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英)普里特·巴塔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译者序
前言
作者按
登场人物
导言
第一章 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
第二章 罗森贝格、东方总计划与“巴巴罗萨”的准备
第三章 国防军势如洪流
第四章 波罗的海大
第五章 不情愿的同盟
第六章 纳尔瓦
第七章 打破僵局—1944年夏
第八章 从“双头”到“恺撒”
第九章 北方集团军群的孤立
第十章 库尔兰,1944年10月—12月
第十一章 终盘
第十二章 余波
附录一 地名
附录二 军衔
附录三 缩写词
附录四 外语专有名词
参考资料
精彩页
立陶宛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德国与苏联持续就战利品问题讨价还价。除去有关在波罗的海诸国划分影响范围的共识外,秘密议定书还在波兰为两国勾勒出一条分界线。9月25日,斯大林建议变更现有协定。德国军队业已攻占卢布林(Lublin)周边区域,若依据秘密议定书,这一地区理应让给苏联;于是斯大林建议德国保留卢布林,作为替代,苏联将得到立陶宛。毕竟——他指出——苏联军队已进入维尔纽斯,而且若不必再来一套把德国、立陶宛和苏联都牵扯进去的复杂谈判,那么维尔纽斯问题的解决会简单很多。短暂犹豫之后,德国人9月28日同意了,不过附有一个条件:立陶宛的西南部将交给德国。
两天前,立陶宛左翼党派曾发表公告,称德国正意图占领立陶宛,立陶宛应向苏联寻求救助。而在苏德协定划分立陶宛次日,立陶宛在莫斯科的代表拉达斯·纳特凯维奇乌斯(Ladas Natkevicius)被召往克里姆林官。在那里,莫洛托夫通知他说,斯大林希望立陶宛人能派遣一位高级部长来莫斯科磋商。莫洛托夫还声明,德国会接受立陶宛和苏联之间达成的任何安排,实际上是证实了立陶宛的两大邻居已经同意将立陶宛划入苏联的影响范围。如同之前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情况,时间显然是最重要的,此次会谈以米哈伊尔‘加里宁的一番话作为结尾,他说“柏拉图式”关系的时代结束了:“你离哪一方更近,德国人还是我们?”
纳特凯维奇乌斯回到考纳斯参与讨论,并在10月初前往莫斯科,接着立陶宛外长尤奥扎斯·乌尔布希斯也过去了。德国人不安起来,担心他们所计划的、对立陶宛西南部的占领,会被看作是对一个小国的掠夺性瓜分的一部分(当然这严格来说正是他们要做的),于是请求苏联方面先避免与立陶宛人商讨此事,等苏联向立陶宛派驻军队以后再说。他们希望,苏联军队将军队送入立陶宛时,西南地区会免受占领,这样国防军就可以保住该地区,必要时宣称此举是为了防止苏联完全接收该国。
然而,这一请求来得太晚了。斯大林已在10月3日会见乌尔布希斯,告诉他立陶宛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一份互助协定,内容参照苏联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协定;第二个是一份将维尔纽斯地区归还给立陶宛的条约,与第一项并不互斥;第三则是一份将导致立陶宛西南部划给德国的协约。乌尔布希斯确确实实被第三个建议吓到了,并宣布说把任何立陶宛领土交给德国都将是“一个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程度的不公正”。立陶宛人提出他们的中立声明足够保护苏联利益,但遭到拒绝。苏联军队必须被部署至立陶宛——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坚持道。不过,立陶宛的独立将受到尊重。斯大林甚至提议说,如果需要,将命令驻立陶宛的苏联军队去镇压任何暴动。 之后会谈转向维尔纽斯问题。立陶宛人发现,提供给他们的领土要远比自己期待的少。斯大林挑明,任何立陶宛领土的归还都取决于莫斯科的好意。谈话未达成共识便结束了。当年早些时候,立陶宛已经被迫将克莱佩达(Klaipeda,德国称梅梅尔)割给德国,于是乌尔布希斯抱怨道:立陶宛现在甚至要损失更多领土。斯大林的回应体现了他与莫洛托夫是何等巧妙地操控着事件:“德国抢走了你们的领土。相反,我们要给你们。这怎么能比!”
