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讲述了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2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后回寄时遗失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坚强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目录 彼得洛夫斯基序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 我怎样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戈宝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序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俄苏文学经 典译著·长篇小说”丛书,意义重大,令人欣喜。 这套丛书撷取了1919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50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 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 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 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 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丛书收入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 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法捷 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格罗斯曼等著名作家的代 表作,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 内容精彩纷呈,艺术精湛独到。 这些名著的译者名家云集,他们的翻译活动与 时代相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别是“左联” 成立后,中国的革命文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成了新 文学运动中翻译的主将和领导者,如鲁迅、瞿秋白 、耿济之、茅盾、郑振铎等。本丛书的主要译者多 为“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 ,如“左联”成员就有鲁迅、茅盾、沈端先(夏衍 )、赵璜(柔石)、丽尼、周立波、周扬、蒋光慈 、洪灵菲、姚蓬子、王季愚、杨骚、梅益等;其他 译者也均为左翼作家或进步人士,如巴金、曹靖华 、罗稷南、高植、陆蠡、李霁野、金人等。这些进 步的翻译家不仅是优秀的译者、杰出的作家或学者 ,同时他们纠正以往译界的不良风气,将翻译事业 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新文 学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译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俄苏文学。俄国 文学的为社会为人生的主旨得到了同样具有强烈的 危机意识和救亡意识,同样将文学看作疗救社会病 痛和改造民族灵魂的药方的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 同。茅盾对此这样描述道:“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 同样地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我,恐怕也有 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词赋的梦游 世界中,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追 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鲁迅写 于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则高度评价了 俄国古典文学和现代苏联文学所取得的成就:“15 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作未开化的俄国, 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15年以来,被 帝国主义看作恶魔的苏联,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是胜利的。这里的所谓‘胜利’,是说,以它的 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且给予 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 例子之外。”“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 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 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还和40年代的作品一同 烧起希望,和60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俄 国的作品,渐渐地绍介进中国来了,同时也得到了 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布开去。”鲁迅先生的 这些见解可以在中国翻译俄苏文学的历程中得到印 证。 中国最初的俄国文学作品译介始于1872年,在 《中西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刊载有丁韪良(美国传 教士)译的《俄人寓言》一则。但是从1872年至 1919年将近半个世纪,俄国文学译介的数量甚少, 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晚 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者的目光大都 集中在英法等国文学上,直到“五四”时期才更多 地移向了“自出新理”(茅盾语)的俄国文学上来 。