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书评(媒体评论) 萧红是世界上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当今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 ——鲁迅 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胡风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 的歌谣。 ——茅盾 萧红的文学成就一点也不比张爱玲逊色。中国现 当代小说史没有收录萧红是不可饶恕的疏忽。 ——夏志清 我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是从萧红开始的,她是用文 字绘画的好作家。 葛浩文
目录 序 (茅盾) 壹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 贰 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 叁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肆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伍 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地就到桥下来哭。 陆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 柒 他的儿子也和普通的小孩一样,七个月出牙,八个月会爬,一年会走,两年会跑了。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精彩页 01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使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跑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惺,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泺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的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竞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那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P3-7 导语 萧红短暂而凄美的一生里唯一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萧红的精神“后花园”、一生爱的底色——读懂了《呼兰河传》,你就读懂了萧红。 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民国风实力美女画家施彦,耗时半年精心绘制插图,高度契合作品气质。 全彩印刷,由内而外打造文艺、舒适、丰盛的阅读体验。 封面:高阶丽琦高品质特种纸,烫金工艺,色彩与质感的双重盛宴。 内文:全彩四色印刷,采用中澳雅致纸,轻柔、护眼,插图加持,更臻完美。 排版:文艺、简约,设计感独具。 随书附赠精美手绘明信片。 序言 序 文/茅盾 01 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 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 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 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 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 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在广州先住了一个月,生活相当忙乱;因为忙乱 ,倒也压住了怀旧之感,然而,想要温习一遍然后忘 却的意念却也始终不曾抛开。我打算到九龙太子道看 一看我第一次寓居香港的房子,看一看我的女孩子那 时喜欢约了女伴们去游玩的蝴蝶谷,找一找我的男孩 子那时专心致意收集来的一些美国出版的连环图画, 也想看一看香港坚尼地道我第二次寓届香港时的房子 ,“一二·八”香港战争爆发后我们“避难”的那家 “跳舞学校”(在轩尼诗道),而特别想看一看的, 是萧红的坟墓——在浅水湾。 我把这些愿望放在心里,略有空闲,这些心愿就 来困扰我了,然而我始终提不起这份勇气,还这些未 了的心愿,直到离开香港。九龙是没有去,浅水湾也 没有去;我实在常常违反本心似的规避着,常常自己 找些借口来拖延,虽然我没有说过我有这样的打算, 也没有人催促我快还这些心愿。 二十多年来,我也颇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 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 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 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 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 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 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瞠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 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 惋惜所可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 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但又不能且不忍 轻易忘却,因此我这次第三同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 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 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 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 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 己的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他 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 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 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 时候,那他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 而这样的寂寞的死,也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 的负担,我愿意忘却,而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 此我想去浅水湾看看而终于违反本心地屡次规避掉了 。 02 萧红的坟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浅水湾。 在游泳的季节,年年的浅水湾该不少红男绿女罢 ,然而躺在那里的萧红是寂寞的。 在一九四。年十二月——那正是萧红逝世的前年 ,那是她的健康还不怎样成问题的时候,她写成了她 的最后著作——小说《呼兰河传》,然而即使在那时 ,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 …… 也许你要说《呼兰河传》没有一个人物是积极性 的。都是些甘愿做传统思想的奴隶而又自怨自艾的可 怜虫,而作者对于他们的态度也不是单纯的。她不留 情地鞭答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她给我们看,这 些屈伏于传统的人多么愚蠢而顽固——有的甚至于残 忍,然而他们的本质是良善的,他们不欺诈,不虚伪 ,他们也不好吃懒做,他们极容易满足。有二伯,老 厨子,老胡家的一家子,漏粉的那一群,都是这样的 人物。他们都像最下等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 ,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磨 官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一强的使人 不禁想赞美他。然而存冯歪嘴子身上也找不出什么特 别的东西;除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而这是原始性的顽 强。 如果让我们在《呼兰河传》找作者思想的弱点, 那么,问题恐怕不在于作者所写的人物都缺乏积极性 ,而在于作者写这些人物的梦魔似的生活时给人们以 这样一个印象: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 人物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在这里,我们看不见 封建的剥削和压迫,也看不见日本帝国主义那种血腥 的侵略。而这两重的铁枷,在呼兰河人民生活的比重 上,该也不会轻于他们自身的愚昧保守罢? 05 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 她那时在香港几乎可以说是“蛰居”的生活。在 一九四。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萧红这样对于人 生有理想,对于黑暗势力作过斗争的人,而会悄然“ 蛰居”多少有点不可解。她的一位女友曾经分析她的 “消极”和苦闷的根因.以为“感情”上的一再受伤 使得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 活的圈子(而这圈子尽管是她咒诅的,却又拘于隋性 ,不能毅然决然自拔),把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 大天地完全给掩隔起来了,这结果是,一方面陈义太 高,不满于她这阶层的智识份子们的各种活动,觉得 那全是扯淡,是无聊。另一方面却又不能投身到农工 劳苦大众的群中。把生活彻底改变一下。这又如何能 不感到苦闷而寂寞?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 上的暗影不但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 ,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于萧红的早死深致其 惋惜一样。 茅盾 一九四六年八月,于上海。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经典自传体长篇小说。 1940年,香港。经过半生流离的萧红以诗意的文字,孩童与成人的双重视角,将记忆中的故乡呼兰河小城、那些“忘却不了”的人与事,一一记录呈现。 这里有冬天被冻开了口的大地;有变幻万千瑰丽无比的火烧云;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有我和祖父的后花园;有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以及后院那群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却实实在在感觉到寒冷就在身上的底层劳动人民……这里,有萧红生命早期爱与苍凉的印记。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呈现的作品风格是极致的,其诗性的语言,散文式的叙事,对结构的舍弃,完全靠天才的直觉与回忆驱动而写作,成就了一部瑰丽而悲凉的呼兰河史诗。可以说,《呼兰河传》是经受过人世冷眼与坎坷的萧红在生命后期对精神家园的最后探寻,亦是其留给世间最后一句不舍的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