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人文江西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虹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解缙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小聪敏,有“神童”之称,年纪轻轻便考上进士,更被明太祖朱元璋看重,称赞其才,他恃才傲物、仗义执言、不懂官场规则,以至于被下令回家闭门著述;他是一代文豪,才气横溢,主持撰修了《永乐大典》而青史留名;他忠君爱国,却被多次构陷.最后被灌醉酒后,无情地埋入雪中而亡。他中年早逝、壮志难酬,天妒英才,实在令人扼腕叹惜。
朱虹著的《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以解缙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的生平和文学艺术成就,并以此为依托,展现出明代初期的政坛、社会、文艺界的众生百态,亦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解缙的个性、得失。解缙“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这使得他得宠升迁,“然好臧否,无顾忌”,使他失宠被贬。然而他在明朝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不逢迎、不偏私,人品可谓后人典范。他的轶事和传说,在民问广为流传。历史终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解缙的一生,既值得纪念,又引人思索。
作者简介
朱虹,1957年生于湖北洪湖,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赴英国莱斯特大学大众传媒研究中心任高级访问学者、荣誉研究员。1991年调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历任处长、局长、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2001年调任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秘书长。2007年至2008年任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并担任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现场副总指挥。2010年10月调江西,先后任省政府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论》、《奥运与广电》、《江西风景独好》、《走遍江西一百县》、《风流江西》等。论文和访谈录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央电视台、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香港南华早报等刊登并获奖。中国传媒十大思想人物。多次担任国家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文艺星光奖、“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总序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
第一章 天才少年
育才沃土
家世渊源
当地神童
智慧敏对
第二章 政治新星
进士及第
万言上疏
被贬江西
冗散自恣
第三章 蛰伏修炼
归读修史
问学日新
韬光养晦
第四章 艰难岁月
致祭风波
河州卫吏
再回京都
第五章 辉煌时光
草诏天下
特殊贡献
《永乐大典》
第六章 冰雪忠魂
直言犯上
贬黜广西
获罪下狱
磊落千秋
结语
序言
对于江西历史文化之繁盛与文化名人之频出,
我经历了一个由疑到信、由纸上感知到实地认同的
过程。
少时诵读《古文观止》,念到唐代王勃的千古
名文《滕王阁序》,对于其中的“物华天宝”“人
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等佳句,总以为
那不过是才子王勃接受地主盛情款待之后的客套之
言、觥筹交错间的答谢之词,当不得真,所以一笑
置之。及至读书稍多,翻看广为传颂的中华文化经
典,我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会碰到陶渊明、欧阳修
、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等文化巨人的名字。他
们或开宗立派,或登峰造极,建构起了中华强健雄
浑、源远流长的文心学脉,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为华夏文明的进程作出了无与
伦比的巨大贡献。而最让我讶异的是——他们都是
与我的家乡湖北一江之隔的江西人!有时,江西老表
甚至一改他们惯常的低调,抑制不住地自豪地宣示
自己家乡的“济济多士”。如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
修就曾得意地说:“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南宋的李道传给前辈杨万里作谥告,开头就说:“
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他怕别人狐疑
,干脆列出证据:“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
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
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
