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碧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程碧,作家、出版人;全球生活美学MOOK《innearth地球旅馆》系列读物的主编。
喜欢阅读世界各国不同领域里活得精彩的女子的故事,并以此汲取能量;亦爱研究民国女子,民国风物。愿以文字在时间上缝制美妙的针脚。
已出版:《林徽因: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等书。
与张进步合编出版: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
《我允许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最美的情书》等。
后记
三毛的死:自杀是一场预谋
『一个令人费解的、拔俗的、谈吐超现实的、
奇怪的女孩,像一个谜。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
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
——作家、文学研究家胡品清
三毛对死亡一直有好奇心,“死”这个字曾在
她的文字中频频跳出来。
“自杀”这件事在三毛很小的时候就发生过,
她那时处在自闭的青春期。所幸那次她走了出来。
长大后她解释:“当时年纪小,不懂得——死,并
不是解脱,而是逃避。”
后来,她的未婚夫离世的时候,她也一度想要
自杀。直到遇到荷西,他们一起生活了六年,这段
日子,她过得甜蜜、充实,死亡这样的事情便闭口
不提了。那时,有个杂志社约她写一篇文章,主题
是: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
事?
她想了很久,一直没有写这篇文章,她说:“
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的方式,可
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
牢牢相连的生命,那便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
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
不可以死,连神也不能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
神也明白。……我要守住我的家,护住我丈夫,一
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荷西意外死亡后,她与世上联系的三根线便被
斩断了一根,对她而言生命变得不再那么稳定,死
亡又开始浮出水面,与她对视。那时所有人都担心
她会自杀,她也的确这样想过,她曾经很认真地跟
父母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
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
归宿。”
母亲祈求她:“你再试试,再试试活下去,不
是不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试一次。”
父亲则几乎失去控制地对她说:“你讲这样无
情的话,便是叫爸爸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你今天既
然已经说了出来,使我,这个做父亲的人,日日要
活在恐惧里,不晓得哪一天,我会突然失去我的女
儿。如果你敢做出这样毁灭自己的生命的事情,那
么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与你为仇,我世
世代代都要与你为仇,因为是——你,杀死了我最
最心爱的女儿——”
父母的反应让她知道,她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
是多么重要。所以她说:“我愿意在父亲、母亲、
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生的艰
难,心的空虚,死别时的碎心又碎心,都由我一个
人来承当吧!”
但她却食言了。
也许,语言是有时效性的,人们在某种特定的
环境里说过一句什么样的话,当生命的情形变了之
后,对之前说过的话就不再认同了。
有人说她那么热情、坚强,怎么会杀死自己呢

其实那几年,她在强迫自己活着。荷西死后,
她在精神上异常艰难,但为了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
,她为自己找了一些乐子——写书、写歌词、写剧
本、四处搜集老物件,看起来也的确过得还不错。
她不愿意悲悲戚戚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只在一些关
系好的朋友面前才会流露出悲伤。到了后来,她在
朋友面前也很少表露悲伤了。那些年她也不是一直
沉迷悲伤的,她同朋友们喝酒、聊天、说笑,也是
真的快乐,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治愈了,但内心深
处的那块黑暗之地一直存在,心理的处境更加危险
了。
那些年,她写的文字都零零散散的,失去了最
初的灵性。她自己也知道,但是也无力改变现状,
写作是感性的事情,着急和努力都没用。她在给父
亲的一封信中透露出无奈的情绪:
爸爸,你不能要求我永远是沙漠里那个光芒万
丈的女人,因为生命的情势变了,那种物质也随着
转变为另一种结晶,我实在写不出假的心情来。
虽然在荷西去世后的那几年,她做出了一个又
一个的成绩——出版了十几本书,创作了一张唱片
,又写了一部剧——《滚滚红尘》。但创作过程对
