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行为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当代文化研究等。 主要作品有:《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价值新论》《选择的自我—一个哲学家眼中的人生》《公民道德读本》《立言录——李德顺哲学文选》《话语的圈套——李德顺短论杂文选》《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价值论原理》《生命的价值》《邓小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新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与改革同行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理路之思》《哲学概论》《走向民主法治》《走近哲学》《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等;发表论文数百篇,已出版论文集。主编《价值论译丛》《价值学大词典》《人生价值丛书》《实践价值丛书》《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等;部分作品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吴玉章奖等。 目录 前言 第1辑 思辨篇 “小马过河”出了什么真知 “信息”不是一个东西 “花香”与“鼻子” 罗素的比喻为何错了 “左右”并非长在马路上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头撞墙上谁之过 为何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婚姻方为夫妻 “鞋子是否好穿,当然要看脚” 磁铁、靶子与百货商店 什么叫“吃饭” 四季衣服哪个先进 诚实与欺骗的一墙之隔 法律葱头的“皮和肉” 比卓别林更像卓别林 对着镜子说人 事情就是“1+1”吗 阶级并不吃馒头 短喻九则 第2辑 人生篇 仰望星空?那是在黑夜 人生是条大辫子 婴儿吃奶与人性善恶 谁是那个“自我” 东海之波 佳肴的历史在厨房 “认祖归宗”不可任性 “半杯水”的悲喜剧 “潜台词”更真实 “脸蛋”和“脊梁” “名人”与钻石 萝卜不必羡慕白菜 “屁股”与“脑袋” 圣诞老人?我们有12个 有必要“相互洗澡”吗 自家的“门前”有多宽 缺钱不是抢银行的理由 对不起,我有自己的帽子 “先救谁”的话语圈套 别拿“机器”吓唬人 麻雀别跟着蝙蝠飞 别拿耻辱当光荣 第3辑 治政篇 政府“搭台”,人民“唱戏” 是谁的两手抓 “一袋马铃薯”的愿望 眼睛看哪里 好风不在疾,好雨不在猛 历史何曾有“蓝图” 岂能只摘果子不种树 休与山羊论胡须 “车之两轮”,还是“南辕北辙” 非要把骆驼吊上楼 阿凡提的“正义面孔” 反腐:捉虱子与讲卫生 “鱼上岸”还是“龙归海” “祖传秘方”也需良医 病情诊断与对症下药 好棋手不嫌对手“狠” 愚蠢不是战斗力 浮躁就是“魂不附体” 论“大瓜主义” 莫将包袱作盾牌 路径依赖症 “流言蜚语”的构成和意义 “关卡式服务”让人愁 解放思想不能“开清单” 第4辑 治学篇 小学匠与大学问 哲学,还是要说“人话” 无关打井的“打井学” 巴别塔之后 从猫头鹰到雄鸡 老虎也是猫科动物 “大厦”与“脚手架” 麦子、馒头与包子 平时多练“摔泥巴” 蜣螂蚂蚁研究的意义 少插旗子,多种树 定于一尊练“国拳” 别让母鸡生炒鸡蛋 吃牛肉不会变成牛 吃奶与叫娘——关于“猫论” 十字路口往哪走 小孩的屁股有“可打性” 笛子应该给谁 你想“喝干大海” 足球须有“中国式” 自我矮化的文化“侏儒” 乒乓作响的“国球” 学步岂止有邯郸
内容推荐 李德顺等著的《深思浅喻(精)》分为四个部分,即思辨篇、人生篇、治政篇、治学篇,采用比喻的方式,生动而形象地解读了人生、社会、为学中所蕴含的哲理,形式明快活泼,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