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莫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安迪·马里诺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纳伦德拉·莫迪是一位坚定的实干家领袖,他的
发展道路将令印度繁荣。
——《时代周刊》
印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这个国家拥有很高的青
年人口比例,她不仅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
变整个世界的命运。
——莫迪
后记
接到这本英文书稿时,我正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
学历史系和英语系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当时纳
伦德拉·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刚满一年,而这本英文
书稿已经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哈珀柯林斯是久负盛
名的出版社,安迪·马里诺是资深又严谨的传记作家
,这本引经据典的历史专著里蕴藏着近400条参考文
献和注释、近500项索引!更遑论莫迪先生又是大家
倍感兴趣的话题人物,是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世人
都想揭开神秘的面纱,一窥他成功的秘密。因此种种
,读着《罗摩衍那》长大的我毫不犹豫地欣然接下了
这份挑战,可惜由于当时我的其他研究项目尚未完成
,直至2015年下半年回国后才得以开始着手翻译,一
年的翻译期就这样被我“浪费”了一半。
我对这个延迟工作的决定真是追悔莫及,因为作
者在书中历数的围绕莫迪展开的印度元素——从经济
到社会、从政治到文化、从历史到宗教、从信仰到法
律、从国内到海外、从神话到植物、从法语到梵文,
五光十色,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这一本对恢宏瑰丽
的印度古国的当代发言人的描述就是如此之丰沛多元
,竟令我这入行数十年的老翻译常常生出束手无策之
感。为此我要特别致谢北亚利桑那大学历史系主任梁
钢章(John Leung)教授和席亚拉·普露(Ciarra
Proulx)老师,他们为我寻觅到大量的英文和阿拉伯
文参考资料,赐予了我诸多启发;同时还要感谢素昧
平生的兰州大学毛世昌教授,毛教授精心编写的《印
度文化词典》等一系列印度文化专著为我解开了不少
阅读中的谜团,使得这本译稿终于得以完成。
匆促之中成稿,更兼受到我个人水平之局限,稿
中必有笔误及不通顺之处,也必另存一些译者眼拙未
见的其他错误,在此必须郑重地向亲爱的读者们祈求
原谅,万望大家海涵,也敬请大家不吝来函指正。编
辑老师和出版社不厌其烦地对书稿进行悉心的校对,
严格把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杨敏敏
2016年夏
于马可·波罗的光明城
目录
序幕
第一部分 萌芽
1.早些年
2.在路上
3.政治觉醒
第二部分 登高
4.摸索
5.向权力朝圣
6.飞向责任之高位
第三部分 回归
7.那些动荡的日子
8.为古吉拉特而战
9.发展与治理
第四部分 未来
10.现在,总理吗?
注释与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辞
译后小记
精彩页
1.早些年
1950年9月17日,纳伦德拉·莫迪诞生于古吉拉特邦的沃德讷格尔,该小镇位于他现在居住的甘地讷格尔的首席部长平房官邸以北大约110公里。平房官邸和他出生地之间的距离并不远,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又岂止是千里之遥。
