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英)乔治·赖特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武当山
第二章 正大光明殿
第三章 海幢寺的码头和入口
第四章 虎丘山试剑石
第五章 甬江河口
第六章 长城
第七章 香港的竹管引泉
第八章 打板子或者杖刑
第九章 佛教寺庙
第十章 焦山皇家宫殿
第十一章 临清州的街头杂耍
第十二章 梅林湖龙泉岩
第十三章 养蚕与缫丝
第十四章 洞庭山
第十五章 五马头
第十六章 澳门妈阁庙
第十七章 妈阁庙的神堂
第十八章 南京的官宦家庭
第十九章 通州的茶摊、猫贩子及顾客
第二十章 从深井岛眺望黄埔岛
第二十一章 天津的剧院
第二十二章 虎门战役
第二十三章 东昌府的售饭摊
第二十四章 舟山群岛上的英军营地
第二十五章 攻占定海舟山港
第二十六章 官宦家庭的宴席
第二十七章 一位中国商人的豪宅
第二十八章 斗鹌鹑的船工们
第二十九章 从河上远眺宁波城
第三十章 厦门城的大门口
第三十一章 元宵节
第三十二章 大黄滘炮台
第三十三章 官宦之家玩牌的女性
第三十四章 长城的尽头与北直隶湾
第三十五章 石门
第三十六章 染丝作坊
第三十七章 苏州府的水稻
第三十八章 种植水稻
第三十九章 踢毽子游戏
第四十章 黄河入海口
第四十一章 中秋节
第四十二章 北京西直门
第四十三章 澳门的贾梅士洞
第四十四章 石潭瀑布
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海
第四十六章 帽子商铺
第四十七章 乍浦之战
第四十八章 剃头师傅
第四十九章 定海的郊外
第五十章 从港口外远眺厦门
第五十一章 迎亲的队伍
第五十二章 庾岭之隘口
第五十三章 丝绸庄园主的宅邸
第五十四章 一个中式墓地
第五十五章 中国人的算命
第五十六章 海幢寺大庙
第五十七章 道光皇帝大阅
第五十八章 直隶省的官员宅院
第五十九章 南京城
第六十章 富春山
第六十一章 清朝官员的出行和打招呼
第六十二章 官府庭院里的杂耍表演
第六十三章 金坛纤夫
第六十四章 宁波的棉花种植
第六十五章 从香山要塞远眺澳门
第六十六章 香港的发迹
第六十七章 大家闺秀的闺房
第六十八章 南京琉璃塔
第六十九章 肇庆府羚羊峡
第七十章 北京卖灯笼的店铺
第七十一章 九龙半岛的维多利亚要塞
第七十二章 通州魁星楼
第七十三章 从九龙半岛远眺香港
第七十四章 武夷山
第七十五章 澳门南湾
第七十六章 镇海的孔庙正门
第七十七章 韶州广岩寺
第七十八章 太湖娘娘庙
第七十九章 太湖昭关
第八十章 扬州的渡口
第八十一章 广东的街道
第八十二章 杭州西湖
第八十三章 潘长耀宅邸的园林水榭
第八十四章 江湖郎中
第八十五章 瓜洲水车
第八十六章 祭奠去世的亲人
第八十七章 白云泉
第八十八章 端午节赛龙舟
第八十九章 重阳节放风筝
第九十章 船行过水闸
第九十一章 鼎湖山瀑布
第九十二章 茶叶的栽培与制作
第九十三章 茶叶装船
第九十四章 镇江河口
第九十五章 英德县煤矿
第九十六章 接春仪式
第九十七章 虎丘的行宫
第九十八章 承德小布达拉宫
第九十九章 广州西樵山
第一百章 七星岩
第一百零一章 镇江的金山
第一百零二章 从鼓浪屿远眺厦门
第一百零三章 古墓群
第一百零四章 厦门城远眺
第一百零五章 定海要塞
第一百零六章 普陀寺
第一百零七章 南京的桥
第一百零八章 欧洲人的商行
第一百零九章 镇江府的西门
第一百一十章 镇江府的银山
第一百一十一章 潘长耀的豪宅
第一百一十二章 晋江入海口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中国渔民如何省时省力
第一百一十四章 舟山山谷
第一百一十五章 送到新娘家的聘礼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乍浦古桥
第一百一十七章 穿鼻的防守
第一百一十八章 运河上的宝塔和村庄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运河边的河南风情
第一百二十章 乍浦天尊庙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海的枷刑
第一百二十二章 鸦片鬼
附录:《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精彩页
古代中国的男人一般都是蓄长发的,只是在清政府强迫之下才中断了这一习俗。尽管满族征服者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宗教和法律,但他们必须剃光脑袋,只留下头顶的一束,看上去像光头一样。
时间总能抹掉一切。慢慢地大家还是忘记了这一羞辱性的命令所带来的悲痛情绪,整个帝国所有阶层都采纳了这一习俗,最终抹去了对其根源的痛苦记忆。这一习惯创造出了对庞大剃头匠军团的需要,他们全都是流动的,被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未经官府许可便从事这门手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剃刀经过的不仅有脑袋,而且包括脸部,这使得任何中国人都不可能自己动手来执行这一必不可少的仪式,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剃头匠。
