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河原温//堀越宏一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月辞旧迎新,庆祝宴会络绎不绝。二月多雨时节,炉前取暖,休养生息。三月四月迎春播种。五月六月割牧草,剪羊毛。七月八月收获稻谷,打麦去糠。九月酿葡萄酒。十月犁冬麦田。十一月用橡子催肥林里的猪。十二月忙宰杀备粮,迎接下一个年度。
河原温、堀越宏一著的《图说中世纪生活史》告诉我们,中世纪比我们所以为的更明亮些。
目录
序 中世纪的欧洲世界——农村与城市
第一部 农村生活
第一章 中世纪农村的诞生
公元1000年前的欧洲田园地区
农村和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章 农民与领主
农民的身份和印象
自由还是不自由
义务和负担
村落共同体的自治与审判
中世纪后期的社会变动
第三章 村落的面貌
村落环境
村落形状
专题一 “有规划的城镇”
第四章 农民的生计
农耕
畜牧
林业
渔业
公共设施
农村中的工业
定期集市
专题二 从农事历法中看农民的一年
第二部 城市生活
第五章 中世纪城市的诞生
从古罗马城市到中世纪城市
城市行业团体的形成
城市的身份和空间的象征
人们的生活空间
第六章 城市中的劳动分工
市场和商人
纷繁的手工业及其行会
中世纪的文教娱乐与医疗保健
非市民阶级与周边团体
专题三 商人作家的世界——乔万尼·维拉尼的《新编年史》
专题四 15世纪的布鲁日画家——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
第三部 中世纪人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 中世纪人的一年和一生
宗教生活
人的一生
福利设施
天灾人祸
用声音相连的世界
专题五 圣马丁兄弟会和救助贫民
专题六 中世纪城市的规定——关于节约法令
第八章 衣食住
农村住房
城市的店面房
服饰和家具
百姓饮食
专题七 中世纪法圊的石结构城市店而房——克吕尼和菲雅克
专题八 中世纪贵族宅邸——布鲁日的格鲁修斯宅邸和巴拉德林宅邸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锡耶纳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其市
政厅“九人会议厅”里的壁画,是画家安布罗乔·
洛伦泽蒂(约1290-1348年)于14世纪前叶(1338
-1339年)受九人委员会委托创作。这幅著名壁画名
叫《好政府和坏政府的寓言》,画面内容丰富,寓
意深刻,生动描绘了在城市(自治体)实施善政或
恶政分别给城市及其周边农村带来的影响。
九人会议厅西侧墙上描绘的是“坏政府的寓言
”与“战争”(坏政府的恶果),东侧墙上描绘的
是“好政府的寓言”与“和平”(好政府的善果)
。在“好政府的善果”画面中,城市锡耶纳充满了
和平与正义的气息。城市内带阳台的三四层楼建筑
和塔楼鳞次栉比。建筑群前面左侧是婚礼的场景,
男人们正在开心地玩乐。右侧在最前方的是围成一
圈正在跳舞的女孩子们。再靠右的建筑物中有鞋店
、学校(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葡萄酒店和香肠
店。跳舞女孩的上方是裁缝店、金工艺品作坊,还
有正在记账的商人和坐在马背上的贵族。
葡萄酒店和香肠店的右边是一位正在行走的农
民。他一手提着鸡蛋筐,一手牵着家畜,家畜背上
驮着柴火。在其下方是赶着羊带着狗正往城外走去
的羊倌和向城内走来的农村妇女们。女人们怀里抱
着鸡,头上顶着筐,筐中装着食物。再往里,是城
内一家纺织品加工作坊,一个农民赶着骡子正往这
里送羊毛。背景建筑物的楼顶上,建筑工人正在维
修作业。
城门敞开着。门口是一行骑马准备外出狩猎的
人、赶着猪正在进城的农民和赶着骡子向城内送羊
毛的人。城外是高低起伏的一大片丘陵。农民正在
地里劳作,金黄色的小麦已经成熟,橄榄树和农田
排列有序。壁画右下方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红砖
建成的大型拱桥,一队骡子驮着货物正在通过大桥

城门上方有一位女天使悬空,寓意是“安全”

女天使手里拿着一个画卷,画卷上写着这样一
段铭文:
人人无所畏惧,自由行走。人人劳动,播撒种
子,就在这个女人(“安全”)坐在权威椅上的时
候。因为她从“邪恶”手中卸下了一切权力。
壁画的另一侧是“坏政府的恶果”。这里描绘
的是坏政府和战争带来的另一番景象。城市荒芜,
周边农村变成不毛之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好政府的善果”显示了理想中的城市共和国——
锡耶纳的风采:城市及其周边农村阳光灿烂、色彩
缤纷。这里没有危险,只有安全与平和,人人充满
了睿智。很显然,这幅壁画不是城市锡耶纳及其周
边世界完全真实的写照。这一点可以从壁画对城市
建筑用途的设计中推测出,也可以从壁画的田园风
