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皇朝(第2卷洪武猛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彭子辉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彭子辉,1966年生,汉族,祖籍湖南省衡阳县,从小到大一直傍湘江而居。自年少时起,就寄情诗文书画,然迄今一艺无成。中青年时期撰写历史小说《大明皇朝》(初名《皇明》),历时近二十年,实为填塞虚空、慰藉寂寥的尽心之作。
目录
第一章 皇明开国日月重光 洪武立储江山初御
第二章 张天师设罗天大醮 朱皇帝遣僧道信使
第三章 刘伯温轻取汴梁城 朱元璋商议兵卫法
第四章 刘御史片言论国祚 朱皇帝千里巡汴梁
第五章 虞城县元璋施救助 垂拱殿蓝玉说见闻
第六章 汴梁城杨希圣求雨 应天城刘伯温结怨
第七章 朱元璋痛骂刘伯温 徐天德远征大都路
第八章 临清府十日筹军粮 建德门三更辞帝阙
第九章 徐将军诛大元重臣 刘御史感深夜隐疾
第十章 李善长结党排重臣 刘伯温致仕归故里
第十一章 大本堂猛皇帝打人 坤宁宫贤皇后教子
第十二章 王保保败走太原城 长安门设立登闻鼓
第十三章 思诤臣诏驰青田县 选秀女宴设长春宫
第十四章 永宁宫中贵妃伤怀 奉天门下酷吏抗议
第十五章 苏州府魏观访贤才 天界寺高启晤故友
第十六章 徐天德计失庆阳城 常遇春夜宿柳河馆
第十七章 朱皇帝祭文奠功臣 李丞相恶语斥酷吏
第十八章 姚和尚诗题甘露寺 朱太子郊游严家村
第十九章 天潢贵胄夜宿山野 北征名将麾驻龙江
第二十章 奉天门皇帝赏武臣 坤宁宫皇后宴命妇
第二十一章 朱皇帝助将军驯悍 李丞相因案牍伤神
第二十二章 孙贵妃情遗不惹庵 朱皇帝册封奉天殿
第二十三章 沈儿峪徐达救危局 奉天殿朱标斩左丞
第二十四章 朱元璋赠元帝谥号 刘伯温立科举章程
第二十五章 李善长托病告长假 汪广洋奉母还高邮
第二十六章 王御史粗心究隐事 朱皇帝暴怒斩重臣
第二十七章 廖永忠临赏争功劳 高季迪登楼谈诗句
第二十八章 吴伯宗洞隐温经书 陈宗进夜游娱故友
第二十九章 应天城春闱险落榜 奉天殿功臣喜受封
第三十章 华盖殿貌相点状元 诚意伯病剧乞骸骨
第三十一章 高季迪萧条归故里 长春宫喜庆迎新人
第三十二章 德庆侯逼降大夏国 洪武帝贬谪老宋濂
第三十三章 陈御史直言谏皇帝 唐学士俗礼惹祸事
第三十四章 陈御史纠群僚改籍 朱皇帝念早日抱孙
第三十五章 朱皇帝挟愤骂孟轲 郭榜眼披雪谏午门
第三十六章 吴苑旧游野江平远 禁城春梦明月清寒
第三十七章 高季迪寄食苏州城 刘伯温请罪华盖殿
第三十八章 刘伯温受胙罚薄禄 朱元璋勘陵迁高僧
第三十九章 华盖殿郭翀秉刚正 上梁文高启罹祸殃
第四十章 穆容宫孙贵妃销魂 龙凤图廖将军获罪
第四十一章 马皇后急智奉天殿 刘伯温长眠武阳村
第四十二章 胡丞相印大明宝钞 朱太子游中都古迹
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臆断空印案 郑士利义草献言书
第四十四章 叶训导奉诏献直言 宋学士致仕归故里
第四十五章 观心亭快口劾大臣 应天城夜雪泣御史
精彩页
第一章
皇明开国日月重光 洪武立储江山初御
祭天
正月初四日,金陵阴云消散,碧宇澄清,晨霞映水,瑞气盈城。这一年在大明为洪武元年,在大元为至正二十八年,在公元为一千三百六十八年。
小铁冠道人一路上揭开车帷在看,自皇城到钟山南麓一带,插着许多黄色旌旗;男女老少们争相奔涌到城南正阳门外。小铁冠道人说:“真个是全城涌动,争着去看戏似的。”张天师叹道:“我们这些方外人有幸能看到皇帝登基,这可是五百年一遇的盛典哩!”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吴王朱元璋在皇城社稷坛告祭上帝神祗时,定于今日开国建元,登基称帝。那日朔风猛烈,彤云密布,雪意浓酣,到了除夕,还紧紧地下了一整夜的雪。小铁冠道人见今日天气意外晴和,心想莫非真是天佑明朝。
圜丘四围站满了仪卫亲军,佩着腰刀,双手紧攥着长枪,远远挡着瞻仰盛典的草民。中书省左相国李善长领着文武百官,各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各府各州的知府知州,南北名士、耆宿以及僧道人等,在圜丘下依次排开。圜丘上的神坛分为两层①,四面各有九级台阶,供奉着各类祭品。祭坛前旌旗飘扬,文武百官穿着新制的朱红官服,晨光下一片绚烂。张天师低声道:“贫道今日方才看见中华威仪!”
