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志翔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吴志翔著的《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是一本主要面向年轻读者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六辑——蝉声中的柔软、远行与依恋、寄一束阳光给你、握住每个带着朝露的日子、爱上刚刚好的自己、属于自己的少年锦时。全书文字优美,笔调温暖,娓娓而谈中既有情感的关切又有思想的质感,能带给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美感,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心智的成长。
作者简介
吴志翔,笔名塞林。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美学博士。现为《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主编,曾在《中国青年》《中学生天地》等开设专栏。已出版《树不必对风生气》《你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等十多部著作。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转载,并入选小学语文和高职语文课本。
目录
第一辑 蝉声中的柔软
生命中的第一页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
蝉声中的柔软
美丽的规则
羞愧与骄傲
文明在低处
疼痛的抚摸
第二辑 远行的依恋
最深刻的眷爱
远行与依恋
陪伴是一种爱的“打扰”
错过
坚持是一种瘾
放弃是一件最容易的事
时光雕刻的友情
何处寄乡愁
第三辑 寄一束阳光给你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寄一束阳光给你
人性的掌声
勇敢的心不会凌乱
比选择更重要的,是选择之后
人生的选择永远在线
鼓励,生命的元气
用你的每一次心跳去体验
第四辑 爱上刚刚好的自己
命运就是你身边的人
钝感的小卒子
同学少年都不赖
生活是一场光与影的游戏
优等生的自卑
我充实,所以我存在
行走在能力的边缘
爱上刚刚好的自己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
第五辑 握住每一个带着朝露的日子
一生中最重要的约会
拾取落叶一片片
保持对美好的饥渴感
让我们优雅地生存
一生做好一件事
握住每一个带着朝露的日子
当你脆弱的时候
是什么把你点醒
第六辑 属于自己的少年锦时
那些闪亮的青春碎屑
没有梦想的人生不值一过
丢失的那1分
给青春的跑车装上后视镜
属于自己的少年锦时
我与外语的错乱恋情
担负自己的那份命运
只愿你身上多些美好的印记
后记
序言
此时年少
天刚白
花正开
青春恰自来
经常会有一种错觉,恍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少
年。
懵懂,莽撞,眼神嘴角满含稚气。
有时候狂妄,装出初生牛犊的样子,以为全世
界会给自己让路。
自负的年纪,总觉得手握大把的春光都是永恒
的,理所应当的。
以为每一颗晶莹剔透的朝露,都是造化对我偏
爱的明证。
别人对我的爱和善意,从不曾用心领会。
总以为,多的是“夜月一帘幽梦”,多的是“
春风十里柔情”。
而自负的结果,总难免辜负。
其实唯有自己清楚,狂妄自负的背后,是一颗
易碎的玻璃心。
自以为强大,其实多么脆弱。
敏感的触须碰到了坚硬的世界,会想让自己缩
回到小小的壳里,像一只墙角的蜗牛。
从小到大,自卑感一直缠绕着我,从来不曾离
去过。
哪怕我考试总得第一。哪怕我被许多人赞美。
我把这点自卑感,看成上帝赐予的珍贵的礼物

有成长就会有伤害,有伤害才会有成长。受到
了伤害,默默地舔舐伤口。
然后告诉自己,不怕疼。
有这么一句话吧: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体验过自卑、受伤、惶惑、犯傻、脆弱,
我可以与所有成长中的人共情。
时光一寸寸地挪动,留下了许多斑驳的记忆。
在岁月长河的磨洗之下,我就像河床里的石子
在缓慢地改变着模样。
我早已不再是我,但我又依然是我,分明是我

记忆里的那个少年形象,有时可气,有时可笑
,有时可怜,有时可爱。
