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00:科幻之书》共4卷,由美国资深科幻作家暨编辑范德米尔夫妇主编,收录了20世纪20个国家的100位科幻名家的100篇经典短篇科幻小说,既有对前沿科技的大胆预测,也有对人类生命与社会的终极猜想,更有对浩瀚银河和时间尽头的无畏探索。毫不夸张地说,这很可能是一套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无可匹敌的科幻选集,是骨灰级科幻迷的饕餮盛宴,也是站在科幻文学殿堂外跃跃欲试的读者的入门之选。 库尔特·冯内古特、厄休拉·勒古恩等著的《Ⅱ异站》主要收录的主要作者和作品有:斯特鲁伽茨基兄弟《造访者》,库尔特·冯内古特《2BR02B》,哈兰·埃里森的《“忏悔吧,小丑!”嘀嗒人说》,荒卷义雄的《柔软的时钟》,厄休拉·勒古恩的《庞大而凝滞,甚于帝国》,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让我们拯救宇宙》,考德维那·史密斯的《龙鼠博弈》等25篇作品。 目录 引言 异站-(1956) 星际病院-(1957) 造访者-(1958) 毛皮-(1958) 怪物-(1958) 失去大海的男人-(1959) 完满-(1959) 时间的声音-(1960) 宇航员-(1960) 咎由自取-(1962) 2BR02B-(1962) 谦逊的天才-(1969) 复仇之日-(1965) 手-(1965) 黑暗-(1963) “忏悔吧,小丑!”嘀嗒人说-(1965) 九百个祖母-(1966) 百万日-(1966) 会学习的身体-(1953) 没错,还有蛾摩拉-(1967) 机器殿堂-(1968) 柔软的时钟-(1968) 三个摩德兰人-(1971) 让我们拯救宇宙(伊乔·蒂西的一封公开信)-(1971) 庞大而凝滞,甚于帝国-(1971) 编者简介 译者简介 致谢 授权声明 关于与《科幻百科全书》合作的声明 额外致谢
序言 引言-Introduction (美国)安·范德米尔Ann VanderMeer,(美 国)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 从玛丽·雪莱、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 时代开始,科幻作品不仅帮助定义和塑造了文学的 进程,而且已经超越虚构文学的领域,影响了我们 对文化、科学和科技的看法。像电动汽车、星际旅 行和可媲美今El的手机的各种先进通信方式,这些 点子最先都是通过科幻作品让大众了解到的。在艾 丽西娅·亚涅斯·柯西奥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短 篇小说《1WM 1000))(The 1WM 1000)里,你会 发现它明明白白地预言了像谷歌这样的信息时代巨 擘的出现。另外,早在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 的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大量科幻作品表达过人类对 于登月的渴望。 科幻作品让我们通过创造对未来社会的愿景, 而非偏见或战争,来憧憬更好的世界。像雷·布拉 德伯里的《华氏451》(Fahrenheit451,1953)这 样的反乌托邦小说也在科幻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家会通过这类作品对民主的不公正和危险做出批 评。而且通过科幻这个创意的出口,东欧的作家才 得以在作品中不涉时政,通过审查。今天,在全球 变暖、能源依赖、资本主义的病毒效应和如何利用 现代科技等方面,科幻作品继续做出一个又一个假 设,同时给读者带来更多古怪而精妙的奇想。 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曾与我们的当今社 会联系如此紧密,而且还充满了奇思妙想。也没有 哪一种文学形式能给人带来如此多的乐趣。迄今为 止,几乎没有人尝试编过一本权威的科幻选集,将 这一充满活力的类型作品中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重大 意义的小说收录进去,在兼顾虚构作品的类型性和 文学性的基础上,让世界各地的作家及其作品都能 有所体现。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整个20世纪20 个国家的科幻小说,从埃德蒙·汉密尔顿的太空歌 剧通俗小说到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文学思 考,从W.E.B.杜波依斯的早期非洲未来主义到小詹 姆斯·提普奇的女性主义第二浪潮,一一呈现,而 且精彩不止于此! 本书篇目很可能会令作为读者的你惊喜万分, 因为我们在编选之初就感到了莫大的惊喜。 什么是“科幻黄金时代”? 即使是没读过科幻小说的人,也听说过“科幻 黄金时代”这个说法。科幻黄金时代实际是20世纪 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不过大众读者常常将其 与之前的“通俗小说时代”(20世纪20年代到30年 代中期)连在一起。“通俗小说时代”的主宰可以 说是《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的编辑雨果 ·根斯巴克。