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损耗。写书还好,可以按照
自己的心意去创作。写歌词和电影剧本,要牵扯到
团队的协作,需要反反复复地修改。那张《回声》
专辑里的歌词,她改了很多遍,唱片公司一遍一遍
地打回很多遍。电影剧本更是反反复复修改了很多
遍。她忙到失忆的那几次,都是因为这些工作。无
论对精力还是心智,都是一种巨大的损耗。
《滚滚红尘》是三毛自荷西去世后在创作上的
一次重要突破,是三毛铆足劲完成的作品,也是她
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所以她很在意这部作品。虽然
三毛对外界说得不得奖没有所谓,但心里其实还是
很在意的。在奖项揭晓之前,她跟一个关系很亲密
的朋友说:“我写了电影《滚滚红尘》,主演是林
青霞和张曼玉,已入围亚洲电影大奖,我要去香港
参加典礼,但不知能不能最后获奖。我心里很紧张
,总担心人们对我写的电影期望值太高,担心他们
会看了失望。”
朋友安慰她说:“电影又不是你拍的。如果能
得最佳编剧奖当然好,即使得不了,读者照样会喜
欢你。”
她说:“我还是很担心。如果拿不到任何奖,
我会很没面子的。我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时问很
多努力。”
她对自己这次跨
目录
壹·爱情
三毛与荷西的生活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有情饮水饱
遇见你什么都对了
荷西这个人
时间静止的1979年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没有你的旅途不完整
再见,大加纳利岛 再见,我的半生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贰·追梦人
她走过的路有一生那么长
撒哈拉:跟随了她一生的地方
西班牙:最好的时光,最痛的时光
台北:孤岛,四周不断涨起潮水
叁·生活趣味
对照记
三毛的审美趣味对照
三毛的居所
你怎么过一天,便怎么过一生
三毛的收藏:与旧时光的对谈 三毛的衣柜:一生不爱黑色
三毛的厨房:爱人不是在身旁,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三毛的汽车:带我去远方
肆·父母的爱
暖暖内含光
母亲缪进兰
父亲陈嗣庆
伍·友情
最真挚的快乐
顾福生:将她拉出黑洞的人
林青霞:命运是个谜语,它给你的每一个谜面都会适时公开谜底
三毛与王洛宾:不对等的灵魂如何相爱
李敖:骂人是他的生存之道
陆·尾声
追梦人
她的写作:就像一所简陋的房子,打开门,里面却堆满珍宝
后记
永远的女孩
三毛的死:自杀是一场预谋
精彩页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马德里。1973 年4 月的一个清晨,30 岁的三毛给合租的三个西班牙女孩留下租金和一封信,没有惊扰睡梦中的她们, 便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搭飞机去了撒哈拉沙漠。」
六年前。
圣诞夜前夕,一个名叫荷西·马利安·葛罗的西班牙男孩去朋友家过圣诞节。西班牙的风俗是:圣诞夜十二点一过,邻居们就要前往左邻右舍,一家家的恭贺节日快乐。有点类似中国的拜年。那晚,十二点的钟声刚过,荷西便出门准备上楼去祝贺左邻右舍圣诞节快乐。当他雀跃着往楼上跑的时候,遇到了正在下楼的三毛。就这样,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大学读哲学系三年级的中国女孩三毛,第一次见到了还在读高中三年级的西班牙男孩荷西。当两个人在狭窄的旧楼梯上“狭路相逢”时,有那么几秒钟,空气是安静和凝固的,周围的喧闹仿佛被隔绝,突然都沉寂了下去。在对视的电光石火间,三毛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该是一种满足了。而对于荷西来说,这个有着一头黑色浓密长发的中国女孩就像窗户外忽明忽暗的烟火一样,是那么的神秘和难以捉摸,他心里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眼前的这个中国女孩,她将是我的妻子。恰好三毛的朋友也是荷西的朋友,自那之后,荷西常常在下课后和周末来三毛住的公寓楼下找她一起玩。公寓楼后面有一片空地,荷西常常约她来和朋友们一起打雪仗、玩棒球。偶尔也会单独约三毛去一个叫“海盗市场”的旧货市场,两个人常常从早晨一直逛到下午。虽然有时候逛了大半天也只是买了一根鸟的羽毛这样的小玩意儿,但在那个寒冷、沉闷的
冬天里,两个人在马德里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有一次,逛了一天后不知道要再去哪里的两个人将街上的长凳移到地铁的出口,坐在那里蹭着地铁口吹出的热风,一边呵着手取暖一边聊着天,直到夜晚的灯都逐渐亮起。在城市星星点点的灯光里,荷西忽然认真地对三毛说:“你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就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突如其来的表白让三毛有点不知所措。虽然初见荷西时三毛对他有着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并且在听到荷西的这个梦想时也差点感动得流下眼泪,但这个很甜蜜的承诺毕竟是从一个18 岁男孩的嘴里说出来的,里面总会有些不成熟和冲动。她问荷西:“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荷西说:“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在荷西认真表白之前,敏感的三毛就觉察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段时间的相处变得有些微妙:原本荷西都只是在下课后才去找她,但后来,有几次在上课的时间他也翘课跑出来了;原本他隔几天才会约她逛次街,但后来他几乎每天下课都来等她;原本是一大帮人一起玩,但后来荷西却用仅有的十四块钱单独邀请她去看电影。
