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艺之道(精)
分类
作者 (日)柳宗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这本书的翻译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说是一年多,指的是从开始翻译到完成的时间
。一年多来,除了翻译,还忙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在海南考察时,发现了在内地佚失已逾千年,而
在当地黎族群众中尚在传播运用的缮染工艺;参加
了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情况普查与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工作,并先后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论坛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论坛上发言;参加了文化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督导、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和
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项目论证等工作;以及各种
教学、考察、研究工作事宜。民谚云:磨刀不误砍
柴工。所经历的这些事情,对于深入思考传统工艺
美术的问题是有益的,对于本书的翻译也是有帮助
的。
实际上,本书真正动手翻译的时间加在一起并
不多,而且译注还耗去了大部分的时间。作者柳宗
悦先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在行文中涉及多个方面
的知识和典故,而且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说明
问题。这些知识与典故有的是日本社会的常识,有
的则是引经据典的知识,但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则
基本上是陌生的,于是就要加上尽可能详尽的译注
。细细想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注虽然占用了大
量的时间,但对于译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
过程,而且更加感觉到译注的确是需要的。
完成本书的翻译是在庚寅年的元宵日。按理说
,春节里应当走亲访友,只是今年的正月天气奇冷
。虽然有丽日当头、晴空万里的日子,但也夹杂着
雨雪交汇的天气,加之气温多在零度上下徘徊,雨
水落地成冰,雪花覆地不化,造成了许多不曾见过
的冬景,可驻足观赏,却不利于远行,只好打消了
回老家探亲的念头。于是,坐在拥挤不堪的书房中
,泡上秋茶一杯,打开电脑文档,噼里啪啦地敲了
起来。一天又一天过去,一个又一个章节相继译完
。在元宵的前一日,又将此前翻译的与本次的通读
一遍,对名词做了校正和统一。
其间,亦有朋友打电话过来问候:
“你在干嘛?”
“抄书。”
“大过年的,抄什么书啊?再说了,这年头儿
还有人抄书吗?”
“不骗你,的确是在抄书,把日文抄成中文。

“啊!……”
在“工艺美术”从高校的学科目录上消失了十
多年后,最近关于传统工艺美术及其相关问题的讨
论又多了起来。特别堤:在国家颁布《文化产业振
兴规划》之后,传统工艺美术再次成为专业和非专
业人士的讨论热点。专业人士多是学习传统工艺美
术出身的艺术设计学的理论家和学者,他们对“文
化产业”以及相关概念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他们所
关注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集群”、“
规模效应”、“流通方式”,似乎传统工艺美术的
若干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已经解决,只需将传统工
艺美术与这些名词相关联就可以“取得跨越式发展
的新成就”;而原有学术背景为马列主义哲学、古
典文学、法学以及经济学的文化产业专家们,虽然
是传统工艺美术的非专业人士,也为传统工艺美术
的发展开出了很多具体的“药方”,如:要对传统
工艺美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要以价廉物美
的合成材料替代传统的材料,要引进高科技“从根
本上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状况”,要“规格化”、
“产业化”地“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
“走向市场”使其附加值“得到最大效益”,还要
“走向世界”、“换取外汇”。如此讨论,如此观
点,如此而已。
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保障人民
群众文化权益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是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历史上的工艺美术
,曾经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之需求进行创作
和生产,形成了宏大而又深厚的传统。而今,随着
现代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促使
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
历史进程中,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不再是社会生活
之必需,并且逐渐边缘化甚至消亡,这样的状况受
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包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
施进行保护。然而,在未来的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生
活中,传统工艺美术将如何生存和发展,依然是值
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柳宗悦的《工艺之道》(1928),与其所著《
