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为了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经验或需要吸取的教训。曹操的客观条件并没有如袁绍、袁术那样得天独厚,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智慧,有远见,让胜利的天平不断向自己倾斜。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前途起伏跌宕,扑朔迷离,李安平著的《曹操的大智慧与大远见》以客观的笔触,解读了曹操崛起乱世、经略中原、雄踞北国的卓越政治、军事、用人才能和超群的谋略智慧和卓越远见。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出为人处世的原则、个人奋斗的经验。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人物励志书,通过曹操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创业者”的精神,他的这种经历无法复制,但他的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可以借鉴,年轻人无论起点如何,抓住现在全力投入,把自己做成“王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战功。 作者简介 李安平,号苍生医者 身心灵专家 爸妈在线董事局副总裁 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 北大、清华客座教授、前沿讲座特邀嘉宾br北京苍生医者安平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安平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源自古老的易经智慧,能够同时整合人的身、心、智和灵的层面。 苍生医者李安平博士自儿时起便深受东西方文化的教养与熏陶,他在整个求学、研究与教学的过程中,累积了深厚渊博的古老传统易学知识,更融会贯通了最新的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与发现,巧妙地将易学智慧与心理治疗相结合,能够靶向性地解决问题、疗愈疾患。 目录 第一章 立志践行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1.锋芒初露,志当存高远 2.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3.高人指点,仙人指路 4.成大事者必有成大事的信心 5.谋事在人,相信事在人为 6.志在四方,吟唱《短歌行》 7.把握机会才能步步为赢 第二章 庙堂、江湖,处处都是连环套 1.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2.凡事求稳慎,不可过急 3.抓住问题的根本是前提 4.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 5.为人处事要灵活多变 6.圆滑处世是做人的智慧 7.临危不乱,积极应对 8.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第三章 看清局势才会有更多胜算 1.亲近名流,借势成名 2.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3.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4.抓住机会,开拓进取 5.雄谋韵事与文心 6.智慧的积累生成谋略 第四章 海纳百川积极采纳建议 1.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2.要认真倾听不同的声音 3.勇于接受批评意见 4.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5.成大事者要有容人的气度 6.宽容地对待人才 7.领导者要懂得宽容 8.胸襟宽广,不拒贤良 第五章 学会驭人之道才能留住人才 1.人才是兴业的根本 2.谦恭地对待人才 3.不拘一格降人才 4.选才要以德为重 5.收服人才,为我所用 6.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7.用人不疑,给予充分信任 8.慧眼察人,大胆用人 第六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团结才能形成巨大的合力 2.充分信任下属也是一种策略 3.好的领导是下属真诚的朋友 4.身先士卒的激励作用 5.适时放权也是一种权术 6.以身作则,身正则令行 7.恩威并重的管理艺术 8.自古英雄惜英雄 第七章 成大事者应具有的高瞻远瞩 1.远见是成功的起点 2.抢占先机,挟天子以令诸侯 3.谋事在人,成败在于谋略 4.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5.永不言败,坚持就是胜利 6.愚公移山,立足长远 第八章 团队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 1.简朴生活是一种美 2.人生处世要豁达 3.以诚待人,以心相交 4.君子应当心胸坦荡 5.嫉妒之心不可有 6.做个会笑的人 7.无情未必真英豪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序言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诗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曹操颇具争议,也 正因为此,有人说他是卑鄙的圣人,有人说他是厚 黑学的鼻祖式人物,有人说他是乱世奸雄,还有人 说他是乱臣贼子……其实,无论世人怎样评说,都 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曹操是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纵观曹操一生,他“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 ,收袁绍,深人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不 可谓不波澜壮阔,风云激荡。虽然他生在一个战火 纷飞的年代,然而,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远见,他不 仅保全了自身,还志存高远,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一步步向一统四方,问鼎天下的目标迈进。 