仅广州一地,就有超过7000名剃头匠穿梭于大街小巷,拨动一个长长的铁镊子,发出嘣嘣的声音,标志着他们的到来,以及他们此刻有空。剃头匠的肩膀上挑着一根长长的竹扁担,一头挑着一个带抽屉的小箱子,里面放着剃刀、刷子以及白铜做成的洗头器具,这个小箱子还充当了顾客的座椅。扁担的另一头挑着水桶、脸盆和炭炉,装在一个箱子里。40岁之前不允许留胡须,脸上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有一根毛发。剃头匠的存在时刻不能少,相当程度的熟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的剃头刀外表看上去很笨拙,但用起来很方便,任何时候,只要刀刃钝了,便在一块铁板上磨两下。
当时,对于剃头匠这个行当来说,更专业的部分不是剃头,而是按摩;这种非同寻常的加速血液循环的方法所用的器具,不仅为数众多,而且制作精巧。
顾客端坐在一把大椅子上,剃头匠用双手快速击打其身体的各个部位。接下来便是拉伸双臂和双腿,突如其来的猛拉让人担心造成脱臼。有时候,拉住顾客的一只手臂,同时把他的头朝相反的方向推,指关节发出噼啪声,快速的击打不断重复。
接下来便开始动用工具了,先是一把刷子,类似于球形的金合欢花,接着是掏耳勺,最后是镊子和注射器。眼睛虽极度娇弱也没能让它逃过这些剃头匠之手。几件很小的工具被用来对付这一娇弱的器官,让它免受伤害,大概也很有效。按摩通常持续半小时,最后以修剪手脚指甲而告终。
中国的统治者似乎忘记了规定正规的休息日和感恩节,结果令老百姓更容易超越礼仪规范的限制,抓住机会寻欢作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很喜欢把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事件转变成欢乐聚会的借口;不过,任何一次欢庆活动都伴随着一次有条不紊的游行,队列中的每个人都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
在中国,开玩笑是无伤大雅的,除非那些玩笑话是实际存在的。定海是一座人口稠密、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这里的居民喜欢参与欢庆活动、公开表演或假借宗教之名举办活动。这里到处是小山和溪流、树木和沼泽、荒地和耕地、早期居住的痕迹、名人的纪念碑,以及供奉土地神的庙宇,这些景色赋予每次欢庆活动以别样的风格。
P107-109
导语
乔治·赖特著的《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是一本描述古老中国社会风貌的画集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文化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本书的插图包括中国的长城、运河、圆明园、景山、午门、虎丘塔、雷峰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龙舟、灯笼、宴请、辫子……
托马斯·阿罗姆的画作气派恢宏,总体格调类似一幅幅巨大的舞台布景,无论山水还是建筑,氛围都似人间仙境。他对光影的强调,更加深了画面的剧场效果。这些画作的钢板雕刻由不同的雕工完成,工艺精湛,堪称完美无缺。此书出版发行后,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最有名的插图本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据传,当时欧洲人关于中国的丰富知识,大部分是从这部书的文字和图画中获得的。
序言
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
多。中国—这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古国开始融入世界
。鸦片战争后,中国依然保持着大清帝国最后的体面
,一派繁荣和平景象。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是当时世
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一千多年来唯一能和罗
马帝国相较的“中华帝国”。
随着西方使团、传教士等的不断涌入,介绍中国
的书籍、画作不断出现,为西方人呈现了一个别样的
“中华帝国”。曾经的辉煌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依然能直观地体味那些逝去
