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斋志异/绣像本古典小说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蒲松龄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绣像本古典小说名著》,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近500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本书配以清广百宋斋主人徐润藏本《聊斋志异图咏》绣像,文、图、诗交相辉映,逸趣横生。?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目录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红玉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猪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博兴女
一员官
附录
丐仙
人妖
蛰蛇
晋人

爱才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潍水狐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
杨千总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封三娘
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
馎饦媪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狮子
阎王
土偶
长治女子
义犬
鄱阳神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骂鸭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钱流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戏
泥书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舆
窦氏
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
魁星
厍将军
绛妃
河间生
云翠仙
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
小谢
缢鬼
吴门画工
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美人首
刘亮采
蕙芳
山神
萧七
乱离
豢蛇
雷公
菱角
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
聂政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
刘姓
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树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娘
僧术
禄数
柳生
冤狱
鬼令
甄后
宦娘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
钟生
鬼妻
黄将军
三朝元老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侠
鸿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如
褚生
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b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诗谳
鹿衔草
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
邵士梅
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潋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军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此名寄生)
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
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
阿纤
瑞云
仇大娘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栖
司札吏
蚰蜒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序言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为卓越的文言小说
集,它奠定了蒲松龄在中国文言小说史尤其是传奇
小说史上的崇高地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其祖辈有蒲生池、蒲生汶等人登第入仕。其父蒲
槃因年逾二十尚未考上秀才,加之家境贫困,遂弃
儒从商。蒲松龄于十九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
名“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
蒲先生墓表》)。后屡试不第,其中康熙二十六年
(1687)乡试,系因“越幅被黜”。康熙五十一年
(1712),蒲松龄以七十二岁高龄援例补岁贡生。在
漫长的应考岁月中,蒲松龄主要靠做幕宾和坐馆为
生。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人宝应知县孙蕙幕,次
年辞职还乡;康熙十二年(1673)始,蒲松龄在本邑
王敷政家坐馆;康熙十四年(1675)蒲松龄至唐梦赉
家做西宾;康熙十七年(1678)蒲松龄到刑部侍郎高
珩家坐馆,次年到本邑大族毕际有家坐馆,宾主甚
相得。康熙二十七年(1688)暮春,蒲松龄在毕家与
神韵派盟主王士祯相识,约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
,才离开毕家还乡。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康熙元年
(1662),蒲松龄二十二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
熙十八年(1679)春,四十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
