗班,就不像现在这帮人这样缺乏教养,可是我不记得那是在哪里见到的。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对此印象模糊,或许是在国外见到的吧。 牧师把大家要唱的歌颂主的歌词拿出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念了一遍,他读歌词的腔调在那个地方是备受欢迎的。他的音量先是中音,然后再慢慢升高,一直升到最高音的一个字,强调一下,然后就像是从跳板上突然跳下来一样,声音突然变得低沉: 为获功勋 别人正浴血奋战 在沙场 我岂能安睡花床 梦想进天堂 大家一致认为他朗诵得很美妙,富有感情色彩。在教堂的“联欢会”上,总能看见他的身影,因为他经常被请来为大家朗诵诗文,每当他念完之后,妇女们都把举起的双手再悄悄地放下来,放到膝盖上,接着用眼睛向四周扫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地摇着头,嘴巴都变成了。形了,似乎在说:“这种美妙的感觉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能在这凡俗的人世间听到如此精彩的朗诵让人倍感荣幸。” 唱完颂主歌后,牧师斯普拉格先生就把自己化身为一块布告牌出现了,开始喋喋不休地宣布一些通知和团体集会之类的事情,他没完没了地说,似乎他一直要讲到世界末日各星球都大爆炸为止——这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至今在美国还保留着,在当今很多的城市里,这种习惯也仍然存在。通常传统习俗没有多少存在的理由,但它却很难被改变。 再后来牧师就做了祷告。祷告词的内容很丰富、全面:它为教堂和里面的孩子们祈祷;为全县求福;为那些漂泊在海面与暴风巨浪做抗争的水手们祈福;为在欧洲君主制度和东方专制制度铁蹄下呻吟着的数万劳苦大众求福;为那些有了教主的光和福音而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的人求福;为远处海岛上的那些异邦教徒求福。最后牧师祈求他所说的话能被天主恩准,希望他的话像播种在肥沃土地里的种子一样,将会开花结果,造福无穷。阿门。P44-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