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2)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张学广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为《迷雾与澄明——人生哲言录(一)》的姊妹篇,张学广著的《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2)》以更为展开的篇幅讨论人生的广泛论题,涉及生命历练、情感表达、思想创造、人际交往、社会现实和人生结局。作者以简洁明快的笔法,充满哲理的论断,畅谈岁月的跌宕,抒发人生的感悟。人生是充满矛盾的漫长过程,矛盾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纠结的根源,也是和解的基础。小节安排和每条内容都竭力展示矛盾交织的生命枝条,并最终联合绘制生机勃勃的人生生态,既可激发年轻的奋斗者,又能共鸣曾经的过来人。本书的主旨在于说明:面对浮嚣的时代境遇,只有那些仍能静守心灵的人,才能坚持到达人生的较高境界。 作者简介 张学广,1964年生,教授,哲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分析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出版《维特根斯坦:走出语言囚笼》(1999)、《维特根斯坦与理解问题》(2003)、《语词和对象》(2005)、《语言与哲学问题》(2011)、《二十世纪分析哲学》(2014)、《维特根斯坦》(2015)等著译作10部,诗词集《四时微吟》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10余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历练 第一节 快乐与痛苦 第二节 身体与心理 第三节 天真与成熟 第四节 眼前与长远 第二章 情感 第一节 情感与理性 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 第三节 福报与感恩 第四节 偏执与宽容 第三章 思想 第一节 阅读与思考 第二节 语言与行为 第三节 学术与环境 第四节 科技与人文 第四章 人际 第一节 自我与他人 第二节 内在与外在 第三节 自律与周遭 第四节 自由与责任 第五章 社会 第一节 教育与自知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 第四节 自然与社会 第六章 结局 第一节 命运与觉解 第二节 喧嚣与沉静 第三节 圆满与缺憾 第四节 幸福与成功 序言 跟3年前出版的《迷雾与澄明——人生哲言录( 一)》一样,这里奉献给读者的也是一本短论集, 点点滴滴记录了笔者2014-2017年的心路历程和所思 所想。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以500字的说说空间对某 一论题略有展开,少了一些凝练,却多了几分润滋 。总体上可以说,它向笔者所渴望的人生工笔画迈 进了一步。 除了刻板的学术研究和正规的理论教学之外, 生命中总会有一些搅和着情感的念想需要排解。这 些念想触发于身边的人和事,过往的情和境,心头 的愿和景。很难把它们升华为学术术语和长篇大论 ,倒不是因为其中没有蕴含某些硬件,而是因为一 旦被如此升华也就失去体验的鲜嫩。 在生命的长河中,时间的流逝实际上是不均衡 的,在小溪的潺谖和下游的平阔之间,难免有跌宕 汹涌的一长段。对处于这一生命阶段或有过类似经 历的人而言,瞬间的意义变得如此突出,以至于不 加以语言化便无法得到安抚。所以真正说来,本书 是献给他们的。某种共鸣或触动,无疑是对一本书 的作者的最大鼓励。 想理解这个世界是人生最顶级的渴望之一,而 这个世界最难理解的又莫过于自己的内心。向内窥 测的人,无不面临极大的风险,因为他所遇到的可 能是一本总也算不清的糊涂账,一个简直深不可测 的潜渊。经历中难以消化的东西会留置那里发霉, 环境之外远近无边的事端会遣送不息的动能。所以 ,任何时候我们都只能抓住其中的一小片,深感无 力而绝望。 偏偏我们又遇上一个用王小波的词说“浮嚣” 的时代,浮躁而喧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被阉 割、裂解、蒙蔽、沉远,我们拼命抓住的东西因为 短暂而飘忽,因为无根而幻灭。生命表面上丰盈, 深处却瘠贫。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和生活缺乏 精神养给这样一个维度,内心让役于外物,形上屈 从于形下。是否能够转向内心,从形上找到宁静, 成为走到人生中游的人们不得不考量的重大问题。 笔者深感,写作是可以通向性灵宁静的一项神 圣事业。虽说阅读可以让人博览,促动思考,而思 考可以走向贯通,避免碎片化,但若是不通过写作 加以咬合、串连、固化、整合,阅读不免流于清淡 ,思考不免放任联想,终于达不到所期盼的厚实。 对于依赖智性生活的人来说,写作是他(她)们能 将自己的性灵和生活、情感和智识、过往与筹谋真 正弥合起来的修炼行为。 如本书一般的片段思考暂告一段。能否在未来 的路上有关人生的思考描摹出一幅大景,还不敢作 出更大的承诺。