印度的首次大选就发生在莫迪出生后不久。潘伟迪·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领导的印度国大党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的大多数选票——489席中的364席。经历了独立和分区的剧变后,当选的联合政府根据印度宪法开始运转起来,那是1950年1月26日。当尼赫鲁于1952年作为新政府的总理站出来演说之时,纳伦德拉的父母正因为稚子开始牙牙学语而感到满心欢喜。
1950年的沃德讷格尔是个安静的、半农村式的闭塞小镇,有点儿破败,也没有电。镇里的居民对人生的渴望,不过就是重复自己父母的生活而已。当时的印度也不是一个适合人们在社会上冒险或充满机会的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仅仅是机械式的重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存在。但必须说,像印度一样,沃德讷格尔的背后也可以隐藏着伟大的未来:坐落于小镇北部的庄严的遗址显示出这里一度是个古老的中心城市,由此可知,在过去的1000年里,它曾是个巨大辉煌、了不起的地域中心。
当问及他的童年往事时,莫迪回忆说镇上曾住了1万名和尚。诚然,丰富的考古发现为小镇增添了既有趣又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但那毕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历史发展到了1950年,历经了数个世纪以来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巨浪,印度人民,包括纳伦德拉家乡的人们,都降低了自己的人生期待值。但他们也不禁开始想象,自己的未来最终有可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幅憧憬的画面可能仍只是个遥远的承诺,一个更好的承诺,无论它究竟可能意味着什么,至少,希望的光芒已经依稀可见。
那时的沃德讷格尔当然已经通了铁路,纳伦德拉的父亲达摩达尔达斯,就依靠在小镇的火车站台上支起的茶档为全家谋生。这个小茶档,或叫它茶店,至今都还在那里,它的样子足以暴露它的年龄:那是一个蓝灰色的锡或钢质的小棚,修补过,上了锁。茶店就栖息于平台的屋檐下,古朴的气质与平台本身的建筑十分搭配。
达摩达尔达斯是兰彻达斯家族的后裔,他们于19世纪末期搬到沃德讷格尔开了个杂货店。1950年,35岁的他同当地女孩希拉本缔结了婚姻。莫迪诞生在这世界上时,等待他的已经有两个哥哥:6岁的索姆和仅4岁的安穆立特。纳伦德拉出生两年后,这个家庭又迎接了一个小妹妹瓦萨缇,然后又有了两个兄弟:1955年到来的普拉拉德和1958年出生的盘卡吉。
以现代的标准判断,莫迪家里实在很穷,但在当时,在自己的社区中,他们并没有这种感觉。相比起日工或佃农的朝不保夕,茶档生意让这一家人过上了更优越的生活。
所有的这8个人——父母、兄弟们和妹妹——一起住在一座有着3个房间的房子里,屋子是砖砌的,又用泥巴加了固。这是个单层屋子,小,但也不算太小,约有40英尺(约12米)长、12英尺(约3.7米)宽。卧室和客厅在前,面对凌乱的车道,昏暗的厨房在房子中间,燃料储藏室在后面。水必须从井里打起来,储存在黏土制成的容器中。地板是泥土覆盖的竹子铺成的。墙上没有切割出一扇窗户,因此当奶牛的粪便被当作做饭的燃料点燃时,屋子里的空气就变得浓重起来,烟雾同样也很重。
除了有一盏煤油灯充当整座住宅的照明之用以外,这个画面和几个世纪前的生活场景没有任何区别。后来,达摩达尔达斯又做了一些改进,他在楼上增加了一个房间,也加了两三扇窗户。但他们依旧必须到家附近的湖边去洗澡、洗衣服。
莫迪的家人属于甘奇(Ghanchi)种姓,这个种姓的传统是靠生产植物油为生,“甘之(Ganch)”就是当地一种历史极其悠远的榨油机。甘奇这个种姓跨越了宗教的界限,古吉拉特邦有许多甘奇人是穆斯林。莫迪属于“其他落后阶层”,这个阶层常常被认为是低种姓的。实际上作为甘奇人的莫迪家族应当属于普通工人阶级,或许也可以把他们称为较低级的中产阶级——他们确实贫穷,但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种姓的印度人更是远在他们之下。(P8-9)
导语