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辞章者,亦皆各
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此外还多
有“人物之盛甲于东南”等等说法。你会说,这是
宋代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涌喷现象吧。实则不然。
即使到了常常被人们认为衰败、落后的近代,江西
亦有其光采夺目之处,如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
、邹韬奋、胡先辅等。1948年4月,当时的学术圣殿
——国立中央研究院严格推选出中国第一届81名院
士。当年9月24日,学术大师胡适先生在日记中以列
表的形式统计出“各省分配”表,其中江西仅次于
人文渊薮江浙与风气渐开的广东,位居第四,达7人
之多。而对于自己的老家安徽,胡适则幽幽地表达
“只有我一人”的遗憾。2010年,我有缘来到江西
工作,对江西古代风流辈出的特点,则更是由原来
的纸上认识,深化为实地的切身感受。因为分管文
化与旅游,我得以走遍江西全部县域。在广袤的山
川大地间行走,经常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旧居故地
以及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千载之下,流风
所及,这些文化先贤,仍然给江西大地以深远的人
文影响。山川秀美,人才辈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
悠久的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用“钟灵毓秀”一词来
形容江右大地,再贴切不过了。江西向来与楚相联
,我这个楚人,足之所至,日久情生,由了解到感
佩,不能自已,对江西这方土地的历史人文,日益
生出无上的敬意与温情。
关于江西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现象,研究的大
方之家极多,成果宏富。有两点,我以为值得特别
指出:
其一是,江西古代文化名人存在集中涌现的现
象,出现了诸多典型的家族与群体。这并非偶然,
而有江西地理与历史方面的原因。江西自古就被称
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
,江西这方“形胜之区”,成为中原文化南下进程
中理想的人文沉积区。自秦汉至赵宋,江西这方温
润、开放的土地,至少接纳了晋室衣冠南渡、唐代
安史之乱后中原文明南迁、宋代靖康之变后宋室南
渡等多次南迁的精英文化族群,吸纳外来先进文化
而加以本地教育的孵化与沉积,以至于哺育出了诸
多文化世家。因开放而创造,这值得我们关注,更
给了我们诸多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 其二是,江
西文化名人,与江西文化创造互为表里,深蓄厚积
。我曾经总结出冠绝华夏的江西十大文化现象,即
书院文化、陶瓷文化、茶业文化、药业文化、稻作
文化、造纸文化、矿冶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
、商帮文化。所谓人文,即意味着文化的背后最重
要的因素是人,既进行文化创造,也吸取文明教化
。风流辈出的江西文化名人,与厚重突出的江西文
化现象相辅相成,人文合一。
照古观今,继往开来,历史文化名人需要致敬
与追怀,更需要传承与弘扬。在分管江西文化工作
时,作为一名管理工作者,尽己所能,我做过一些
工作,也足以欣慰地取得了一些为社会所认同的成
绩。在以文字来推介与宣传江西历史文化方面,我
主编了“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十卷本,撰
写了文化大散文《风流江西》,最近又与知名历史
学家方志远教授合撰了普及性的《人文江西读本》
。随着实践、思考与写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
,文化中最为终极的力量,无疑来自于“人”这一
核心。山川因人而有精气神,文化赖人而得以创造
与发展。有鉴于此,我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集团的邀请,主编了这套“人文江西丛书·历史文
化名人传记系列”。我们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
拘”的原则,既反对毫无根据,过度演义,也拒绝
学院式、专业考证性著作,希望以一种文化性与可
读性兼具、雅俗共赏、既为专业圈叫好且读书界叫
座的大众传记读物的方式,在集群式记录江西历史
文化名人的生平、事功、贡献等基础上,展示他们
独特的人格魅力与风采;待人物传记成熟后,进而
在“人文江西丛书”的板块下推出“文化形态系列
”图书(如书院、陶瓷、古村、禅宗等突出之江西文
化形态或者代表性文化符号)、“地域文化系列”图
书(如红色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客家文化等
特色独具之地域性亚文化板块)等,由此人、物、文
化纵横合一,呈现出江西人文历史的丰富内涵,从
人文的角度接续历史深处的精神动力,建构江西地
域文化认同感,大力传播江西文化,服务于当代江
西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不仅在本色当
行的少儿专业出版中屡创新高,还“破门而出”,
努力“跨界”,提出“以少儿出版安身,以重大题
材立命”的自我定位,推出了诸如《瓷上中国》《
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并
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等广为人们称道的江
西文化题材著作。我相信,“人文江西丛书·历史
文化名人传记系列”图书,能在这一领域锦上添花