光及四季风景中察觉到。它用寓意的方式通过人们
的着装、建筑、道路、树木、动物等,向我们传递
了中世纪欧洲(意大利)世界的情形。可以说,当
时托斯卡纳地区真实的光景与“好政府的善果”中
描绘的理想情形相去甚远。真实的情况是14世纪前
叶,托斯卡纳地区处于动荡之中,深受饥饿和战争
的威胁。
画家笔下的锡耶纳也许是锡耶纳政府努力追求
的目标——一个理想的世界。
那么,在中世纪欧洲,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又
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从中世纪空间的核心构成
——农村和城市两个角度,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
吧。
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农村。13世纪,城市社会经
济发展达到顶峰,大学一所接一所地建立起来,天
主教托钵修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一个接一
个地出现。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之前的欧洲
社会,农村一直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当然在13世纪
里,农村和城市一样,也完成了向中世纪农村的转
变。之后,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农村没有再出
现较大的改变。
第二部分介绍的是城市。12世纪以后,城市作
为地域的中心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在王公贵族的
统治之下,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第三种身份出现了
。他们和农民一样是“劳动者”。
第三部分聚焦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将
重点介绍历法及他们衣、食、住等方面。
导语
河原温、堀越宏一著的《图说中世纪生活史》是一部通俗、生动、简要的介绍了中世纪的欧洲生活的作品。
中世纪农村是怎么诞生的?农民和领主的关系好吗?农民都一般做些什么?都市里的人又在忙什么?本书运用简明的语言,配以数十篇生动的图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从农村和城市两个角度讲述欧洲中世纪人们的衣食、住居、农耕、祝祭等方方面面,展现那时人们的一日、一年乃至一生。本书语言简明、内容生动形象,借助图片,一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了解中世纪的欧洲生活,读懂中世纪的欧洲生活。
后记
本书共分八个章节,介绍了有关中世纪欧洲农
村和城市日常生活的各种插图,从中可以了解中世
纪人们生活的情景。书中收录了中世纪保留至今的
彩色手抄本及公文书,同时还收录了笔者亲自拍摄
、关于留存至今的中世纪农村和城市建筑及各种历
史遗迹的照片。我想,这些照片或许可以让读者朋
友们感受到中世纪百姓的日常和他们的生活环境。
中世纪欧洲社会分为三类身份(教士、贵族和劳动者
),其中占人口一大半的是“劳动者”,也就是农民
和工商业者。假如通过重点介绍这一群体,能让读
者朋友了解到欧洲近代之前的社会风貌的话,那是
再好不过了。至于国王和贵族的生活场所——城堡
,计划在此图说系列中另作介绍,就不在本图说中
介绍了。关于“骑士”的部分,请参照本图说系列
中业已出版的由池上俊一所著的《图说骑士世界》

人类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要说明这一点很难
。因为,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很难记录下构成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被认为再正常
不过的事情通常没有人记录。这一点只要看一看我
们每天的生活就明白了。即使是每天写日记、做详
尽记录的人,也不可能把一天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
记录下来。因此,重现遥远过去时代人们的生活,
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只能从留下来的史料中,截
取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粗略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中世纪鼎盛时期的欧洲世界