年代的遥远记忆,这种经历,弥足珍贵。本书正是这
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书中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
映了中国当时的历史、社会、风俗、文化以及东西方
的交流。
书中大部分插图由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1804—1872)完成,乔治·赖特(George
Wright,1790—1877)撰写了说明,并对中国历史作
了简要介绍。
阿罗姆是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师
和画家,曾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1793年访问
“大清帝国”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
历山大的校友。阿罗姆参与设计了英国议会大厦,创
建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英国圣彼得教堂、海伯利
教堂、肯星顿公园、斯坦利花园等著名建筑也由他设
计,为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样式。阿罗姆的
画作气势恢宏,总体格调似一幅巨大的舞台布景,无
论山水还是建筑,氛围都似人间仙境,他对光影的处
理,更加深了画面的剧场效果。由于阿罗姆对细节的
执着,这些画作,具备了相当的历史文献价值。阿罗
姆的铜版画,刻印精良,忠于原作,细腻逼真,黑白
中显出版画的苍劲、古朴和庄重,更有油画、水彩画
所无法代替的韵味,成为收藏界的珍品。本书是阿罗
姆最具代表性的铜版画代表作之一。虽然后来有人对
他的画进行了上色,但效果并不如原版。
本书由伦敦的Fisher&Son公司首版于1842年,共
含128幅铜板雕刻的阿罗姆作品。1858年伦敦再版,
并加入了一些其他画家的作品。本书出版后,引起了
极大反响,成为19世纪英国乃至欧洲最有名的插图本
中国历史教科书,这是当时欧洲人眼中“中华盛世”
的真实景象,也是他们对中国的“观察”及“想象”
。长城、运河、圆明园、景山、午门、虎丘塔、雷峰
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灯笼……经阿罗姆的
画笔,一一呈现在大众眼前,流传整个欧洲。19世纪
前期的欧洲人对中国充满敬意。
本书采用了1858年伦敦再版的版本,并酌情参照
了首版与其他版本的部分内容及十余种英法图册和中
国外销画作品,在翻译上力求保持原书的风格。但该
书是19世纪的作品,且作者的参考资料有些是第二手
或第三手的,瑕疵之处在所难免。因此,在遇到一些
与我国国情不符、内容有差异等问题时,我们做了酌
情修正和注释。请读者在阅读时,加以辨别。
我们出版本书,旨在让中国读者对西方人眼中的
中国有所了解。书中观点未必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和舆论导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广大读者在
阅读中,能够仔细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获得
有益的知识。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的刘洋老师
、著名京味作家崔岱远老师、美国战史作家顾剑博士
等给予的支持。另外,本书在翻译中得到了一些翻译
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内容推荐
乔治·赖特著的《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插画是由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师和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绘制,他参与设计了英国的议会大厦,创建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为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样式。
本书插画中呈现的建筑、山川、人物、世相极具装饰性和剧场效果,展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华帝国如梦似幻,宛如人间仙境般的盛世风貌。古老的帝国已消逝在历史电,她的肖像却留
在这部书中,19世纪中华帝国的最后风华,她的建筑、园林、山水、人物以西洋画的精细与写实得以重现。这是一部弥足珍贵的作品,使今人得以重睹中华帝国的芳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