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谷裕著的《近代德语文学中的政治和宗教片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围绕“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从不同方面,分析解读基督教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文学中的表现,它们包括基督教信仰、虔敬方式、道德规范、《圣经》母题、宗教和政治话语等。这项工作的目的有二:其一,揭示文本深层的基督教文化元素,为理解德语乃至西方文学提供一个必要的视角;其二,通过文本分析和阐释,指出在以启蒙为开端的现代世俗化以后,基督教文化如何隐性地转移到非神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隐性地表现于文本,规定文本的深层结构。 作者简介 谷裕,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1991—1997年就读于德国波鸿大学,攻读现当代德语文学、中古德语文学、天主教神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2005—2006年为德国洪堡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德语国家文学史、德国思想文化史、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歌德《浮士德》研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出版《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等学术专著,《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耶稣会简史》《面向终末的美德:罗马书讲疏》《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论文》等学术译著,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译文。 目录 序 引言 近代德语文学的开端与基督宗教 世俗化及宗教与文学的转换 两种特殊新教文化与德语文学 启蒙修养与新宗教意识 “修养宗教”:“修养”及相关问题 “艺术宗教”:瓦肯罗德的《倾诉》与宗教审美经验 伊默曼的《蒙豪森》与“新宗教”构想 市民生活与文学 君主教育与文学的公共性:沃尔弗拉姆的《帕西法尔》 世事百态与类型形象:《痴儿西木传》 《安通·莱瑟》与文学的内在性问题 从市民家庭到公共生活:《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政治和宗教危机中的文学 诺瓦利斯诗化的政治与宗教 思想史语境中的德语修养小说:创作与诗学 歌德《浮士德》终场解释与政治守成 凯勒的《绿衣亨利》与新教伦理 冯塔纳小说的政治话语与宗教取向 走向德意志帝国 19世纪德语文学经典的确立 政治天主教主义与天主教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