他有一张最为出名的照片,照片中, 他头戴一个全方位包裹式“隔离头盔”,上面连着 一条氧气管和一个呼吸设备砼。 “黄金时代”则没有什么“隔离头盔”,这一 时期伴随着美国科幻杂志的井喷式发展,见证了担 任《新奇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 主编的约翰·w.坎贝尔的崛起(尽管他晚节不保, 后期笃信“戴尼提”那一套伪科学),还发展出了 科幻小说的市场雏形(20世纪50年代该市场才趋于 成熟)。同样是在这一时期,像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波尔·安德森、C.L.摩尔、罗伯 特·海因莱因和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这样的科幻名 家迅速成长起来,闻名于世。正是这一时期让大众 对科幻形成了这样的认知——让人有“惊奇感”而 且对科学和宇宙有“乐观进取”态度的小说。有时 候大众的印象来自最直观但也相对幼稚的封面画, 封面下的实际内容往往暗黑且复杂。 不过,“黄金时代”开始有了新的解读。在常 常被人引用的经典著作《惊奇年代:探索科幻的世 界》(Age of Wonders: Exploring the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1984)一书中,堪称行业标杆 的编辑大卫·哈特韦尔宣称:“(阅读)科幻的黄 金年龄是12岁。”哈特韦尔是科幻领域有着巨大影 响力的守门人,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成年人 对科幻的热爱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因 为那时候,对他们来说,“每本杂志上的每个故事 都是杰作,满是大胆而独到的奇思妙想”。读者们 就黄金时代到底是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还是70年 代一事争论不休。按照哈特韦尔的说法,这是因为 读者眼中科幻真正蓬勃发展的年代正是他们年纪尚 小,还不足以分清好故事和坏故事、优秀作品和糟 糕作品的时候;那时,他们只知道尽情吸收和欣赏 故事里美妙的奇景和令人兴奋的情节,所以才会有 如此认识。 这是个奇怪的说法,听起来是在找借口。这一 说法常常被人们引用,但没人仔细想过,大卫·哈 特韦尔,一个发掘出吉恩·沃尔夫和菲利普·迪克 等文学大师的才华横溢的选集编辑,为什么在想为 科幻正名的同时还会有如此感情用事的言论(或许 是无意的?),而且他的观点似乎与整个科幻事业 背道而驰(更不用说还严重小觑了12岁的读者!) 。 …… 面对编选工作中的所有资料,我们意识到,无 论怎样写《引言》都无法真正传达一个世纪的科幻 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做了一个 战略决策—增加作者简介,其中也包括关于每个故 事的信息。这些介绍有的像简传,有的像提供一般 背景信息的文章,还有的介绍引用了其他作家或评 论家的话,为读者提供第一手的回忆。研究这些作 者简介期间,我们很幸运地与《科幻百科全书》— 关于部分作者的信息的现存最佳资料来源建立了合 作,得到了其创作者—约翰·克卢特、彼得·尼科 尔斯和大卫·兰福德的鼎力相助。本书对《科幻百 科全书》的引用详情参见《授权声明》。 最后,因为版权问题,有些短篇故事无法收入 本选集—或任何选集中。这些故事应视为本选集的 延续:A. E. 范·沃格特的《武器店》(TheWeapon Shop, 1942)、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你们这些回 魂尸—》(All You Zombies —, 1959)、鲍勃· 肖的《其他日子的光》(Light of Other Days,1966)。此外,因为篇幅有限,我们未能收录 以下作品:E. M. 福斯特的《大机器停止》(The Machine Stops, 1909)、古斯塔夫·勒·鲁日的 一部关于人类前往住着吸血鬼的火星上执行任务的 小说(1909)的节选和多丽丝·莱辛创作于20 世纪 70 年代的科幻小说的节选。 我们编纂的这部选集的价值如何,这一点我们 交由大家来评判。不过,我们个人认为,此选集的 价值集中在三方面:(1)我们热爱各种类型、各种 形式的虚构作品,尤其是科幻小说;(2)我们与各 国文学界有着广泛(而且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因 此可以获取许多独一无二的内容;(3)我们编纂本 选集的思路与其他大多数编辑不同,并非从类型文 学的核心作品着手。我们不属于科幻圈的任何派系 或小团体,与业内的任何在世或已经仙逝的作家都 没有特殊的敌友关系。 我们无意于和那些与臆想小说毫无关联且有时 候地位被过分抬高的主流文学编辑一较高低,也无 意于以此选集捍卫科幻的正统性。如果有哪个愚蠢 的人认为科幻毫无价值,那是他自己的损失和问题 (这也适用于那些愚蠢到声称科幻是一切的人)。 在为编纂本选集付出的三年时光中,我们出于 “分类学”的原因留下了一些遗憾,所以不得不劝 自己放下执念(未能收录某些篇目在所难免,但这 并不能成为我们得到安慰或幸福的理由)。同时, 我们也承认这个成果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完美;当然 ,这必然导致我们永远无法接受这份不完美或者与 之妥协。 现在,我们只希望各位能把这篇长长的《引言 》放在一边,沉浸在这部奇妙而精彩的科幻选集中 。选集中的作品不仅数量够多,而且确实惊艳,有 的篇目甚至有一种暗黑的美感。