印度总理莫迪在无数的会议和集会发言中夺取了他的政党的强大的胜利。然而,他在大多数人眼中仍是一个谜。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有远见的,果断的领导者,是今天的印度所需要的。而他的批评者认为他是一个偏激人物。是莫迪权威或专制?是决定性的还是分裂性的?还是孤家寡人?那么,在安迪·马里诺著的《莫迪传》中将为大家一一解谜莫迪非凡的人生。
序言
沿着封闭隔绝的道路,车辆载着我们驶向直升机
起降坪。前方是干扰发射台,拱形的电子线路牢牢地
拴在穹顶之上。8辆银色的追随者紧跟着两三台并排
的越野车,它们满载着士兵和纳伦德拉·莫迪的“z+
”级安保黑衣突击队,这是印度政府为它的重要人物
们提供的最高级别的安保标准。
作为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莫迪一直是印度恐
怖组织——所谓的“圣战者”的头号目标。竞选集会
遍布全印度,莫迪又总是能召唤到数以百万计的人聚
集在他的身边,因此自杀式爆炸行为的危险也就一直
存在。在担任首席部长的12年里,莫迪始终坚定不移
地反对入侵,抵制恐怖行为。巴基斯坦民选政府最近
宣布,如果莫迪当选总理,他们愿意与他“合作”,
但通过第三方代理发动的恐怖袭击对莫迪人身安全的
威胁依旧十分严峻,非常明显。
护航的队伍继续向前方驶去。在道路两旁,每隔
100米就有战士和警察们守卫的身影,他们背对着我
们,目光紧锁着宽阔的大道和道旁的灌木丛,搜索可
疑的动作。到达停机坪后,突击队员们立即从车上一
跃而下,朝着直升机一路小跑,穿着卡其服的士兵则
排成两翼有序地散开,手中的机关枪随时待命,形成
一个更加宽阔的掩护区。只有当我们升到了空中,空
中相对的安全感才取代了陆地的脆弱和无助。现在客
舱里只有莫迪和几名高级助手,还有我。飞行员和助
理飞行员待在直升机的前端。机上没有任何突击队员

随着螺旋桨越发快速地旋转,一股油料未燃尽的
味道渗进机舱。我必须探着身子才能让莫迪听见我说
的话。螺旋桨发出了一种紧绷绷的、令人感觉有攻击
性的声音。我们顺势升空,开始向西飞去。莫迪的脸
上突然出现了一丝微笑,他说:“你会喜欢的。”他
的音量盖过了暴烈的引擎声,他指的是他不久将要参
加并做演讲的那个集会活动,以及我们和民众在场上
的互动。“一定会是最棒的!”他说。直升机机头开
始下降,飞机猛地向前疾驶而去。
此前整夜都在下雨。这一刻,迷雾低垂于云层之
下,在我们所在的1500英尺(约457米)的高空,能
见度不过区区10公里左右。我们急速掠过,飞越了城
镇和村庄,身下随处可见陆地上的植物,它们深浅不
一,有些呈深金属铬色,有些显钴绿色。街道和建筑
物组成了矩形的网格,从纠缠的枝叶丛中凭空升起,
像用刀切出的一个个方块;平坦斑驳的灰色混凝上屋
顶很脏,还留着雨水的痕迹,仿佛是古代文明的遗址

飞行途中,莫迪戴着眼镜默默地在阅读,小小的
机舱里静坐着伟大的人物。在相关事件和图表的笔记
中,他陷入了沉思,为即将到来的演讲做准备。之后
他又浏览了一些别人为他在头一天的报纸中摘选出来
的文章。我们继续向南驶去,机舱外的天空略略地亮
了起来,下面的村庄也渐渐显露出铺着红砖的斜屋顶
。更多的寺庙忽然现身于越发明亮的晨曦之中,简直
像是冲我们扑面而来。
这一片天空下,田野依旧是绿色的,但比起之前
的那片土地来,这里表层泥土的颜色更加浅淡,植物
的颜色也更浅,其实连植物也并不那么多见了。地表
的石化程度也更严重,我们看见了更多裸露的岩石,
这里甚至还有悬崖峭壁,它们静静地注视着宽广的阿
拉伯海海岸线。
莫迪的批评者宣称,古吉拉特的转变只不过是一
个庞大的幻影,是烟雾,是镜花水月。他们说,实际
上整个邦依旧是一团乱麻、糟糕不堪,依旧是莫迪接
手前的那口陈旧的大铁锅,依旧散发出贫穷和宗教偏
执的气味。除了有关莫迪性格的争论没完没了地进行
着之外,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也备受争议,这些都
成了2014年大选的一些主要话题。
无论由谁撰写莫迪的政治生涯,年表都是一个无
法避免的话题。他担任古吉拉特首席部长的任期如此
之长,甚至超过了如今国大党对印度长达将近10年的
统治。于是现在我们可以预测到这样一种可能性:若
莫迪在2014年5月的大选中胜出,荣登总理宝座,那
么他在古吉拉特的任期和国大党对印度的统治——这