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由高珩作序。此后屡
有增补。直至康熙三十九(1700)年前后和康熙四十
六年(1707),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
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它
包括约五百篇小说,版本甚多,主要有雍正年间抄
本六卷四百八十五篇(1990年中国书店影印本)、蒲
氏手稿本半部(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影印本)
、乾隆十六年铸雪斋抄本十二卷(1974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影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排印本)、
1963年山东周村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乾隆三十一
年青柯亭刻本十六卷、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
版社重印本)、任笃行《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本
(2。00年齐鲁书社排印本)等。
蒲松龄亦能诗、文、词、赋、戏曲,善作俚曲
。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词集》
。戏曲作品有《闱窘》(附南吕宫[九转货郎儿])、
《钟妹庆寿》、《闹饭》三种。俚曲有《禳妒咒》
、《磨难曲》等十一种,合刊为《聊斋俚曲》。另
有《农桑经》、《省身语录》等有关农业、医药等
内容的通俗读物多种。一说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
》亦为他所作。
《聊斋志异》所展示的情感世界
蒲松龄的《聊斋自志》说:“才非干宝,雅爱
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集腋为裘,妄续
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这明确地
告诉读者,蒲松龄在描绘非人间题材时,自觉地用
以书写“孤愤”,其作品的抒情特征是异常鲜明的
。他在《聊斋志异》中重点展示了他情感世界的三
个侧面:
一、恋爱题材和知己情结
蒲松龄是富于才华的,但自十九岁考上秀才之
后,数十年问屡试不第。他富于才华而不为人赏识
,痛感知己难得之余,不时用小说来书写他的情愫
。在其恋爱题材小说中,他采用比兴手法抒写期待
知己的情怀,将审美理想和现实感受融为一体,创
造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情境。这类作品有《连城》
、《乔女》、《瑞云》等。
《连城》的宗旨,正如冯镇峦所评:“知己是
一篇眼目。”少负才名的乔大年以其诗受到史孝廉
之女连城的赏识,遂视之为知己,不仅割胸肉救连
城一命,甚至在连城病逝后,甘愿与之同死。这里
所展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境界。蒲松龄在
文末感叹道:“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
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此知希之贵,贤豪
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
人,仅倾心于蛾眉之一笑也。悲夫!”蒲松龄本人
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显然寓含在其中。
如果说《连城》因借助于一个色彩烂漫的爱情
故事,迷离淡冶,颇多诗意,那么《乔女》则以风
格质朴见长。“壑一鼻,跛一足”,既黑且瘦、守
寡在家的乔女,其生命的价值在常人看来是贱而又
贱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底殷实、挑选续弦颇
为苛求的孟生却深深地钟情于她,为她的高洁的“
德”所感动。虽然乔女最终并未嫁给孟生,但正如
她自己所说:“孟生能知我”,“固已心许之矣”
,知己之感已铭刻在她的心中。小说的重点是写乔
女报答知己的撼人心魄的“痴”情。“居无何,孟
暴疾卒”——孟生的亡故使其家庭濒临崩溃:“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凌之,家具携取
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
妪抱儿哭帷中。”根据当日的礼法,“非孟戚属”
的乔女是不宜过问孟生家事的,但她未顾忌这些,
如春潮般汹涌在心头的是强烈到可以超出于生命之
上的知己之感。她先是“踵门”求援于孟的友人林
生,请他“以片纸告邑宰”;在堂堂五尺男儿林生
被无赖辈吓得“闭户不敢复行”时,乔女却无所畏
惧,“锐身自诣官”;县-令乱耍威风,将她“诃逐
”而出,她也并不退缩,又“哭诉于捂绅之门”。
反反复复,历经折磨,她终于使诸无赖受到惩治。
此后,她便竭尽心力为孟生抚养孤儿。如此“侠烈
”,真无愧于蒲松龄的赞叹:“知己之感,许之以
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
?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
《瑞云》从另一个特殊侧面写出了真知己的境
界:不以妍媸易念,不因贵贱变心,“天长地久有
时尽”,知己之情无绝期。小说的故事极为奇幻:
本来容貌如仙的瑞云,经和生手指一点,竟“连颧
彻准”,黑如墨渍,这确乎是“出于幻域”了。但
由瑞云的容貌变丑所激起的各种各样的反应却是真
实的人情世态的呈现:嫖客们不再光顾瑞云,鸨母
亦视之为下等奴婢。正是在这种人情世态的反衬下
,贺生娶瑞云而归,这种不在乎任何讪笑的行为,
才具有“痴”的意味。贺生不像《连城》中的乔生
那样为知己者死,却也同样感人。
……
第二个方面,蒲松龄根据“不必离尘绝俗”的
原则刻画了一批具有自然清韵的人物。在全部《聊
斋志异》中,他大致写到了三种名士,前两类是他
基本肯定的,而其共同特点是为人清高。第一种名
士,言行平淡无奇,但在平淡中寓有幽远的诗意。
如《张鸿渐》中的张鸿渐、《细柳》中的高生、《
素秋》中的周生等。他们品性好,有才华,不怪诞
也不迂腐,最为蒲松龄欣赏。第二种名士,性格中
有某些殊癖,但并非故作狂诞,而是天真性格的自
然流露,体现出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
如《书痴》中的郎玉柱癖于书,《石清虚》中的刑
云飞癖于石,《黄英》中的马子才癖于菊。对于这
类名士,蒲松龄在欣赏中仍带揶揄,因为这种殊癖
多少给人以玄虚之感。他理想的名士风度是俗中有
雅,在似乎与日常现实同样的环境中,通过似乎与
普通人同样平凡的举动,体现出雅趣。为此,在《
黄英》中,与马子才形成对照,他塑造了黄英和陶
三郎姊弟的形象。第三种名士,品行不端。如《胭
