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天读点心理学(实用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晓楠 |
出版社 | 时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晓楠著的《每天读点心理学(实用版)》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流派和相关概念,结合工作与生活实际,教授读者如何运用心理学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工作更顺利,人际更和谐。 作者简介 晓楠,就读心理学专业,现从事心理咨询职业。长期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实际运用研究,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当下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干预经验。 目录 第一章 我是谁,谁是我:自我认知心理学 01 我是谁,谁是我——自我认识 02 帮你认识自我——乔韩窗口理论 03 你是怎样对待生活的——性格 04 为何你是这样的人——遗传与环境 05 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的构成 06 工作狂的乐趣——自我实现 07 演好你的角色——角色定位 08 你所忽视的能力——第六感觉 09 “潜伏”的自己——梦的意义 10 背负已久的包袱——思维惯性 11 系统化与感官协同——记忆规律 12 身心需要外界刺激——感觉剥夺 第二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洞察人心心理学 01 你知道他的需求吗——马斯洛效应 02 四肢说话,眼神杀人——身体语言 03 内心世界的几何图——面部表情 04 你们的距离有多远——打招呼的方式 05 人人都会“随大流”——从众心理 06 龙多不下雨,人多瞎捣乱——责任扩散 07 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 08 从喜好上轻松识人——颜色心理学 09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细节识人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链状效应 11 具体看待每一个人——刻板效应 12 让他自己暴露心境——投射心理 第三章 任它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处事不惊心理学 01 成功的秘密——态度支配行为 02 看准时机再行动——审时度势 03 与其辩护,不如弥补——承担责任 04 希望改变命运——积极主动 05 不要说“不可能”——相信自己 06 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困扰 07 智者的眼睛长在头上——机遇效应 08 从现在开始做起——果断行动 09 创新创造幸运——打破常规 10 反败为胜的力量——变更心境 第四章 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心理学 01 一分钟亮出自己——自我展示 02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首因定律 03 审美岂能疲劳——近因定律 0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定律 05 优势互补,皆大欢喜——互补定律 06 爱人者恒被爱——相互吸引定律 07 得人好处想着回报——互惠定律 08 给上级留下好印象——尊重效应 09 好氛围有助交际成功——氛围定律 10 学会信任和分享——团队协作 11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沟通效应 12 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糊涂效应 13 获取他人的感激心——面子效应 14 让对方不知不觉喜欢你——多看效应 第五章 别让人生输给心情:积极情绪心理学 01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好心情定律 02 颜色对心理的影响——色彩心理学 0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气心理学 04 噪音对心理的负面影响——环境心理学 05 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选择适度 06 得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酸葡萄,甜柠檬 07 不良情绪会导致疲劳——心理疲劳 08 体育锻炼有益身心——体育健全性格 09 敞开心扉给人好感——自我展示定律 10 设身处地理解别人——换位思考 11 “得不到江山就要美人”——心理代偿 12 你我情深,只限友情——异性友谊 13 最佳的美容处方——心理美容 14 用100%的热情做1%的事——激情效应 第六章 身病好医,心病难治:阳光心态心理学 01 你的心理健康吗——心理健康的标准 02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调适 03 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理 04 有的人疑心特别重——猜疑心理 05 为何喜欢吹毛求疵——完美主义心理 06 恨人有,笑人无——嫉妒心理 07 莫说能撑船,小肚如鸡肠——狭隘心理 08 一天不喝就难受——酒精依赖 09 越看新闻心越慌——信息焦虑 10 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失眠 11 饮食失调是一种心理病——厌食与暴食 12 整容也上瘾——“幻丑症” 13 总喜欢引人注意——表演型人格 14 恨不能天天宅在家里——社交恐惧症 第七章 没有卖不出的货,只有卖不出的人:销售高手心理学 01 克服销售中的胆怯心理——心理修炼 02 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形象修习 03 最有效的就是坦诚——理智型客户 04 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抢功型客户 05 坚持就事论事——刁蛮型客户 06 不可过分纵容——关系型客户 07 恰到好处的言谈举止——心理吸引 08 引导客户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心理迎合 09 利用客户渴望被认同的心理——心理暗示 10 有效地消除客户的抵触情绪——心理攻坚 11 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底牌——心理博弈 12 有效处理客户抱怨的四大技巧——心理化解 13 处理好售后的心理技巧——售后心理 第八章 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的上司:管人高手心理学 01 心态平和,内心沉稳——人格魅力 02 真正的管理者是去管理人的情绪——管理情商 03 让每个人都放光发热——知人善任 04 识别人才如同伯乐相马——谈话识人 05 理智与感情并用——换位思考 06 劝将不如激将——激发士气 07 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到好处 08 威信是一种软实力——不怒 序言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 方就有心理。”