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亚东著的《质量保障--从管治到治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研究)》以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为目标,按照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大思路和公共治理新理念,构建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全程监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三方协调、四力合成”的治理结构模型,既总结了国际经验,又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从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出发,研制了“改良型”和“改革型”两套行动方案,可供政府决策选择,也为各类质量保障机构改革所用,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各类评估机构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亚东,男,教育学博士,研究员,同济大学质管办主任。曾任教育部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等职。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2项,曾获上海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体系构建与运作》等著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公共治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风向标 二、管办评分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突破口 三、由谁评价:整合国家教育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 四、质量保障:国外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的先行探索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的范围及目标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及术语使用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一、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实践 一、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管理体制改革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问题及保障举措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建设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各类高等教育评估专业机构的建立与运作 一、高等教育评估专业机构产生的背景透视 二、高等教育评估专业机构的设置与运作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 二、各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行为特征及存在问题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及归因 第二章 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比较研究 第一节 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全面透视 一、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治理体系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治理体系 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治理体系 四、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治理体系 五、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治理体系 第二节 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分析 二、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机制与模式分析 第三节 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特性分析 二、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类别分析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 二、有关质量保障组织构建理论 三、有关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与方法论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现实基础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现实条件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可鉴经验 一、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经验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公共治理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思路 一、顶层设计的前提条件 二、顶层设计的总体构想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策略及模式构建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策略抉择 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第三节 管办评分离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格局 一、促进管办评分离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二、管办评分离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设计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一、改良型建设方案 二、改革型建设方案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一、各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行为规范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治理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导 二、深化事业性教育评估专业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三、鼓励学术性机构和专业团体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四、支持行业性机构开展专业认证 五、规范社会性组织大学排行活动 六、支持相关机构在国际上扩大影响力 七、完善第三方教育评价的政策制度 附录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有关法规一览表 附录二:全国教育评估专业机构设置与运作一览表 附录三:全国省级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