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解决当前健康医疗产业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并逐渐应用于远程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和医疗控费等各个大健康机构之中,开始推动整个健康医疗产业的不断革新,同时衍生出互联网医院等许多新生事物,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整个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移动问诊服务时的颠覆性创新,到2014年资本热潮时的行业大爆发,再到2015~2016年流量红利结束导致的产业和资本低潮,经过几年的起伏和调整,互联网健康医疗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前几年涌现出的大量细分领域商业模式,被证明只是局部创新,头部企业不再片面追求业务覆盖量,而开始更多地注重业务成长性和转化率。互联网健康医疗正在逐步回归实质,即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医疗服务整体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
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顶层制度的设计与底层技术的革新开始形成共振,如基于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等,互联网相关创新技术,已经开始逐渐改造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可能将催生新的业态,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将进人新的阶段。
伴随着国家战略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健康医疗服务+保险+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大健康领域宏观商业闭环正在形成。实现信息共享,让健康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健康医疗大数据合理有效的广泛应用将带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有机会成为新型经济增长点。
芮晓武、金小桃主编的《中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报告(2018)》紧扣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最新热点问题,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市场综述篇、产业篇、技术篇和互联网中医篇,共18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