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医明主编的这本《中药化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适用对象以中医药院校和其他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为主,也可作为成人本科教育或自学参考教材。 本教材从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为主,兼顾生源途径和来源,并体现中药学的特点。根据使用反馈,本教材沿革了上版教材的编写体例。第一章概要介绍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强调了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主要区别,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中医药继承、发展、提升、创新中的作用,以及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二章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一般研究方法。在保留主要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第三章~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中药中常见的各类化学成分。第十四章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见的研究方法。书末附药用活性成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 三、中药化学研究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作用 一、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制 二、研究中药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复方中药配伍原理 三、探索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阐明饮片炮制机制 四、鉴定与活性相关的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五、揭示制剂工艺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设计中药新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六、研究开发创新中药与新的药用资源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二、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第四节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一、概述 二、萜类及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三、苯丙素及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常用提取法 二、其他提取方法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一、溶剂分离法 二、色谱分离法 三、结晶法 四、其他分离方法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研究 一、中药化学成分预试 二、波谱解析在结构鉴定中的作用 三、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结构测定 第三章 糖和苷类 第一节 糖类 一、概述 二、单糖 三、低聚糖 四、多糖 五、糖类的理化性质 六、糖类的提取分离 七、糖类的检识 八、糖类的结构研究 九、含多糖的中药实例 第二节 苷类 一、概述 二、苷的结构与分类 三、苷的一般通性 四、苷键的裂解反应 五、苷的提取与分离 六、苷的结构研究 七、含苷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第四章 苯丙素类 …… 第五章 醌类 第八章 黄酮类 第九章 鞣质及其他酚类 第八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九章 三萜及其苷类 第十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十一章 生物碱 第十二章 其他类成分 第十三章 动物药及矿物药的化学成分 第十四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 附录 药用活性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