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一个六岁女孩英子的童年故事。
惠安馆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老北京城南的童年温暖而精彩,也伴随着感伤的离别和成长的阵痛。
作家林海音真挚无邪的行文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困惑、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想念,描摹得淋漓尽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阅读指南
惠安馆传奇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精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精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
附录一 从城南走来(夏祖丽)
附录二 林海音短篇佳作选
真题模拟 直击考点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
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为友
,以读书为乐。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
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
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
上。”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
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
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了让中小学生多
读书、读好书,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
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
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
,要求加强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心灵获得智慧雨露的滋润,从而能够健康
成长。我们出版的《阳光阅读》丛书就是根据“新
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携手国内中小
学语文教育专家精心打造的,是提高中小学生阅读
水平的典范之作。
在选择篇目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经典性 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
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
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本丛书所选的百部中外名著
,大都是经过历史的长河淘洗过的经典作品,能为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基础,为他们提供精
神营养,使他们终生受益。
权威性 所选的百部中外名著,全部来自“新
课标”指定必读书目和教育专家的课外推荐书目,
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的人生之路。
课内外的衔接和互补 在选择书目时,我们还
注意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互补。如课内选了《林
黛玉进贾府》,丛书中便收入了《红楼梦》,并在
阅读指南部分专门对《红楼梦》全书做了详细的介
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所选的《大卫
·科波菲尔》等作品,则兼顾了阅读的视野,有利
于丰富青少年的阅读结构。
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中小学生的成长需
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无论文史哲专著还是文学著
作,都应该广泛涉猎。同时还要兼顾古今中外,不
仅要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
、戏剧,还要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
高中阶段还要读一些哲学著作和艺术理论著作。在
本丛书中,《论语通译》属于文化经典著作,《谈
美书简》属于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范畴,另外还有莎
士比亚的戏剧和中外小说。小说也兼顾了古今中外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典小说,巴
金的《家》属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有法国作家巴
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西班牙作家塞万提
斯的《堂吉诃德》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
等。
在内容的编写上,每本书增加了简明实用的“
阅读指南”和“感悟思考”。
阅读指南 通过对作品全面的介绍,让孩子在
阅读时更轻松。如《巴黎圣母院》的导读就介绍了
作者雨果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如在《家
》的导读中就介绍了觉慧、觉新等主要人物形象和
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结构。通过这
些导读,我们希望一方面能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一扇
认识和了解名著的大门,激起他们热爱名著、阅读
名著的兴趣,另一方面,能为他们欣赏和阅读名著
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感悟思考 丛书中经过精心编写的感悟思考题
有的侧重于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艺术表现
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
的文化意义。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独立思考
,在读完全书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阅读名著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相信,《阳光阅读》丛书一定能够成为中
小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
《阳光阅读》丛书编委会
《城南旧事》是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洽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导思个中深意。
二
天气暖和多了,棉袄早就脱下来,夹袄外面早晚凉就罩上一件薄薄的棉背心,又轻又软。我穿的新布鞋,前头打了一块黑皮子头,老王妈——秀贞她妈,看见我的新鞋说:
“这双鞋可结实,把我们家的门坎踢烂了,你这双鞋也破不了!”
惠安馆我已经来熟了,会馆的大门总是开着一扇,所以我随时可以溜进来。我说溜进来,因为我总是背着家里的人偷着来的,他们只知道我常常是随着宋妈买菜到井窝子找妞儿,一见宋妈进了油盐店,我就回头走,到惠安馆来。
我今天进了惠安馆,秀贞不在屋里。炕桌上摆着一个大玻璃缸,里面是几条小金鱼,游来游去。我问王妈:
“秀贞呢?”
“跨院里呢!”
“我去找她。”我说。
“别介,她就来,你这儿等着,看金鱼吧!”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我就这么看着,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贞还不来。
我翻腿坐在炕沿上,又等了一会,还不见秀贞来,我急了,溜出了屋子,往跨院里去找她。那跨院,仿佛一直都是关着的,我从来也没见过谁去那里。我轻轻推开跨院门进去,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知什么树,已经长了小小的绿叶子了。院角地上是干枯的落叶,有的烂了。秀贞大概正在打扫,但是我进去时看见她一手拿着扫帚倚在树干上,一手掀起了衣襟在擦眼睛,我悄悄走到她跟前,抬头看着她。她也许看见我了,但是没理会我,忽然背转身子去,伏着树干哭起来了,她说:
“小桂子,小桂子,你怎么不要妈了呢?”
那声音多么委屈,多么可怜啊!她又哭着说:
“我不带你,你怎么认得道儿,远着呢!”
我想起妈妈说过,我们是从很远很远的家乡来的,那里是个岛,四面都是水,我们坐了大轮船,又坐大火车,才到这个北京来。我曾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去,妈说早着呢,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年。那么秀贞所说的那个远地方,是像我们的岛那么远吗?小桂子怎么能一个人跑了去?我替秀贞难过,也想念我并不认识的小桂子,我的眼泪掉下来了。在模模糊糊的泪光里,我仿佛看见那骑着大金鱼的胖娃娃,是什么也没穿啊!
我含着眼泪,大大地倒抽了一口气,为的不让我自己哭出来,我揪揪秀贞裤腿叫她:
“秀贞!秀贞!”
她停止了哭声,满脸泪蹲下来,搂着我,把头埋在我的前胸擦来擦去,用我的夹袄和软软的背心,擦干了她的泪,然后她仰起头来看看我笑了,我伸出手去调顺她的揉乱的刘海儿,不由得说:
“我喜欢你,秀贞。”
秀贞没有说什么,吸溜着鼻涕站起来。天气暖和了,她也不穿缚腿棉裤了,现在穿的是一条肥肥的散腿裤。她的腿很瘦吗?怎么风一吹那裤子,显得那么晃荡。她浑身都瘦的,刚才蹲下来伏在我的胸前时,我看那块后脊背,平板儿似的。
秀贞拉着我的手说:
“屋里去,帮着拾掇拾掇。”
小跨院里只有这么两间小房,门一推吱吱扭扭的一串尖响,那声音不好听,好像有一根刺扎在人心上。从太阳地里走进这阴暗的屋里来,怪凉的。外屋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书桌,椅子,书架,上面满是灰土,我心想,应该叫我们宋妈来给掸掸,准保扬起满屋子的灰。爸爸常常对妈说,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擦,这样大掸一阵,等一会儿,灰尘不是又落回原来的地方了吗?但是妈妈总请爸爸不要多嘴,她说这是北京的规矩。
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