老天能给多大的才华和抱负,就去 成就多大的事功和善业。 导语 张学广著的《浮嚣与宁静(人生哲言录2)》所思考的内容以500字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达片段,这意味着比第一部《哲言录》在论述上对所涉及的内容有所展开,体现了一定的论证过程,其结果是将对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章节安排仍在进行中,体例与第一部会有一定的区别,将充分体现所涉及的内容和500字的格调。该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上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青年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化解自己的困惑,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彩页 第一章 历练 第一节 快乐与痛苦 生命的主旋律是快乐,忘记快乐的人便远离了生命。一个充满快乐的人,世界都属于他。一个充满悲伤的人,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应该属于自己,每一份遭遇都弥足珍贵。当一个人失去的时候,他同时也在获得,只要看看硬币的另一面。如果你把快乐装在心中,恶神厉鬼也会敬你三分。如果你只想着过去的倒霉事,好的运气也会绕着你走。我们可能失去很多,但唯一不能失去的是快乐的心情。我们可能得到很多,但是没有快乐的心情,世界于我何干? 只要往生命深处想,其实没有什么难处过不去。可以得到的自然会来,还没有得到的也许正在路上。冬雪的季节,何必为春天的花落和秋日的叶黄而忧烦?在浮躁的利己主义时代,我们在收获物质却在丧失快乐,丧失那种恬静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快乐。在时间快速翻动的节点,问问自己:快乐是否还守在家园? 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快乐并不由我们自己作主。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起初是一个生命本能,最终应该是一种生命了悟。但是,在中间的漫漫人生中,我们只能靠默默地提醒自己。那种快乐多少带些黑色幽默,多少带些无奈和忍耐。我们离大部分人都发出灿烂笑容的时代还很远,如果没有低下头来努力,一百年后的人们又怎么能比我们更快乐呢? 快乐是人生索解的重要目的,尽管不是唯一目的。快乐是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尺,尽管不是唯一标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快乐不起来,又有什么资格让他人快乐?如果连自己快乐都做不到,还能有什么大的用处? 快乐应该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经历,一方面是资源和动力;另一方面是弯路和障碍。活着需要有前行的动力,也应该克服难料的障碍,从而形成或愉快或痛苦的体验。这些体验,若是不能消化、吸收,会是陷阱,若是化解、超越,会是阶梯。 一个人经历多了,心上会长满老茧。不时查看它们痊愈的程度,既是在关心伤口,其实也是在哀怜自己。伤口真正痊愈了,就不会再去关心。人的注意力只在有问题的地方,你越是在意,就说明问题越大。但是,你不可能做到一开始就不在意,因为疼痛就在那里,它们要求得到尊重和安慰。所以,对于自己的经历要有恰当的态度,既不有意加重,也不无谓减轻。 我们跟一件事情的距离,影响我们的判断角度和控制能力。对于那些不带情感的事情,我们可以尽量靠近,以便看得清楚,像科学研究一样。但是,对于带有情感的事情,我们最好不要用显微镜观察,不可执着于细节,最好学会从远处观察,从一定距离去把握。 人生好多事情,不痛记不住。痛了,想忘未必忘得掉。不管个人还是社会,最终的积淀中,痛苦多于快乐。所以,人的一生中痛苦无法避免,而且都在生命最重要的部位。无关紧要的地方,不会留下痛苦。人都容易在生命中最紧要的地方用力过猛,不是被人伤,就是自伤。 然而,上苍给予的一切都是馈赠。一切无法挑选的,也许比能够选择的更有价值。痛苦在生命中的价值,即使不比快乐高,也肯定不比快乐低。说痛苦是生命的目的,大概没人同意。但是,说有不经历痛苦的快乐,同样无法想象。痛苦不仅是快乐的背景,而且是走向快乐的环节。痛苦给快乐提供能量,积蓄资源,把快乐拉长靠实。 为什么痛苦令人难熬?因为它在给生命烙印,在给生命争取机会,在把世间最重要的东西装进心里。纤夫掮客每个沉重的脚印,都在给大地书写生命的艰辛。思者哲人每条沟壑般的皱纹,都在刻印天地万物的沧桑纹理。所以,一切重要的收获,都在一番煎熬之后。 如果没有忍受痛苦的能力,一个人也没有相遇快乐的机会。所有文化尤其其中的宗教,所遗留的最重要遗产,都是教人学会忍苦。通达极乐世界的路也许万千条,但内容大抵相同,那就是经受多少痛苦,就离极乐世界有多近。承担了该承担的,然后才有真正想得到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