这一点从译介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见到。 首先译作数量大增。“五四”时期,俄国文学 作品译介在中国“极一时之盛”的局面开始出现。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 计,1919年后的八年(1920年至1927年),中国翻 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 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为69种(在此期 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多重版书 ),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 译介之集中可见一斑。再纵向比较,1900至1916年 ,俄国文学单行本初版数年均不到0.9部,1917至 1919年为年均1.7部,而此后八年则为年均约十部, 虽还不能与其后的年代相比,但已显出大幅度跃升 的态势。出版的小说单行本译著有:普希金的《甲 必丹之女》(即《上尉的女儿》),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穷人》《主妇》(即《女房东》),屠格涅 夫的《前夜》《父与子》《新时代》(即《处女地 》),托尔斯泰的《婀娜小史》(即《安娜·卡列 尼娜》)、《现身说法》(即《童年·少年·青年 》)、《复活》,柯罗连科的《玛加尔的梦》和《 盲乐师》、路卜洵的《灰色马》、阿尔志跋绥夫的 《工人绥惠略夫》等。在许多综合性的集子中,俄 国文学的译作也占重要位置,还有更多的作品散布 在各种期刊上。 ……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学的因素使然,中国 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强烈地认同俄苏 文化中蕴含着的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 使命感。红色中国对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 俄罗斯优秀的音乐、绘画、舞蹈和文学作品曾风靡 整个中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精神上的成长 。除了俄罗斯本土以外,中国读者和观众对俄苏文 化的熟悉程度举世无双。在高举斗争旗帜的年代, 这种外来文化不仅培育了人们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而且也给予了我们当时的文化所缺乏的那种生活气 息和人情味。因此,尽管中俄(苏)两国之间的国 家关系几经曲折,但是俄苏文化的影响力却历久而 不衰。 在中国译介俄苏文学的漫漫长途中,除了翻译 家们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外,还有无数的出版人为此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冒了巨大的风险。在俄苏 文学经典的译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等出版社 的名字,也常常可以看到三联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 、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名字。这套丛书中就有 :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由周立波翻译的肖洛霍 夫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生活书店1936年出 版的、由王季愚翻译的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 生活书店1937年出版的、由周扬和罗稷南翻译的列 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新知书 店1937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普里波伊的小说《 对马》,读书出版社1943年出版的、由王语今翻译 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从暴风雨里所诞生的》 ,新知书店1946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奥斯特洛 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活书店 1948年出版的、由罗稷南翻译的高尔基小说《克里 ·萨木金的一生:四十年间》。熠熠生辉的名家名 译,这是现代出版界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就的不 可磨灭的一笔。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三联书店文脉 传承的写照。 尽管由于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变迁,丛书中某 些译本的表述方式或者人物译名会与当下有所差异 ,但是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早期译本有着独特的价 值。名译与名著的辉映,使经典具有了恒久的魅力 。相信如今的读者也能从那些原汁原味的译著中品 味名著与译家的风采,汲取有益的养料。 陈建华 2018年7月于沪上西郊夏州花园 导语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系列之一。本书很有趣味地勾画出无产阶级和贫农的生活与斗争,并暴露了富农、资产阶级和小市民。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他首先参加反对彼得留拉匪徒、格特曼匪徒、德国占领、白俄匪徒以及波兰白匪的战斗,后来又担负青共的重要工作,始终与阶级敌人斗争,始终打击屡踣屡起的阶级敌人的反革命行动。 后记 这本书是由英译本转译的,英译者的姓名现在 已经忘记,原书亦早已在战火中遗失。英译者的译 文有时比较大胆,原文被删削的地方很多,在第九 章以上部分,我曾参照日译本加以补充;在第十章 以后,则曾托人根据俄文本把自认为重要的补进一 部分。有两处显然是英译者译错的,也已加以改正 。 这本书的英日译本在一九三九年春天已从罗稷 南先生处借了来,为了种种关系,时译时辍,最后 二章,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匆忙译完。当时因 译者急于离开上海,未能把全文仔细校阅一遍,译 笔当有不相连贯的地方,至于误译,想更难免。现 在虽有意重校一遍,而原书又已遗失,只能将文字 略加修饰,这是译者非常遗憾的。 