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
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茨威格
要进入里尔克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光得读他的诗
,更应该读读他的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
才诗人艰难的成长,他的孤独、寂寞和彷徨。——《
书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此时孤独(里尔克晚期书信选)(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奥)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 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茨威格 要进入里尔克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光得读他的诗 ,更应该读读他的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 才诗人艰难的成长,他的孤独、寂寞和彷徨。——《 书域》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我现已完成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就是说,大量的信债已经偿还。您想想,我写了——今天早上数了一遍——一百一十五封书信,没有一封信少于四页,许多写了八页,甚至十二页,字迹很密。(当然我没有把已经寄给您的也算在内,那不是书信,那是通过笔管的呼吸。)好多的书信!这样多的人对我有所期待(期待什么,我不大清楚):帮助,出主意,而我自己正一筹莫展地面对生命最紧迫的要求。虽然我知道,他们搞错了,误会了,但我仍然觉得——我并不认为这是虚荣心——有必要告知他们我的一些经验,我长期孤独的一些成果。既有年轻的女人,也有年轻的姑娘在她们的家人心中遭到唾弃。少妇们对自己的遭遇惊恐不安。还有这一切年轻人,大多是革命的,他们走出国家这座监狱却找不到任何方向,于是逃向文学,创作迷醉和尖刻的诗歌。我该告诉他们什么?该怎样安慰他们绝望的心灵,该怎样塑造他们难以定形的意志,它在时代风暴的强制下接受了一种借来的、纯属临时的性格,现在他们身上装着这样的意志,如同一种陌生的力量,但几乎不知道如何运用。 马尔特的经验有时使我承担起一种义务:回复陌生人的这些来信。他会这样做的,只要有一个声音传到他耳中…… 此外,正是他使我负有继续承当这种牺牲的义务,是他要求我,以我的全部爱的能力去爱我想塑造的一切事物。这是不可抗拒的强力,他将其使用权留给了我。您可以想象一个马尔特,假设他在这个对他如此可怕的巴黎有一个恋人,甚至有一个朋友。这样的话,他会一度如此之深地取得事物的信任吗?因为您企求再现其本真生命的这些物(在我俩的几次亲密交谈中,他常常告诉我)首先会问您:你是自由的吗?你准备为我献出你全部的爱吗?你能否与我共眠,就像圣朱利安——那好客之人与麻风病人睡在一起,给他那种极度的拥抱,那是以寻常和敷衍的邻人之爱绝不能做到的,毋宁说它必须靠爱来驱动,全部的爱,可以在大地上找到的一切爱?要是这样一个物看见(马尔特曾经这样告诉我),要是它看见你正忙着,哪怕只忙于你感兴趣的一行字,它就不会理睬你。它或许以一句话施舍给你一条规则,给你一个小小的略显友好的暗示,但是它拒绝把它的心交给你,拒绝告诉你它忍耐的本性和它那星辰般的恒定——几乎可以等同于天宇的星相。 为了让一个物对您言说,您必须在某一段时间把它当成唯一的存在,当成唯一的现象,它发现自己已被您的辛勤而专一的爱置于宇宙的中心,天使那天[每天]都在那个不可比拟的地方侍奉它。您在此读到的,我的朋友,正是马尔特为我所讲授的那些课程中的一章,在充满痛苦和诱惑的许多岁月里他是我唯一的朋友,而且我发现,在谈论您的素描和油画时,您所说的绝对是同样的话,这些画似乎有价值,在您看来也只因这种您所钟情的义务:以画笔或铅笔去拥抱,去痴情占有。我在上一封信中用了“命运”这一表达,您别为此感到惊异。