那时的三毛26 岁,是个热情开朗、喜欢玩闹的女孩,她敏感、难以捉摸又充满魅力。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男同学追求她,甚至常常有男生抱着吉他在楼下为她唱歌,虽然她也会内心雀跃,但始终不为所动。从台湾来到马德里求学的她,刚从一个闭塞的环境里挣脱出来,世界在她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新画卷,对她来说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她内心深处的小疯狂念头也一个个迸发出来。她曾在书上读到过一句话:“每夜上床时,你一定要觉得今天可真活了个够,那么你的一生都不会遗憾。”这句话对她触动很大,让她觉得一定要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才不枉费这一生,所以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马德里求学期间,不安于安稳生活的她已经独自去了很多国家旅行,她还想要去更多的地方流浪。她也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那时的她并不想、也不曾想过要跟什么人许下什么一辈子的承诺,加上来自中国人骨子里关于男女年龄的传统想法,让她只把比自己小8 岁的荷西当成弟弟一样看待。她也知道,人的情感和想法是随着时间流动的,六年的时间内,两人的学业和生活都会发生变动,谁知道前方会有什么样的未知在等待着他们?况且,六年之后,两个人心里是否还如现在一样彼此喜欢?虽然她很喜欢荷西,与他在一起也感到开心和轻松,却没想这么快就到结婚这么严肃的地步,她不想贸然接受这个承诺,谁都说不准六年以后的事情,所以在听了荷西的表白之后,她决定把他爱的小火苗熄灭在这个冬夜。
“你从今天起不要来找我了。”三毛狠着心对荷西说。
但三毛是个善良的女孩,她担心自己生硬的拒绝会伤到这个单纯的男孩子,因为这是荷西最宝贵的初恋。他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拒绝失去再相信爱情的能力。所以在拒绝荷西的时候,三毛的心里是痛苦和矛盾的,她对荷西讲了很多话,最后,荷西说了一句“除非你自己愿意,我永远不会来缠你”。在两人分开的那一刻,她能给他最后的安慰便是看着他先离开。此时,已是深夜,天空飘起了雪花,荷西慢跑着转过身子,手中挥舞着一
导语
畅销书作家程碧全面还原了三毛的一生,讲了别人没讲过没讲透的那个三毛。她的流浪、旅行、爱情、友情、居所、厨房、收藏、鞋子、衣服、车子……以及她热爱的沙漠和岛屿,她的快乐和悲苦,她的明媚与阴霾,以及与与荷西、林青霞、齐豫、潘越云、王洛宾、李敖、顾福生等人的往事恩怨。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采用“花瓣式”写作手法,每一个花瓣都能独立存在,所有花瓣又组成一朵花。采用小章节、主题性写作方式,手法新颖,可整可零,无需从头开始,随手翻开一页,就可以无障碍阅读。程碧说:“我没有按照一般写传记的思路将她从出生到去世一路写下去。我更像在做一个化学实验,我用来写作的工作室更像是一间化学实验室,我在里面分析三毛这种物质是由何种成分组成的。”
序言
人生是由无数个小圆圈组成
三毛是我在青春期时读过的女作家,她也是第
一个将自由的种子埋进我心里的人。
那些年,读着她用跳脱的句子讲的故事,读着
她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过的那种浪漫、肆意的生活,
让我了解了人生有很多种可能性,并不一定是每天
按部就班的生活模式,这些让年少的我对未来多了
很多期待。
在信息不是很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末,阅读是
最好的了解外界的方式。不像现在,只要你有一部
手机,就可以每天收到别人展示给你的各种资讯。
这个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在兜售着自己的价值观、
世界观——其中也有一些经过包装后的观点。也许
,写出那些讯息的人并未认真审视他所传达的生活
是否值得过,而三毛,则是在用生命亲身去试验着
她的生活观。
三毛少年时,经历过一段自闭的时期,像一只
蝴蝶被关进了封闭的小黑屋里,这段时间长达7年。
好在最终,她从里面飞了出来,并在那团“黑”里
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进化。她明白了人与世界的短暂
关系后,给自己认真出了一道题:这一生该如何度
过?然后,她用整个余生来完成这个题目。
为了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为了给自
己的内心一个交代,瘦小的她,脱离了平常人的轨
道,去开拓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原先不喜见人
,把自己关闭在小世界的那个女孩,对外面的世界
充满了向往,她要去实践那些年少时被传统教育否
定的价值观。于是便离开台湾,独自一人去了西班
牙留学。自那以后,她便步履不止,先后在西班牙
、德国、美国念书,后来又去了环境严苛的撒哈拉
沙漠生活了3年,之后定居大加纳利岛,又游历了南
美洲。这一路,她身体上吃了不少苦,精神上却收
获满满。当初,把她从那团黑暗里拉出来的最大力
量是书,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近乎疯狂的阅读
和写作中度过。33岁时,因《撒哈拉的故事》一书