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很广泛的学科,可 以说涉及到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人 对于自己情绪的调节、与他人的交往,大到推销、经 商、干事业,可以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心理学 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法国大作家雨 果说得好,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 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所谓心理学 ,用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来说,就是当人类的意识 返回到自身,用智慧的解剖刀解剖自己内心世界的一 种科学。 本书引用多类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工作与生活 案例,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 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只要你将本书中学习到 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把行动中所感悟到的 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不断改进,相信很快就会让领 导赏识你,让部下佩服你,让同事尊重你,让客户信 赖你。让朋友喜欢你,让亲人更爱你。 导语 你的迷茫,心理学在倾听。 你的麻烦,心理学来解决。 晓楠著的《每天读点心理学(实用版)》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心理学的智慧与奥秘,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认识社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满意的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态和幸福的生活。 精彩页 01 我是谁,谁是我——自我认识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即自我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识。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也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几乎所有心病的根源,都可以溯源到这三个主要问题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 “我是谁”,包含着对自己的外表、体质、举止、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兴趣、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识。 “我从哪里来”,涉及籍贯、家庭状况、学历、工作经历、阅历、现有知识水准、能力、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等。 “我将往何处去”,则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比如在经济、情感、社会成就等方面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的具体方法。 这些问题概括来说,都属于自我知觉的范畴。 自我知觉,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它可以是有关自我的一套观念,也可以只是有关自身认识的一些直觉,但不论是观念还是直觉,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准确的自我知觉,有助于个体的社会调适和心理、行为素质的良好发展。 几乎所有的事都与自我知觉有关。在我们身边,由于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天赋、气质,盲目求职的人还少吗? 规划人生同样牵涉到自我知觉。我为什么而工作?我的经济条件允许我买什么样的房子?我对生活有什么要求?我准备为理想承担什么样的代价……这些问题不想清楚,往往活成一团乱麻。 与人相处也离不开自我知觉。亲友、同学、同事、师生、上下级,每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身份。要求一般同事像朋友一样理解自己,要求老师或上级为自己办私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碰钉子。不懂得按照基本的社会角色规范行事,就可能给自己制造麻烦。 一个人缺乏自我知觉,做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公务员,但他还是很自卑,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从偏僻的小山村里出来的,家里穷,也不认识什么后台,跟身边的同事、朋友相比是“先天不良”。由于自卑,年近三十都没有恋爱过,总担心女孩子瞧不起他,也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时尚、高傲的女孩子。其实,他身边的人都觉得他很优秀,也有女孩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因为他对自己的认识还是停留在那个“贫穷的山娃子”上,总是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结果不仅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惑,更是影响到了正常的感情生活。这些都源于他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 假设这位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职务,不得不靠做苦力为生。如果他只看到自己“寒门学子”的一面,天天抱怨社会不公,感叹自己大材小用,怎么可能做成事?而这种只会怨天尤人、不能脚踏实地工作的现状,又怎么可能走出困境? 相反,那些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的人,不论因何种原因,沦落到何种地步,最终都会以脚踏实地的顽强努力,为自己赢取光明的未来。 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由于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而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有心理学家曾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段话把自己概括得非常准确。你也来看看这段话吧——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躁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任何人头上都合适的帽子,而太多的人爱把这顶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这种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了控制感,安全感也会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活动,稍微理解一些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会立刻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那么人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