脂》中的“东国名士”宿介、《彭海秋》中的名士
丘生。蒲松龄对这类名士极为鄙视。这表明,他不
再像明末清初的某些作家那样,津津玩味地欣赏不
受伦理规范约束的浪漫世界,而更关注讲求伦理的
现实人生。
与上述名士风度的描写相一致,蒲松龄在表现
佳人韵致时亦有别开生面之处。清初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中的佳人,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
大抵强调两个特点:才高貌美——而且是超群绝伦
的高才和美貌。蒲松龄则改变了强调的重点:一是
对于韵味的强调超过了对于才本身的强调,《白秋
练》是比较突出的例子,白秋练虽然读书不多,但
爱诗入骨,其生命与诗是合为一体的;二是在才、
貌之外强调佳人应有持家的本领,《细侯》、《细
柳》中的女主角都是善于持家而辅以才、貌的佳人
形象。从蒲松龄笔下的名士风度和佳人韵致,我们
可以得出结论:作家是在努力表现一种新的人物。
这种人物不以其超凡脱俗而吸引读者,他们和读者
距离很近,也同样食人间烟火。这显示了蒲松龄对
于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聊斋志异》的这种美学风貌不是一个孤立的
现象。《聊斋志异》正处于明末浪漫思潮和清中叶
写实思潮两个高峰之间,其美学风貌典型地显示了
清初艺术趣味变化的轨迹和趋势:由浪漫逐渐向写
实演化。换句话说,《聊斋志异》上与晚明的《牡
丹亭》等作品相呼应,下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
等经典相衔接,承上启下,把几个文化世代绾合在
一起。《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小说名著,也是一
部在文化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作品。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新
导语
《聊斋志异/绣像本古典小说名著》以传奇手法描写志怪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分为十二卷,共四百九十一篇。通过谈狐说鬼,成功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表达了对幸福的追求,反衬出世态炎凉,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书评(媒体评论)
专集之最有名者为蒲松龄之《聊斋志异》。…
…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
,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
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
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志怪群书,大抵简略
,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干详尽之
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忘为异类。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精彩页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人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帻,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耳中人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思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尸变
阳信某翁者,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设临路店宿行商。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
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则翁家客宿邸满。四人计无复之,坚请容纳。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当客意。客言:“但求一席厦宇,更不敢有所择。”时翁有子妇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购材木未归。翁以灵所室寂,遂穿衢导客往。入其庐,灯昏案上。案后有搭帐,衣纸衾覆逝者。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朦胧,忽闻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人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未几女果来,吹之如诸客。觉出房去,即闻纸衾声。出首微窥,见僵卧犹初矣。客惧甚,不敢作声,阴以足踏诸客。而诸客绝无少动。顾念无计,不如着衣以窜。才起振衣,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觉女复来,连续吹数数始去。少间闻灵床作响,知其复卧。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裤,遽就着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尸驰从之。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乃急挝山门。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障。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尸益怒。然各寝倦矣。尸顿立,客汗促气逆,庇树间。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抱树而僵。
道人窃听良久,无声,始渐出,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负入,终夜始苏。饮以汤水而问之,客具以状对。时晨钟已尽,晓色迷蒙,道人觇树上,果见僵女,大骇。报邑宰,宰亲诣质验,使人拔女手,牢不可开。审谛之,则左右四指并卷如钩,入木没甲。又数人力拔乃得下。视指穴,如凿孔然。遣役探翁家,则以尸亡客毙,纷纷正哗。役告之故,翁乃从往,舁尸归。客泣告宰日:“身四人出,今一人归,此情何以信乡里?”宰与之牒,赍送以归。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