当我回头时,更多的却是心疼。
我看到我被罚站墙角。我看到我被老师的粉笔
头击中。我看到我因害怕父母的责骂而撒谎。我看
到我被同学欺负和孤立。我看到我被关在门外默默
对着月亮流泪。我看到我被考试逼到在梦里四处找
厕所。我看到我装模作样与同学谈心。我看到我面
对女生时笨拙的体态、发窘的神情和羞红的脸……
当我写下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时,仿佛都在
跟过去的自己,一边说“你好”,一边说“再见”

说“你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回望,那个少年
形象才作为一个客观的我而显现。
说“再见”是因为那个少年在时光巷道里越退
越远,而我也终于告别了那些自卑、惶惑、脆弱。
十五岁与三十五岁甚至四十五岁,我们处在同
一片时空、同一个经纬里。
你向前走,我往后看,我们的目光交织在成长
凌乱的脚步里。
我看到了你的苦与乐、爱和怕,一如我曾经历
过的那些。
当然,我们之间不但有“时差”,还有“温差
”。
我终究无法走进你的生命。
我只是从你“如花初胎”般的今天路过。
从你带着朝露的花期路过。
朝露很短促,朝露很纯净,散发着一天中最初
的清香。
带着朝露长大,就是带着那份明澈纯净的初心
长大。
请珍惜此刻的时光,握住每一个笑意盈盈或者
感到疼痛的日子。
懂得对自己说,一切都是刚刚好,你其实什么
也没有错过。
哲学家利奥塔曾说:成为自己,就是不断写出
属于自己的句子。
愿你写好人生这个长长的句子,不必用虚拟语
气。
2018年4月12日
导语
《我依然看到那个少年》是吴志翔老师写给青少年读者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将人生的道理娓娓道来,宛如与读者促膝谈心。其中融入了他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格调明亮、温暖、亲厚。书中既有对人生应抱持的态度,也有饱满的亲情,更有深刻的哲理。不少文章曾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杂文选刊》等转载。
后记
这些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如今好
像是个更适合女性写作的年代。
电视节目上、社交媒体上、报刊专栏上,一些
男人说着乏味无趣的话,女生则显得张牙舞爪,生
猛泼辣,嬉笑怒骂,生冷不忌,好像她们被压抑了
几个世纪的言说欲和攻击性都被释放出来了。她们
都是那种特别有能量的“魔”,亦正亦邪,锐气逼
人,尖利中夹带着睿智,刻薄中裹挟着聪明,话语
一串一串甚至一团一团地往外涌,那种速度感,那
种雄辩力,简直有《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骂倒老
鸨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功力。
“奇葩说”当道,“麻辣文”流行,相形之下
,我的文章似乎显得平庸、温吞,也没有太大的趣
味。面对那些咄咄逼人无坚不摧的架势,我深感自
己嘴笨笔拙,写东西也越来越艰难。坦白了吧,写
了这么多年的文章,我以前一直是以下手快自傲的
,但写这本书里的大多数文章几乎让我吃尽了苦头
,经常是磨呀磨呀,可能在电脑前连续耗上几个晚
上也成不了一段,以至于有时候我深深地怀疑自己
是不是还适合写什么文章。我下笔时总是犹豫,总
是有太多顾虑,没法顺着一种感性的冲动,让情绪
来左右文字,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左平衡右辩证,
尽可能要让理性支配全文,同时又要让文字自带美
感。我知道要让文章写得顺,应该一气呵成,有时
候就要果决独断,简单粗暴,没有“但是”没有“
恐怕”,要毫不含糊毫不迟疑,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一锤定音。但是我做不到。
因为,我谈论的是“人生”,面对的是“成长
”。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有人要笑翻?笑就笑吧。
我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谈人生,谈成长,我有什
么资格呢?我知道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喜欢读成功者
的故事,看他们的书,听他们的演讲。他们的话显
然更有说服力、渗透力,因为其观点的正确性已经