工艺文化》(1941)一并被日本的民艺学者视为研
习工艺美术理论的必读书。如果说《工艺文化》是
对工艺本体问题的系统讨论,那么,《工艺之道》
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则更有意思。特别是其中的关于
工艺的性质、知识、美学、理想、组织等问题的深
入讨论,对于今天的我们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
艺美术理论体系、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律、
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在未来的现代化社会生活中的发
展趋势等问题时将会有所帮助。
对于一个不太勤奋的学人来讲,连续数日坐在
电脑前码字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可是当看到
目录
总序
新版序言
序言
绪言
工艺之美
正宗的工艺
被误解的工艺
走向未来的工艺(上)
工艺的基础
走向未来的工艺(中)
工艺与个人作家
走向未来的工艺(下)
工艺与团体
工艺美论的先驱者
概要
关于插图
插图及其说明
译后记
精彩页

耶稣并不喜欢伪善者,因为他是智者。但是,智慧之眼也难以看到神之形态,光明的智慧在神的面前便黯然失色,聪明在神的面前也只能是愚蠢。《传道之书》叹日:“其知愈多其忧亦多。”
同样,智慧不是辨美之眼。若是步人智慧之道,众生便永远不能进入美之都。然而,无知的他们并未被抹杀,他们照常生活着。他们不是智慧的主人,但允许是无知的拥有者。耶稣曾说:“小孩子在天国里是最大的。”他们的无知,他们的无心,使他们成为大人。其实在良器中,也能看到童稚之心的痕迹。
器物上所体现的美是无心之美。那么,何谓美?美如何产生?缺少文化的艺人们会去思索这些问题吗?一旦如此,器物又是何种性质呢?似乎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然而,在此却累积起悠久的传统、久经验证的经验以及沉默的事实。他们在制作时对此并没有认识,他们不需要这样的认识,也不具备认识的能力,但却有制作、使用美器的资格。对这样的事实能不产生疑惑吗?若是如本文所示,他们的脸上就会浮现出困惑的表情。如让他们知道“大名物”价值万金,他们将会屏住呼吸。最初并非是按照某种美的意识来制作的作品,现在,他们的作品在历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这是做梦也未曾想到的。他们的制作是极其普通的,简陋而粗糙,亦未顾及其他。他们唯一熟知的,只是他们的制作是廉价的,这往往是不可思议的。众所周知,只有不认识美、又不满足现状者,才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自由之美,才能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才会自由自在地创造,这些都是因其无尽之美德而产生的。智慧之道不是他们的教育之道,只有他们不做作的自然之心,才能将其引导至大千世界中去。对此他们毫无认识,所以他们能够得到救助。他们由于缺乏文化,故能纯朴地接受自然。因此,自然也利用其卓越的智慧,自始至终守护着他们。由于他们无自我救助之力,所以自然增强了救助他们的意志。
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意识。知识的超越,或许已经抹杀了工艺之美。知识者若是失去信仰,那么,高智慧在美的世界里也是一种罪过。培育智慧并非恶意,但是,最高智慧在自然大智面前是何等无力,高智者是否是幼稚的智慧?多数人并不想让自然之手来进行救助,而应当以自身之力,去夺自然之业。若是制作的作品中美的因素较少,或许是良心背叛自然的报应。因此,必须领悟到意识的作用和智慧的加工是美的天敌。夸大自己,炫耀智慧,在神的面前就是小人,被叫作愚蠢者。同样,违背常识的美,在自然的面前是丑陋的。
拾壹
如此看来,美并非源于艺人的能力。谁都可以拥有的美,是不依附于个性的美,生于无心之美,是不用解释的。救助无文化者和无知识者,需要合适的表示方式。通过工艺来救助美比其他方式更为便利,因而受到青睐。只依靠自己是不行的,器物有自然的护佑,器物之美即自然之美。所有人都受惠于自然,任何一件美的作品亦不会例外。如僧所云,救助一人,即救助多人。工艺之美是恩宠之美。
P46-48
导语
柳宗悦著的这本《工艺之道》是“日本民艺运动”理论奠基之作,讲述工艺与平凡世界的深深缘分,挽留一个器物与人相恋的年代。
本书内容年代距今较久,且阐述较为学术,另有日本与我们的文化差异,柳宗悦先生本人的语言风格等原因,尽管本书很有价值,但离普通读者有一定距离,更适合于专业研究者。为了扩大读者群,使这一理念在更大层面上为读者所接受,在版式设计上力图减弱浓郁的学术气息,更为贴近读者。
本书由黄永松、马可、汪涵倾情推荐。
序言
这本书,是我最早的关于工艺之性质的论文集
。由于是二十七年前撰写的,如今再版似乎有必要
进行订正,但其中的最为本质的部分,我相信依然
是正确的。再版之际,多少还需加以修正,只是插
图还保留了原有的,是从东西方的新旧物品中选出
来的。
在本书初版时,当时并没有其他的关于工艺的
著作,而在工艺与我的生活结缘的同时,这本书的
出版使我得到了众多的朋友,以至于使这本书成为
“民艺运动”的理论基础。因此,这本书是我的重
要著作。由于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根据多数读者的
愿望,我将此书放在了我的选集Ⅲ的第一卷。
本书的开卷之篇,便是题为《工艺之美》的论
文,这在昭和十七年(1942)曾经以自印本的形式
出版单行本,还曾将此章与第四章的一部分合并,
作为首篇收在《民与美》一书中。此次在编辑选集
时,已将其完全恢复原状。
在对工艺的意义还没有正确认识的今天,能够
使人们的认识有所提高,是对本书之作用的企盼。
书中的小间绘插图为铃木繁男之手笔,由浅川
园绘校正,扉页题字则是芹泽珪介的大作,在此一
并致谢。
柳宗悦
昭和二十九年(1954)十一月
内容推荐
如同一朵花上也蕴含着存在的法则,在器物上也会体现工艺的法则。柳宗悦著的《工艺之道》阐述了何谓工艺之美、何谓正宗的工艺、人们对工艺的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文集,也成为“日本民艺运动”的理论奠基之作。正宗的工艺之美,是美与用的结合,是匠人的信仰、热情与勤劳浇灌而成,是无心之美,是自然的恩惠。在美将消逝的年代,守护工艺需要集结的众生之心。透过他的阐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今天的日常生活,重拾对手工艺的尊重与珍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