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出生于同一个十年(1491—1500年)。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本书中,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放大了视角,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这四位君主之间的恩怨纠葛是如何为现代欧洲奠定基础的。分开来说,他们各不相同,亨利有六任妻子,查理则秉持禁欲主义;四人一并来说,他们曾支配着世界舞台。 本书描绘了令法国和英国几近破产的金缕地之会,讲到了苏莱曼在莫哈奇之战后将敌方的两千个人头堆积如山,提到了安妮·博林的左手有令虔敬之人忌惮的六根手指,提及了马耳他之鹰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让《四君主》成为一部极其生动、有趣的历史著作。 目录 前言 1 股掌之间 2 “年壮气盛” 3 “徒留虚名” 4 “够了,我的孩子!” 5 “如同苏丹的兄弟” 6 “令我们的国土不得安宁” 7 “不无悲伤” 8 卡洛斯修士和“获胜的鼓声” 9 值得称颂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序言 哈尔国王,耿直豪爽; 劲头满满,六后在旁。 三个凯特名列教堂结婚预告之上, 叫珍的有一个,叫安妮的有一双。 在我大概4岁时,我知道了这几句诗文及其后面 的几个诗节。这些诗句出自赫伯特·法吉恩和依尼 洛·法吉恩所写的《国王与王后》一书。这是本很 精彩的书,随手摊开这本书,左侧页面都印有一位 君主的全彩图片,右侧页面是一首诙谐的小诗。我 的母亲买了两本,她把书剪开,然后把书中图片贴 在儿童房的一面隔板上。因此这些君主几乎是陪着 我成长,而且我记不起我有认不出他们所有人及其 排列次序的时候。因为隔板上的国王是从“征服者 ”威廉开始,每一列有六位国王或女王,所以亨利 八世是第四列的第二个国王。我觉得我对他再熟悉 不过了。 认识弗朗索瓦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可叹的是 ,法吉恩姐弟根本没有为法国史花费和英国史一样 的工夫,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格兰的小 学历史教育极为狭隘:除了我们在国外打的胜仗, 比如阿金库尔战役和布莱尼姆战役,从来没有人告 诉我们欧洲正在发生什么。对于英军在20世纪之前 几乎从未踏足过的意大利,我们一无所知,1806年 的马伊达之战(麦达维尔区[Maida Vale]名称的出 处)是我能即时想起来的唯一一场战斗,当然也没人 给我们讲过意大利的事情。我们只对西班牙略有耳 闻,知道的主要是无敌舰队的故事。至于绵延千余 年、主宰文明世界数个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在进入 牛津大学之前,我几乎没听说过它。不管怎样,要 等到我们移居法国后我才能了解弗朗索瓦。在法国 时,在我和父母前往南部的途中,我们常在枫丹白 露宫前驻足,我还曾在卢瓦尔河谷城堡群中骑车游 玩。 查理五世更是一个挑战。在我性格形成时期, 倘使我们偶尔会想到他,我觉得我们也是把他视为 一个德意志人,而且,既然我们正与德国交战,我 们就会自然地冷淡对待他。(当然,他也是个西班牙 人,但那时我们对西班牙同样没有多大兴趣。)必须 一提的是,我们也不喜欢他的长相,他长着那种可 怕的哈布斯堡下颚和下巴。除此之外,他曾与大部 分圣公会学校十分追捧的马丁·路德作对。当我在 写作那本《教皇史》时,我对查理五世有了一定的 了解。“他没什么想象力,”我写道,“也没有自 己的想法”。现在我惊觉,这么说有失公允。他的 才智确实比他极其乏味的儿子腓力二世高出许多。 无论如何,在我开始写作现在在您手中的这本书前 ,他在我心中依然是一个有些模糊的人物。 下面再说苏莱曼大帝。当然,他一直是个外人 。但那些英国预备学校和公学提到过奥斯曼帝国吗 ?这些学校讲过莫哈奇之战——中欧发生过的最大 的战役之一——吗?或是讲过土耳其人是如何两次 兵临维也纳城下,又是如何令众人极为惊奇地在 1543年包围并洗劫了尼斯城(该城偏偏还有一支法国 军队的大力支持)吗?当然,这些学校都没有讲过。 我想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解苏莱曼的,我只 能尽我所能地了解他,因为除了他的少数几名心腹 ,没有人足够了解他。当时的契机是,我为英国广 播公司制作了一套关于古代土耳其的六集系列片, 其中最后一集是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关于苏莱曼的 传记为数不多。吉尔福德学院院长安东尼·布里奇 曾写过一部,但用英语写作的权威版本还没有面世 ,而且写作这样一部著作并不容易。由于1928年凯 末尔·阿塔土克引入了拉丁字母系统,旧有的阿拉 伯字母此后不再在土耳其学校教授。