当我在敌后时,我曾经听到许多青年知识分子 对我谈起,他们是如何受了本书的感动,其中有许 多人甚至是在本书的教育与影响之下,走上革命的 道路的。由于许多人爱读这本书,苏北解放区曾在 非常困难的印刷条件下把它再版,四千本在短时期 内就完全销光。现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 平虽显露曙光,但摆在我们每个进步的青年男女面 前的,还是一条艰难险阻的道路。为着和平与民主 ,为着完成光荣而伟大的革命事业,我们周围还有 着强大的敌人,还得进行残酷的战斗,保尔·柯察 金那种忠于革命事业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可以 作为我们的模范。 因此,我想这本书的再版有着很大的意义,希 望每一个读者在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斗争中, 能向保尔看齐!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校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俄苏文学经 典译著·长篇小说”丛书,意义重大,令人欣喜。 这套丛书撷取了1919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50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 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 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 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 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丛书收入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 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法捷 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格罗斯曼等著名作家的代 表作,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 内容精彩纷呈,艺术精湛独到。 这些名著的译者名家云集,他们的翻译活动与 时代相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别是“左联” 成立后,中国的革命文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成了新 文学运动中翻译的主将和领导者,如鲁迅、瞿秋白 、耿济之、茅盾、郑振铎等。本丛书的主要译者多 为“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 ,如“左联”成员就有鲁迅、茅盾、沈端先(夏衍 )、赵璜(柔石)、丽尼、周立波、周扬、蒋光慈 、洪灵菲、姚蓬子、王季愚、杨骚、梅益等;其他 译者也均为左翼作家或进步人士,如巴金、曹靖华 、罗稷南、高植、陆蠡、李霁野、金人等。这些进 步的翻译家不仅是优秀的译者、杰出的作家或学者 ,同时他们纠正以往译界的不良风气,将翻译事业 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新文 学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译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俄苏文学。俄国 文学的为社会为人生的主旨得到了同样具有强烈的 危机意识和救亡意识,同样将文学看作疗救社会病 痛和改造民族灵魂的药方的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 同。茅盾对此这样描述道:“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 同样地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我,恐怕也有 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词赋的梦游 世界中,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追 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鲁迅写 于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则高度评价了 俄国古典文学和现代苏联文学所取得的成就:“15 年前,被西欧的所谓文明国人看作未开化的俄国, 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15年以来,被 帝国主义看作恶魔的苏联,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是胜利的。这里的所谓‘胜利’,是说,以它的 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且给予 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 例子之外。”“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 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 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还和40年代的作品一同 烧起希望,和60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俄 国的作品,渐渐地绍介进中国来了,同时也得到了 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布开去。”鲁迅先生的 这些见解可以在中国翻译俄苏文学的历程中得到印 证。 中国最初的俄国文学作品译介始于1872年,在 《中西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刊载有丁韪良(美国传 教士)译的《俄人寓言》一则。但是从1872年至 1919年将近半个世纪,俄国文学译介的数量甚少, 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晚 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者的目光大都 集中在英法等国文学上,直到“五四”时期才更多 地移向了“自出新理”(茅盾语)的俄国文学上来 。