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浅田次郎,1951年生于东京,小说家。他曾担任日本笔会会长,也是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渡边淳一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大奖的评委。 浅田次郎40岁才初登文坛,1995年获得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1997年凭借短篇小说集《铁道员》斩获直木奖。他的作品风格平实而温和,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常常蕴藏着鼓舞读者走出人生困境的巨大力量,因此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并先后荣获日本文坛10余项大奖。 《铁道员》是他的代表作,先后荣获直木奖和日本冒险小说协会大奖特别奖,感动了150万读者。其中的五个短篇被改编为影视剧或漫画,同名短篇《铁道员》改编的电影由高仓健主演,狂揽日本电影学院奖九大奖项。 后记 能再次翻译新选组题材的书,不得不承认内心 难掩窃喜。作为一个并不算合格的日本文化爱好者 ,译者这个年代的人,对日本历史中各个阶段的启 蒙似乎不少来自于一些“野路子”。说起某个时代 ,脑海里总能蹦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 过它们可能是任何一种形式,不只包括小说、漫画 ,甚至还有游戏——尽管它们其中有的虚构了历史 ,有的也许充斥着个人的喜好和观点、并不严谨, 但毕竟对于门外汉而言,能起到带进门的作用,就 算得上是一种契机了。 然而只有每每提到幕末时,我却是怎么也想不 出一个具体名目来。 事实上自少年时期起,“幕末=新选组存在的时 代”这种观念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新选组在自己 心里更俨然成了幕末的一个符号,即使在往后的岁 月中接触到了诸多史实,但某些想法似乎也不是那 么容易能够涂改颠覆了。 许是少女时代那种对于悲情英雄的憧憬作祟, 新选组中的各色人物总是充满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 力,甚至一度成为过偶像般的存在。我相信本书的 购买者中,应该不乏会有我这样的读者。或许书中 的人物与读者了解到的历史,更与所期望的形象有 着不小的落差,但他们的确个个鲜活地曾活跃于书 中那个被称作“幕末”的舞台上。如果能抛开一些 固有印象,去细品此书,说不定就能发现英雄们的 另一副面孔。 这是译者第二次翻译浅田次郎先生新选组三部 曲作品。《壬生义士传》是以吉村贯一郎为主线, 通过复述人的视线侧面地描写了幕末的众生相。对 此不少读者反映故事本身虽感人至深,但新选组的 部分却让人意犹未尽。而《一刀斋梦录》中却尽是 直接由藤田老翁——新选组中的名人斋藤一视线来 口述过往,对新选组的成员也有了更详尽的主观描 写。 为什么是斋藤一,而不是永仓新八或是其他幸 存者?正像浅田先生在访谈中提到的:如果要给新 选组来个总结,然后以前两部作品相同的形式来一 个口述的话,那就不能再用旁观者视角,而非处于 新选组立场正中的人不可。斋藤一这个人物,真实 出身并不确切,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各种疑点。没有 什么特殊的见解,又没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把剑 术从他身上拿走后就一无所有的这么一个男人,不 正是新选组的象征么。 这一次的听众,是一位生在明治、在新旧时代 交替的夹缝中迷失方向的剑术后生——梶原中尉。 但随着一个又一个黎明的到来,我与梶原中尉似乎 产生了某种共鸣。诸如当梶原回到宿舍与同伴高谈 阔论时,自己满脑子想的不是“作者接下来会怎么 写”,而是“一刀斋今晚会告诉我什么”。其实只 要是对新选组有些许了解的人,谁死谁生结局如何 可以说是心中了然,甚至某些事件的经过也是知道 个大概才对。