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南帆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娴熟掌握贯通西方文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本土化的研究。《南帆文集》以时间为顺序整理收录南帆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以来撰写的理论专著、批评文章和文艺短论,完整地呈现其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内涵,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借鉴价值。适合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南帆文集(9多维的关系)》收入当代文化学者南帆于2008年至2016年发表于报刊的论文理论文章37篇,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这些理论文章反思了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状况,探索中国当代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与独值,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体现了深厚的理论学养。对当代文化文学研究者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的考察范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时涉猎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文本生产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交叉地带研究。 出版《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学理论新读本》《理论的紧张》《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六部散文集。先后三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获得“鲁迅文学奖”、福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等各种奖项五十多种。 目录 批评的能力 文学与公共空间 虚拟的意义:社会与文化 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 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 多维的关系 数字:代表什么?挑战什么? 压抑和解放:从细节到符号 对话:跨越时代游历问题 研究方法、过度阐释与二元对立 文学的意义生产与接受:六个问题 论“纯文学” 文学、大概念与日常纹理 批评如何判断? 对话:解放的能量 文学、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文学话语的波长——关于文学研究的访谈 散文解读的几个问题 娱乐与大众的两副面孔 文学形式的构成与多边关系 如今的小说 巨大的文体空间 虚构的特权 “关系与结构”中的文学和文化——关于文化问题的访谈 文无定法:范式与枷锁 虚构的力量 摇摆的叙事学:人物还是语言? 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虚构的真实 交汇与互动:文学、历史、记忆 挑战与博弈:文化研究、阐释、审美 文学、民族形象与对话 理论的半径与审美——《先锋的多重影像》自序 审美的重启 文学的视角 文化的活力 文学知识、历史与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