这一点从译介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见到。 首先译作数量大增。“五四”时期,俄国文学 作品译介在中国“极一时之盛”的局面开始出现。 据《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 计,1919年后的八年(1920年至1927年),中国翻 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 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为69种(在此期 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多重版书 ),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 译介之集中可见一斑。再纵向比较,1900至1916年 ,俄国文学单行本初版数年均不到0.9部,1917至 1919年为年均1.7部,而此后八年则为年均约十部, 虽还不能与其后的年代相比,但已显出大幅度跃升 的态势。出版的小说单行本译著有:普希金的《甲 必丹之女》(即《上尉的女儿》),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穷人》《主妇》(即《女房东》),屠格涅 夫的《前夜》《父与子》《新时代》(即《处女地 》),托尔斯泰的《婀娜小史》(即《安娜·卡列 尼娜》)、《现身说法》(即《童年·少年·青年 》)、《复活》,柯罗连科的《玛加尔的梦》和《 盲乐师》、路卜洵的《灰色马》、阿尔志跋绥夫的 《工人绥惠略夫》等。在许多综合性的集子中,俄 国文学的译作也占重要位置,还有更多的作品散布 在各种期刊上。 ……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学的因素使然,中国 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强烈地认同俄苏 文化中蕴含着的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 使命感。红色中国对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 俄罗斯优秀的音 精彩页 一 “在复活节前到我家里来复考的人,站起来!” 一个身上穿着法衣,脖子上挂着一只笨重的十字架的胖子,气势汹汹地看着全班的学生。他那对凶恶的小眼睛,好像要穿透那从座位上站起来的六个小孩子——四个男的,两个女的。他们全都惶恐地注视着他。牧师向那两个女孩子挥一挥手,说: “你们坐下。” 女孩们舒了一口气,快活地坐下去。瓦西里牧师那对又小又亮的眼睛,便倾注在其余四个小孩身上。 “小鬼们,到这儿来!” 瓦西里牧师从座位上站起来,推开椅子,走到紧紧地挤在一起的四个小孩旁边。 “你们这些小无赖,谁是抽烟的?” 四个人都小声回答: “神父,我们全不抽烟。” 牧师满脸通红,大声叱道: “混账东西,你们不抽烟,那么面酵里的烟丝是谁撒的?你们真的不抽烟吗?好,让我们来瞧!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掏出来!快!我和你们说什么来的?赶快掏出来!” 他们中有三个,把各自袋子里的东西全掏出来,放在桌子上面。牧师小心地检查他们口袋里的每一条线缝,想找出一点烟草,但什么也没找到,于是他转向第四个,那个黑眼睛的,穿着灰衬衫和蓝裤子,膝盖上打着补丁的孩子。 “你干什么像木头一样的站在那儿?” 那黑眼睛的小孩心里恨透那牧师,瞪着他粗声回答道: “我一只口袋也没有。”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摸着那缝上了的口袋。 “哼,没有口袋,是吗?你想这样我就不晓得谁会做出那下贱的恶作剧,把复活节的面酵糟蹋了吗?你想此后还能够做这里的学生吗?哼,你这小鬼,这回可不会那样便宜。上次只为了你的母亲恳求,我才没有把你开除,这回怎么也不能饶你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地拧着那小孩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就把门碰上。 教室里死寂无声,大家紧紧地挤在一起。谁也不晓得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要这样子给开除出去。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薛尔基·布鲁克才知道这事情。当他们六个功课不及格的人,在牧师家里等着复试时,他亲眼看见保尔拿了一撮烟丝,撒在牧师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酵上。 保尔走出去,在直通学校大门的台阶的下面,坐了下来。他想,他要怎样子回家去呢?他对在消费税监督家里当娘姨,每天由早忙到晚,对大小各事都挺认真的母亲,又要怎样说呢?想到这里,他给眼泪哽住了。“现在我要怎么办呢?一切都为了这该死的老牧师。我当时干什么要把烟丝撒在面酵上呢?那是薛尔基怂恿我干的。他这样说:‘喂,让我们给这讨厌的老畜生撒一把吧。’这样,我们就把烟丝撒下去。现在薛尔基倒逃过去,我呢大概是准要给开除了。” 保尔和瓦西里牧师是老早就有了恶感的。有一天,保尔和米士加·列夫楚诃夫打架,给先生罚了“不准回家吃饭”。先生为着不使他独个在空教室里淘气,就叫他和高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他坐在教室里后面的凳子上。 那教师是一个瘦个子,穿着黑色的短褂,正跟学生讲着地球和天体。保尔惊奇地张大嘴巴,听着他讲什么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什么星星跟地球也差不多。他听了觉得很奇怪,几乎想站起来说:“先生,这跟《圣经》上所说的完全两样呢?”但他怕人家笑话他,所以没有站起来。 保尔的《圣经》课,牧师总是给他一百分的。祈祷书新旧约他都背得烂熟;也清楚地知道上帝哪一天创造了哪一种东西。因此他决心把这件事问问牧师。到了下一次的《圣经》课,牧师刚坐下去,保尔马上就举起手来,等到得到了允许时,他便站起来说: “神父,为什么四年级的先生说地球已存在了几百万年,不像《圣经》上所说五千……” 他突然给瓦西里牧师那沙嘎的喊声阻止了: “混账东西,你瞎说八道些什么?这是你从《圣经》上念来的吗?”保尔还没有开口回答的机会,牧师已经拧住他的两只耳朵,开始往墙壁上猛撞。一分钟后,给撞伤了和吓昏了的他,已给推到走廊上去了。 隔天,他的母亲到学校里,请求瓦西里牧师准她的孩子复学。从那天起,保尔便恨死了牧师,又恨他又怕他。他从来不忘记稍微侮辱过他的人,他更不会忘记牧师给他的这顿不当的敲打,因此他变得愠怒和阴沉。然而他以后还得受瓦西里牧师无数次较小的侮辱。为着极小的事情,牧师便罚他几个礼拜天天在教室的角落里站立,而且从来不曾问过他一次问题,因此不得不在复活节前跟别的不及格的人,到牧师家里去复试。就当他们等在厨房里的时候,他便把烟丝撒在预备蒸复活节糕用的面酵上。虽然谁也没有看见,但牧师马上就猜出这是谁干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