结果,除了少 数学者,土耳其没人能读懂在此之前出版的书籍。 亨利、弗朗索瓦、查理和苏莱曼,我是从什么 时候开始将他们整体视为一个独特的现象和一本书 的潜在主题的呢?我想,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10 或12年以前,也就是在我写作《地中海史》的时候 。但是当时这个想法只是一个模糊的主意,而且当 时我还在考虑其他问题。仅仅5年后,这个想法开始 初现雏形——虽然我当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诸位教 皇。兹四者是何其伟岸!他们的光辉是多么夺目, 令古人来者皆黯然失色!当其百年,所遗镌镂一何 深远!当我想到这些,我确信,那里的内容足以写 出一本书。我希望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 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2016年4月
导语 《四君主(精)》作者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是英国著名大众历史学家。这一次,他将亨利八世、弗朗索瓦一世、查理五世和苏莱曼大帝整体作为书籍主题,用生动的细节再现了世界历史上丰富多彩的半个世纪,用繁多的信息追溯了他们之间的纷繁纠葛。 本书描绘了令法国和英国几近破产的金缕地之会,讲到了苏莱曼在莫哈奇之战后将敌方的两千个人头堆积如山,提到了安妮·博林的左手有令虔敬之人忌惮的六根手指,提及了马耳他之鹰的真实故事。 后记 16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舞台上同时活跃着英 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神圣 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和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 帝这四位伟大的君主。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 代,他们之间的联姻、结盟、攀比和战斗,他们之 间的友情、敌对和竞争,交织出了世界史上丰富多 彩的半个世纪,并为现代欧洲奠定了基础。 本书作者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是英国著名 的大众历史学家,他编著有几十部书籍,为英国广 播公司制作过约三十部纪录片。在诺威奇写作《地 中海史》一书时,他萌发出把亨利八世、弗朗索瓦 一世、查理五世和苏莱曼大帝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 进行研究的想法。十余年后,《四君主》出版。对 于这个复杂的叙述主题,除了讲述金缕地之会、亨 利八世婚姻宣判无效案、莫哈奇之战、马耳他之围 等欧洲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事件,诺威奇还在本书 中插入了大量生动的细节,令本书既内容充实又趣 味盎然。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各种疏漏,敬 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读者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8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诺威奇明白什么是重要的 。作为一名作家,他懂得鉴赏美,热爱语言且拥有 迷人的智慧。极少有人能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好。 ——《旁观者》 诺威奇十分高明地把控了这个广泛又复杂的主 题。而且这个主题是个极其多彩的历史主题。 ——《经济学人》 他用无尽的热情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每日电讯报》
