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蝶转型(良知与梦想)(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曹仰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金蝶集团,中国软件市场领跑者,始创于1993年,连续多年居于成长型市场领先地位,累计为超过68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软件产品、云管理服务。
曹仰锋著的《金蝶转型(良知与梦想)(精)》一书以金蝶自成立以来的三次大的企业转型为轴线,从战略、组织、文化、产品、模式、领导力、激励等多个角度阐释了金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转型策略。这本书展示了金蝶如何从一家财务软件企业逐步转型为“云计算”平台企业,如何通过“良知和梦想”来激发员工的斗志,激活组织的活力。
基于对金蝶转型案例的研究,本书想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样的力量引领转型?
什么样的框架指导转型?
什么样的模式实现转型?
在对企业转型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作者提炼出了具有普适指导意义的企业转型基本公式,对于谋求转型的管理者们而言,将有助于其打开思路、找到方向,进而走向成功。
作者简介
曹仰锋,博士,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哥本哈根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创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方向:领导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兴趣为商业模式创新、领导力与组织变革、平台生态圈等。长期跟踪研究海尔、阿里巴巴、谷歌、苹果等企业的创业创新机制以及美国硅谷创业孵化器的运作模式。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中欧商业评论》、《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等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目录
推荐序一 与世界分享中国管理的奥秘
推荐序二 走出一条正道
推荐序三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自序 让世界充满正能量
引言 良知与梦想:从自我到生态的原动力
第1章 艰难起步:初心与梦想
“四梦”少年
结缘计算机
辞职南下
爱普:让爱普洒人间
第一款产品
第2章 化蛹成蝶:引领财务管理软件
第一次股改
金蝶的诞生
围绕用户的需求而创新
国内首个基于Windows系统的财务软件
高速成长:奠定财务软件领导地位
第3章 激情管理:突破一个人的组织
第二次股改
牵手IDG资本
第一次转型:进军ERP领域
培育激情文化
探索数字化管理新生活
突破“一个人的组织”
第4章 业务扩张:产品领先+伙伴至上
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并购与扩张
产品领先,伙伴至上
国际化的探索
规范化管理
文化重塑:让激情燃烧
从管理实战到系统学习
第5章 蓝海战略:让ERP个性化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寻找金蝶的蓝海
市场破局:让ERP个性化
管理的迷思
打造高绩效机制
友商网:探索互联网服务业务
第6章 逆势转型:新四年战略
新四年战略:向服务型公司转型
与IBM共舞
在逆势中加速前行
探索中国管理模式
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
第7章 转型复盘:寻找根的力量
高歌猛进:开启新转型
危机来袭:遭遇成长困境
新四年战略复盘
云管理:企业转型突破口
“ERP+企业互联网服务”双核驱动
在心上种庄稼
第8章 聚焦创新:回归再出发
金蝶的“转型金字塔”
集中发力“云转型”
ERP+:聚焦与创新
合纵连横,布局云生态
奋斗者平台:人人都是CEO
第9章 战略蝶变:转型“金蝶云”
国内SaaS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ERP到金蝶云
财务管理新世界
心与心的连接
金蝶系,“心”生态
与伙伴共创价值
与用户共同创新成长
第10章 共演战略:重新定义转型
企业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
商业模式转型:从“价值点”到“价值网”
管理模式转型:从“直觉管理”到“自我管理”
领导力转型:从“个体智慧”到“生态智慧”
塑造平台领导力
第11章 中国管理模式:由“正道”而“王道”
三十年的追问和探索
重新定义管理
致良知,即“走正道”
平天下,即“行王道”
中国管理模式哲学:由正道而王道
第12章 下一个25年:金蝶是谁?
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软件企业?