我以命运指称一切外部事件(例如包括疾病),它们难免会发生,并且中断及毁灭天生是寂寞的精神素质和教养。塞尚清楚地懂得这一点,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他远离了能够把他“紧紧绊住”(他的表达)的那一切,他那样虔诚和忠实于传统,但是他放弃了参加母亲的葬礼,以免失去一个工作日。当我知道这个时,仿佛一支箭将我射穿,但那是一支燃烧的箭,它穿透我的心,同时在心中留下了感悟的炽烈激情。在我们的时代,只有几个艺术家懂得这种顽强,这种极端的固执。但是我相信,没有这个人们始终待在艺术的边缘,当然此边缘已足够丰富,我们可望有一些愉快的发现,可是我们停驻于此,就只像一名赌徒守在绿桌旁边,他的“冒险之举”偶尔也会成功,但他并不因此而少受偶然的摆布,他不过是被法则操纵的、好学和灵巧的猴子。 我常常又必须从年轻人手上夺走马尔特的笔记,禁止他们阅读。原因在于,这本书似乎倾向于证明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可以这样说——与此相反地读它。若是书中带有愤恨的谴责,那也绝不是针对生活的。相反,它们只是确证:由于缺乏力量,由于精神涣散和遗传的缺陷,我们几乎完全丧失了本来准备赐予我们的无数尘世的财富。 您不妨尝试一下,我最珍爱的,以这种精神去考较这些书页里的丰盈内涵。这样不会使您少流泪水,但对此不无裨益,给您的所有泪水一种更清澈的、可以说更透明的意蕴。 P10-13 导语 《谁此时孤独(里尔克晚期书信选)(精)》是莱内·马利亚·里尔克晚年在穆佐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共收集了九十三封书信,时间从1921年到1926年底。在书信中,里尔克常常谈论自己的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动机,种种经验、思考和感悟,涉及苦难、爱和死亡这三大主题。 序言 一九一二年初,在亚得里亚海海滨的杜伊诺城堡 ,里尔克写出了酝酿已久的《杜伊诺哀歌》的部分篇 章。同年五月他离开城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不 定的生活。其间虽然也续写了一些《哀歌》断片,但 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及至大战后期创作已陷入枯 竭。为了完成《哀歌》,他尽量尝试恢复自己的状态 ,这无疑是极其艰难的,他自己也承认:“要拆除战 争年头的障碍,一块一块地抽掉围墙的砖石——这堵 墙好像将我与过去,也与本可到来的一切隔绝开来— —这还一直是我的不大显眼的工作。”恢复得靠有利 的条件,正如里尔克的女儿露特在本书的编后记中所 言,此时他需要十分渴求的“配备旧物的乡村房子” ,尤其是孤独,以便达到承纳恩赐所必需的极度的专 注。好像真是天意,就在他已打算离开瑞士另寻住地 之时,一次旅行中他偶然发现了穆佐小城堡。那里是 瑞士的瓦莱山区,群山环绕,气势恢宏,他最喜欢的 西班牙与普罗旺斯如此奇异地融合于当地的景色之中 。城堡坐落在罗纳河畔一条开阔的山谷里,独处一隅 ,周围十分幽静。里尔克在信中写道:这个古老的小 城堡,一座塔楼,楼体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搁栅平 顶和部分设施(橡木桌、椅子、箱子)出自十七世纪 。城堡的上层有一间古老的小祷告室,门框仍是中世 纪的,纯哥特式风格,门楣上方嵌着深浮雕,居然是 一个大大的“卐”字,让素有东方情结的里尔克怦然 心动。在他看来,穆佐的出现无异于一个“奇迹”, 他在此如愿以偿,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像当初在杜伊 诺城堡,这般孤独“如同一个囚犯”。由此可见,有 时候环境对于一个诗人犹如空气和水对于一个生命。 里尔克的三个创作阶段大概也可以用几个地方来命名 :俄罗斯(早期),巴黎(中期),杜伊诺——穆佐 (晚期)。他在此取得了何等惊人的成绩呀!《致俄 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果园——瓦莱四行诗》(法 文诗),大量译作(尤其是瓦莱里的诗文),当然, 最重要的是《杜伊诺哀歌》。正是以此哀歌,奥顿说 ,“他对一切做出了交待”。