导语 雨果奖+世界奇幻奖+英国奇幻奖大满贯编辑+安·范德米尔,电影《湮灭》原著《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作者杰夫·范德米尔联合主编; 100位科幻大师,从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到菲利普·迪克、乔治·R.R.马丁,再到刘慈欣、韩松,巡礼人类想象力的巅峰; 库尔特·冯内古特、厄休拉·勒古恩等著的《100--科幻之书(Ⅱ异站)》带你尽览世界科幻百年名家名作,领略最辽阔狂野的想象力光谱,绝对不容错过。 书评(媒体评论) 《100:科幻之书》是对20世纪世界范围内科幻 佳作的一次巡礼,2位编者的苦心孤诣,100位作家 的神来之笔,39位译者的热忱献艺,是每个科幻迷 书架上不可或缺的收藏。 ——吴岩 带你尽览世界科幻百年名家名作,领略最辽阔 狂野的想象力光谱,绝对不容错过。 ——陈楸帆 科幻类型文学的终极选集……这是骨灰级科幻 迷和站在科幻大门口好奇张望的新读者同样会爱不 释手的重要的大部头。这部选集重新定义了科幻。 ——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
精彩页 金属的撞击声在空间站里回荡,一路穿过了众多有拱顶的走廊和房间。保罗·维森站在原地聆听,直到回音彻底消散。负责维护的火箭已经返程去往基地,异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异站”,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让他浮想联翩了。维森知道,这两座轨道空间站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给它们命名的是当时的英国卫星服务管理局。其中规模较大的站叫“乡站”,位于内侧轨道,来往于地球和地球的殖民地之间的人流都要经过这里,因此得名;“异站”位于外侧轨道,专供从太阳系之外来的“异客”使用。不过,知道这些并不会抹去“异站”这个词所带来的遐思——它独自在黑暗的太空中兜转,等待着二十年一见的异客。 太阳系的数百亿人中,唯有一个人能得到与这个外星人会面的殊荣,被派去承受这份体验。据维森所知,人类跟外星人这两个物种之间差异巨大,连见面都是极为痛苦的。不管怎样,他自愿应征了这项工作,并对自己的承受能力颇有信心——况且,他将得到很可观的报酬。 通过层层筛选,他意外地被选中了。他是以药物休眠状态待在救生舱里,让异站的维护人员带上来的。他们完成维护工作后才让他恢复了意识。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不过也不完全是。 “欢迎来到异站,维森中士。”一个悦耳的声音响起,“我是阿尔法网络,负责保护你的安全和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服务。如果你有什么需要,请随时告诉我。”声音是中性的,带着一种职业化的友善,类似于小学老师或者娱乐中心经理的那种。 虽然维森之前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个声音里的人类特质给吓了一跳。阿尔法网络集所有智能机器的功能于一身——其中包括计算机、安全设备、电子私人助理和电子图书馆的功能。虽然有关专家就此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它具备近乎于“个性”和“自由意志”的品质。阿尔法网络罕见且昂贵,此前维森从未亲眼见过。 “谢谢。”他对着空气回答道,“啊,我该怎么称呼你呢?总不能一直叫你‘阿尔法网络’吧。” “之前在你岗位上的人中有一个叫我‘妮蒂姑姑’。” 维森嫌弃地瘪了瘪嘴。阿尔法网络——妮蒂姑姑。他最讨厌双关语,无法接受这个名称。“叫你姑姑还行。”他说,“那我就叫你‘简姑姑’吧。我妈妈的妹妹就叫简。你的声音跟她有点像。” “我很荣幸。”那个看不见的系统声音礼貌地回答。“你想吃零食吗?还是要喝点什么?” “现在不用。”维森说,“我先四处看看吧。” 他转过身。这一举动似乎自动终止了他们的对话。还不错,有它做伴儿的确挺好,想聊天也有个人陪,但它要是喋喋不休可就麻烦了…… 站内供人类居住的区域分为四个部分:卧室、客厅、餐厅和洗手间。客厅宽敞,色调是舒服的绿色和棕色,唯一透着机械化调调的是角落里的一座巨大的操控台。其他的房间呈环形围在客厅旁边,尺寸都很小,除去维森的活动空间外,刚好能放下一圈狭窄的走廊和为他提供服务的机器系统。四周一尘不染,尽管已经用了二十多年,却依然整洁如新。 现在是工作中最安逸的一段时间,维森告诉自己。在外星人到来前的一个月里,他天天都能有好吃好喝的,还有阿尔法网络为伴。“简姑姑,给我来一小块儿牛排吧。”他对阿尔法网络说,“三成熟,配上薯饼、洋葱和香菇。再来一杯拉格啤酒。准备好了叫我。” “好的。”悦耳的声音传来。餐厅里的厨师机器人开始嗡嗡作响地忙碌起来。维森穿过客厅,开始仔细地观察操控台。仪表显示:气闸处于关闭状态,封闭得很好,空气流通也很正常。空间站在轨道内运行,规律地自转着;维森所在的地方引力跟地球一致,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