20/30法则: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纪律
高绩效机制:克服战略惰性
跨越S成长曲线:克服组织惰性
战略聚焦:构建云生态
注释
序言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
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指出的战略方向。
实现这三个转变,对于格力而言就是让消费者的
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用上中国造,爱上中国造,而
最根本的就是要拥抱创新——创新更富有时代特色的
中国管理模式,创造全球领先的中国产品和服务。
作为金蝶的客户和朋友,我觉得,金蝶与格力有
相似的气质。第一个就是创新,金蝶三次成功转型就
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从2012年开始,徐少春先生带领
金蝶向云计算转型,到现在超越了国外同行,值得赞
叹。第二个就是推动文化转型,金蝶把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髓植入企业文化之中,值得称道。“致良知
、走正道、行王道”其实就是回归初心再出发,为了
用户需求,为了国家利益,为民族争光!我在格力干
了快三十年,我的初心就是要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超越
国外的同类产品,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造的电器不
比外国人造的差。
从“好空调,格力造”,到“格力,掌握核心科
技”,到今天的“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其实
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让格力一直具有领先业
内,乃至领先全球的能力。创新从来都不是一种个人
的行为。在格力,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控制部门的事
情,也是全体员工的事情,因为“人人都是质检员”
,质量就会有保证。我们以“没有售后服务的服务才
是最好的服务”作为追求目标,力求做到“零售后”
,所以敢做出格力空调十年保修的承诺。没有质量做
支撑,营销就是行骗。管理的本质是进行制度建设和
文化建设,为创新创造提供保障,为我们的员工提供
一个利于创新的平台,让创新成为一种企业内部可持
续的文化行为。金蝶处在竞争激烈的IT(信息技术)产
业,25年成功转型三次,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坚持,
没有核心技术的积累,没有创新文化的支撑,是不可
能走到今天的。《金蝶转型:良知与梦想》一书值得
一读。
人们以前更关注欧美的成功企业模式,或者日本
的企业管理,认为它们的企业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
而中国的企业就是野蛮生长的产物,在管理模式上无
借鉴价值可言。现在需要改变这种思维了!改革开放
四十年,中国成长起来一大批有成就的企业,它们的
成功经验需要总结。金蝶发起的“中国管理模式杰出
奖”遴选活动就是对超越公司利益的社会贡献的追求
,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如同德鲁克说的那样,是
跟世界分享中国企业的管理奥秘,让世界上更多的企
业能从中找到可借鉴的地方,这对于我个人,对于格
力,对于中国企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数字经济新时代属于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
担当的企业。格力的目标是要做百年品牌企业,我相
信金蝶也是如此。中国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
保持自己在企业创新、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战略
思考,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本书对于中国企业的价
值所在。
祝愿金蝶25周年生日快乐。愿它与格力一样,引
领行业进步,在迈向百年品牌的征途中,为新时代贡
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模式!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2018年6月11日
导语
曹仰锋教授继《海尔转型》之后又一本中国企业转型经典案例著作。
金蝶集团,中国软件市场引领者,创立于1993年,累积为超过68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软件产品、云管理服务。成立25年来金蝶共经历3次成功转型,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及破解之法,都与当下存在转型需求的中国企业尤其是B2B企业有相当高的共性,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金蝶转型(良知与梦想)(精)》一书总结提炼出了企业转型基本公式,指出企业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商业模式转型、管理模式转型和领导力转型三个方面的转型,并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管理者打开思路、找到方向,进而走向成功。
书评(媒体评论)
近十年来,金蝶集团一直在探索中国管理模式,
矢志要与世界分享中国管理的奥秘,并将“致良知”
视为中国管理的本质,本着“创新和奉献”的新时代
企业家精神,以“致良知+”和“互联网+”一心一物
两种力量为着力点,去构建企业命运共同体。人类和
万事万物的未来,总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继续创
新的结果。祝愿金蝶永远与时俱进,并与世界分享中