被成功的实践所验证了,他们可以站在智慧和情怀
的峰顶一览众山。我却并不是一个大众眼中的所谓
成功者。我在“事业”上并没有达到什么高度,也
没有什么声名。而且我的履历不辉煌,一路成长起
来不曾取得过足以傲人的成绩,甚至连生活方式也
不酷不炫不时尚。不过,可能也正因为此,我与寻
常人生更为贴近,我不会用一种建立在自己成功之
上的过度自信和独断,在指点完江山后再来指导别
人的人生。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的成功
是可以复制的:有一千种成功源于坚持,就有另一
千种成功来自懂得取舍甚至放弃;有多少人信奉成
功是因为举头望星空,就有多少人懂得成功是因为
低头看脚下;有的鼓吹折腾,认为波澜不惊的人生
了无意思,有的则向往平淡,认为岁月静好才是幸
福的真谛……成功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未必比另一
个普通人带来的更多。至于那些假扮先知的所谓成
功学励志“大师”的文章或演讲,还是离它们远点
为好。这是我的看法。
谈人生,我有什么资格呢?我没有成功可以炫
耀,没有智慧可以贩卖。我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
就是选择了一种苦在其中却又乐在其中的活法,那
就是让生活与阅读和写作发生关系;我最明智的地
方就是知道自己经常会犯糊涂,总是后知后觉;而
我最不满意自己的地方是我的这颗心啊,早就在人
文的“酸醋”里泡软了,但是老天知道,这其实又
是我最满意自己的点……
应该明白起来了,谈人生和成长,是不需要什
么资格的。只要我是一步一步自己走过来的,能够
一点一点反观自己的错误和成长,就可以与他人分
享体会和心得。我不是说自己后知后觉吗?先知先
觉者太高明了,不需要付诸名言、写成文章;不知
不觉者又太混沌了,全凭本能在生活,写不成文章
;只有后知后觉如我,反而能拥有较强大的反思能
力。“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辈!”(《世说新语·伤逝》)此番境地差堪似之
。也许我看上去笨拙木讷,但我是一个对于生命中
的美和痛有着高度敏感的人。我的每篇文章都是体
验和反思的结晶,因为“情之所钟”,所以大多有
着炽热的生命感。
我始终把哲学家罗素的这句话奉为至理,并且
使我所有关于人生的表达都建立在这一个基座之上
:“美好的生活是受到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
活;二者都很必要,但某种意义上说爱更为重要,
因为爱会领着智慧的人去寻求知识,以使他们爱的
人受益。”我愿意用一颗质朴的心去探索由爱和知
识所构筑的行程,与你们一道寻求真切的温暖和幸
福。
本书中的文章,大多数曾发表在《中学生天地
》《中国青年》《青年心理》等刊物的专栏上,其
中一些被《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转
载过。我想趁本书出版的机会,向彭明榜、邱四维
、亓昕、张鸣等诸位编辑表达真诚的谢意,虽然他
们如今都相隔在千里之外,并且有的已经从事新的
行业,彼此之间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了,但因为我们
在年轻的时候一起谈论和分享过有关人生的感受,
所以哪怕终究相忘于江湖,心底的温情也依然如静
水深流。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和
她的主编金仲儿以及何雪等诸位优秀的编辑,没有
她们的约稿,并
精彩页
时光睢刻的友情
初中时的女班长打来电话,说是班上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邀我加入。现身以后同学们纷纷打招呼,我很快就发现自己记忆的库存完全不够用,不但他们提起的许多往事了无痕迹,而且一些名字与人也对不上号。几番问答下来,我只能发几个红脸尴尬的表情符号,然后沉默不语。都说“近乡情更怯”,没想到自己进了朋友圈也只能发窘。
“还记得我欺负过个子瘦小的你吗?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有这么一回事么?
“咱俩一块儿流鼻涕、生冻疮,在自习时溜出去玩玻璃球,然后一块儿受罚,还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你记得吗?”——好像真的忘了耶!
“我们曾经在河边‘拈草论英雄’,今天看来所见大致不差!”——我有过这么狂妄地臧否人物的时候吗?