上述文字,既表达我对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现象
的一点思考,也以此作为丛书推出的“开场锣鼓”

导语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朱虹著的《大明第一才子解缙》讲述了他的故事。
精彩页
江西是个钟灵毓秀的地方,或许是仙山福地,自古多出名人志士。
江西在古时候人称江右,从唐朝时期,就是有名的“江南西道”。到了宋朝,这里更是一派繁荣景象,城区红尘鼎沸,商贾云集,村落桑麻棉种,阡陌纵横。农耕学商的兴盛,使江右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周围的几个州县,较大的几次移民,都是起始于这里。很多原居于江西的居民,浩浩荡荡地迁入了鱼米之乡的湘阴、宝庆和新化等地。到了明代,更是移民的鼎盛时期。在移民大军中,江西籍人士总是成为主体。也许在江西人的性格中,尝试和创新,是血液中的精髓,中国发展史上有名的几次移民风潮,江西人总是积极者。而外乡人在动荡的北方战乱背景下,也纷纷选择南下。大批中原本土的居民,离开他们一度富裕的家乡,颠沛流离,徒于奔命,山清水秀的江西,常常是他们喜于落脚的地方,只因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无论是选择种田还是经商,都很适宜。大多数南迁的流民,经过长途跋涉的苦痛,早已身心疲惫;来到江西,自然会就此安顿下来,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移民带来的结果,是思想的更新和文化的更迭。新思想和新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加快了交流和融合的脚步。多种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使江西迅速成为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它是后来南方其他州县兴旺发达的出发点。特别是在宋明两个朝代,江西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西江月照千江水,一海光分四海心”,这是江西人自己的写照。家乡的地方性和流动性,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兼南方之精血及北方之筋骨,既有南方的柔美,也具北方的刚毅。人文丰富深邃,行为济世度人。多层次多视角的文化,恰恰也是孕育和滋养各类人才的沃土,这使江西很快成为隋唐以来出现人才最多的地方。曾经光辉灿烂的古代江西,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不仅是发达的经济和文化,更有那些曾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名人志士。他们的事迹随着历史缓慢的脚步,一任漂流,直至如今。
政治上,江西人几朝雄霸政坛。先说两宋,作为步入政界的重要头衔之一——进士,江西一省就出五千余人。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不仅才学出众,政绩突出,还有近三十人做过高官辅臣。词人晏殊、一代文宗欧阳修、改革家王安石、大散文家曾巩都是他们当中的翘楚。进入明代,江西就更出息了,登第进士就多达四千余人,并且往往是殿试的甲榜,有时甚至前三名都被江西人囊括。
江西到底有多少灵秀汇集人身,才出现如此之多的鸿儒志士,无人知晓。民间“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说法,是说江西的官员遍布朝野,朝廷大殿上,差不多一半翰林和重臣来自江西。明朝的丞相开始被一个叫作首辅的、功能类似的职位代替后,历任首辅中江西籍的就有五十三名,细数一下我们最熟悉的名字:大才子解缙、名士胡广、奇人杨士奇、大学士陈循、真君子彭时、鹅湖先生费宏、政治家夏言,还有权臣严嵩……从永乐到崇祯的数十年中,有一百六十四位阁臣。可见历史上,江西政坛人才之多。
文学是江西的骄傲,“唐宋八大家”里,江西就占三位,他们是独创“荆公诗体”的王安石,北宋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以及与欧阳修共同奠定“古文文统”的曾巩。“宋词四大开祖”之一晏殊和其子晏畿道,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夔,是矗立在宋朝词坛的三座高峰。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江西诗派代表的黄庭坚,“诚斋体”诗人杨万里,“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椁,“儒林四杰”之一揭侯斯,都赫赫有名。到了明朝,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创造了中国戏剧的巅峰,是与西方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并世双星。
江西盛产名人,跟江西地方崇尚读书有关。江西的书院众多,儒学源远流长,宋朝时期就建有书院一百七十个,其中最有名的是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前者是因为朱熹写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全国办学造章之制,后者则是因朱熹和陆九渊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鹅湖之辩”。朱熹崇尚“道问学”,陆翁喜好“尊德性”,儒家理学和心学的较量,使此地成为“去短集长”“开晓世人”之教育圣地。天下宗师,多出江西。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孕养在这里。道教祖廷,禅宗各派,也在此传扬。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