精彩页 16世纪初是一段非凡的岁月。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欧洲正在快速转变成民族国家林立之地;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16世纪还没过完四分之一,这种统一确实瓦解了;在连续几代雄才大略的苏丹的带领下,奥斯曼土耳其人正从各个战线向西方涌来;新大陆的发现给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了巨额财富,这种情况使传统的欧洲经济遭受了重创。这整片大陆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受四个巨人的影响。这四个巨人都生于1491—1500年这同一个十年当中。按照年龄次序,他们分别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大帝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们有时是朋友,更多的时候是敌人,但始终是竞争对手,他们四人共同将欧洲控制在股掌之间。 弗朗索瓦一世的故事最为引人入胜。当他于1494年9月12日出生于科尼亚克时,他似乎离王位很远。其父昂古莱姆伯爵查理仅仅是在位国王——身体每况愈下的路易十二——的亲堂兄。为了有一个男性继承人,路易十二先后娶了三位妻子,最后一任妻子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18岁的玛丽有一头及腰的美丽金发,如此迷人的妙龄女子竟被嫁给一个患有痛风、牙齿脱落且年龄是其三倍的糟老头子,法国人对此感到十分震惊;玛丽却镇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她知道这段婚姻不会持续太久。她的想法是对的。在10月9日的新婚之夜过后,苍老的新郎向众人吹嘘自己“大展雄风”,但没有人相信他。当路易十二在婚礼庆典上观看弗朗索瓦骑马比武时,有人听见他喃喃自语:“这个小子会毁了一切。”[①]路易十二在1515年的新年去世,此时他刚新婚不到三个月,传言他是因为床第之事精疲力竭而死。玛丽难掩解脱的欢欣。她一直都热恋着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现在她终于可以嫁给他了。尽管在巴黎的两个英格兰神父说布兰登经常施魔咒、与魔鬼交易,但玛丽还是立即操办起了婚事。同时,弗朗索瓦即位了。他在前一年迎娶了路易十二的女儿克洛德;1515年1月25日,弗朗索瓦在兰斯大教堂加冕并受膏,成了法兰西的第57位国王。 他的新臣民欢欣鼓舞。这个国家近些年的君主个个死气沉沉、拖着病躯;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浑身上下迸发着年轻的活力。据一位1520年在金缕地见过他的威尔士人描述,弗朗索瓦身长6英尺(约1.8米),颈宽背厚,柔顺的棕色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蓄了三个月的)胡须颜色较之发色更深,眼睛是褐色的、有时布满血丝,面色是淡牛奶色。他的臀部与大腿十分结实,但他的小腿却细瘦、外曲。严格说来,他算不上英俊,巨大的鼻子为他赢得了“大鼻子国王”的绰号。但他的翩翩风度以及令其朝臣目眩神夺的绚丽丝绸和天鹅绒很好地弥补了他外貌上的不足。他举止得宜,其魅力无人能够抗拒。他很爱与人交谈,与艺术、科学相关的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与其说是因为他对这些话题颇有研究,不如说是因为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似乎可以记住自己读过或者别人告诉他的所有东西。频频出现的笑声透露出他享受着做国王的每分每秒,陶醉于王位能带来的一切欢娱——游猎、宴饮、骑马比武,尤其是招之即来的如云美女。 弗朗索瓦是一名典型的文艺复兴人,他拥有对艺术的热爱和足以让他充分享受艺术的财力。不久,他就被奉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赞助人之一。他邀请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来法国,将他安置在昂布瓦斯的豪华宅邸,这位巨匠也是在这里终老的。在不同时期,他还邀请了安德烈·德尔·萨托、罗素·菲伦蒂诺(法国人称之为“红色大师”)以及无数其他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和室内装饰家,其中包括本韦努托·切利尼,他为弗朗索瓦一世雕刻了一个雕像,后来提香就是根据这个雕像绘制了他的著名肖像画。在这些人中,弗朗索瓦一世最青睐的是弗兰西斯科·普列马提乔,他为弗朗索瓦效力时成绩斐然,尤其是枫丹白露宫的装饰成果。枫丹白露宫一直是弗朗索瓦一世最喜欢的居所,它的确是他的家——如果说他有家的话。但弗朗索瓦天性闲不住,酷爱营筑宫室。他大规模重建了昂布瓦斯城堡和布卢瓦城堡,还建造了最宏伟的游猎居所香波城堡,这栋建筑很可能是在达·芬奇的帮助下完成的。在这些建筑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弗朗索瓦的个人标志蝾螈,而且蝾螈四周经常环绕着火焰。传说它火烧不伤,因而成了百忍成金的象征。在巴黎市内,他将卢浮宫从一个中世纪的堡垒改建为一座巨大的文艺复兴式宫殿,而且为了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设计新的巴黎市政厅,他亲自为之出资。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