我打躬作揖自认健忘,说当年的我在班上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小豆豆,虽然成绩不错,但既无颜值又乏才艺,存在感很弱,不像各位大侠在班上叱咤风云,情深义重,留下过很多美好回忆。我因为个矮,永远坐在第一排,仰着脸接受粉笔灰和老师口水的洗礼。
这是确实的,我总觉得自己的青春太苍白,只是个凭着一种本能或者惯性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无知少年,眼神清澈,心思干净,却性格内向,不懂得友情为何物。有一句歌词很传神地表达了我的那种状态:“呼啸而过的青春,沉默不语的你。”
翻检已在时光里漫漶模糊的同学集体照,看着那一张张青涩的、依稀还能辨识但已退居到我记忆深处的脸,我感到了深深的遗憾:在那个年纪,我居然没有最要好的朋友!
少年情谊最可贵。一部《琅琊榜》,无数的筹谋与决断不过是要续上那一盏少年时沏好的酽茶,为了成全两位主角昔年策马风流之际缔结的一个坚不可摧的心盟。因为附丽于那般峥嵘险峻、张力饱满的情境,朋友之情也便显得格外感人。当然,我们的日常生活大抵凡庸,对剧中那种大开大阖、彻心彻骨的友谊的演绎,抱几分感动即可,断不可有太强的代入感。只是,如果在那些生命刚刚绽放的岁月里有一个知心人,再庸常的日子也会多一些光彩吧。瘦弱的少年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没有人一起分担心事分享快乐的旅程,也难免孤单。
人都有交上朋友的渴望,年轻时更是如此,就像小鸟刚啄破蛋壳探头探脑看世界,最先寻找的是同类。我曾经读到过一百多封中学生写来的诉说各种问题的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写的是与交友有关的困惑和烦恼。“我很真诚地对待班里每位同学,却为什么总找不到真正的朋友?”“为什么从进中学到现在,我还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我成绩还好,为什么得不到老师重视,同学也都与我很疏远?”“为什么我的那个朋友,总是有困难了才来找我,有好事时却从来想不到我?”……满满的少年心事,就像我在大阪天满宫看到的那些诉说愿望的绘马,在风中寂寞地摇晃。
我总是这样鼓励他们:“有一位朋友叫兴趣”,共同的兴趣是令陌生人互相趋近的磁石;“给友谊一个支点”,我们无法想象两个话不投机的人会成为朋友;“美好的事都从尴尬开始”,主动的最坏结果是尴尬,被动的结果则是毫无悬念的错过;“自卑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只要这么想就不会被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自卑感压垮;“朋友会在孤独时出现”,嘻嘻哈哈混做一堆的那种友情,不见得最珍贵……我还不断地建议,要找到好朋友,别害怕想象中的失败,要充满自信但又要懂得适当示弱,既要懂得朋友之间不能有轻慢和过度迁就,也要知道彼此其实并没有完全均等的情感交换,等等。
有时候我也恍惚,朋友究竟是什么。
对于找朋友,有过浪漫的想象,因此也生出了一种苛刻的眼光。我曾这么想:朋友是在你最脆弱和最得意时都会想到的那个人。朋友是卸掉伪装的那张脸,是直抵人心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耳语。朋友是深夜两点的电话,是亲人之外最为温柔的眷恋。朋友是能把自己五脏六腑乃至情感中最隐秘的褶皱都展示出来的另一个自我,是可以装酷扮文艺把世上栏杆拍遍却直喊手疼的那一个同伙。朋友之间,没那么多后台运行的东西,彼此间必有许多可以默认或缺省的设置项。友情,已经接近于塞林格写过的那一种爱了:“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想触碰又收回的手——这里有我的意欲,更有对你的意愿的在乎;有多少分欣赏,就有多少分惶恐。欲说还休,欲罢不能。
这么说,这么写,感觉很过瘾,只不过如此抒情冲动之下的描述,总有些失真,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状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那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那种。可现实又如何呢?我已说过,生活大多凡庸,朋友的寻觅与维护其实没那么高端,也离不开琐细和零碎。“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就像中学生来信里写的那样,多数朋友之间也还是免不了亲疏的猜度、远近的丈量、多少的计较、得失的权衡,以及在一个个路口的踌躇和分别。好像有点煞风景,但曾经的朋友大多都会擦肩而过,成为回首往事时若隐若现的一个路标。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