国管理的奥秘。
——许嘉璐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转型对于金蝶来说是明智之举,但是做到这一点
并不容易,所以,你可以在书中看到这个过程的艰辛
——一方面有来自客户习惯的外部压力,一方面有来
自放弃原有优势的内部压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不
确定性带来的复杂性和挑战。可喜的是,金蝶做到了
。当从书中看到金蝶在云业务上的迅猛发展,以及带
给客户全新的价值创造的真实绩效时,这家企业所经
历和探索的路径与方法一定会让你深受启发,期待你
借此去做出自己的创新尝试。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
展研究院BiMBA院长
金蝶处在竞争激烈的IT产业,25年成功转型三次
,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坚持,没有核心技术的积累,
没有创新文化的支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金蝶
转型:良知与梦想》一书值得一看。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精彩页
“四梦”少年
徐少春,是一个追梦者。
1963年,徐少春出生于湖南省沅江市的一个小乡村。沅江市地处洞庭湖滨,因是“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宝地”的美誉。春秋战国时期,沅江就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战国时属楚国黔中郡。秦国时,沅江属长沙郡。
小时候,徐少春常到洞庭湖里游泳,他回忆道:“湖南人长期以来就有那种积极抗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管天气变化,我行我素,越热越要吃辣椒,越冷越要跳到江里去游泳。”
耿直、浪漫、坚韧、敢为天下先,徐少春的性格中有着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质。
徐少春兄弟姐妹共五人,他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湖南方言叫“满仔”,因此得到了较多的疼爱。虽然贫穷,但人穷不能志短,他的父母一直鼓励孩子们上进向善。“从小我父亲就教我们兄弟姐妹《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们内心都是善良的,都是有爱心的。”
徐少春自小酷爱读书,家里没有电灯,他就点着煤油灯看。“外面来人了,他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邻居人就跟我妈说,你那个小儿子是个书呆子。”徐少春的大哥如是说。在小时候读过的书中,徐少春最喜爱《林海雪原》,梦想成为少剑波那样的英雄人物。至今,这种颇具浪漫主义的英雄情结,可谓徐少春心中最深的情结。
那时候,徐少春的大哥担任村里的民兵营长,家里常有当地的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朋友来做客。“我的母亲非常好客。每次客人来了,她都在老式的方桌旁摆上条凳,泡上家乡的‘擂茶’——用生姜、芝麻、花生、黄豆之类配的,喝起来味道醇香。赶上吃饭时间,她就请人家一起吃饭。虽然当时家里条件差,但是母亲大方随性,被大伙称为‘阿庆嫂’。”
在徐少春的眼中,父母非常善良、纯朴,绝不会因为客人身份的不同而招待不同。父母和同村的乡亲关系特别好,父亲也大度,善于和不认识的人交朋友。后来家里条件好一点,徐少春“总是看他给人递烟,一包烟经常是别人抽了一大半,他只抽了几根”。
恢复高考制度后,父母积极鼓励徐少春去参加高考。他印象最深的是,从读高中到上大学的数年间,每次回家,妈妈都会煎一对荷包蛋给他吃。“这在农村是家庭里的最高待遇了,如今想起来,还很让我感动。”
家里客人们谈话的时候,徐少春往往会在一旁静静地听。听客人们说城里城外的故事,大哥带回来的书他也仔细阅读。聆听和阅读,让他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起来。那时候,少年徐少春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当上像那些客人一样的官,像他们一样实现抱负。
“有一次,家里一位客人逗我说:‘你抽不抽烟?’我回答:‘我不抽,我不当县长不抽烟。’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心里有个感觉:能潇洒抽烟的大人都是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如果要抽烟,地位也要匹配,只有实现了‘理想’,才可以想抽烟这些事。”
因为贫穷,徐少春上高中时常以咸菜萝卜来填饱肚子。他告诉母亲:“我一定要做金钱的主人,绝不做金钱的奴隶。”2叭7年9月,徐少春向中学时的母校——现沅江共华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一栋教学楼,徐少春亲自给它取名为“立志楼”,在捐赠仪式上,他回顾了自己上学时的情景:“40年前,有一个少年从白沙乡来到这里。他当时每个月手里攥5块钱,背30斤粮食,走上三四十里地来这里上学。”
他还记得,当时的校长罗志章老师,召集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开会,大家一起喊口号:“过长江、跨黄河,志在清华;树雄心、立壮志,胸怀四化。”这个梦想也激励徐少春一定要考上大学。徐少春回忆说:“‘过长江、跨黄河,志在清华’,这只是一个小目标;但是‘树雄心、立壮志,胸怀四化’,却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伟大理想。”
除了“县长梦”“清华梦”“四化梦”,“文学梦”是萦绕徐少春最深的一个梦。少年徐少春热爱阅读,擅长写作,喜欢素描,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成为一名作家,乃至文豪,曾经一度是他的梦想。
P14-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