难怪在写完哀歌的当夜 ,他走出穆佐,久久抱住“像一条老狗似的”城堡( 奥顿的诗句)。 冯至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曾有好几年总是随身带 着一本书,那就是《穆佐书简》(1935年初版)。的 确,此书也是里尔克在穆佐留下的一笔珍贵遗产。这 里收集了129封书信(实际数量大概要超出许多倍), 时问从发现穆佐的一九二一年直到诗人逝世前不久的 一九二六年底。里尔克的诗歌颇难理解,晚期的两部 代表作更是给人以“如读天书”的感觉。而在书信中 ,里尔克常常谈论自己的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动机, 种种经验、思考和感悟,涉及苦难、爱和死亡这三大 主题,语言直接,表达清晰,这种夫子自道自然是解 读作品的相当可靠的依据,对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大有 裨益。例如:第14封信谈到爱或信仰,从中可以了解 他对基督教颇有微词,其道理何在;附录第14封谈上 帝,解释他对神的起源的看法;附录第17封专论生与 死的统一,死与爱的关联,这是《哀歌》的重点,是 他最深奥神秘的构想;许多评论家认为《布里格手记 》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里尔克对此加以否认:“人们 没有多少理由把《布里格》当成一座传记材料的矿山 来开采。”(第13封信)值得关注的还有第106封, 回答波兰译者对《哀歌》提出的一些问题,填完问卷 之后,里尔克似乎兴犹未尽,又用附页深入阐释《哀 歌》和《十四行诗》,详细地论述人的此在和爱的问 题。 ……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支写诗 ,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写信的笔记录事实,主 要为朋友讲述自己的生存境况,它是非抒情的。这也 正是《穆佐书简》的语言特点,质朴无华,平实却不 平淡,信笔写来而又老道厚重,一种很醇的味儿,读 起来特别舒服。难怪有人说,要是把里尔克的文字比 作一件华丽的衣袍,那么书信就是衬里,这衬里实在 精致,叫人有时忍不住翻过来穿。在传统书信已几乎 绝迹的今天,当年从穆佐寄出的一封封信札好像仍在 寻找新的收信人,想对他表白,对他倾诉,于是更让 人觉得弥足珍贵。这样的文字翻译起来,自然难度甚 大,比人们想象的艰难得多。况且翻译得先读懂原文 ,揣摩作者的用意何在,而书信多是与友人笔谈,许 多事情(如背景和前因)都不用交代,此时译者就好 比侦探解谜;如果前面的信没有搜集进来(并不少见 !),凭空冒出一纸信文,译者则须绞尽脑汁,根据 蛛丝马迹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便非得有福尔摩 斯的本事不可。因此,译者虽尽量避免,本书里面也 难免出现一些冤假错案,如附录的书信,几年前翻译 时时间仓促,做得有些粗糙,现在发现了一些错误和 许多不准确之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恳切请求读 者原谅并给予指教。 二〇一〇年四月于成都北园 内容推荐 1921年,经历了十年漂泊的莱内·马利亚·里尔克来到瑞士,偶然间发现瓦莱山区的穆佐城堡,一见倾心,定居于此。在穆佐,里尔克迎来了创作生涯的最后一个高峰,完成了《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等一批重要作品。同时,在湖光山色之间,他也写下了众多书信。 里尔克说:一个诗人手上必须有两支笔,一支写诗,一支写信。二者不能混用。 于是他用写信的笔,记下了自己在山间的生活,描述了自己头脑里的所思所想,向友人倾诉困惑,也给出自己对外部世界问题的解答。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如他的诗一样,穆佐六年间的书信至今仍让人心动、让人流泪、让人叹息。有人说,要是把里尔克的文字比作一件华丽的衣袍,那么书信就是衬里,这衬里实在精致,叫人有时忍不住翻过来穿。 《谁此时孤独(里尔克晚期书信选)(精)》是里尔克的这些书信的汇编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