二者都将步入终结。只可惜目前结果依旧可望而不可
即。
2001年10月,莫迪被任命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起初的第一任,他并不是通过民选上去的)。这其
实是他有生以来担任的首个政界职位,人们听说此事
不免惊讶。实际上他在那之前只担任过党内的管理职
务。一直以来他都是印度人民党幕后的战略家,后来
提升为秘书长,但他此前确实从未竞选过政府公职。
然而,古吉拉特在他上任仅数月后立即陷入了血
腥的公共骚乱。2002年2~3月,全邦饱受印度教教徒
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折磨。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莫
迪应该为此事负责。最恶毒的反对者声称是莫迪本人
计划和策动了骚乱,导致790名穆斯林和254名印度教
教徒死亡,223人失踪。基于此事,美国政府也于
2005年拒绝给他签发签证,全然不顾这种举动是对印
度明晃晃的外交侮辱,毕竟莫迪可是民选出的一邦之
主。面对此事,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不过
是极尽温柔地表达了些许所谓的正式抗议。
古吉拉特的2002年骚乱简直固化了莫迪的形象。
直到最近,人们对他的看法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几
乎无人质疑。从那时到现在,莫迪已是第三次蝉联古
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印人党在古吉拉特所占的票数之
多,几乎和他2002年年底首次当选时所占的票数不相
上下,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党派。在2012年12月的议
会选举中,有人认为,有超过全国总人口数1/4的穆
斯林把票投给了莫迪,但人们对他的畏惧与焦虑依然
并存。
直升机着陆了,民众们蜂拥而至,簇拥于机身之
下。安保人员排成了一条线,他们展开双臂,试图把
人群控制住。机舱门打开后,舱外的空气中竟显出了
相当粉的颜色,我一度为之震惊,紧接着,四下里又
响起了鞭炮声,而那随烟花而来的火药的烟雾,在白
日的光线下几不可见。那火药的气息使人想起在印度
的心脏地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那些真枪实弹
的危险。
当然,突击队员和士兵们依旧在场等候。一支独
立小分队提前被派来迎接我们,于是我们再次置身于
车队和越野车的层层保护之中。现在我们沿着街道行
驶,目光所及之处皆张灯结彩,处处挂满了欢庆的气
球和彩旗,看上去似乎整个城市有近一半的人口都出
来夹道欢迎我们了。
集会上满是汹涌的人群,莫迪开始演讲,既不用
讲稿,也不用提词器,然而却未有一词囫囵,不闻一
字结巴。我还注意到,当他强调重点的时候,先是缓
缓地抬起一只手臂,然后又抬起了另一只,之后才进
入下一个话题。这使得整个演讲的画面看起来既令人
放松,又充满张力。在他所有的竞选集会中,莫迪都
使用肢体语言为口头话语平添威力。他的声音时而高
昂,时而低沉,这声音撕裂了国大党和其他党派。话
语的节奏和音调如此独特,在印度甚至在西方都极为
罕见。在西方国家,政界的声音简直有如福音传教般
强硬。
刚独立后的前40年里,印度遵循了当时通用的经
济手段,即超大政权指导下的温和的或不那么温和的
社会主义。此手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无处不用。在
印度,这体现为由上层精英阶级领导着的社会主义。
尼赫鲁·甘地家族在这段时间内巩固了自己的特权,
一个政治王朝从此横空出世。
英迪拉·甘地的统治终结后,从1977年开始,国
大党的霸权受到了来自人民党(后来的人民同盟)的
挑战,然而,印度的左翼意识形态依旧桎梏着印度,
国家的各项指标保持着很低的年增长率。他们总是声
称自己关心穷人,政府的政策也似乎总是以确保穷人
能得到照顾为目标——主要以大袋大袋的米或其他谷
物的形式来表现,竞选期间尤为如此。
面对这样的叙事背景,莫迪对自己的定位是:成
为充满活力、锋芒毕露的斗士。这个国家,会追随他
吗?