然而一切却都抵不过由浅田先生之手 所编织点缀出的,只有斋藤一才见过的那段“故梦 ”和过往的感慨中所藏着的有关于生死的辩论带给 人的震撼。 从《壬生》时边译边哭,到《一刀斋》时一次 次疑虑、顿悟、揪心、展眉,与其说是在工作,不 如说自己早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译者曾经也是一 名剑道练习者,虽然因为病痛没有再踏人过道场, 但心里那份惦念是无法磨灭的。比如在翻译到开篇 藤田老翁道场指导梶原的部分,或是教导铁之助居 合拔刀的场面时,我甚至还亲自拿起竹刀和木刀尝 试。这也是编辑会找到我翻译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心中对于一刀斋的剑术见解,也 随着夜晚的降临,在信与疑、各种肯定与诸多微词 之间不断摇摆。 “剑即心,心正则剑正。心不正,则剑亦不正 。欲学剑者,先修其心。”这应该是包括梶原在内 的每个剑道练习者入门时老师和前辈都会教导的理 论。它频繁出现于有关于剑的作品中,我对此也曾 深信不疑,甚至连去道场报名时,理由一栏里填的 都是“修心”。 怀疑通常滋生于时间的流逝,在翻译《一刀斋 》后,回头再看曾被自己奉为圣经的那条理念,目 光中应是多了些许异样。剑的确还是心的体现,但 他不仅仅只是正与不正那么抽象。正剑邪剑只是表 象,附在剑尖上的欲望和目的才是真正的心之所向 。 为了证明自己挥剑;为了保护他人挥剑;为了 找到与世间的联系而挥剑……为了自己活下来,抑 或是为了让他人活下来……即使一个人的剑再强而 美,并不能证明他的心有多正,也许只是因为那人 有着超乎常人的欲望,无关对错罢了。无我皆空, 终究只是鸿沟另一头巅峰之上的风景。胜负的真正 意义,也并非是你死我活你输我赢。所谓胜者要背 负的,或许远比想象的要多。 话题扯得略远,还夹杂了自己的拙见。再继续 谈起剑道剑术,译后记许就变修行笔记了。 这一次译者不想在文中对内容作太多评价。就 像先前所说的那样,那一段历史,对于部分新选组 爱好者而言实在太过熟悉。虽然就是这么一段没有 悬念的历史,浅田先生却能妙笔生花,赋予其别具 一格的风貌。这就是小说家和学者的区别了吧。 大将之材近藤、被赞为军神的土方、剑术天才 冲田,甚至那个曾被下克上的芹泽鸭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一 说来有些可笑,在梶原中尉心里,明治这个年号似乎应是永续不变的——就如西洋之纪元。即便是陛下驾崩,皇太子殿下继位登基后,明治四十五年依旧是四十五年,而下一年理所当然地该是明治四十六年了——为此,他深信不疑。 谁想在陛下驾崩翌日,“大正”这个新年号就横空出世。比起新时代的到来,倒是明治时代与陛下御体同归尘土的事实更让他感到无限唏嘘。 说起来与明治二十年出生的梶原中尉干系不大,可事实上“庆应”在孝明帝逝世时也是存留了一段时间的。当时,就连跨过年坎儿到了第二年初,宫中也没有年号将改的迹象。一直到先帝驾崩一年零九个月后,庆应才终于成了明治。 退一万步说,眼下局势虽不算平稳,可毕竟宫中本就有丧期之说,国民亦有服丧义务,如此看来前代的应对方式显然比起立马改年号来得更自然。再加上本来明治这个年号,就如神武天皇即位或是基督诞生,说它是本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纪元也绝不为过。然而就是这个辉煌的时代,却在陛下驾崩之后立刻被抛到一边。世间如此不假思索地就给陛下安上“明治天皇”的谥号,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新时代的做法,是否真的合乎情理? ——自七月三十日陛下驾崩以来,梶原中尉的脑子里就一直被类似的问题充斥着。 在这些不着边际的念想里,梶原的脑海中忽地闪现出一个画面。如合着朗朗的旁白,映现在黑暗空间中的电影定格。 如果那一幕并非白日梦魇而是真实光景,那就应该是发生在国民吊唁潮已过,秋风开始萧瑟的九月初。二重桥前的广场空空如也,时间尚早。 担任值周士官的梶原离开竹桥的近卫师团司令部,走在去往宫城各个分哨巡视的路上。马蹄踩散护渠上浮升缠绕的雾气,一人一马行至二重桥前时,天将亮。 梶原身下坐骑忽地立起耳朵,随即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似是听到了其他马匹踏踩碎石子的声音。