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心学崛起,书院搭台 一、心学崛起促讲学 二、乡村教化唤书院 三、广建书院祀白沙 第二章 书院宗旨,学心而已 一、“心性图”筑哲学基 二、“随处”说立教育根 三、“学心”旨树书院旗 四、“先立志”为学之本 第三章 书院管理,皆本礼仪 一、立中正示行之轨 二、尊师友群践亲民 三、应事持敬求至善 四、训规精神本礼仪 第四章 书院教学,进学致知 一、教学秩序制度化 二、学问思辨重笃行 三、强调自得乐虚灵 第五章 书院办学,二业合一 一、德业举业本一事 二、敬学目的在修身 第六章 书院坚守,讲学终生 一、明代四次毁书院 二、负重前行意坚守 三、晚年书院讲学情 第七章 岭南儒学,风动天下 一、书院功在化风俗 二、岭南儒学正崛起 三、历史意义且珍惜
内容推荐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的教育组织。它最早见于唐代,但只是藏书之所。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始于五代南唐的白鹿洞学馆,大盛于宋代,延续于元明清。与当时朝廷主办的各级官学相比,书院教学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在宋代书院兴盛之时,它是理学家或学者的讲学之所。学子求学其间,是求学问而不是求科举出身。以后各朝书院的建立和恢复,大多是靠民间的力量,虽然元、明、清时代书院官学化的倾向很突出,各地官府对书院建设也较为重视,但书院一直没有列入国家正式的官学系统。 湛若水就是明代著名的书院大师。湛若水,字元明,表字民泽,号甘泉,初名露,后避祖讳改为雨,又改为若水。他是广东增城甘泉都(今增城新塘)人,世称甘泉先生。湛若水生活在明代中期,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他是明代书院由衰转盛的重要推手。他对书院教育的贡献,不仅在明代广东卓有建树,而且在明代书院的发展史,乃至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王建军、赵倩韵著的《湛若水与书院教育》介绍明代书院的发展史,以及湛若水对书院教育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