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冶萍三部曲之红顶尴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燕怀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胡燕怀,湖北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黄石市作协副主席,黄石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专业编剧,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淘井》等、中篇小说《白板》等。曾担任《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大清御史》《铁道游击队》等电视剧的编剧。其中《总督张之洞》《活出个样儿》和《铁道游击队》(第一部)获全国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风流港》以及《胡燕怀文集》六卷本等。
目录
第一章 老伙计与新东家
第二章 “丁忧”岁月
第三章 老牛吃嫩草
第四章 与虎谋皮
第五章 惊涛洞庭湖
第六章 看不见的夹缝
第七章 丁未政潮
第八章 鸳鸯谱
第九章 猜不透的谜底
第十章 香消玉殒
第十一章 咸鱼翻身
第十二章 仙鹤补服下的危机
第十三章 辛亥大逃亡
第十四章 人在屋檐下
第十五章 喇叭不响调头吹
第十六章 西塞山前白鹭飞
第十七章 龙吟浅底
第十八章 最后的日子
精彩页
第一章 老伙计与新东家
说起盛宣怀和袁世凯之间矛盾的由来,切莫以为仅仅是京汉铁路改线那么简单。铁路改线那是摆到了明处两人不能不争的面子问题,其实他们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年末,袁世凯由山东巡抚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所谓疆臣领袖的职位,此前在李鸿章离任后已经历了四任前任:他们是继任者王文韶、荣禄、裕禄两位满员以及李鸿章又回任了一次。
原来,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赴日议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成为举国唾骂的众矢之的。为了平息众怒,朝廷不得不开去他盘踞了二十多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调任两广,以示“薄惩”。年近耄耋的中堂李大人心灰意冷,倒也落得在广州优哉游哉,苟度残年,满以为今生必将终老岭南无疑,谁知几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北方大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陷落,慈禧和光绪仓皇西逃。最后要与洋人议和的时候,逃到西安的小朝廷这才想起了“素以对外交涉见长”的李鸿章,于是匆忙下旨让他回任直隶总督,敕命全权大臣与洋人议和谈判。
李鸿章不肯再接这份烫手的差事,在广州拖延着,找各种借口不肯北上,可他终究还是不敢抗旨。当他最后不得不从广州启程北上路过上海时,这位北洋的老东家感慨万千地对跟随他多年的小伙计盛宣怀说:“和议成,我必死。”后来的事果然被他不幸言中。光绪二十七年九月《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咯血死于北京贤良寺,时年七十九岁。直隶总督的位置空缺了出来,袁世凯的机会也到了。靠着在戊戌政变中出卖维新派而讨好了慈禧,后又疯狂镇压义和团,他终于得到了疆臣领袖的职位。
盛宣怀为了袁世凯的上台也曾不遗余力。
早在“东南互保”时,盛宣怀即为袁世凯继任李鸿章之位大造舆论,他致信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说:“……合肥老矣,旋乾转坤,中外推公。”那时盛宣怀说“中外推公”,恐怕还不仅仅只是奉承之言,更是以他敏锐的眼光预见到了袁世凯未来在政坛上的崛起。这次在李鸿章死信传出之前,盛宣怀又秘密电告袁说:“傅相昨日两点钟已不能言,神气恍惚,病势甚危。……北门锁钥,非公莫属。”接着又凭借专折奏事的特权,索性向朝廷举荐袁世凯:“……唯俄约未定,天津未还,直督一席,慰廷(袁世凯字)颇孚众望。”盛宣怀是何等精明之人,他绝不会无缘无故为袁世凯叫好。他已经把满朝文武仔细权衡了一遍,确认这个小他十五岁的袁某人是北洋新东家的*佳人选。盛宣怀很看重直隶总督的人选,因为北洋是他的起家之地,现在虽然已不在北洋做官了,供职中央(庚子年由四品太常寺少卿超升正三品宗人府府丞,第二年加官“太子少保”,又迁授正二品的工部右侍郎,同时还担任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督办大臣),但他还兼着轮船招商局和中国电报总局的督办,那些都是依靠北洋起家的企业,至今还在北洋名下。盛宣怀之所以看好袁世凯,那是因为两人都是李鸿章的门下。虽然早年间两人一个抓经济一个抓军事,并且年龄悬殊,彼此交往不多,但毕竟有同门之谊,将来在重大事情上互相援引关照也并非不可能。其二,*重要的是政见相同。此前在练兵、变法、洋务以及对外交涉、义和团等一系列问题上,两人都有着惊人一致的立场和观点,这就保证了他们将来不会产生根本的矛盾和冲突。
但是,盛宣怀想错了。
他绝不会想到,袁世凯的心里正扒拉着另外的小算盘。
袁世凯的政治野心是逐步膨胀起来的。甲午战后的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袁世凯奉命收编淮军残部并招募新勇共七千余人,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式陆军。他大胆改革兵制,聘请德国军官为教官,按照西法训练军队,并大量培植私人亲信,成为未来北洋新军的核心中坚。几年之后,这支新式陆军成为清廷的精锐之师,部伍整齐、装备先进,让人耳目一新。戊戌变法期间,这支军队也一度成为维新派所倚重的力量。就连慈禧所发动的戊戌政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赖了这支军队。袁世凯后来之所以能超越张之洞、刘坤一等一班老臣而坐上直隶总督的宝座,毫无疑问除了慈禧的恩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握重兵。袁世凯已经初尝了练兵和掌握兵权的甜头,他不会就此打住。果然,在上任直隶总督的第二年,在兼任了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后,他就名正言顺地拿出了一个要训练六镇北洋新军的计划,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合计近八万人。这支大军从装备到兵饷需要一笔庞大的开支,而这笔钱朝廷是拿不出来或是不能足额拿出来的,袁世凯不得不动起了脑筋──他的眼光盯上了北洋的洋务企业,这其中主要是盈利丰厚的轮船招商局和中国电报总局。
轮、电二局三十多年前创立时即明确了官督商办体制,这个“官”即是直隶总督,早期投入的官本也在盈利后已经偿还。盛宣怀虽是轮、电二局的创始人,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排斥在外,只是一个挂名的会办。后来他看准时机将控制权夺了回来,兼任了轮、电二局的总办──后来改为督办,并一直兼任至
导语
《汉冶萍三部曲之红顶尴尬》是胡燕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夫中国数百年前即知冶炼钢铁,然墨守成规,数百年之中一无进步。世界所需用品,更无从应付。至今时方知仿照新法,炼铁炼钢,此汉厂历史,即中国钢铁历史。
烟囱凸起,插入云霄;屋脊纵横,盖于平野;化铁炉之雄杰、碾轨机之森严,气声隆隆,锤声叮叮,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中华二十世纪雄厂也。
内容推荐
胡燕怀著的《汉冶萍三部曲之红顶尴尬》所述故事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主要描写了盛宣怀接手汉阳铁厂后,又在大冶石灰窑(今黄石)设立新的大冶铁厂,之后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总公司的故事。
日本财团在与西方资本的较量中获胜,从金融上彻底控制了汉冶萍,汉冶萍从此与日本捆绑在了一起,与之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辛亥革命爆发后,逃往日本的盛宣怀遥控汉厂,汉冶萍在动荡政局中艰难发展。
1916年盛宣怀逝世,盛恩颐接手汉冶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需求量猛增,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汉冶萍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