一匹训练有素的军马,总是能比人更先察觉到来自上官的气息。 从浓雾中缓慢踱出的,是一位身着军服、胸佩勋章、手臂上套着丧章的骑马老将军。虽然两人之间相隔尚远,但从那一把白胡子来看,来人应当是那位乃木大将。 梶原中尉心里犯起了嘀咕,他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可至今,老将军那憔悴的面容、马儿眼中透出的与主人同样的悲怆,以及渠外路面电车恰好经过时擦起的蓝色火花,都还历历在目。 大将并未带副官,身边也无从兵。将官级别的人只身出行本就不妥,更何况眼前还是一位与海军东乡提督一起被拥戴为日俄战争英雄的人。 梶原立即让道并施以军礼,静候将军通过。可老将军却像是完全没有察觉自己前方这位骑马将校一般,依旧自顾自地策马缓行,还时不时不舍地回头望向二重桥的方向。那副模样,丝毫没有将军的威严,倒更像是个迷失在雾中战场上的老骑兵。 对于这出现在黎明时分一幕的因果,梶原中尉大胆地猜想了一番。 乃木将军应该是昨日参内。后就在并殡宫的灵柩前守了一整夜,直到夜色将尽,才迟迟吾行地退身而出。 一步一回首,一步一回首。 马上的将军并未做出任何垂首或是敬礼的动作。身下的骏马反倒像是执意要斩断自家主人最后的留念,并不停蹄地向前迈进着。将军直到走到了中尉面前,才终于察觉他的存在。回礼间,神色中似乎还夹杂着些许惊讶。 梶原中尉按照军中规矩,向将军报告巡查并无异常。将军听后,也只是应了声“辛苦了”,旋又驱马前行。 梶原琢磨着既然将军没有带从兵,自己临时担任其护卫工作也是无可厚非。于是他策马追了上去。 “阁下。请让下官与您同行归营。” 满心的责任感,换来的是将军一声厉喝:“用不着!” 没等梶原反应过来,他身下的马已经被吓得止步不前。“是下官唐突了。” 白色手套的右手轻轻扬起,算是对梶原的回应。将军骑马的背影继续走向空旷的广场边际,依旧是无数次的回首,直至没入浓雾之中。 果然不是做梦。 要是能对后世之人说出如“明治时代就是如此这般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那样的话,兴许倒还有些传奇的意味。但在梶原看来,他竟无法感觉到任何带有象征性的物事。就比如那位年过花甲,却无法抽身隐居的老人,一夜间就失去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像突然被切断线,消失在高空中的风筝,亦似被掷人深潭,沉入幽暗水底的石子。 对于乃木大将的殉国,世间的舆论赞否参半。而梶原却持保留态度。将军其实就是那被风吹走的风筝、沉入水底的石子,容不得他片刻挣扎。只是无论风筝或石子,在不同的人眼里,可轻如鸿毛,亦能重如泰山。一个被时代车轮碾过而逝去之人的是非,梶原并不想再多过问。 P1-3 导语 新选组剑客斋藤一,讲述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浅田次郎《新选组三部曲》第二弹!《壬生义士传》姊妹篇! 《一刀斋梦录》讲述的是梶原中尉为了在警视厅剑道比赛中获得胜利,在前辈的指引下,拜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用七个晚上的时间,向他讲述了自己跌宕的一生。这位老人便是活跃于幕末的新选组剑客斋藤一。最后,梶原谨记着绝世剑客斋藤一的教诲,踏上了决赛的场地。本书通过对斋藤一一生事迹的叙述,深入刻画了日本幕府末年旧制度已然崩溃,新制度尚未建立的时代,被卷入动荡的人们的迷惘与坚持,歌颂了闪耀于乱世之中的崇高人性。 内容推荐 《一刀斋梦录》由浅田次郎著。 被称为“明治”的时代,随着明治天皇驾崩成为历史。遥远幕末你死我活的刀光剑影,已经演变为身着防具、使用竹刀进行的剑道比赛。 近卫师团的梶原中尉是一位剑道选手。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他将迎战在全国武道大会上五次蝉联冠军的对手。 正当他为此忐忑之际,他遇到了一位号称“一刀斋”的老人。这位老人正是活跃于幕末的新选组中号称最强剑客的斋藤一。一连七个晚上,老人向梶原讲述了自己在幕末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中仗剑而生的故事,讲述了自己的心结,同时为梶原指引了剑道的方向…… |