,一举成名,几十年过去了,她的作品和行为仍然
影响着很多人。她这一生,无论身体上还是灵魂上
,都活了别人的几个人生。她在每个生活过的地方
都汲取了很多能量。
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是在消磨漫长的时间;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活着却是争分夺秒的体验。三
毛属于后者,她的一生是马不停蹄的,并且一共出
版了二十几部作品。她曾经说过:“人生那么短,
抢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愿慢吞吞地老死。
”她的人生被自己安排得很密集,她这样的活法,
可能与她长达7年的自我封闭有关,“抢命似的活”
也许是为了弥补早期那段“坏掉”的时间。她也为
这样的生活选择付出了许多。这种生活,需要很大
的勇气去实现,因为现实中的牵绊太多了,退缩一
步,便是普通的人生。何况,在她之前也并无太多
此类的例子可供参考。
大家喜欢三毛,我想是因为她实现了很多人想
做却又没做成的事情。这种肆意、任性的生活,即
便是今天,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比几十年前
有了很大进步,人们也不能随意做到,并不是人人
都能真正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之前读三毛,会读她的流浪生活,现在成熟一
些了,会去关注她的居所、她的收藏、她穿什么样
的衣服和鞋子,会去看她在某一天做了什么事情、
吃了什么东西,这些生活的日常比流浪生活本身更
能吸引我。
我没有按照一般写传记的思路,将她从出生到
去世一路写下去。我更像在做一个化学实验,我用
来写作的工作室更像是一间化学实验室,我在里面
分析三毛这种“物质”是由何种成分组成的。
在青春期读三毛,只是读了一个表象,只看到
了她被贴的那个巨大的标签——流浪。就像在看日
常的一杯水,它的形态就只是水,也不会去考虑它
与氢气和氧气有什么关系。人年轻时,总是容易被
最表面的东西吸引。
这次为了写这本书,把她所有的作品找出来重
读一遍,她跳脱、欢乐的文字,很轻易地就将那些
沉淀在心底的尘埃激荡起来。再细细分析,才发现
三毛的“成分”实在太复杂了,她的流浪、旅行、
爱情、友情、居所、厨房、收藏、鞋子、衣服、车
子……她热爱的沙漠和岛屿,她的快乐和悲苦,她
的明媚与阴暗,这所有组成三毛的“成分”,都一
并释放出来了。三毛很复杂,而她的复杂又很显而
易见。
在从“陈平”变成“三毛”的初期,经济状况
不好的时候,看着她在撒哈拉沙漠用“废物”打造
出一个温馨的住所,在简易的厨房里为丈夫煮一餐
中国食物;后来,生活的境况好一些时,住在大西
洋岸边的大房子里,为丈夫烤一只鱼形蛋糕当晚餐
,站在窗前看星星出现又散去……当我看到了这些
之后,就会想,她哪是在流浪啊?我觉得她只是在
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的角落体验着不同的生活。
只是,再如何精彩的人生也不过是苦中作乐。
年轻时,她忍受过贫穷,状况刚刚好转时,又失去
了心爱的丈夫。她被这世界宠过,也被虐过,这是
一个作家所需要接受的考验。三毛的父亲曾经用“
燃烧”来形容女儿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认为在所
有对“三毛的一生”的评价中,最贴切的两个字。
这次要写她的一生,不但把她写的书全部读了
一遍,也看了很多她写给家人、友人的信件。三毛
写的中文字很特别,是与水平线呈45度倾斜的,像
一个人迎着风沙赶路的姿势。也许,一个人的命运
会透过各种细节渗透出来。
在我刚写这本书不久,一个冬天的傍晚,我走
在马路上,忽然听到街边有人在弹唱《滚滚红尘》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
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这首走红于20
世纪90年代的歌,是罗大佑为三毛编剧的电影《滚
滚红尘》创作的主题曲,氛围有些悲苦,也已不再
流行,它通常不会在公众场合被播放出来,我已经
有很多年没有在公众场合听到它了。那时,我还不
知道何时能写完这本书,这首悲苦氛围的歌却忽然
给了我很多积极的情绪。因为我听到了跟三毛有关
的信号,也许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这是来自“滚
滚红尘里隐约的耳语”,我固执地认为它是在鼓励
我早点写完。
当年,我在教室的后排捧着她的书读得津津有
味的时候,也未曾想过跟她会有什么联系。而今,
我坐在工作室写这本书来解读她的一生,隔了这么
多年,我们又重新有了联系。
你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画下起始的一笔,总会
在另一个时刻闭合成一个圆圈。一生中所遇到的人
和事大抵都可以如此解释,人生便是由无数个这样
的小圈圈组成的。
就像三毛,在成为作家之前,她从未想当作家
,她只是爱读书,爱到痴迷——这也是她人生初始
的一笔吧。
内容推荐
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与林徽因、张爱玲并称华语文学圈极具影响力的三大女作家。她的作品和行为影响了70、80、90几代人。
程碧著的《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通过三毛的旅行、爱情、友情、居所、厨房、收藏、鞋子、衣服、车子、沙漠和岛屿……讲述了三毛传奇多彩的一生,带你重走她曾走过的路,带你见证他与荷西深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7: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