,这个时期相当于日本的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在
这个时代里,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都是武士或骑
士这类尚武集团掌握权力的时代,同时也是农民和
工商业者极其活跃的时代。从比较史的视角来看,
通过留存至今的众多图像史料,重现欧洲中世纪的
时代特点,应该说很有意义。我们很期待看到有关
日本中世纪的图说出版物。
最近十多年间,史料数据化和网上信息公开化
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注意到有关中世纪欧洲的图像
史料的整理和解读有了明显的进展。同时有关中世
纪考古学和日常生活史的文献也大大增加。本书参
考了很多国内外的这类成果。
本书由河原温和堀越宏一共同执笔。第一部为
堀越所著,第二部为河原所著。第三部的第七章主
要由河原负责,第八章主要由堀越负责。本书交稿
时间比原计划晚了许多,但是,为了本书的出版,
开始策划时的责任人、编辑部的渡边史绘以及后来
接手此书的岩崎奈菜都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在此谨
向这两位编辑致以深深的谢意。
河原温 堀越宏一
精彩页
农民的身份和印象
和现代社会不同,中世纪欧洲社会是身份制的社会。那么,生活在中世纪欧洲农村的人,他们的身份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法兰克时代,人们在法律上被区分成自由民和不自由民。到了13世纪,农民在领主所属的农田里赋役劳动等强制性体力劳动减少,直接约束农民的“不自由民”身份的影响减弱。
13世纪,领主作为封建的骑士阶级成员,拥有了新的社会身份——贵族。而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被冠以平民的身份。再加上一直以来独立于世俗社会的基督教神职人员,那个时代的农村形成了三种社会身份,即“教士”“贵族”和“平民”,这样的格局一直延续至18世纪。只是,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口还不到当时人口总数的2%。
当然,在那个时代,除了神职人员,如何确定贵族或平民的身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原因是国王颁发证书、正式授予贵族身份的做法始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位)的统治初期。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国家承认的贵族身份。于是,以贵族自居的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标准。
首先,他们认为骑马挥剑作战的骑士才是贵族,并将骑士授任仪式当作正式加入贵族行列的任命仪式。而以前骑士授任仪式不过是骑士阶级中,年轻人的成人仪式。教会为了防止骑士滥用武力,试图用宗教来加以约束。在此背景下,骑士授任仪式带上了宗教的色彩,举行仪式的地点也转移到了教堂。骑士身份成为世袭制,贵族阶级由此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会身份。
贵族利用各种机会贬低平民。他们认为以农民为代表的平民阶级是卑微的、丑陋的,应该受到蔑视。贵族试图通过贬低农民,用其不体面来凸显自身高贵,从而独霸名誉高位。
13世纪,法国诗人吕特贝夫讲过一个故事,题目是“百姓的屁”。故事说的是恶魔在一个农民弥留之际,试图抓住他的灵魂,把它送入地狱。恶魔认为农民的灵魂一定是从肛门放出来的,于是他把皮袋子放在农民的肛门边等待灵魂出现,结果却等来一个屁。
这个故事说明,在贵族眼里,农民的灵魂等同于屁。
在中世纪欧洲,食物也有贵贱之分。生长在土里的品种离上帝最远,所以最低贱。像芜菁、洋葱就都是最低等的食物,归农民消受。神职人员和贵族不会触碰它们。这同样体现了身份的贵贱,和吕特贝夫的故事如出一辙。
1358年,法国北部发生了一起农民起义,叫札克雷起义。当时,贵族贬称农民为“呆札克”,意为“乡巴佬”,对农民极尽嘲讽之事。此次起义的名称就源于此。傅华萨在他的《见闻录》等作品中,无限地夸大农民在起义中的暴力行为,大肆谴责农民施加在骑士阶级身上的暴行。他通过炮制农民的负面形象,放大农民的恶行,来说明农民本就该被社会抛弃,并以此彰显骑士的高贵和他们的战功。
毫无疑问,在中世纪,不只是贵族阶级,在农民阶层里,名誉观念也深入人心。直到今日,在法国南部,尤其在科西嘉岛的农民社会里,名誉依然高于一切。
此外,14世纪末,国王或政府颁发赦免书所赦免的平民犯罪案件中,近80%与因名誉受损而实施报复有关。由此可见,用是否有名誉观来区分贵族和平民,是中世纪捏造的事实。(P17-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