10月4日,莫洛托夫告诉德国大使舒伦堡,已向立陶宛代表团提出德国占领立陶宛西南的问题。柏林极力想赶上事态发展,于是通告立陶宛人说,归还维尔纽斯给立陶宛一事是德国坚决主张的,而把立陶宛西南转让给德国只不过是为此付出的一点微小代价。10月7日,谈判在莫斯科继续进行。立陶宛人准备接受一项互助协定,但不希望苏联军队到他们的土地上。莫洛托夫回应说,立陶宛必须接受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同的条款。他的副手弗拉基米尔·波将金(Vladimir Potemkin)评论说:“立陶宛没有表现出收复维尔纽斯的热情。”维尔纽斯问题与部署苏联军队的关系就这样清晰起来,立陶宛代表团短暂休会以进行私下商讨。显然无论他们做什么,苏联军队都要进入立陶宛,但如果他们接受苏联的协定,那么至少还能获得维尔纽斯,所以他们同意签署那份建立互助关系、部署2万名苏联军队至立陶宛和归还维尔纽斯的协定。
尚不清楚斯大林是一直计划控制立陶宛,还是仅仅利用了当时发生的事(尤其是立陶宛人不愿亲自夺取维尔纽斯)。无论如何,他施展的手腕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同德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立陶宛进行的所有这些复杂谈判中,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组成了一支非常有效的队伍;莫洛托夫反复扮演“强硬者”,斯大林则做出调解的姿态,例如要减少部署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波罗的海三国政府既然与西方隔绝,又拒绝德国方面的支持,最终除接受斯大林的要求外也别无选择。
P21-22
导语
处在战争当中激烈战事的前线之上,夹在德国国防军和苏联红军的威力之间,波罗的海三国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超过任何一个国家。普里特·巴塔著的这本《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讲述的是波罗的海地区军事斗争的故事——一部对征服和剥削、死亡与流放,以及国家和个人为生存而战的可怕描述。
序言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偏居于广大欧陆一隅的波
罗的海三国都很少进入主流视野。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中,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国民同样被
卷入战争,被迫参与战斗、付出牺牲,却永远不可
能受到几个大国那样的关注,只是默默为苏、德这
两个巨人提供殊死搏斗的舞台和背景。所幸现在有
了普里特·巴塔先生的这部著作,可以提醒人们,
在那场战争中还有这样几个民族为了生存而如此挣
扎过。
《巨人之间》是一本主要介绍二战期间波罗的
海地区战事的书。一作者从战前该地区的政治外交
形势开始谈起,依次对该地区内展开的“巴巴罗萨
”行动、“巴格拉季昂”行动和最后的库尔兰桥头
堡之战等重要战事做了详细而深入的描写。以第三
章“国防军势如洪流”为例,巴塔先生不仅叙述战
事发展本身,更预先就苏德两军的战前军事思想—
—分别以“大纵深战役”和“委任式指挥法”为代
表——做了简明扼要的探讨,结合其引用文献,相
信对许多读者而言都会成为很有价值的参考。除宏
观战役以外,作者还大量引用一线官兵,如虎式坦
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的回忆录,以及各师级单位
战史,细致还原了下层官兵的战斗经历,相信喜欢
微观战史的读者也能从书中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本讲述在那片土地上生活
的民众的书。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
,还有生活其间的少数族群,如犹太人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人,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故事和命运,书中
拿出了一定篇幅予以探讨。本书第二章详细介绍了
纳粹德国的占领政策,读者由此可以明确了解德国
种族政策的起源、发展和内在逻辑,好对接下来的
史实发展有更明晰的认知。第四章以客观而冰冷的
语气,叙述了战争阴影下犹太人遭遇的种种迫害及
屠杀。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同样是
外国占领的受害者,但巴塔先生也没有略过其中一
小部分人在纳粹罪行里扮演的耻辱角色,于第五章
详细介绍了三国人民面对纳粹占领者所做的各种主
动或被动回应。第十二章则着重于战争在结束后的
数十年间,依旧在对三国人民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系
列事实。
巴塔先生在写作中运用的资料复杂多样,又涉
及多种语言,内容广泛深刻,而译者能力有限,出
现错误固非本意,但也在所难免,还望读者诸君海
涵,并恳请不吝指正。同时,巴塔作为西方学者,
观点中不免有偏颇之处,还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
意甄别。
译者经验浅薄,翻译过程中常有疑难问题或不
足之处,感谢本书编辑王轩先生细心提供指导建议
,翻译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21世纪已度过最初五分之一,动荡与战乱却从
未远离人类。
在此谨祈和平长存,书中悲惨的历史永远成为
过去,不再重现。
刘任
2018年6月4日
内容推荐
二战时期,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夹在苏联和纳粹德国这两大巨人之间。战争期间,这三个国家遭不同国家反复占领,当地恐怖组织及个人在支持占领军和组织游击队反抗外国占领之间做出选择。三国于德国入侵期间饱受摧残,之后又在苏军向柏林推进时期沦为残酷战斗的交战地。许多人卷入这一地区的惨烈战斗,其中尤其要数巴格拉季昂战役期间的库尔兰桥头堡之役,其间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将在战争结束那一年战斗和丧生。
战争结束时,死亡和流放已经让波罗的海三国失去超过总人口的20%,而苏联占领军还要让铁幕在这一地区笼罩四十年。运用大量一手记录和详细档案调研,普里特·巴塔织就了一份被战争支配命运的三个弱小国家在东线惨烈战斗的记述《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