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精)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季羡林著,吴冠中绘的《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精)》是专为孩子精选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季老分享自己读书和学习心得的文章。季老的藏书和书评颇有建树;季老的散文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季老写作技巧炉火纯青,经得起推敲和咀嚼,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和作文的范本;亲切优美的语言讲述人间的道理,阅读季老的文章,是一次美好的文学的体验。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偷得浮生半日闲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节选】
回忆正谊中学
尚实英文学社
我的生活和学习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清华园日记【节选】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道路终于找到了
终于找到了出路
重返哥廷根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推荐十种书
我和东坡词
《蒙田随笔全集》序
巴金著长篇小说《家》(书评)
《印度寓言》自序
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谈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
我和外国文学
序言
中信出版社推出丛书《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
》,邀我写序,受恩师教诲多年,我把所知道的季
先生与此相关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实属
责无旁贷。
曾经有位青年作家向我诉苦,她上小学的侄儿
对作文犯怵。我给她出主意,让她找几篇季老的散
文,例如《神奇的丝瓜》《老猫》等,给孩子反复
看,然后再让他仿照着描写身边的植物或动物。果
然,不久之后孩子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由
此,见到本书书名,我不禁会心一笑,这套《季羡
林给孩子的写作课》的编撰思想恰恰与我不谋而合
,本丛书分为写景卷、抒情卷、人物卷、议论卷、
记事卷、游记卷、读写卷,篇篇都是范文,为孩子
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指导。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一位学术大师,还是一位深
受读者尊敬的散文大家。季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
典著作,自幼饱读司马迁、陶渊明、韩愈、柳宗元
等名家的作品,后又对近现代作家巴金、老舍、沈
从文、冰心的作品颇有研究,国外的歌德、雪莱、
蒙田、薛德林、泰戈尔等名家的文章更是烂熟于心
。他博采众家之长,下笔如有神助。
先生在中小学阶段,写作文基本上都用文言文
,高三开始写白话文,受青年作家董秋芳老师指导
,他的作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王昆玉老师给他的
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他18岁便开始发表作
品,终生笔耕不辍。他的散文语言优美,风格淳朴
,思想深邃,布局谋篇“惨淡经营”(出自唐·杜甫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指苦心构
思),字里行间更是饱含爱祖国、爱人类、爱生命、
爱自然的深情和会通古今的大智慧。
季羡林先生在写作时,也十分留意文章的结构
,认为好的文章不单要文通句顺,结构上也要很讲
究,力求层次分明,富于节奏感。除此之外,应更
加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果有横空妙语固
好,貌似平淡亦无不可,但要平淡得有意味,可以
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结尾的诀窍是言有尽而意无
穷。
1980年,《季羡林选集》在香港出版,作者在
书中谈到写作经验的要点:第一,“千万不要勉强
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第二,“要细致观察,
反复酝酿,然后才下笔”;第三,“要像写诗那样
写散文”,注意炼字、炼旬;第四,“要在整篇文
章结构上着眼”,起头、中问和结尾都要认真对待
,“要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全篇”,“要像谱写交响
乐那样来写散文”。季老还主张青年学生多读古文
和古典小说,如有可能,再多读些外国作品,以此
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作文秘决’
一类的书是绝对靠不住的。想要写好文章,只能从
多读多念中来。”
然而,文学写作只是季羡袜的“业余爱好”,
他的主业是印度学、东方学和古代语言学。由于这
些学术领域给人冷僻艰深的印象,不少人以为季老
的作品难以读懂。其实不然,民俗学家钟敬文评价
先生文字是“野老话家常”;比较文学大家乐黛云
先生曾称赞季羡林的散文为“三真之境”:“真情
、真思、真美”。季老的散文作品被多次选入中小
学教材,读他的散文,孩子们不觉隔膜,没有“代
沟”,由此喜欢上了这位“世纪老人”。
其实,纵观季老的一生,他是很有“孩子缘”
的。
季先生曾在《三个小女孩》中说:“一些孩子
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
些孩子,爱这些孩子。”“其中道理,我解释不通
”。我猜测,这是因为那些天真无邪,毫无功利之
心的孩子可以感受到老人家那颗未泯的童心,从而
把他引为“知己”。
1973年,季羡林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大官庄,
见到学校里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一本课外书,从那之
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会带上孙子、孙女到书
店选购一批图书,然后爷孙三人把书打好包,抬到
邮局,寄给家乡的孩子们。
2007年的教师节,北京大学附中校长程翔带着
两名学生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季老询问文言文
在教材中的比例,并说:“中学生要多背一些古文
,中国的诗文有意境。”当谈到季老的散文时,程
校长说:“您的《幽径悲剧》写得十分感人,被选
进了中学课本。”学生们说:“我们学这篇课文时
,老师还组织全班同学到北大去找那条幽径。”季
老说:“写散文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写不出好散文
。”
2007年12月,季老和许嘉璐、布赫等知名人士
发起的旨在资助山区贫困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和高等
院校的公益活动——山花工程启动,之后又发起大
青山助学行动,资助呼和浩特的贫困学生。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季老第一时
间向灾区捐赠20万元,帮助灾区学校的重建,让灾
区的孩子得以早日重返课堂。
如今,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九个年头了,
可是他仿佛从来没有走远过。每当我们捧读着他那
些满怀真情的文字时,感觉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文章千古事”,季老先生的文章哺育了一代
又一代莘莘学子。本人是幸运的,五十多年前,正
是季羡林先生那篇《春满燕园》把我召唤到北京大
学求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时我还是
一个懵懂少年,是以季先生为代表的老师们的耳提
面命,言传身教,让我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本领,懂
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方能为人民做点有益之事。
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可以读到这么多好书
、好文章。好好读书吧!从季老的文章中,你们不
仅能学好写作文,而且能够学会怎样做人。这是我
的心里话,就以此为序吧!