辰牌时分,拱卫司在神坛前陈设着皇帝卤簿②,威武整严。数百名佩刀亲军肃立在道路两旁。张焕、郑泊早得到消息,可能有元朝刺客混入城中,趁机作乱。二人领着几百名身披甲胄的武士紧随着皇帝的玉辂,玉辂后面还跟着十名有武功的宦官。草民见皇帝玉辂来了,人潮涌动,高呼万岁,发出一阵震天价响的声浪。张焕、郑泊以及亲军都尉的手都按在腰刀上,目光四处巡视,生怕出现丝毫闪失。
朱元璋穿戴着衮冕①,徐徐地从玉辂上下来,登上神坛。李善长、刘基、杨宪、汪广洋、夏煜、李习、陶安、朱升、章溢、傅□、宋思颜、范常、高见贤、邓愈、费聚、顾时、唐胜宗、陆仲亨、郭兴、郭英、詹同、王祚、沐英、吴良、吴祯、仇成、王志、郑遇春、耿炳文、胡惟庸等数十名文武大臣站在朱元璋身后。李善长主持祭仪。朱元璋整了整衣冠,侍仪官掬清水为他盥洗了手,他用丝巾擦拭后,跪拜天地神灵,群臣同拜,太常卿奏乐。拜毕,朱元璋站起来,焚烧铜盆中的香木,浇上一盏酒,火焰霎时变得五光十色。
赞礼官高呼:“燔柴!升烟!”一个军健引着火,将旁边燎坛上的柴堆点着了,冒出滚滚浓烟,燎火很快烧起来。两名军健抬着一只全犊在柴火上燔烤,一会儿肉香四溢,直袅天庭。文臣们都知道这是西周以来就有的祭礼,武臣们多不知祭礼,以为皇帝将设烤肉宴,口中一阵潮湿,腹中也咕咕地响。掌祭官高呼:“望燎!”皇帝与百官一同望着燎火,瞳仁闪亮。云层里仿佛拥出无数神灵,饕餮般享用着大明朝进献的烤全犊。燎火烧至一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仿佛各路神灵的进食声,惹得许多武臣们直咽口水。朱元璋拿起案上一轴黄卷,徐徐摊开,用浓厚的濠州方音念道: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群雄,偃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幅员二万余里,诸臣下皆日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日大明,建元洪武,简在帝心②。尚飨!
念毕,朱元璋将黄卷在香烛上引烧了,文字变成了鸟篆一般的青烟.缓缓消散。群臣肃然无声,仰视着朱元璋。李善长率百官以及京城耆民北面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们亦跟着跪拜高呼,声响如雷,沉醉在开国的喜庆中。
吴王朱元璋早有皇帝之实而无皇帝之名,今日不过确立皇帝的名分,其他一概未变,因此,登基称帝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喜悦。他缓缓步下神坛,将要登上玉辂,人群中忽然一阵拥动,六条壮汉先后从人群中冲出,有的手持一尺长的尖刀,有的手持短剑,刺倒几名亲军,夺了他们的长枪,向皇帝玉辂奔来。玉辂边的带甲护卫亲军立即拔出腰刀与刺客厮杀。刺客们的枪法凌厉,只听见几声兵器撞击的声响,顷刻间刺倒了六七名亲军。十名宦官团团护住朱元璋。张焕与郑泊从亲军手中接过两条铁枪,迎了上来,霎时刺死两名刺客,又与另外四名刺客打了几个回合,刺伤两人,亲军拥上去捉了。另外两名刺客见势不妙,混入人群中逃走。皇帝近前看了看躺在地面的刺客,用靴尖踢了踢,刺客已经死了,但一只手的指头还在颤动;又看着两个被捉的刺客,皱着眉头说道:“付兵马指挥司好生审问!从明儿起,挨家挨户将全城搜一遍!”就登上玉辂,在亲军的簇拥下,进入承天门,来到宫中的太庙。
皇帝追尊他祖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封伯叔侄辈为王,封嫂子辈为夫人。朱元璋离开太庙,又去端门左面的社稷坛告祀,长子朱标早在那里等着。父子一同祭祀完毕,引礼官引导他们从太庙出来,沿着笔直的宫道向午门走去。
登极
午门的仪凤楼上,挂着
导语
明朝,是汉唐以来极具刚烈气质的皇朝:三百年无割地赔款,拒纳贡和亲;天子守国门,文武死社稷,士大夫以气节相激励。
明朝,也是昏君迭出、太监擅权、党争误国的一个汉人皇朝:功臣遭屠戮,太监掌天宪,草民揭竿而起,终被彻底葬送。
《大明皇朝(第2卷洪武猛政)》作者彭子辉十年打磨,删改数十次,实为文质并重的心血之作。
内容推荐
彭子辉著的《大明皇朝(第2卷洪武猛政)》为长篇历史小说《大明皇朝》第二部,讲述明朝建国到胡惟庸案发前夕的天下大势与朝堂政局。
皇明开国,百废待兴。朱元璋以“猛”治国,以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在权利分配过程中,文臣集团明争暗斗,在外征伐的武将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局。皇帝出身布衣,一方面对底层百姓体恤有加,另一方面又保持着农民固有的狭隘,一朝大权在握,疑忌渐深,从最初的重视人才、宽厚待人变得刻薄嗜杀。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宋濂等功臣或退隐避祸,或低调苟活;高启、方克勤、魏观等清高文人,恃才傲物,皆遭诛杀,大明朝立国之初的清平气象渐失,波诡云谲的朝堂,成为布衣皇帝与文臣武将展现生存智慧的生死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4: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