曹操在军事上堪称“兵行诡道”,一生亲自指 挥战役三十多次,大部分都获得了胜利;在文学上 堪称“气魄雄伟”,是“建安七子”之首,有很高 的成就;在用人上堪称“唯才是举”,不论出身, 脾性,或敌或友,只要有能力,都会委以重任;在 为人上,虽然“生性多疑”,却又宽宏容忍。 抛开是非功过不论,可以说,曹操人生中的一 步步足迹,完全是一个成功人生的缩影,他的性格 和处世,他的从政和治军,他的用人和管人,他的 智慧和权谋,对所有志存高远的人来说,都是一种 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两千年后的当代年轻人来说, 尤其具有人生导师一般的教诲和启迪意义。 曹操的政治智慧还体现在他的组织路线上,他 不依靠任何人,从平定黄巾军开始,收编了黄巾的 残部,加上招募兵丁,建立了纪律严明、战斗力很 强的青州军。虽然曹操在多年的南征北伐中,也打 过不少败仗,但他始终和他的军队在一起,屡建奇 功。平定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国土,使汉政权在他 手中得以延续。并且坚决捍卫了中央集权制的先进 体制,没有使历史走回头路。 曹操开始从政的时候恰逢汉政权最黑暗的年代 。他的政治理想却是创建一种清平政治。他是管理 国家的天才。他严肃法纪,限制豪强,组织社会生 产,兴修水利,奖励垦荒,招抚流亡,平定内乱。 给后来的魏晋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曹操管理智慧 的高度发挥。 当我们回首中国历史长河的时候,确有不少英 明的君主留下光辉的身影。他们在政治,军事,外 交等等方面颇多建树,可是谁都不能忽视曹操在文 学方面创造的辉煌。“三曹”中首推曹操,“建安 风骨”也由他而起,开了文学上的一代先河。 记得郭沫若先生的话剧中有这样的台词,曹操 在教导曹植的时候说:“尔等的诗都是在书斋中写 的,而老父的诗却是在马背上吟成的。”曹操的诗 词大气磅礴,又不失浪漫灵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璀 璨的明珠。 他还通音律,他的作品能歌能奏。他的诗作述 说理想,歌颂国人,还曾艺术地阐明他的哲学思想 。曹操在思想上也是伟大的智者。 历史如过眼云烟,谁也无法去统一对一个历史 人物的看法。也许正是因为曹操为我们留下了不朽 的诗篇,才使我们在面对历史的星空、历史的沧海 ,在那一刻,看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导语 李安平著的《曹操的大智慧与大远见》是一部优秀的社科类读物,从历史看人生,通过对于历史人物的分析,帮助读者获得更为成功的人生。三国时代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前途起伏跌宕,扑朔迷离,曹操更是其中翘楚,为之后的晋朝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解读了曹操崛起乱世、经略中原、雄踞北国的卓越政治、军事、用人才能和超群的谋略智慧和卓越远见。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出为人处世的原则、个人奋斗的经验。本书说理清晰,语言连贯,史料准备,是一部优秀的社科类书籍。 精彩页 东汉末年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后汉书》有记载,说洛阳城里,大白天有抢人劫道的,而且劫的是太尉桥玄的儿子,大白天上街被旁人拿镐把给劫了。三个劫道的强人就把桥玄的儿子劫到桥玄他们家的楼上,点名说给钱放儿子,不给钱就把你儿子打死。当兵的把楼包围了,不敢下手,问桥玄怎么办,桥玄说不要管他儿子,坚决不能跟强盗谈判,这几个劫匪就把桥玄的儿子打死了,然后自杀了。 大家觉得不值,说你拿钱把儿子赎回来多好,桥玄说我要跟他谈判,以后劫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现在我豁出我儿子,让所有劫道的人绝了这个念想,你要想劫人你就是死。这样就不会有别人家的孩子再被劫了,这叫舍子护法。 后来大汉政府就为这事公布一个公告,以桥玄为例,以后任何人家里的孩子,如果被劫匪劫了,都不能跟他谈判,谁谈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看起来这个方法很凶狠,但是这个制度一出来,劫道的事情居然减少了、消失了,不给敌人谈判的机会,敌人就不会害我们,因为害我们就等于自己找死。 所以在社会上桥玄非常有影响力,而桥玄不喜欢别人,就喜欢曹操,《三国志》记载桥玄对曹操的评价:“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后来就多了一个成语叫“命世之才”,桥玄对曹操的评价特别高,那么,我们就问一个问题,桥玄为什么这么喜欢曹操?在那个年代,宦官家的孩子是要被嘲笑的,桥玄是一个清流读书人,曹操是个浊流宦官。 两个原因,看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第一,看他的内在,第二,看他的外在,这叫内外结合。首先是内在,曹操机警果断,敢做敢当,而且心眼特别多,又懂军事,这是桥玄特别欣赏的,这是内在。同时桥玄看中了曹操的外在,东汉年间政治舞台上有两股势力,一股叫党人,主体是读书人,一股是权宦,就是皇帝身边掌权的宦官,党人自诩清流,瞧不起哪些宦官,宦官总处处压制排挤党人。这两股势力的斗争特别激烈,可偏偏曹操这个人一马双跨,他有宦官的背景,但是曹操的价值观上,又特别倾向于党人和读书人。 宦官和党人的结合,在那个年代的政治舞台上,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讲,如果政治是一个舞台,那么剧本和演技在党人的手里,但是舞台被宦官把握着,会演的人上不去,而曹操这个人既能上舞台,他又有演技,桥玄发现曹操是一个既有本事又有本钱的人,一个人有本事容易,有本钱不容易。桥玄就预测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个孩子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出于这个目的,他才力挺曹操。 同时,桥玄给曹操指了一个方向,说你得去拜访一个人,叫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的人物进行一次品评,称作“月旦评”,你上了这个榜,就可以有机会登堂入室,做一番大的事业,桥玄的这个建议改变了曹操的一生。 《后汉书》记载,曹操得到的评价是两句话:“清平世之奸雄,乱世之英雄。”《三国演义》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结合后来的发展,我们认为第一句应该更接近真实,那个时候,天下已经乱了,所以曹操没机会当奸雄了,曹操听了非常高兴,而且来自权威的评价,这影响了曹操的一生。 P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