梁志刚
2018年5月31日清晨初稿,
6月7日修改于北京西山温泉
导语
季羡林著,吴冠中绘的《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读写卷)(精)》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适合孩子们阅读。
本书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和作文的范本。完全按照中小学考试作文分类进行选篇,针对性非常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与个人修养。
季羡林文章多次被选入中考、高考阅读题及作文题。本书收录了《偷得浮生半日闲》《我的生活和学习》《推荐十种书》等文章。
精彩页
学校全名应该是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我于1917年阴历年时分从老家山东清平(现划归临清市)到了济南,投靠叔父。大概就在这一年,念了几个月的私塾,地点在曹家巷。第二年,就上了一师附小。地点在南城门内升官街西头。所谓“升官街”,与升官发财毫无关系。“官”是“棺”的同音字,这一条街上棺材铺林立。大家忌讳这个“棺”字,所以改谓升官街,礼也。
附小好像是没有校长,由一师校长兼任。当时的一师校长是王士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他是山东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国一创建,他就是活跃的积极分子,担任过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等同为山东教育界的元老,在学界享有盛誉。当时,一师和一中并称,都是山东省立重要的学校,因此,一师校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眼中,校长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运真正会捉弄人,在十六年以后,在1934年,我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来教书,王祝晨老师也在这里教历史,我们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师方面,在一师附小时,他根本不会知道我这样一个小学生,他对此事,绝不会有什么感触。而在我呢,情况却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对他执弟子礼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乐。
我大概在一师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两年,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换过一次教室,足见我在那里升过一次级。至于教学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则一概记不起来了。唯一的残留在记忆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认识了一个“盔”字,也并不是在国文课堂上,而是在手工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用纸折叠东西,其中有一个头盔,知道我们不会写这个字,所以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这事情发生在一间大而长的教室中,室中光线不好,有点黯淡,学生人数不少。教员写完了这个字以后,回头看学生,戴着近视眼镜的脸上,有一丝笑容。
我在记忆里深挖,再深挖,实在挖不出多少东西来。学校的整个建筑,一团模糊。教室的情况,如云似雾。教师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学习的情况,如海上三山,糊里糊涂。总之是一点具体的影像也没有。我只记得,李长之是我的同班。因为他后来成了名人,所以才记得清楚,当时对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最奇怪的是,我记得了一个叫卞蕴珩的同学。他大概是长得非常漂亮,行为也极潇洒。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男女外表的美丑,他们是不关心的。可不知为什么,我竟记住了卞蕴珩,只是这个名字我就觉得美妙无比。此人后来再没有见过。对我来说,他成为一条神龙。
此外,关于我自己,还能回忆起几件小事。首先,我做过一次生意。我住在南关佛山街,走到西头,过马路就是正觉寺街。街东头有一个地方,叫新桥。这里有一所炒卖五香花生米的小铺子。铺子虽小,名气却极大。这里的五香花生米(济南俗称长果仁)又咸又香,远近驰名。我经常到这里来买。我上一师附小,一出佛山街就是新桥,可以称为顺路。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我忽发奇想,用自己从早点费中积攒起来的一些小制钱(中间有四方孔的铜币)买了半斤五香长果仁,再用纸分包成若干包,带到学校里向小同学兜售,他们都震于新桥花生米的大名,纷纷抢购,结果我赚了一些小制钱,尝到做买卖的甜头,偷偷向我家的阿姨王妈报告。这样大概做了几次。我可真没有想到,自己在七八岁时竟显露出来了做生意的“天才”。可惜我以后“误”入“歧途”,“天才”没有得到发展。否则,如果我投笔从贾,说不定我早已成为一个大款,挥金如土,不像现在这样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斤斤计算了。我是一个被埋没了的“天才”。(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