有位好心人走到讲台上,给莫迪戴上了一方红色
的头巾。他开始演讲时,头巾就一直戴在头上,尽管
对他而言略微显得有点儿小。这里的观众比前一天更
多,看起来也更加焦躁。口号和掌声也更响亮,简直
像是发生了一次爆炸。莫迪也处在斗争的气氛中,他
攻击第二届团结进步联盟政府,将总理招牌式的沉默
与政府的诸多失败,如腐败、通货膨胀、安全问题等
联系了起来。他指责国大党领导者是“哑巴”,因为
他们没有能够站出来大声地为印度说话。
这就是典型的莫迪风格,他热衷于这种精彩的文
字组合,就像玩文字游戏一样,语言的使用要足够抽
象,但又不至于非要十足聪慧的民众才能一听就懂。
大家和他能够同时接触、共同理解的语言,就是他明
星魅力的一个展示,它们微妙地传达了有关莫迪背景
的最基本又最重要的一条,即莫迪是民众中的一员,
是和他们一样的工薪阶层,而不是正当权的老牌正统
的政治阶层,不是新德里的精英。莫迪,他散发着改
弦更张的气息。
随着人群不断地口乎喊他的名字,莫迪的声音又
再度响起:
国家独立的时候,人民渴望自治,渴望拥有一个
良好的政府。60多年过去了,人民却仍然在问:为什
么我们的政府就是无法治理好国家?
莫迪演讲的焦点一直围绕着选举辩论的这一本质
问题展开,那就是政治机构的改革和加强,以及公民
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第16届人民院选举中
,这个重要的选择将印度推上了生死关头:是要改革
和放权,还是要紧缩经费和福利。换言之,你希望政
府为你做事(并且做得一塌糊涂),还是希望政府帮
助你获得机会,从而能亲手做有利于自己的事呢?
在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背后,更尖锐的选择利剑直
指国大党之心脏,这是个终极挑战:要王朝,还是要
发展?
集会结束后,莫迪回到直升机里,又坐下来处理
一些文件,这次他阅读的是他收到的电子邮件的打印
稿。有趣的是,尽管他是个冷静的人,私底下很自立
,但他显然很享受,有时甚至很需要听到一些令他心
情愉悦的信息,他的工作人员会从海量的信件中挑选
出这样的一些供他阅读。他告诉我,自那场浩劫发生
以来,自己已经遭受了长达12年的公开的“抨击莫迪
”的运动。对此,他下定了决心:“我将给媒体自由
,绝不对抗;绝不把时间浪费在对抗上。”莫迪极少
回应别人对他的指控,反而一直以他称之为“脱离”
的方式漠然处之。
古吉拉特邦的能源和就业部部长所罗伯·帕特尔
在进入政界前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回程时他也坐进了
我们的直升机,莫迪把那些电子邮件的打印稿递给他
看。他读完又递回去,并做了一个小小的手势,就是
那种充满雄辩又惜字如金的手势,意思是:“你看吧
?”
莫迪又把邮件递给我,来信的是一位乌克兰女士
。她最近刚刚与一名印度人喜结良缘,对这个国家便
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她特意致信莫迪,为他在
古吉拉特取得的成就发来祝贺。但她的主要关注点还
是2014年大选。她说,2005年的乌克兰曾经本来也有
一个革故鼎新的机会,即“橙色革命”,但他们却失
败了。她在信中这样写道:如果你有机会改变印度,
请别辜负我们,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莫迪不断地被称为“分裂分子”,越来越多人把
他比作玛格丽特·撒切尔。这种仇恨是社会因素的复
合体。莫迪是个局外人,是个用整个政治生涯来学习
这个体系的运作方式,但仍能够远离它的“其他落后
阶层”,他处在印度身份体系之底层,越过其他政客
,直接影响了民众,他就这样带着近乎冷酷无情的效
率工作着。虽然他是个局外人,但却是个很快就能融
入局内的局外人。
倘若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时住进了马场道7
号的首相官邸,那么对于这个从古吉拉特小镇沃德讷
格尔远道而来的落后阶层的贫穷男孩而言,他那漫长
又充满惊奇的旅程,也就该暂告一个段落了。
内容推荐
安迪·马里诺著的《莫迪传》是一部印度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传记。作者通过采访莫迪多数的专属会议,不回避困扰着莫迪的争议,包括古吉拉特邦的发展与治理等问题,分析了莫迪的价值观及其形成;并追溯到他年轻时在喜马拉雅的流浪、他的政治觉醒,以及逐渐走向政治的行列,展现了他在政治及宗教方面的个人哲学视野。书中还精心研究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2014年激烈竞选中的胜利,以及他是如何改变印度的面貌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